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貸先生·紀錄片截圖
6月初的一個陰雨連綿的日子,廣西陸雲崗先生來信告知:其父陸玉貸老先生已於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六日仙逝,享年八十四歲。錯愕之餘我們倍感痛心:廣西最後一位傳統手作油紙傘的傳承人,離我們遠去了!
陸玉貸親手製作的油紙傘
去年,我們在籌備傳統手作油紙傘展覽時,特意聯繫上陸老先生,請他幫我們做一把油紙傘,他非常熱情地接受了。四月初,他親手製作的這一把綠色油紙傘來到了北京,在我們的展廳裡展示。然而,如今他已駕鶴西遊,我們還沒來得及告訴他,他做的傘有多好、多美!陸老先生,您是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緬懷的一代油紙傘藝人!
我的手閒不下來
做傘鬥·紀錄片截圖
談起小時候,陸老先生說,他從十五、六歲,便開始學做油紙傘了。那時候家裡窮,沒辦法繼續念書,就待在家裡,跟著爺爺學起了做傘。聽爺爺說,自己家族從祖公開始,已經做了數百年的油紙傘,一直流傳到他這一代。小時候學穿傘花,長大一些,便學修傘骨。
要做成一把傘,一般會由村裡幾家人共同完成。如果哪一道工序缺了人,他就會替補上去。熟悉一百二十多道的製作工序,這一個過程他足足堅持了六十年。如今,陸老先生已掌握製作油紙傘的完整工序。有報導稱,放眼整個廣西,完全掌握油紙傘全套工序的油紙傘藝人,陸玉貸是最後一人。
人生七十就可以從心所欲。對於已過八十歲的他,卻不像其他老人家一樣,選擇舒適地安享晚年。他從心所欲的事情,便是拿起相伴他多年的工具,繼續埋頭做油紙傘。
做傘鬥·紀錄片截圖
平日,他親自挑好長在山上的鴨腳木,放在水裡保存,留做油紙傘的傘鬥,家門口那一臺笨重的機器,是用來給傘鬥開槽的。還有一些特有的傳統制傘工具,需要通過腳踩、手轉,靠麻繩反覆牽引的力量,用來給開槽的傘鬥和傘骨,進行打磨修整。這些顯然有了時間痕跡的工具,就象是成了他雙手雙腳的一部分,他用起來得心應手。
「現在年輕人做生意,老人帶孫子。我孫子大了,讀書的讀書,參軍的參軍,你讓我在家這樣坐著看門口,我就坐不住啊。年紀大啦,這個手就閒不了。」
「路數」不對,你就做不來!
接傘骨·紀錄片截圖
「你看這竹子與竹子之間,有些會向這邊彎,有些會像那邊彎。如果路數不對了,就合不上了。雨傘合不上,活動不了,它就爛了。」
用豬血調粘紙水·紀錄片截圖
「一斤豬血放八兩水,要溫水,冷水不行,熱水也不行。再放石灰。沒有石灰就不行,放其它也不行,(要不然塗在傘紙上就不粘。)這個是秘密,不傳的。」
煮桐油·紀錄片截圖
「這個秘密我就告訴你啦,(用)這個煮(桐)油,有絲這麼長就放,一放下去就不能燒火了。放多少要看氣候,水風天就放多一點,幹風天就放少一半。」
談起「路數」和「秘密」,陸老先生就笑得像小孩子一樣可愛。他所說的「秘密」裡。一直珍藏著他從世代家族中傳承下來的寶貴技藝,而「路數」,應該是他終其一生,在一次又一次地削傘骨、調製粘紙水、煮桐油,不斷錘鍊自己技藝中,所悟出來的工匠修行之道。他的油紙傘,堅固,不受潮,不長黴,下雨天回到家,輕輕轉一圈,雨水就能靈活地順勢飛出去。
是的,這需要耐心堅守,需要親身百踐,一步也急不來,在時間和耐性的較勁中磨合,熬過去了,就容易找到自己的「路數」,掌握真正的匠人精神。若是堅持不下去,那就與它無緣了。
「這個是祖傳的秘密。當然,我就是告訴你,你也做不出來。」他再一次靦腆摸了摸自己的發茬,笑得很開心。
在古時富含寓意的紅色油紙傘
紀錄片截圖
「為什麼加桐油呢?它可以驅邪殺鬼。這個是迷信唉,以前做給日本的傘,你不過桐油他就不要。他家裡有人死了,他就一個孝子,就拿一把傘送出山,埋好了,這個傘就丟在那裡了。」
「入夥了,就拿來擋香火,回去就放在祖先壇上面。結婚,以前新娘坐紅轎子。有一個背新娘的去到紅轎裡面,就有一個人拿著傘來擋她(以作避邪)。」
「撿骨啊,他要擋天,不讓祖公的骨頭給天見。」在賓陽當地,有「撿骨葬」的習俗,這樣的習俗主要保存於客家文化中,指的是初次埋葬遺體時不立墓碑不起塋,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後,由子孫擇日進行「二次拾骨」的改葬儀式。子孫會在油紙傘的遮蓋下撿拾先人的遺骨。遺骨怕見光,不能讓天見,油紙傘就是用來遮天,防止先人的魂魄逃遁。
曾經,油紙傘承載著古時之人對生活的祈願和祝福,並帶來了種種的生活趣味。陸老先生說起這些他稱為「名堂」的習俗時,臉上浮現的是喜悅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他在回憶著令人感動難忘的故事。
可是,如今的油紙傘,已不如往日般,是每家每戶必需的生活用品,能用得上的,也僅僅是舞臺、觀賞、收藏罷了。這些記載著美好習俗、寄託著彼此的情感的油紙傘,一旦被生活所拋棄,那人們,會不會少了一種可以心聲交流的機會?
現在要是拿這個傘出去,人家會取笑:「哼,你這個老古板!」
他對老古板,卻情有獨鍾。
已經過期但不捨得丟棄的柿子膠
紀錄片截圖
存放在陶土壇裡數年的柿子幹
紀錄片截圖
那已經過期了、不能再用的柿子膠,和存放在陶土壇裡數年的柿子幹,都是他生命裡的記憶之物。這些東西快要從這個世上消失了,他小心翼翼地收藏著,唯恐真的消失了,心裡就空了,默默堅守的那一份傳統文化和家族記憶,也就不存在了。
一生歲月的痕跡,獨有他自己的路數,也只有自己經歷過,才知道它的何緣何故,何去何從。而我們,懂他的所有,我們會成為他的雙手,秉承他的工匠精神,繼續走在這條路上。
記錄片:《賓陽油紙傘》
(建議在wifi網絡下觀看,土豪隨意)
原標題:陸老,好走!|追緬一代油紙傘藝人陸玉貸
內容來源:無用
新聞整合:賓陽網絡電視
今日責任編輯:西瓜妹
本微信號所發表的原創文章,版權屬賓陽縣廣播電視臺所有。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希望轉載,請聯繫:2954808290@qq.com,歡迎分享至朋友圈。未經授權而轉載的,我們將按照《微信公眾平臺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進行侵權投訴,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