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 油紙傘 | 丁香 | 雨巷 |
因為著名詩人戴望舒一首優美的詩《雨巷》而定格在人們的記憶裡,成為浪漫與古典的代名詞。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歲月裡,油紙傘伴著江南的杏花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裝點了許多年輕人的夢。
| 雨中情 |
許仙本來家住錢塘清波門,錢塘就是今天的杭州。許仙和白娘子初遇,搭同一條船,在清波門下了船,丫環小青是這樣介紹的:「我們家就在清波門雙茶巷,財神廟對面的大紅門牆,牆外有對石獅子的就是白府。」借傘還傘,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就此展開。
油紙傘伴著江南的杏花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關於油紙傘引發的江南印象,有一半,已被江南的細雨浸透;而另一半,則全都給了江南春的明媚。
| 油紙傘 |
油紙傘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日用雨傘,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於天然。
傳統的油紙傘製作過程非常繁瑣,全部依賴手工完成。民間有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
一把油紙傘集合了瀕臨失傳的手工藝、文人墨客之書畫和富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古樸懷舊,精緻唯美,是一件高雅的藝術品。在杭州,油紙傘下美麗的傳說還在他們手中延續。
| 天開竹語 |
在過去,製作完一把傘,要歷時半月之久,從開料起到製作完畢,一把傘要經歷90多道工序,使用上百種工具。一把製作精良的油紙傘反覆撐收3000次不損壞,清水浸泡24小時不脫骨,傘頂5級風中行走不變形。
「竹語」傘延續了西湖綢傘的製作工藝,每把竹語傘要經過20位以上師傅的手,18道工序和6道傳統手工藝精心製作而成。
| 制傘過程 |
| 號竹 |
首先精選上等竹木,選出合適的竹子。
| 做骨架 |
用竹子做出傘的框架,為了保證傘面的弧度,這些竹子的骨架都是採用純手工劈制。
| 刨青 |
| 劈條 |
| 削傘骨 |
| 細緻打磨 |
| 換杆子 |
在之前的製作過程,傘的杆會粘上膠水,所以做完定型後要換一根打磨過並且乾淨整齊的杆子。
| 鑽孔 |
每根傘的支架上會鑽20個孔,這樣用來穿線會非常密實,才能支撐抗陣風5級的驚人強度。
| 手柄 |
竹製的手柄比傳統的那種油紙傘還是輕便一些,竹骨的柔韌度也理想,手柄的竹木打磨的很順手,撐開收傘都是靠整圈傘柄裡的吸鐵石,對傘的耗損度低。
| 穿線 |
最後一個步驟是穿線,由於穿線工作非常精細,她一般會花去一整天時間來完成這道工序。
| 上油 |
最後在傘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乾後就可以使用了
今天要介紹的這把傘,在原有的傳統工藝上進行了改良,把油紙改成了現在的布料,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使得竹語傘更受大眾喜歡。
| 生肖系列 |
| 經典系列 |
| 星座系列 |
| 名家特質系列 |
| 外包裝 |
帆布背帶傘包紙筒包裝,無論張開還是收攏,顏值都經得起360度無死角考驗。
| 創新工藝 |
竹語傘骨採用精巧的12道傘骨的力學結構,12道傘骨取自同一棵竹子的同一個部位,保證受力均勻。經過嚴格的5級大風抗風測試,輕盈的同時又堅韌無比。一把竹語傘僅有400克,相當於2個iPhone的重量。
傘面的材料也取自竹本身,採用竹炭纖維經過防雨膠塗層處理,抗紫外線功能大於普通面料。
竹子還經過現代高科技的防腐劑沒泡,烘乾,並經過打磨和環保油漆表面處理工藝,在防腐防潮的同時也讓傘在使用的過程中歷久彌新。
| 竹語傘課程 |
親手做一把屬於自己的竹語傘,竹語聯合木藝實驗室,推出手作竹語傘課程。提供原材料,場地,工具,老師教學。
看視頻,那些傳承匠人精神的手藝人。
親手體驗:車床加工、打磨上蠟、裝配傘骨、縫製傘面、手柄刻字。
兢兢業業做一把傘的手藝人,已經不多了。大城市的生活方式,捲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老人們則慢慢的老去。
體驗打磨上蠟
體驗裝配傘骨
沒想到,大家對手作的熱情很高,第一次的報名人數超出預期。」
「手藝,竹傘的手作劈制工藝已日漸衰落,把祖先留下來的造物智慧重拾起來,用精心的雕刻打磨見證手作的生命力,是我們對匠人文化的傳承。」
| 紅點設計 |
設計靈感源自杭州古老的西湖綢傘,「竹語」傘在這項古樸的民間工藝上加入現代化改良,獲得了2013年德國紅點設計獎和素有「設計界的奧斯卡」之稱的IF設計獎。
獨有的鏤空大橢圓竹質手柄可謂整把傘的設計亮點,符合人體工學的抓握手感,方便了日常的使用的同時,更是給人簡潔硬朗的視覺感受。
「竹語」傘的收攏處是磁鐵收攏裝置,收傘的時候更易吸附,手感順滑。竹質吊牌、木質搭扣等每處細節都處照顧了「竹語」的整體美感。
過去漫長的歲月裡,
油紙傘伴隨著江南杏花煙雨,
浪漫了無數風花雪月。
丁香、雨巷,
因著這把紙傘,
也溫柔了無數江南姑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