十二月的旅行,我來到四川的瀘州,在江陽區,遇見了自己想要的慢生活,從瀘州老窖博物館,到舌尖美味瀘州白糕,當我和朋友說,我最喜歡年代久遠的古村古鎮的時候,他馬上告訴我,要帶我去走一走四川最有浪漫情懷的古鎮:傘裡古鎮。
傘裡,名字讀起來就覺得意境深遠,循著古色古香的街道行走,走進悠哉遊哉的瀘州慢生活,傘裡古鎮始建於明代,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這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傘裡古鎮位於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走進古鎮,各種圖案的油紙傘,讓人走進了一個傘的王國,古鎮歷史久遠,鎮上設有油紙傘博物館,主要展覽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傘裡古鎮,我們還可以欣賞到油紙傘的製作過程,油紙傘歷史悠久,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如 朝鮮 、 越南 、 泰國 、 日本 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
分水的油紙傘在全國都特別有名,我們百度油紙傘的時候,可以看到這樣的資料,分水油紙傘廠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 桐油 、 石印 傳統工藝紙傘生產企業, 分水油紙傘的傳統製作技藝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紙傘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小小的一把油紙傘,看起來古典大方,要經過很多工序才可以完成,大家知道嗎?最早的傘由魯班的妻子云氏發明的。因為魯班常在野外作業,若遇下雨,常被淋溼。魯班的妻子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像「亭子」,收攏如棍,張開如蓋。這就是最早的雨傘了,然後慢慢演變,傘的種類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看了。
臺灣女作家瓊瑤在7歲的時候,曾經隨父親來到這裡,在瀘南中學求學,在瓊瑤自傳中曾寫下這段童年回憶:「經過了那麼慘烈的一段『逃難』,我們在瀘南中學定居下來,真像到了天堂。在我記憶中,那一年真是快活極了。母親的學生們,都成了我的大哥哥,這些大哥哥們會帶著我玩,教我養蠶,把我扛在肩上去採桑葉,帶我到河邊去撿鵝卵石……
傘裡古鎮的旅行,是悠閒自在的,在古韻悠悠中,感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賦予傘裡的古典浪漫,走進傘裡,走進詩畫田園的瀘州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