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影史上大叔+蘿莉的組合,那可真是多如牛毛。
比如開先河的《一樹梨花壓海棠》;
最經典的《這個殺手不太冷》;
暖心的《天才少女》;
溫情的《怒火救援》等等。
可以說,大叔+蘿莉是屢試不爽的黃金組合,佳作頻出。
而今天要跟大家聊的電影,就將這對組合又玩出了新花樣——《證人》。
海報的畫風看上去像是韓式小清新,可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故事圍繞著一起殺人案展開。
一位80歲的老人死在家中,嫌疑人是照顧他十年之久的保姆吳美蘭。
據吳美蘭所說,老人死亡當晚,她本已準備睡覺。
但她躺下不久就聽到一聲奇怪的呻吟,起身查看,發現老人將塑膠袋套在頭上,意欲自殺。
吳美蘭大吃一驚,連忙上前解救老人。
但老人似乎死志堅定,用力反抗她的施救。
吳美蘭沒能扎破塑膠袋,便立刻去找剪刀。
但當她帶著剪刀返回時,老人已經咽氣了。
根據法醫檢驗,老人確實是窒息而死,現場也沒有留下別的證據。
吳美蘭無親無故,一直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也沒有什麼殺人的動機。
最關鍵的是,老人有精神病史,曾有過自殺的傾向。
但即便如此,吳美蘭還是被檢方起訴了,因為此事還有個目擊證人——林智優。
林智優住在距老人家30米遠的對面樓裡,當晚無意中看到了事發經過。
據她所說,吳美蘭並不是在解救想要自殺的老人,而是殺害老人後偽裝成自殺。
但林智優年僅十五歲,還是個自閉症患者,她的證詞可信嗎?
這個案件隨後被分到辯護律師梁舜昊的手裡,也就是影片的男主。
他年過不惑卻還單身,並與患有帕金森病的父親住在一起。
為了幫父親還債,他不得不違背良心,進入一家名聲很差但收入不菲的律師事務所工作。
為了美化公司形象,男主將為吳美蘭免費辯護。
接手案件後,男主很快認定被告是清白的。因為她的供詞可信度很高,街坊鄰居對她的評價也很好。
而且,在他試探性地問對方是否願意做測謊測試時,對方也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因此,要打贏官司,只能從證人林智優那裡下手,推翻她的證詞。
但出於保護未成年的心理,林智優的母親不同意讓她出庭作證。
所以男主只好自己想辦法,沒事就往智優學校跑,蹲守在她的放學路上。
誰料兩人第一次見面,男主就遭遇了「下馬威」——
於是,男主只能循序漸進,想方設法「討好」智優。
又是請她喝飲料,
又是幫她趕走霸凌的壞學生,
還買了一堆智力拼圖送給她玩。
同時,他還與智優約定好,每天問她一個智力謎題,第二天下午五點,智優準時給他打電話匯報答案。
就這樣,這對大叔+蘿莉終於慢慢地越走越近,成為了忘年交。
而在這個過程中,男主發現智優雖然有自閉症,可她智商極高、聽覺極其敏銳,記憶力也驚為天人。
比如,智優僅僅掃一眼男主的領帶,就能準確說出領帶上圓點的數量。
又比如,尋常的狗叫聲在智優聽來,竟然刺耳到鼓膜都要炸裂。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飾演林智優的演員金香起,之前就曾在大熱的《與神同行》系列中扮演月值使者,並憑這個角色獲得了青龍獎的最佳女配角。
妹子今年才19歲,但演技足以吊打眾人。
在本片中,她用不太協調的肢體動作、左顧右盼的眼神,以及略微機械的說話語氣,傳神地塑造出一個自閉症少女的形象,讓飾演男主的鄭雨盛讚不絕口。
話說回來,在男主與智優拉近了距離後,智優的母親終於同意讓她出庭作證。
但是在法庭上,男主還是以「自閉症患者作為精神病人,解讀行為意圖的能力有所不足,對嫌疑人當時的動作表情產生了誤判」為由,打贏了官司。
這件事讓智優無比傷心,也讓她的母親氣憤不已。
男主雖然自責,但為了打贏官司,也為了還被告吳美蘭一個清白,他自認為沒有做錯。
但事實很快打臉——吳美蘭被釋放後,竟然跑去學校裡恐嚇智優。
這讓男主瞬間意識到事情不妙。
經過一番查證,他最終發現——做出誤判的人,其實是自己。
原來,死去的老人有個兒子,此前遇到財務危機,急需用錢。但老人卻準備在死後將遺產全部捐給一家醫院。
所以兒子這才買通保姆,殺死了老人。
在弄清真相後,男主在二審法庭上公然倒戈。
他不僅改為智優說話,還讓她說出了決定性的證詞——案發當晚,智優聽到了吳美蘭殺人時的自言自語。
看到這裡,估計有不少小夥伴都要吐槽了——
畢竟辯護律師的第一原則,從來都是保護當事人的利益,無論當事人是清白或是有罪。
但是,對於即將失去工作、甚至再也無法復職的可能,男主也毫不在意,堅持要在法庭上說出真相,不讓真兇逍遙法外。
這樣的結局雖然十分解氣,但也過於理想化,顯得很不真實。
難怪有人在看完電影後,調侃影片的風格是「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除此之外,影片在劇情上也存在一些槽點。
比如,兇手在被釋放後就迫不及待地去找目擊證人的麻煩,是唯恐別人不知道你是兇手嗎?
又比如,證人最後的決定性證詞,連檢方都不知道,辯護律師怎麼就知道了?
影片將重點放在男主與自閉症少女的相處過程上,弱化了案件本身。
同時,一些配角也完全淪為功能性角色,刻畫得很粗糙。
比如,一直跟女主一同放學回家的女同學,突然就變成了霸凌的壞學生;
比如男主的黑心老闆,一開始時老奸巨猾,到結尾卻突然智商下線。
這些槽點,使得原本自帶話題性的影片口碑一般。
但在豆瓣上,影片最終能穩定在7.6分,我想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極其正直的價值觀。
影片中這起案件的核心、以及整個故事的核心都在於一個問題——自閉症患者的證詞,是否可以相信?
一開始,男主是不信的——一個精神病人的話,怎麼可以相信?
即使他知道自閉症患者是不會說謊的,也還是認為,一定是因為她解讀行為意圖的能力不足,才做出了錯誤判斷。
但實際上,自閉症並不等同於智商低,更不意味著低人一等。
當男主意識到這一點後,他立刻給女主道歉,並當著所有人的面告訴她——你成為了比誰都優秀的證人。
因此,與其說影片是在講述一起有著特殊目擊證人的謀殺案,倒不如說,影片是在為自閉症患者等弱勢群體做出澄清,消除社會主流人群的偏見。
在影片結尾,智優告訴男主,她已經轉學去了一所特殊學校,那裡的同學們「都很奇怪」。
男主問她,因為很奇怪,所以不好嗎?
智優卻說,因為很奇怪,所以感覺很好,因為她再也不用裝成正常人了。
這也是影片槽點無數,卻還能引發熱烈反響的原因——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正常和不正常從來都是相對的。當我們看到一些與自己不同的人,就把他們歸類於「不正常」時,這其實是一種狹隘的偏見。
面對像女主這樣的自閉症患者時,我們不應該放大他們身上的缺陷,更不應該自覺高人一等,我們不需要動不動就對他們施以同情的目光,而應該在他們真正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把他們看做普通人一樣施以關愛,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