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紙傘最後的守望者

2020-12-24 若愚的人生

偶讀一篇《油紙傘的最後守望者》的文章,喚起了我兒時的回憶,記憶裡那把散發著油墨味的油紙傘,似乎就撐開在我的眼前,一下子離我好近好近。

記憶之中,斜風細雨,淅瀝連綿,雨水猶如珍珠掉落不斷擊打著地面,青草混合著泥土的味道,裹挾著雨水的溼冷衝擊著鼻息。教室裡的同學都在等著家長來接,幾個膽大的嘻嘻笑著,頂著書包衝進了雨裡。雨雖說不大,我卻也不敢冒冒然地衝出去,只在教室門口張望著,等著家人來接。正是放學的時候,教室外的家長越聚越多,大多撐著傘,黑色的、紅色的、藍色的……傘的顏色鮮豔多彩,摩肩擦踵地搭在一起,這其中,有一把黃色的油紙傘,不起眼兒,我卻一眼就看到了,我知道,是爺爺來接我了。

黃色的油紙傘是爺爺的「寶貝」,竹子和麻繩構成傘骨,黃色的雨布做傘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潤澤的光,與現在的尼龍傘面不同,這把油紙傘用時髦的話來形容,那叫「低調的奢華」,每次爺爺撐著它出現,總會吸引不少同學羨慕的目光。

傘很大,在傘下站著三個成年人都能轉開身。小小的我總會在傘下轉來轉去,也不會淋到雨,我最愛向周圍同學炫耀自己的「寬敞」,而爺爺也總是邁著他那不靈活的右腿幫我遮風擋雨。

天氣好的時候,爺爺都會去檢修一下他的油紙傘,有破損和折裂處就會及時修補,以防長時間不注意導致漏雨折斷。而我則會坐在爺爺身旁看著他幹活,用黃色的桐油塗抹傘面,用細細的麻繩綑紮傘骨。爺爺在修傘的時候很專注,偶爾也會拉起我的小手比劃比劃,告訴我應該如何抹桐油,如何扎傘骨。還會讓我嘗試著把傘撐開,可惜,我的力量實在太小,撐不開這樣的大傘,試了幾次也只好作罷。其實,我很好奇,爺爺為什麼要在大晴天的時候修傘呢?爺爺告訴我,晴天補傘這叫「防患未然」,待到急用時才不會手忙腳亂,凡事皆是如此。我似懂非懂,但爺爺說的話,總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很崇拜他。

在小小的我看來,爺爺很有學問。他會給我講咱沈氏家族的歷史,爺爺的爺爺,還有爺爺的爺爺他們的故事,哪位「爺爺」做過大學問,哪位「爺爺」經歷「傳奇」,為什麼我是「方」字輩的,他總是在某個清靜的夜裡跟我娓娓道來,還有他的「光輝事跡」,如何用著蹩腳日語夾雜著方言,在南京中山陵與認識的日本人辯論中日關係。他曾經因為工作去過很多城市,見識過的新鮮事物,他都會講給我聽。爺爺有一肚子的故事,我有一肚子的好奇,爸爸總是感到好笑地看著我們爺孫倆,一個敢講,一個敢聽,神奇的組合,無比的快樂。爺爺傳遞給我的「信息」衝擊著我年幼的心靈,帶給我對未來的無限想像,我真想快快長大,去見見外面的世界。

後來,我長大了,可是爺爺也離去了,在他的掌中流轉,伴隨著我長大的油紙傘也被遺忘在了倉庫的角落,再沒有人為它抹上桐油,為它紮實傘骨。蒙落了灰塵,不見了潤澤,也許,它也在思念著爺爺吧!我壯了,力氣也大了,足以撐開那把油紙傘了,可是,卻再沒有爺爺笑著在旁邊為我加油,鼓勵我「再用點力,再試試!」

對於我來說,油紙傘不只承載著兒時的記憶和對爺爺的依戀,它還是我心底永遠的遺憾。小時候的我,沒有力氣撐開這把油紙傘,為爺爺遮風擋雨,而現在的我,已然沒有了機會能為爺爺撐起那把油紙傘。但是,我願是那把油紙傘最後的守望者,未來的日子裡,努力為我愛的和愛我的家人撐起一片天。

作者:沈方路

相關焦點

  • 油紙傘養護指南,撐著油紙傘穿漢服拍雪景吧!
    在文中小袍提到,油紙傘製作會有「上油」這道工序。傘面的桐油遇到雨水時,會產生反應,形成一層包漿。如果你買回來不常使用的話,反而會讓桐油幹掉,傘面向中間收縮、逐漸失去彈性,甚至有可能泛黃。所以,一定要多讓油紙傘見見雨水。
  • 惋惜:廣西最後一位傳統手作油紙傘傳承人在賓陽,可是他走了……
    錯愕之餘我們倍感痛心:廣西最後一位傳統手作油紙傘的傳承人,離我們遠去了!  陸玉貸親手製作的油紙傘  去年,我們在籌備傳統手作油紙傘展覽時,特意聯繫上陸老先生,請他幫我們做一把油紙傘,他非常熱情地接受了。四月初,他親手製作的這一把綠色油紙傘來到了北京,在我們的展廳裡展示。
  • 小小油紙傘 美豔達滸鎮
    達滸鎮李忠國創辦的達興工藝品廠生產的油紙傘,就是一個代表。油菜花田間的小道上,數百把油紙傘串起了一條美美的藝術長廊,讓人流連忘返,分不清是油菜花美還是油紙傘美。 這些精緻靈動、樸實可愛的油紙傘,來自達滸鎮椒花新村李忠國的達興工藝品廠。 李忠國曾是椒花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短短兩年時間,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領村裡67戶貧困戶一起走上了脫貧之路。
  • 「老人活路」即將消失的手工傳承油紙傘!
    1927年出生的鄭映海是油紙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鄭映海老人從8歲開始幫助家人製作油紙傘,至今依然固守著這一古老的傳統行業。因為手工製作油紙傘耗時長、價格低、勞動強度低,年輕人每天打工的收入遠高於此。只有幹不動農活的老人,只有老人閒著無事,做幾把來賣賣,現在兒孫都不大樂意接手。
  • 天空下著毛毛細雨,你是否想起了古老的油紙傘呢?
    橫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這首雨巷把我們帶入進了江南雨巷,在於向必不可少的就是像丁香一樣的姑娘手中的油紙傘。江南的雨很輕很柔,水鄉的女子似楊柳般柔弱無骨,媚態萬千。一座小橋,濛濛細雨,遠遠的一女子,她撐著一把油紙傘,俏麗的立於橋上。
  • 高雄美濃油紙傘 半為遮雨半是「景」
    中新社高雄10月11日電 題:高雄美濃油紙傘 半為遮雨半是「景」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陳立宇  青山綠水間,撐一柄油紙傘,嫋嫋走在美濃的氤氳煙雨中,周圍是保持完好的客傢伙房,供奉著祖先也延續著下一代……家住以製造油紙傘聞名的臺灣高雄美濃鎮,制傘匠師吳劍瑛的記憶深處,最美好的點點滴滴均與「傘」有關。
  • 一個叫做「分水嶺」的小鎮,藏著關於油紙傘的故事
    它位於雲貴川三省交界之處,以盛產油紙傘聞名。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這裡擁有大大小小上百家油紙傘生產廠,從業人員多達上萬人。然而,當機器生產開始普及時,手工製作開始失去了活力。雖然油紙傘業已經蕭條,但在作者眼裡,油紙傘已經成為了另外一種存在——它的文化意義沒有消失,它是文明的使者,是中國千年古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它改變了瀘州的氣質,讓瀘州風情萬種。
  • 潮汕老物件之:阿公阿嬤遺留的油紙傘
    這是我阿公阿嬤用過的油紙傘。它雖然平凡,卻穿越了近百年的風風雨雨,無聲地講述著一段塵封的愛情故事——這把油紙傘骨架已經不完整,傘面更是被時光的風風雨雨衝刷得千瘡百孔,傘面曾經的精美圖案、昔日那淺褐色的散發著濃鬱香氣的熟桐油,都隨著油紙傘在為主人遮風擋雨的千千萬萬個日子裡慢慢消磨,以至不復存在。
  • 人物 | 中國「傘王」畢六福:一生獻給分水油紙傘
    傳承400多年的油紙傘,如何在古代的詩意與現代的需求之間脫離瀕危困境、尋求出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分水油紙傘的傳承人——畢六福,他或許能告訴你答案。今年60歲的畢六福,是瀘州分水油紙傘的第6代傳承人。在400餘年的分水油紙傘製作歷史長河中,畢家佔據了300多年。從幾歲幫父母穿線、上油開始,畢六福幾乎將他畢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分水油紙傘」上。
  • 以傘問情,《仙劍奇俠傳4》手遊與油紙傘的忘年交
    四川宜賓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讓蜀南竹海中的楠竹成為了油紙傘的最佳材料,也孕育出了聞名全國的分水油紙傘。一柄分水油紙傘,需要96道工序才能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見證他們的悲歡離合。而這種透過故事展示出來的浪漫情懷,正是油紙傘和《仙劍奇俠傳4》手遊,一個千年IP和十年IP的最好交匯點。
  • 古代竹製油紙傘,竟和現代金屬骨架傘製作原理相同
    我國從唐宋時期就開始出現並使用油紙傘了,這種「用時打開,不用收攏」的結構距今已經用了上千年。現在用的長直傘,在原理上和古代油紙傘是沒太大差別的,只是材料上做了很多優化,比如透明塑料的傘面和金屬或塑料的傘骨。當然啊,摺疊傘是結構上的更優化啦~比起直筒傘,傘骨上多了兩次摺疊收攏。
  • 手撐油紙傘的古裝美人,哪一個驚豔了你的時光?
    在古裝劇中,我們總是能看到撐著油紙傘的演員們,看著是那麼唯美,讓人心醉,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手撐油紙傘的那些古典美人。楊蓉楊蓉楊蓉在《美人製造》裡,紫色的古裝和身後的紫色花田相得益彰,手持紫色油紙傘宛如畫中的美人
  • 創意學農業頭條推薦丨瀘州市分水嶺油紙傘的創意藝術
    2020中國創意農業美學觀賞季瀘州市分水嶺油紙傘的創意藝術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油紙傘的製作始於明末清初,清光緒八年壬午(1882年)《瀘縣誌·卷第三》記載:「瀘制(桐油)紙傘分水嶺油紙傘已有400多年歷史,至今仍保留著傳統手工製作工藝,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2006年至2008年,在瀘州市、江陽區兩級政府文化部門的幫助下,分水油紙傘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實現了申遺「三級跳」:先後成功申報為瀘州市非遺項目、四川省非遺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9年2月,3把分水嶺油紙傘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 小朋友畫油紙傘 領略傳統工藝的內涵與美感
    在活動現場,來自明日之星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家長的陪同下手執畫筆,蘸上各種顏色的顏料,在空白的油紙傘上恣意揮灑,有畫月亮太陽星星的,也有畫花花草草的,一朵朵「傘花」綻放,充滿童真童趣,小朋友和家長還爭相和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不少家長表示,這樣的活動讓人樂在其中,能和孩子們一起收藏這樣一份彩繪活動記憶很開心。
  • 古代的竹製油紙傘,竟然是和現代金屬骨架傘一樣的製作原理......
    簡直是,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小時候看覺得有點驚悚,現在看就只想知道竹傘是怎麼做這麼精緻的.我國從唐宋時期就開始出現並使用油紙傘了,這種「用時打開,不用收攏」的結構距今已經用了上千年。現在用的長直傘,在原理上和古代油紙傘是沒太大差別的,只是材料上做了很多優化,比如透明塑料的傘面和金屬或塑料的傘骨。當然啊,摺疊傘是結構上的更優化啦~比起直筒傘,傘骨上多了兩次摺疊收攏。
  • 一把油紙傘,做了十多年,油紙傘下美麗的傳說還在他們手中延續.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歲月裡,油紙傘伴著江南的杏花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裝點了許多年輕人的夢。油紙傘伴著江南的杏花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關於油紙傘引發的江南印象,有一半,已被江南的細雨浸透;而另一半,則全都給了江南春的明媚。
  • 【視頻】瀘州14.6米油紙傘將衝擊吉尼斯世界記錄 成為新傘王
    說起瀘州分水嶺油紙傘,起源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油紙傘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具有較深遠的歷史文化性,是極具中國漢族特色的民間工藝品。現在這把傘王是由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製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畢六福親自製作,完成這個作品既是一種傳承也是一個挑戰。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製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畢六福告訴記者:「因為我是國家級的油紙傘製作的傳承人,我應該有這個責任把非遺文化傳承下去。加上又是國慶65周年,給國慶65周年獻禮。」
  • 這位走紅全網的油紙傘手藝人,憑什麼拒絕央視拍攝、韓國邀請?
    油紙傘作為一種起源於中國的傳統工藝,享譽四海內外,遠傳至朝鮮、日本等世界各地,曾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近日來,網上一位名為聞士善的油紙傘手工藝人一夜爆紅,風頭兩無。這位走紅全網的油紙傘手藝人,憑什麼拒絕央視拍攝、韓國邀請?油紙傘起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傳承歷史,取材天然,技藝獨特。
  • 四川最浪漫的古鎮,始建於明代,瓊瑤曾在這裡上學,油紙傘很有名
    傘裡古鎮位於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走進古鎮,各種圖案的油紙傘,讓人走進了一個傘的王國,古鎮歷史久遠,鎮上設有油紙傘博物館,主要展覽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傘裡古鎮,我們還可以欣賞到油紙傘的製作過程,油紙傘歷史悠久,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如 朝鮮 、 越南 、 泰國 、 日本 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
  • 古代的竹製油紙傘,竟然是和現代金屬骨架傘一樣的製作原理... | 有趣的製造
    我掐指一算,電影《藝伎回憶錄》裡小百合踩著花魁步的那段油紙傘舞,距今都已經 14 年了(十年前是2009年,不是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