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下著毛毛細雨,你是否想起了古老的油紙傘呢?

2021-01-09 百家號

橫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這首雨巷把我們帶入進了江南雨巷,在於向必不可少的就是像丁香一樣的姑娘手中的油紙傘。

江南的雨很輕很柔,水鄉的女子似楊柳般柔弱無骨,媚態萬千。一座小橋,濛濛細雨,遠遠的一女子,她撐著一把油紙傘,俏麗的立於橋上。或許他不是很美但是帶著一種溫婉的氣質。江南煙雨,隔江庭花。雨絲細密,女子如畫,小橋流水,一傘傾城。

油紙傘的由來你知道嗎?油紙傘是中國傳統的工藝品之一,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製做或者布制傘,也傳到了世界各地。發明紙之後,絲由紙代替,製成紙傘。宋代稱為綠油紙傘。以後歷代都有改進,稱為油紙傘,油傘,最後形成今天的大眾用品。江南地區由於氣候潮溼多雨,當時制傘業十分蓬勃。油紙傘除了遮陽之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缺少的物品,傳統婚禮上新娘下轎時,喜娘會用紅色油紙傘遮住新娘以作闢邪。現在日常所用的傘多是洋傘,油紙傘更多的作為藝術品和紀念品來賣。

江南古典油紙傘製作的工藝品是油紙傘中的代表,也是目前油傘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油紙傘是用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塗上天然的防水桐油的皮綿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傘,純手工製作,取材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現在的雨傘也是根據油紙傘的開合遠離製作的,雖然方便攜帶、價格低,但是傳統油紙傘的優雅美感是現在雨傘無法超越的。

雖然我不會傳統工藝的油紙傘,但是我會用紙折雨傘,現在教大家製作簡單手工折的雨傘;準備好正方形手工紙兩張,長方形紙條一張,剪刀,雙面膠。把正方形的紙延中間對摺線對著一下,再對摺,把小正方形拉起一個角,把力氣的紙向下壓,把整張紙翻到背面,用同樣的方法折,這使得正反面都有兩個三角形一共有四個角,打開向下壓,把多出來的紙內折,或者剪掉,稍微用點力形成痕跡,每個角都這樣折,折好後三的形狀就完成了,下面折傘把,把長方形的紙從一邊開始卷,捲成細筒狀,最後的邊緣用粘上雙面膠,把其中一頭壓扁用筆纏繞一下形成小勾,用剪刀把傘紙上邊剪出跟傘把粗細差不多的小孔,把傘把穿進傘面,上邊留一點,用多餘的紙纏繞上邊用雙面膠固定,好了一把簡單的紙折傘就完成了。

漂亮的紙折傘你心動了嗎?快動手製作一把漂亮的紙折傘吧。

相關焦點

  • 讀首詩再睡覺|油紙傘下的雨聲無人,可我總想遇見
    《鄉思三首》(一)無言在我離開家的時候細雨未流只因為清淚尚在枝頭雨是流在異鄉的街頭(二)寂寥如果我會飲酒該是多好念誦般若又是否真的能解脫東君啊!聊賴的日子才真是好過我卻事後發現這最快樂的鄉思又豈是翠柳能奈何明月清風的錯《油紙傘》鴻雁南飛是在追逐淚水心懷遺恨又何止西窗油紙傘下的雨聲
  • 一個叫做「分水嶺」的小鎮,藏著關於油紙傘的故事
    ——那是一種叫作油紙傘的古老製作傳統。你該知道了,雲貴川三省交界的邊遠小鎮分水嶺鎮,是中國漢文化符號之一——油紙傘的故鄉。那個面積巨大的百年老宅,就是全世界矚目的瀘州油紙傘的製作工廠。瀘州分水嶺鎮,以生產油紙傘聞名。 視覺中國相傳傘是魯班的妻子發明的。木匠魯班每天都要出門工作,常被雨淋。
  • 手撐油紙傘的古裝美人,哪一個驚豔了你的時光?
    在古裝劇中,我們總是能看到撐著油紙傘的演員們,看著是那麼唯美,讓人心醉,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手撐油紙傘的那些古典美人。楊蓉楊蓉楊蓉在《美人製造》裡,紫色的古裝和身後的紫色花田相得益彰,手持紫色油紙傘宛如畫中的美人
  • 一把油紙傘,做了十多年,油紙傘下美麗的傳說還在他們手中延續.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歲月裡,油紙傘伴著江南的杏花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裝點了許多年輕人的夢。油紙傘伴著江南的杏花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關於油紙傘引發的江南印象,有一半,已被江南的細雨浸透;而另一半,則全都給了江南春的明媚。
  • 「老人活路」即將消失的手工傳承油紙傘!
    1927年出生的鄭映海是油紙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鄭映海老人從8歲開始幫助家人製作油紙傘,至今依然固守著這一古老的傳統行業。因為手工製作油紙傘耗時長、價格低、勞動強度低,年輕人每天打工的收入遠高於此。只有幹不動農活的老人,只有老人閒著無事,做幾把來賣賣,現在兒孫都不大樂意接手。
  • 油紙傘養護指南,撐著油紙傘穿漢服拍雪景吧!
    在文中小袍提到,油紙傘製作會有「上油」這道工序。傘面的桐油遇到雨水時,會產生反應,形成一層包漿。如果你買回來不常使用的話,反而會讓桐油幹掉,傘面向中間收縮、逐漸失去彈性,甚至有可能泛黃。所以,一定要多讓油紙傘見見雨水。
  • 人物 | 中國「傘王」畢六福:一生獻給分水油紙傘
    傳承400多年的油紙傘,如何在古代的詩意與現代的需求之間脫離瀕危困境、尋求出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分水油紙傘的傳承人——畢六福,他或許能告訴你答案。今年60歲的畢六福,是瀘州分水油紙傘的第6代傳承人。在400餘年的分水油紙傘製作歷史長河中,畢家佔據了300多年。從幾歲幫父母穿線、上油開始,畢六福幾乎將他畢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分水油紙傘」上。
  • 油紙傘最後的守望者
    黃色的油紙傘是爺爺的「寶貝」,竹子和麻繩構成傘骨,黃色的雨布做傘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潤澤的光,與現在的尼龍傘面不同,這把油紙傘用時髦的話來形容,那叫「低調的奢華」,每次爺爺撐著它出現,總會吸引不少同學羨慕的目光。傘很大,在傘下站著三個成年人都能轉開身。
  • 潮汕老物件之:阿公阿嬤遺留的油紙傘
    這是我阿公阿嬤用過的油紙傘。它雖然平凡,卻穿越了近百年的風風雨雨,無聲地講述著一段塵封的愛情故事——這把油紙傘骨架已經不完整,傘面更是被時光的風風雨雨衝刷得千瘡百孔,傘面曾經的精美圖案、昔日那淺褐色的散發著濃鬱香氣的熟桐油,都隨著油紙傘在為主人遮風擋雨的千千萬萬個日子裡慢慢消磨,以至不復存在。
  • 高雄美濃油紙傘 半為遮雨半是「景」
    中新社高雄10月11日電 題:高雄美濃油紙傘 半為遮雨半是「景」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陳立宇  青山綠水間,撐一柄油紙傘,嫋嫋走在美濃的氤氳煙雨中,周圍是保持完好的客傢伙房,供奉著祖先也延續著下一代……家住以製造油紙傘聞名的臺灣高雄美濃鎮,制傘匠師吳劍瑛的記憶深處,最美好的點點滴滴均與「傘」有關。
  • 小小油紙傘 美豔達滸鎮
    達滸鎮李忠國創辦的達興工藝品廠生產的油紙傘,就是一個代表。油菜花田間的小道上,數百把油紙傘串起了一條美美的藝術長廊,讓人流連忘返,分不清是油菜花美還是油紙傘美。 這些精緻靈動、樸實可愛的油紙傘,來自達滸鎮椒花新村李忠國的達興工藝品廠。 李忠國曾是椒花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短短兩年時間,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領村裡67戶貧困戶一起走上了脫貧之路。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現身」手遊 搭網際網路「快車」-油紙傘,傳承...
    近日,蘇繡、油紙傘、惠山泥人、口技、以及四川巴中皮影戲等紛紛出現於騰訊手遊《尋仙》中,引發新一輪關注。  活動當天邀請了五位分別是口技、油紙傘、皮影戲、刺繡、泥人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來到的直播平臺,與觀眾暢談合作初衷。
  • 川黔要道上的堯壩古鎮,油紙傘是最大特色,蜿蜒曲折沒有一級臺階
    在四川南部,就有一座名不見經傳,但卻魅力十足的古鎮,彩色的油紙傘是這裡的名片,徐志摩說過:"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雨霧朦朧,撐起油紙傘,怎一片詩情畫意了得。我們離開宜賓李莊,一路向東,看到了萬裡長江第一門,參觀了氣勢恢宏的陳塘關,很快就來到了瀘州合江縣,放眼望去一片川南風光,堯壩古鎮就在眼前了。堯壩古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
  • 這位走紅全網的油紙傘手藝人,憑什麼拒絕央視拍攝、韓國邀請?
    油紙傘作為一種起源於中國的傳統工藝,享譽四海內外,遠傳至朝鮮、日本等世界各地,曾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近日來,網上一位名為聞士善的油紙傘手工藝人一夜爆紅,風頭兩無。這位走紅全網的油紙傘手藝人,憑什麼拒絕央視拍攝、韓國邀請?油紙傘起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傳承歷史,取材天然,技藝獨特。
  • 以傘問情,《仙劍奇俠傳4》手遊與油紙傘的忘年交
    這一次,《仙劍奇俠傳4》手遊將目光瞄準了四川分水油紙傘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正是想要以傘問情,在傘下的小世界裡,為玩家展現一個有情有愛的大世界。的兩把油紙傘——春湖傘和秋林傘,出現在了遊戲之中。畢六福老先生的創意,加上仙劍人的巧思,讓油紙傘在虛擬世界中被賦予了不同的生命力。除了極具中國風情的傘面外,仙劍人還為春湖傘和秋林傘配上了精緻的掛飾,讓人行走之間,有一種環佩叮噹的優雅之美。除了兩柄油紙傘裝飾外,《仙劍奇俠傳4》手遊還以油紙傘為靈感,精心打造了法寶芳荷緣。
  • 古代竹製油紙傘,竟和現代金屬骨架傘製作原理相同
    我國從唐宋時期就開始出現並使用油紙傘了,這種「用時打開,不用收攏」的結構距今已經用了上千年。現在用的長直傘,在原理上和古代油紙傘是沒太大差別的,只是材料上做了很多優化,比如透明塑料的傘面和金屬或塑料的傘骨。當然啊,摺疊傘是結構上的更優化啦~比起直筒傘,傘骨上多了兩次摺疊收攏。
  • 惋惜:廣西最後一位傳統手作油紙傘傳承人在賓陽,可是他走了……
    他的油紙傘,堅固,不受潮,不長黴,下雨天回到家,輕輕轉一圈,雨水就能靈活地順勢飛出去。  是的,這需要耐心堅守,需要親身百踐,一步也急不來,在時間和耐性的較勁中磨合,熬過去了,就容易找到自己的「路數」,掌握真正的匠人精神。若是堅持不下去,那就與它無緣了。  「這個是祖傳的秘密。當然,我就是告訴你,你也做不出來。」他再一次靦腆摸了摸自己的發茬,笑得很開心。
  • 一把雨傘,一份浪漫的意境,始終在傘下的那個人的心裡
    這幾天,天氣總是細雨濛濛欲溼衣。走在路上都快給這個空氣黏住。這樣的一個意境,很容易讓人把思緒拉遠到那久遠的年代。這雨不大,淅淅瀝瀝,可以迎著春風細雨漫步街道中。但是這裡沒有雨巷,也沒有油紙傘,有的是一把把布藝雨傘。
  • 古代的竹製油紙傘,竟然是和現代金屬骨架傘一樣的製作原理......
    簡直是,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小時候看覺得有點驚悚,現在看就只想知道竹傘是怎麼做這麼精緻的.我國從唐宋時期就開始出現並使用油紙傘了,這種「用時打開,不用收攏」的結構距今已經用了上千年。現在用的長直傘,在原理上和古代油紙傘是沒太大差別的,只是材料上做了很多優化,比如透明塑料的傘面和金屬或塑料的傘骨。當然啊,摺疊傘是結構上的更優化啦~比起直筒傘,傘骨上多了兩次摺疊收攏。
  • 創意學農業頭條推薦丨瀘州市分水嶺油紙傘的創意藝術
    2020中國創意農業美學觀賞季瀘州市分水嶺油紙傘的創意藝術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油紙傘的製作始於明末清初,清光緒八年壬午(1882年)《瀘縣誌·卷第三》記載:「瀘制(桐油)紙傘分水嶺油紙傘已有400多年歷史,至今仍保留著傳統手工製作工藝,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2006年至2008年,在瀘州市、江陽區兩級政府文化部門的幫助下,分水油紙傘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實現了申遺「三級跳」:先後成功申報為瀘州市非遺項目、四川省非遺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9年2月,3把分水嶺油紙傘被國家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