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東郵電局的對面,青島市臺東一路24號,有一個百年的老店:臺東大酒店,但是它的前身卻是一個普通的澡堂——明新池。明新池建造於1931年,至今將近有80年的歷史了,它與臺東的新華樓澡堂,聚福樓(東號)大酒店,都是由資本家藍景山開辦,資本家藍景山因為在解放前勾結日本人欺壓百姓,姦淫婦女罪大惡極在解放後被人民政府鎮壓。
臺東一路的明新池開業後,主要供周邊的商家權貴和市民百姓洗浴,該樓開始為磚木混合結構,一層為女座,二層為官座,三層為雅座。服務項目有洗浴,淋浴,盆浴,理髮,搓背,捶背,修腳,捏腳等。
解放後,明新池經過公私合營,歸屬於青島飲食服務公司,在1973年房屋的改造後改名為臺東旅社,全部接待外地旅客。後來,臺東旅社又兩次改造,接上了兩層樓,共極五層樓,名稱改為(臺東旅社)臺東大酒店。
記得小時侯每逢周日去澡堂洗澡,總感到益都路的新華浴池太擁擠,就跟著父親跑到臺東一路的明新池去洗澡,這裡洗澡的人比較少,也很清潔。有床位可以休息,我跟父親在這裡認識好多老師傅,有修腳的,理髮的,搓背的,那時侯洗澡、修腳,理髮,搓背全部用單位發的洗澡票,每張兩角二分或者是三角,這種澡票不能用來購買商品,只有洗澡、修腳,理髮,搓背使用,但是找零錢的時候由於澡堂的零錢不湊手,往往會用糖果兌現,所以,在哪個經濟匱乏的時代,用澡票先好澡再找回幾塊糖果拿到家也是我們弟兄們解饞的寶貝。
進入70年代,由於企業都開始抓工人的福利,建設企業浴池,所以到浴池洗澡的人明顯減少,而文革後的經濟復甦發展,各地人員流動的增加又造成青島市旅店的嚴重不足,青島飲食服務公司在建設了四方旅社(四方大酒店)、滄口浴池的同時,又將高密路的中華池改造成建國旅社,臺東一路的明新池重新改造,接上了二層樓,改造為臺東旅社(臺東大酒店)。全市各家浴池都增加了旅店部份,全市各家浴池就是浴池床位也要白天洗澡,晚上住宿。這樣還是應酬不了外地流動人員的住宿,報紙上經常報導每天都有人露宿車站候車室和街頭的現象,直到周邊地區:如新興旅社,交通旅社,海城賓館和各個工廠招待所的建立,青島市的住宿問題才得到緩解!
臺東旅社開業至八十年代,由於青島市旅店和招待所設立太多,在淡季出現客源嚴重不足現象。雖然旅社曾經多次組織接棧隊伍去火車站和碼頭接送旅客,但是,僧多粥少,店領導認識到,充足的客源需要用硬體來吸引,增添服務項目,改造房間設施是很重要的環節,經過不斷的更新改造,進入80年代,臺東旅社正式更名為臺東大酒店。
現在的青島臺東大酒店是一個集住宿、餐飲、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涉外二星級賓館,營業面積4000餘平方米。青島臺東大酒店地處青島繁華路段,面向當代廣場,右臨全國著名的臺東三路步行街,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休閒、娛樂、購物旅遊的理想之地。
現在來青島旅遊辦事的旅客住宿在臺東大酒店,如果到全國各地和本市旅遊就在本店找臺東旅行社,吃飯到樓下酒店或者旅客食堂,店裡就有民航,火車票售票處,購買火車票,飛機票都不用出門辦理,在臺東大酒店內就可以全部完成。外地旅客住宿在這裡,真是感到方便,舒適,滿意,放心。有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