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401字
閱讀完約5分鐘
曾經是國內的「味精大王」,1998年就在A股上市的蓮花味精,如今已「披星戴帽」成*ST蓮花」(600186)。多年前,蓮花味精暢銷到幾乎家家用,甚至年產量一度位居世界第一,如今為何走向末路?味精行業的趨勢如何?
上世紀90年代,蓮花味精是很多人記憶裡的專屬味道,然而這幾年,蓮花味精這家公司的日子不太好過。
11月5日晚上,*ST蓮花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睿康投資的股權將被法院強制執行,其持有公司的全部股票即將被拍賣,公司面臨易主。
事實上,在這則公告的前一個月,蓮花味精破產易主的消息就不脛而走。
蓮花味精成立於1983年,上市於1998年,人稱「中國味精第一股」。上市前的15年間,公司實現了高速發展,味精年產量從400噸一路飆升到了8萬噸,增長近兩百倍,產值也由945萬元增至22.3億元,單廠味精產量居世界第一,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3.4%。
截至11月7日收盤,*ST蓮花報1.7元/股,總市值僅剩18.05億元。
曾經的味精大王,河南人的驕傲,如今卻面臨或破產,或易主的落魄局面,給人們留下的恐怕也只有記憶和嘆息。事實上,蓮花味精的衰落也與整個行業有著莫大的關係。隨著人們健康意識逐漸提升,再加上「味精加熱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等謠言,這個曾經餐桌上的寵兒逐漸被替代,整個味精市場開始走下坡路。近年來,我國味精消費市場一直呈現萎縮態勢。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調味品行業分析報告》提到,近年來,市場替代品層出不窮,味精需求日漸萎縮,給味精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同時伴隨著產能過剩困局。金妹兒注意到,在一些超市中,甚至已經很難看到眾多味精品牌扎堆出現,即使有味精出售,也很少被擺在顯眼位置。 正在購物的王先生表示,他家炒菜不用味精和雞精,用蠔油和醬油。劉女士表示,她家已多年不用味精,改用雞精。對於這一點,業內人士解釋,一般來說,味精中99%以上都是穀氨酸鈉。穀氨酸鈉對人體健康實際上沒有什麼危害。「我們吃下去的蛋白質在體內消化後也會釋放穀氨酸鈉,這和味精的穀氨酸鈉沒有區別。只有當味精加熱超過120攝氏度後,穀氨酸鈉變成焦穀氨酸鈉,這才是有害的物質,並且難以排出體外。」「拋棄」了味精的消費者和餐飲業,大部分轉投了雞精、蘑菇精、醬油、耗油等產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多家券商研報來看,調味品行業目前仍處於發展期。西南證券2019年10月發布的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8年,調味品、發酵製品製造行業銷售收入從2098億元增長至342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8.5%,增速穩健。對比同為調味品行業的海天味業,產品線覆蓋醬油、蠔油、調味醬、醋、雞精味精、料酒等調味品,在國內的家庭渠道和餐飲渠道分別約佔16%和21%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當前海天味業的市值高達2920億,並且海天味業的副董事長程雪以320億元的身份,成功進入女性富豪榜前十名。另一方面,同行梅花生物與阜豐集團過得雖然不怎麼樣,但業績來看,也還過得去。「所以,蓮花味精受到行業影響衰落只是它的表面原因。從味精到雞精,這是中國食品工業技術的一大進步,味精企業好好轉型,滿足市場需求,搭上調味品行業的順風車還是沒問題的。」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部分資料來自央視財經、中國經濟網等
編輯|陳思源 審核|秦川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本報法律顧問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 羅浩斐 律師
聯繫金妹兒
商務合作:028-8696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