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自閉症,但我不是神經病!

2021-02-22 有部電影

說到影史上大叔+蘿莉的組合,那可真是多如牛毛。

比如開先河的《一樹梨花壓海棠》;

最經典的《這個殺手不太冷》;

暖心的《天才少女》;

溫情的《怒火救援》等等。

可以說,大叔+蘿莉是屢試不爽的黃金組合,佳作頻出。

而今天要跟大家聊的電影,就將這對組合又玩出了新花樣——《證人》。

海報的畫風看上去像是韓式小清新,可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故事圍繞著一起殺人案展開。

一位80歲的老人死在家中,嫌疑人是照顧他十年之久的保姆吳美蘭。

據吳美蘭所說,老人死亡當晚,她本已準備睡覺。

但她躺下不久就聽到一聲奇怪的呻吟,起身查看,發現老人將塑膠袋套在頭上,意欲自殺。

吳美蘭大吃一驚,連忙上前解救老人。

但老人似乎死志堅定,用力反抗她的施救。

吳美蘭沒能扎破塑膠袋,便立刻去找剪刀。

但當她帶著剪刀返回時,老人已經咽氣了。

根據法醫檢驗,老人確實是窒息而死,現場也沒有留下別的證據。

吳美蘭無親無故,一直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也沒有什麼殺人的動機。

最關鍵的是,老人有精神病史,曾有過自殺的傾向。

但即便如此,吳美蘭還是被檢方起訴了,因為此事還有個目擊證人——林智優。

林智優住在距老人家30米遠的對面樓裡,當晚無意中看到了事發經過。

據她所說,吳美蘭並不是在解救想要自殺的老人,而是殺害老人後偽裝成自殺。

但林智優年僅十五歲,還是個自閉症患者,她的證詞可信嗎?

這個案件隨後被分到辯護律師梁舜昊的手裡,也就是影片的男主。

他年過不惑卻還單身,並與患有帕金森病的父親住在一起。

為了幫父親還債,他不得不違背良心,進入一家名聲很差但收入不菲的律師事務所工作。

為了美化公司形象,男主將為吳美蘭免費辯護。

接手案件後,男主很快認定被告是清白的。因為她的供詞可信度很高,街坊鄰居對她的評價也很好。

而且,在他試探性地問對方是否願意做測謊測試時,對方也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因此,要打贏官司,只能從證人林智優那裡下手,推翻她的證詞。

但出於保護未成年的心理,林智優的母親不同意讓她出庭作證。

所以男主只好自己想辦法,沒事就往智優學校跑,蹲守在她的放學路上。

誰料兩人第一次見面,男主就遭遇了「下馬威」——

於是,男主只能循序漸進,想方設法「討好」智優。

又是請她喝飲料,

又是幫她趕走霸凌的壞學生,

還買了一堆智力拼圖送給她玩。

同時,他還與智優約定好,每天問她一個智力謎題,第二天下午五點,智優準時給他打電話匯報答案。

就這樣,這對大叔+蘿莉終於慢慢地越走越近,成為了忘年交。

而在這個過程中,男主發現智優雖然有自閉症,可她智商極高、聽覺極其敏銳,記憶力也驚為天人。

比如,智優僅僅掃一眼男主的領帶,就能準確說出領帶上圓點的數量。

又比如,尋常的狗叫聲在智優聽來,竟然刺耳到鼓膜都要炸裂。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飾演林智優的演員金香起,之前就曾在大熱的《與神同行》系列中扮演月值使者,並憑這個角色獲得了青龍獎的最佳女配角。

妹子今年才19歲,但演技足以吊打眾人。

在本片中,她用不太協調的肢體動作、左顧右盼的眼神,以及略微機械的說話語氣,傳神地塑造出一個自閉症少女的形象,讓飾演男主的鄭雨盛讚不絕口。

話說回來,在男主與智優拉近了距離後,智優的母親終於同意讓她出庭作證。

但是在法庭上,男主還是以「自閉症患者作為精神病人,解讀行為意圖的能力有所不足,對嫌疑人當時的動作表情產生了誤判」為由,打贏了官司。

這件事讓智優無比傷心,也讓她的母親氣憤不已。

男主雖然自責,但為了打贏官司,也為了還被告吳美蘭一個清白,他自認為沒有做錯。

但事實很快打臉——吳美蘭被釋放後,竟然跑去學校裡恐嚇智優。

這讓男主瞬間意識到事情不妙。

經過一番查證,他最終發現——做出誤判的人,其實是自己。

原來,死去的老人有個兒子,此前遇到財務危機,急需用錢。但老人卻準備在死後將遺產全部捐給一家醫院。

所以兒子這才買通保姆,殺死了老人。

在弄清真相後,男主在二審法庭上公然倒戈。

他不僅改為智優說話,還讓她說出了決定性的證詞——案發當晚,智優聽到了吳美蘭殺人時的自言自語。

看到這裡,估計有不少小夥伴都要吐槽了——

畢竟辯護律師的第一原則,從來都是保護當事人的利益,無論當事人是清白或是有罪。

但是,對於即將失去工作、甚至再也無法復職的可能,男主也毫不在意,堅持要在法庭上說出真相,不讓真兇逍遙法外。

這樣的結局雖然十分解氣,但也過於理想化,顯得很不真實。

難怪有人在看完電影後,調侃影片的風格是「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除此之外,影片在劇情上也存在一些槽點。

比如,兇手在被釋放後就迫不及待地去找目擊證人的麻煩,是唯恐別人不知道你是兇手嗎?

又比如,證人最後的決定性證詞,連檢方都不知道,辯護律師怎麼就知道了?

影片將重點放在男主與自閉症少女的相處過程上,弱化了案件本身。

同時,一些配角也完全淪為功能性角色,刻畫得很粗糙。

比如,一直跟女主一同放學回家的女同學,突然就變成了霸凌的壞學生;

比如男主的黑心老闆,一開始時老奸巨猾,到結尾卻突然智商下線。

這些槽點,使得原本自帶話題性的影片口碑一般。

但在豆瓣上,影片最終能穩定在7.6分,我想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極其正直的價值觀。

影片中這起案件的核心、以及整個故事的核心都在於一個問題——自閉症患者的證詞,是否可以相信?

一開始,男主是不信的——一個精神病人的話,怎麼可以相信?

即使他知道自閉症患者是不會說謊的,也還是認為,一定是因為她解讀行為意圖的能力不足,才做出了錯誤判斷。

但實際上,自閉症並不等同於智商低,更不意味著低人一等。

當男主意識到這一點後,他立刻給女主道歉,並當著所有人的面告訴她——你成為了比誰都優秀的證人。

因此,與其說影片是在講述一起有著特殊目擊證人的謀殺案,倒不如說,影片是在為自閉症患者等弱勢群體做出澄清,消除社會主流人群的偏見。

在影片結尾,智優告訴男主,她已經轉學去了一所特殊學校,那裡的同學們「都很奇怪」。

男主問她,因為很奇怪,所以不好嗎?

智優卻說,因為很奇怪,所以感覺很好,因為她再也不用裝成正常人了。

這也是影片槽點無數,卻還能引發熱烈反響的原因——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正常和不正常從來都是相對的。當我們看到一些與自己不同的人,就把他們歸類於「不正常」時,這其實是一種狹隘的偏見。

面對像女主這樣的自閉症患者時,我們不應該放大他們身上的缺陷,更不應該自覺高人一等,我們不需要動不動就對他們施以同情的目光,而應該在他們真正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把他們看做普通人一樣施以關愛,這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我有自閉症,但你給的溫暖我能懂
    安安教育特別譯製了視頻《山姆去約會》,帶您走進一位住在澳大利亞的自閉症青年山姆的生活。雖然他在社交溝通和互動方面都有很大的障礙,但依然嚮往「愛情」和「家庭」。希望看過視頻的你,能夠更了解這個群體。他們雖不善言辭,但卻跟你我一樣,有著豐富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 《雖然是神經病,但是沒關係》自閉症哥哥,淚目:這一次我照顧你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自小患有自閉症的哥哥和始終背負責任的弟弟,如何上演了一場,陪伴與治癒的感恩親情劇場?情景2:哥哥將手中的水桶潑向弟弟,聲嘶力竭,慌張又害怕,雙手擴張成喇叭的形狀,大喊:「我弟弟,我弟弟,我弟弟要sha我...&34;的生活...
  • 被自閉症困住的孩子:我只是與眾不同,並不是低人一等
    愛無法拯救被自閉症凍住的孩子,但愛絕不是徒勞,它可以把冷凍的殼打開一點點縫,讓溫暖投進去也傳出來。而自閉症患者的父母不同,他們更想的是「拯救」自己的孩子,他們希望找到一種方法,能夠打破困住孩子的軀殼,讓孩子有根本性的改變。《不同的音調》裡記錄了20世紀60年代,全球各地在治癒自閉症方面的各種療法。
  • 「我有一個自閉症哥哥,我曾想要是沒有他就好了……」
    劇中最出彩的角色莫過於飾演自閉症患者的哥哥吳政世,因演技太好,代入感太強,常常讓人不自覺就進入劇情中。然後偶爾會思考,如果有自閉症的家人,自己會如何與之相處呢?哥哥明白了弟弟不是他的而是自己的,開始學著保護弟弟;弟弟也明白哥哥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生活,應該學會適當放手。哥哥是高功能自閉症患者,他具有高超的背誦能力以及出色繪畫技能,最終也成為了一個出色的童話書插畫師。
  • 我依然可以幹預好自閉症女兒!
    「孩子可能有自閉症,還是趕快找醫生看看吧!」早教班的老師這樣建議。當時女兒兩歲,不會開口講話,也不跟小朋友玩,還時常踮著腳走路、尖叫,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狠狠地抓自己的耳朵。「自閉症」,這是我人生第二次聽到這三個字。第一次,是讀大學時,別人用來形容我。
  • 有疑書話 | 「我不是神經病,我是高智商反社會人格」
    我不是神經病,我是高智商反社會人格。影視劇中,越來越多這樣的角色出現,讓我們能對反社會人格多一些了解,比如最近口碑票房雙豐收的賀歲推理大作《唐人街探案2》裡的大BOSS。 在《唐人街探案2》中,受害者接連無辜被害,死因異常殘忍,先是被麻醉,然後被活體取出內臟,作案手法超出常人想像。
  • 《我的名字叫可汗》中自閉症的純粹
    看完影片《我的名字叫可汗》,我深切地覺得,自閉症的自閉,是病症的無可奈何,而更多正常人的「自閉」卻是眼盲心瞎。可汗是一名自閉症患者,有著自閉症兒童的共性:很難與他人發展人際關係,言語獲得的遲緩或喪失曾發育良好的語言功能,有重複和刻板的行為,缺乏想像,擅長於機械記憶,強迫性的堅持某些慣例或常規,有正常的生理外表。他對待周圍的人,物,像一個旁觀者,冷情冷性,與我無關。但真正的困難來臨時,曾經的自閉症患者被認為沒有新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溫暖的人。
  • 最新韓劇《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中,金秀賢劇中哥哥是他!
    最新韓劇《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中,金秀賢劇中哥哥竟是他!最新韓劇《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這部劇越看越好看,一股氣上了我的頭!不知道大家都看上了沒有呢?劇中有一重要角色——金秀賢劇中的哥哥,哥哥的飾演者十分眼熟,卻又想不起是另外哪部劇的角色呢,太令人抓狂啦!於是乎,我去查詢了一下,原來正是去年這部超甜劇《觸及真心》裡的律所代表呀!而且在去年的《山茶花開時》裡,「哥哥」也飾演了一個重要人物。
  • 《雖然是神經病,但是沒關係》哥哥,淚目:陪伴,治癒自閉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自小患有自閉症的哥哥和始終背負責任的弟弟,如何上演了一場,陪伴與治癒的感恩親情劇場?情景2:哥哥將手中的水桶潑向弟弟,聲嘶力竭,慌張又害怕,雙手擴張成喇叭的形狀,大喊:「我弟弟,我弟弟,我弟弟要sha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聲音滿滿顫抖而另一邊,渾身溼透的弟弟癱坐在地上,滿臉淚痕,揪心地痛哭到失聲...
  • 陳志朋:我不是神經病
    「陳志朋怕不是瘋了吧。」若是陳志朋沒有去服兵役,這裡多半會有他的一席之位。但人生沒有如果。雖然效果也許並不是那麼的好,可也不必給他鋪天蓋地的嘲笑。但我認為,無論如何,這份對工作的熱忱和敬畏也不該被嘲笑。
  • 「自閉傾向」不是「自閉症」
    「自閉症」:「我的孩子上幼兒園有一段時間了,還是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做自己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我的孩子很怕生,在陌生環境裡非常沉默,他說話晚,平時在家裡話也不多。」 「我的孩子好像特別早熟,對學校和同齡人不感興趣,喜歡的東西也和普通小孩不一樣,性格很孤僻,面對家長的督促表現出很多牴觸情緒。」
  • 王耀慶:其實我是「神經病」
    如果我說他是一個職業演員,顯然是一句廢話,但說這句話,因為如果我認為他不是受了刺激,那就是說明其實這個人的搞笑天賦隱藏得太深。王耀慶長得並不是那麼親和,因為氣質放在那,一雙看透滄桑的眼睛,波瀾不驚的表情,別說總裁能駕馭,黑幫老大也能HOLD住。在我所熟知的演員裡,被叫「前夫哥」的有兩個,一個是窩囊無奈的雷佳音,另一個是隱忍短路的王耀慶。
  • 《我的影子在奔跑》:自閉症孩子的中國夢
    方剛亮導演的《我的影子在奔跑》以夢幻的藝術方法處理自閉症孩子的成長史,電影中母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令觀眾大開眼界、動情不已,以比較俗套的比附,就是講述一個自閉症孩子的中國夢實現的公益電影。艾斯伯格症候群是一種較輕的自閉症,此前我們在《海洋天堂》、《雨人》中都有各種精彩不等的詮釋,愛、理解、寬容和支持才能走出自閉和孤獨。《海洋天堂》裡是李連杰和文章的悲情父子檔,《雨人》則是達斯丁·霍夫曼和湯姆·克魯斯的陌生兄弟檔,無一例外,當他們被關上了社交這扇窗之後,心一定有靈犀,於是他們的世界就有著相當的不平衡。
  • 《我想飛進天空》——帶你窺探自閉症的世界
    即使你周圍沒有自閉症者,或者你自認為是個「正常人」,這些問答仍然會讓你深受啟發和觸動。東田直樹5歲時就被診斷出有嚴重的非言語交流障礙自閉症。於他而言,要說出一句完整的話非常困難,但是他卻可以藉助鍵盤拼湊語句,以此表達自己的想法。愛笑的東田先生,將寫文章作為人生的出口,他認為寫文章是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別人的一種方式。
  • 我和我的自閉症朋友,一個關於愛與尊重的故事
    我注意到這個故事的幾個細節:第一個細節是,內田花子老師提醒剛轉學的太田佑介要照顧小安。我們客觀地說,像小安這樣的孩子,可能在國內很多學校都不會收留,更不用說讓別的孩子們去照顧他了。故事的原型上田弘子是治井一馬小學一二三年紀的班主任,她的用心給小朋友們的心裡種下了善的種子。
  • 神經病:我支持宣告也成了陰謀?我C了!宣告曬工資單站位神經病!
    這裡有全陌陌最勁爆的新聞、八卦!陌陌新聞八卦寫手大集結!最新最炸最好玩的視頻、圖片,這裡全都有!獅大大、洪小喬、狼王、徐澤、老葉、三八、戴麗、摩爾、追日、金聖、活力、煙花易冷、劉建、大白等陌陌明星和數百萬陌陌玩家都在關注!
  • 孩子被查出自閉症(孤獨症)傾向,我該怎麼辦?
    自閉症成功康復的例子很多,如《爸媽治好我了的自閉症》、《我和孩子的每一步》、《自閉歷程》的主人公。還有,鄒小兵教授也說過,他接診過的很多孩子都讀了大學,有的還出國留學。家長要全面了解自閉症,多看看有關自閉症相關方面的書,以及自閉症醫學研究方面的報告(這幾年每年都有自閉症國際專家論壇,可以百度搜索),在家裡也要積極進行居家幹預,不要僅靠機構的兩、三個小時。這裡給大家推薦幾本書:《與你同行》、《我和孩子的每一步》、《孤獨症兒童早期幹預丹佛模式》、《地板時光》、《這世界唯一的你》、《爸媽治好了我的自閉症》。
  • 看完這七個神經病,我也快神經了!
    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神經病我有個很神經的習慣——說夢話,經常在夢裡大笑把自己嚇醒……不過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可不敢再自稱神經病了
  • 在《我的世界》中,他們為自閉症兒童建了遊樂場
    在遊戲中,幾個玩家正在角色的出生點附近玩耍 | Wikipedia在之前的研究中,我曾與 Autcraft 社區的成員一起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社區的運行機制,比如,他們如何在那些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們玩耍的時候,守護著他們的安全。我發現,他們採用了一系列的軟體,對《我的世界》遊戲本身進行修改(這被稱為「加模組」),並設定了社交結構或規矩。
  • 《小豬佩奇》的弟弟喬治是自閉症?你對自閉症的偏見究竟有多深?
    「這是我的爸爸,這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弟弟喬治,我是佩奇,」一度成為孩子們模仿的最熟悉語錄。然而,最近,一則關於《小豬佩奇的弟弟喬治是自閉症》的文章成為熱議話題。文中指出,弟弟喬治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而且在動畫片中有進入幼兒園的場景,但是,大部分時候,喬治的語言發育有一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