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光影臺東」,從老影院變遷品味臺東百年商貿變化

2020-12-24 大眾網

青島新聞網5月27日訊(記者 丁淑華)「每到禮拜天,臺東三路上遵義影院的門口就會排起長隊,那時候大家沒有別的文藝活動,看電影是一件很時興的事兒」。今年70多歲的傅大爺是一位「老青島」,七零年代從部隊轉業,跟隨組織調度,工作輾轉青島各個區。談起臺東記憶,傅大爺說,「市北煙火氣很濃,那時候印象比較深的娛樂活動莫過於閒暇時和家人、朋友到臺東的幾家電影院看場電影。」

像傅大爺一樣,說起老電影院,青島人有聊不完話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遵義劇院、大光明電影院與臺東電影院共同撐起了臺東的繁華。在沒有網絡購票的年代,影院門口總是人頭攢動,大家常為「搶」到一張電影票而神採飛揚……也是從那時開始,臺東「商娛結合」的營商生態就已輪廓初顯。

臺東電影院(資料圖)

從曾經的中國近代商業街區樣板間——臺東鎮,到如今的城市符號——臺東商業步行街,臺東作為青島唯一一個120年從未間斷的商業街區,人氣愈發興盛,商貿愈發振興。

你買票我請客,「光影臺東」承載了一代人的情誼

關於社會職業分類,老一輩人有「四大褂子」的說法,即用「白黑紅藍」四種顏色指代不同的職業,「紅大褂子」代表的便是文藝從業者,影院的工作人員也劃歸其中。「和『紅大褂子』關係好的人,更容易買到電影票。」傅大爺告訴記者,要論關係好,單位負責宣傳的同志應該是最能和「紅大褂子」們說上話的人了,每逢節假日,為了給大家發福利,他們總有辦法「搞到」半個影院的票。

除了單位的宣傳幹事,電影迷們也是「紅大褂子」的老熟人,他們可以不吃飯只為搶一張電影票,一來二去,便和影院的工作人員熟絡了起來。有門路的電影迷負責從「紅大褂子」手裡買到電影票,另外的朋友則在電影結束後請大家喝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你買票我請客」成為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東人重要的休閒模式。閒暇時候呼朋引伴,看場電影、喝喝小酒不亦快哉,一張張電影票根便成了這些「獨家記憶」的實物載體。

遵義劇院(毛衛東攝影)

臺東這種商娛結合的營商生態有跡可循,據《青島指南》記載:「商業市場,為商人楊聖訓等集股所建,完全為商辦之市場。內部組織,除蔬菜攤販,魚肉市場,及洋雜貨鋪,估衣鋪等外,並設有小戲園,落子館、說書場等。」1928年,一座大型的商業市場在臺東拔地而起,市場東門福寺路的東南建成商業舞臺,後來改名「光陸戲院」,演出以京劇為主,1966年更名為「遵義劇院」,供一般平民工作之餘娛樂所需。

票價翻十倍也要給孩子買,「光影臺東」影響了一代人的價值觀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光明影院是臺東最具人氣的地標建築,提到它,70、80後的臺東人有道不完的回憶。那時看電影是學校經常舉辦的集體活動,臺東的學校多,學生也多,大光明電影院就成了學校首選的觀影場所。每到學校「包電影」這天,隔著好幾條街都能聽到孩子們的嬉笑聲。

上世紀70年代,電影《暗礁》裡的大光明電影院鏡頭。(資料圖)

傅大爺回憶,上世紀初,青島開始放映電影起,電影票價逐步攀升,從三五分到一毛,兩毛五毛再到一塊,後來漲到幾塊錢不等。他告訴記者,電影票價並非跟隨當時居民收入水平變動,而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起伏。

「最開始即使是幾分錢,也很少有家長會給孩子買一張電影票,但後來票價漲到一塊錢、兩塊錢的時候,家長都願意拿出錢讓孩子去看一場電影,這就是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傅大爺說。

在當時,電影逐漸成為一種新鮮的教育方式,諸如《鐵道遊擊隊》、《英雄兒女》、《南徵北戰》等主旋律影片就有很好的激勵作用,「看電影受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通過電影鼓勵青年上進,是比演講、大字報等來得更加鮮活的政治課堂,可以說「光影臺東」影響了一代人的價值觀。

大光明電影院電影票根(資料圖)

萬達影城接棒遵義影院 光影元素豐滿「商娛臺東」

1939年在現臺東雲門一路28號,慈光電影院建成開業,1964年,市文化局撥專款對影院進行大修,改稱「臺東電影院」,九十年代影院逐漸走向落寞。

上世紀五十年代,大光明電影院建成,1993年3個電影廳改造完成,2008年3月停止放映;2014年8月31日,影院經過升級改造後重新營業。

2003年,遵義劇院隨著老臺東市場樓一併消失,臺東萬達在此崛起。

……

隨著時間飛逝,上世紀臺東的三家老電影院已漸漸埋沒於周邊繁華的鬧市裡,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但它的存在遠不止一方銀幕的意義,它們留下的痕跡,沉澱在現代臺東的繁華中,穿過時空呈現在我們眼前。回首百年「光影臺東」,我們依然能從中領略到老臺東的文化風情和生活百態。與此同時,一些「新光影」經過更新換代,撐起了如今的臺東。

待疫情結束,期待「新光影」煥發光彩,與臺東飛速崛起的商貿文化商娛相映,在歷史與現代的交融間,譜寫新的青島商娛故事。

熱鬧喧囂的臺東步行街(資料圖)

相關焦點

  • 多彩臺東丨從老影院變遷品味百年商貿變化
    △臺東電影院(資料圖) 從曾經的中國近代商業街區樣板間——臺東鎮,到如今的城市符號——臺東商業步行街,臺東作為青島唯一一個120年從未間斷的商業街區,人氣愈發興盛,商貿愈發振興。他告訴記者,電影票價並非跟隨當時居民收入水平變動,而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起伏。「最開始即使是幾分錢,也很少有家長會給孩子買一張電影票,但後來票價漲到一塊錢、兩塊錢的時候,家長都願意拿出錢讓孩子去看一場電影,這就是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傅大爺說。
  • 青島臺東:沉澱百年繁華 再迎蝶變新生
    7月23日,商務部於南京召開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青島臺東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升級改造提升試點,成為山東省唯一一條國家級步行街試點街區,這也意味著這條承載豐厚歷史底蘊和商貿基因的百年老街,正式開啟迭代升級的蝶變之路。回首來時路,臺東商圈在12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漫步臺東:看老青島商貿活化的基因密碼
    從一條商業街區到現在九個商圈百花齊放,百年青島的商貿變化無疑是翻天覆地的。作為青島唯一的120年以來從未間斷的商業街區,臺東鎮是中國近代商業街區的樣板間。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近代商業史上,臺東也佔據了一席之地。
  • 多彩臺東丨百年商圈,見證青島人的市井情懷
    後來,這種商貿活動漸漸演變成了民俗活動蘿蔔會。1899年秋,德屬膠澳總督府在楊家村周圍的空地上建設了一個新的華人居民區,因為位於烽臺嶺(貯水山)以東,時任膠澳總督的葉世克籤署命令,正式定名為「臺東鎮」,臺東由此建置。從建置到現在,臺東已經走過了120年,如果從楊家村時期開始算起,號稱120年生生不息的臺東,其實已有了600年的歷史。
  • 青島百年老街成我省唯一一條國家級步行街試點街區 臺東商圈計劃用...
    半島記者 劉笑笑7月23日,商務部於南京召開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青島臺東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升級改造提升試點,成為山東省唯一一條國家級步行街試點街區,這也意味著這條承載豐厚歷史底蘊和商貿基因的百年老街,正式開啟迭代升級的蝶變之路。
  • 「疫」散花開 我在臺東的「老字號」等你
    撰文/©張慧沿歲月變遷,那是臺東120年的見證翻開青島的歷史,商業見證了青島百年的滄桑與變遷。作為青島商業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臺東從1899年成立以來,歷經了從小商小販小集鎮到繁華熱鬧臺東商圈的整體變遷。
  • 待「疫」散花開,我在臺東的「老字號」等你
    撰文/張慧沿歲月變遷,那是臺東120年的見證翻開青島的歷史,商業見證了青島百年的滄桑與變遷。作為青島商業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臺東從1899年成立以來,歷經了從小商小販小集鎮到繁華熱鬧臺東商圈的整體變遷。但不管其走勢如何,那些曾經的「老字號」均曾參與過、見證過臺東曾經的繁華。新中國成立之前,青島城市商貿的50%都來自臺東,那時的道路也多以商號的常用詞命名。
  • 那些年藏在臺東的「老字號」,你還記得嗎
    沿歲月變遷,那是臺東120年的見證翻開青島的歷史,商業見證了青島百年的滄桑與變遷。作為青島商業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臺東從1899年成立以來,歷經了從小商小販小集鎮到繁華熱鬧臺東商圈的整體變遷。在其商貿發展的過程中,一個個品牌出現、成長,或泯滅在時光的流逝中,或一步步成長為國際知名品牌。但不管其走勢如何,那些曾經的「老字號」均曾參與過、見證過臺東曾經的繁華。新中國成立之前,青島城市商貿的50%都來自臺東,那時的道路也多以商號的常用詞命名。
  • 臺東趣話:大家常去逛的臺東竟藏著「三大怪」,你知道是什麼嗎?
    2004年,市北區以臺東三路為核心區,注重商貿、休閒和旅遊有機結合,從環境上營造濃厚的商業氛圍。同時,把臺東三路步行街進行延伸,使這條商業步行街達到1公裡。置身其中,宛如走進美輪美奐的童話世界,頓生時空恍惚之感,彩繪規模之大、藝術表現手法之多樣,更是國內外登峰之作,此為二怪。
  • 「疫」散花開,我在臺東的「老字號」等你
    沿歲月變遷,那是臺東120年的見證新中國成立之前,青島城市商貿的50%都來自臺東,那時的道路也多以商號的常用詞命名。聚福樓、大陸茶莊、利群百貨等是那個時代的標誌,豐盛路、德勝路、慶祥路等曾是老臺東人腳下一步步走過的路。而今,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城市的發展,臺東舊貌正在從人們的視線中一絲一絲地抹去,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老字號」們經過一輪輪升級與變遷,綿延至今。
  • 待到春暖花開,疫情散去,我在臺東等你
    曾經青島人們心中最為熱鬧和喧囂的臺東步行街,因為疫情的影響,如今也日日歸於平靜。但這裡的居民與商戶從未沉寂,哪怕是在營業收入受到影響的情況下,依然捐款捐物、申請加入志願者活動。臺東的擔當,從古至今,始終如是。
  • 那些年,臺東(1)臺東,青春的味道
    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無疑是臺東,太多的記憶留在這裡,太多的生活碎片留在這裡,可以觸摸的一切,都是快樂與傷痛。對我而言,西鎮是童年與少年的味道,臺東或許就是青春的味道了。因為集郵,最初經常出沒的地方是臺東郵電局。如今似乎成了新建成的當代廣場的一部分。
  • 臺東老街要還原 看看那些年的臺東
    ,交運傳媒公司挖掘歷史內涵,營造文化氛圍,精心策劃設計「臺東老街」,全面展現老臺東的百年變遷。交運傳媒公司任韜先生擔綱首席設計師,其設計風格簡約、凝重,既有臺東開鎮,也有1903年日耳曼啤酒廠景象,還有早期臺東鬧市的場景還原,可以說表現手法非常多元化。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將於近日開工,預計四個月後市民朋友可前往參觀。
  • 從青島百年老店明新池 到臺東大酒店 變遷
    在臺東郵電局的對面,青島市臺東一路24號,有一個百年的老店:臺東大酒店,但是它的前身卻是一個普通的澡堂——明新池。
  • 2022年,臺東商圈、中山路步行街將有大變化!
    到2022年,中山路步行街、浮山灣商圈、臺東商圈等將有大變化!到2022年全市商業步行街總營業額累計增長20%以上,年客流量平均達到5000萬人以上,年度盈利比例達到80%以上,街區吸納就業能力強,每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就業貢獻100人以上。
  • 逛臺東帶你穿越百年 涵蓋青島人生活全部內容
    原標題:臺東逛逛 帶你穿越百年    在青島,說起逛街,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出現的地名就是臺東。時間退回一百年,這樣的說法也是成立,作為青島最早的平民商業區,臺東可是一路從過去逛到了現在。    東鎮的變遷從貧民區到商業區    歷史:上世紀30年代,商業街初具規模    「東鎮」是老青島人對臺東最早的稱呼,當然「東鎮」也非正式名稱,臺東鎮才是真正的地名。
  • 遵義、臺東、大光明,老臺東的三大電影院
    1928年在臺東建了一座大型的商業市場,分東西南北四門,正門(北門)在臺東三路,南門在臺東一路,西門在昆明路,東門在福寺路。據《青島指南》記載:「商業市場,為商人楊聖訓等集股所建,完全為商辦之市場。照片中的同一位置就是當年的遵義劇院,時常會想起電影還未開場,就會從右邊的大門洞進去,逛一逛臺東市場樓,其實也就是沿著裡面轉一大圈,消磨一下時間。2003年,遵義劇院隨著老臺東市場樓一併消失,隨著臺東萬達的崛起,這座曾經老青島的第二大戲院就此消失了。
  • 多彩臺東丨百年商圈蝶變新生 芳華再起!
    百年臺東蝶變記今天,《青島早報》頭版整版並三個整版報導青島臺東入圍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升級改造提升試點,成為山東省唯一一條國家級步行街試點街區,講述了百年臺東蝶變記!
  • 百年商街邁向「國家級」青島臺東迎來迭代升級新機遇
    在青島,臺東作為百餘年間唯一從未間斷的商業街區,最能代表百年青島的商業本源。今天,臺東也以其時尚、活力的特質,正在成長為國際都會的時尚地標。臺東三路步行街夜景千米商街延續百年青島記憶1902年,從沿路修起45度角的房屋開始,被稱為「棋盤街」的臺東鎮就成為了中國近代商業街區的樣板間。臺東代表著青島人的市井情懷,那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環境,見證了一代青島人的童年和青春。
  • 2020青島·臺東步行街商業創新周啟幕
    此次2020青島·臺東步行街商業創新周為期17天,橫跨「雙12購物節」,預熱跨年、元旦等多個年終大促重要節點,以「商業創新賦能場景」為理念,聯合本土優質品牌,齊聚紮根青島創新、嘗試、付出的優秀品牌及創業青年共同打造集展示、交流、合作及場景體驗為一體的商業創新平臺,以文化、場景、流量、科技多維賦能商業創新,為臺東步行街再續百年「頂流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