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李逵拒絕招安,宋江是如何促成招安的?心理學家揭示其中奧秘

2020-12-20 年叔讀水滸

在梁山上,宋江主張招安,但是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甚至連他的親信之人李逵都敢出言反駁。可見,招安在梁山上是不得人心的。那麼,是什麼原因促成了最後招安成功的呢?

反對招安的眾人

在梁山108好漢排位之後,確立了尊卑高下,又遇上了重陽節。於是梁山喜氣洋洋的慶賀,在酒宴上,宋江寫下了一首《滿江紅》,讓鐵叫子樂和演唱,最後一句「望天王降詔早招安」!

眾人聽了這句話之後,哪能不知道宋江的心思。其實宋江招安的小心思早就有了,只不過像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還是第一次。

一說出來,武松第一個就站出來反對!接著就是李逵,他的反應更強烈,甚至將桌椅都掀翻了。宋江大怒,差點把他給砍了。後來,魯智深也明確表示出了自己反對招安的態度。

以魯智深、武松為首的二龍山勢力都明確表示了反對招安。

除了他們二龍山的人反對之外,再有便是以阮氏三兄弟為首的水軍將領們,也同樣是反對招安的。

在梁山大聚義之後,眾人雖然反對招安,但宋江依舊去了汴京,跑關係想要招安。儘管坎坷,但也算是找到了門路,朝廷有人幫他們說話,讓人安排前來招安。

宋江聽聞有人來招安,十分欣喜,但林衝、關勝、徐寧三人卻不看好這次招安。畢竟他們久在朝廷,知道朝廷眾人的德行。果然,來招安梁山的人十分倨傲,甚至聖旨中的內容也不甚好聽。阮氏三兄弟看不慣來人的倨傲,派了漏船來為難欽差,還將御酒換成了鄉村醪糟。這些事兒,足以證明三兄弟也是反對招安的。

是什麼促成了招安

無論是以魯智深為首的二龍山,還是以阮氏三兄弟為首的水軍,都是反對招安的,他們在梁山上的能量不小,如果他們一直反對,就算是宋江堅持,也不會輕易接受了招安。更不用說,就連李逵這樣宋江的親信,都對招安有意見。

那究竟是什麼促成了招安呢?

答案就是他們個人的思想,被群體所裹挾了。

一位法國的心理學家在他的著作《烏合之眾》中揭示出了真相!這本書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在群體當中,一個人的個性極其容易被泯滅,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會喪失,會變得盲從,甚至智力和推理能力也會得到壓制。

梁山眾人便是如此,儘管自己心中是不想接受招安的,但是沒有人會十分明確地站出來說,我不接受招安,如果你們接受招安,我就帶領兄弟們走。

沒有人如此說,即使魯智深、武松等人反對,也只是想要改變大家的想法,而不是離開梁山。但他們發現自己無法扭轉的時候,便也只能無奈地接受了。

他們始終是被宋江所謂的108星宿的論調所裹挾,他們將自己看成是這個群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這也是梁山能夠超越其他三大寇的重要原因!

宋江影響梁山眾人的方式很簡單,就是重複的宣揚「替天行道」,以此來達到催眠的作用,這樣大家對招安的牴觸就不會那麼強烈!

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第一次明確地表示招安和第一次接到招安來使,都是以此試探,反對的聲音是有,但是沒有達到不能扭轉的地步。

於是宋江便利用和童貫、高俅的大戰,將梁山眾人對朝廷的怨恨轉嫁到他倆身上,進一步對梁山好漢進行洗腦。

結局也如同宋江所料,大家成功的將反對的聲音藏了起來,最後都開開心心地接受了招安!

促使招安成功的,不是財富和理想,是盲從!

相關焦點

  • 《水滸傳》歧視女性,然而促成招安的重任,卻又落在女子身上
    三大女主角閻婆惜、潘金蓮、潘巧雲,結局最好的是閻婆惜,被宋江誤傷致死,只挨了一刀,已經是三人之中結局最好的一位。梁山三位女將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其中兩位都戰死沙場,僅有顧大嫂堅持到了滅方臘之後。林衝的娘子自縊身亡,害死武大郎的王婆被凌遲處死,潘巧雲身邊的迎兒被砍為兩段而死,玉蘭被武松殺死,賈氏被盧俊義殺死,白秀英被雷橫劈開了腦蓋而死,李逵的母親活活被老虎吃了,還有大量被濫殺的無辜女性。《水滸傳》中的女性普遍沒有善終,而且大都是以極慘的方式死去,這不是歧視女性又是什麼呢?施耐庵歧視女性是事實,後來梁山的招安重任,竟然又奇蹟般地落到了一個女子身上。
  • 從提出招安到反對招安:武松為什麼不能成為宋江的心腹?
    所以武松在柴進莊裡,盤纏是有的,甚至在柴進那住了一年多以後,武松再也不差錢了(當然不是說柴進讓武松實現了財務自由)。武松想認的第二個大哥是宋江。「天色將晚,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四拜,拜為義兄。」這時的武松剛辭別柴進。雖然臨走從柴進處領走了一些金銀,但那其實是柴進的家常便飯。而宋江專程相送,再送上一錠銀子。說到底,大哥就該有大哥的樣子。
  • 梁山有多少人反對招安,只有3個人,招安才是眾人想要的
    但即便如此,朝廷還依然覺得梁山對他們有威脅,隨後又毒殺了宋江和盧俊義,而宋江害怕李逵事後造反,也一併毒死了李逵。宋江的另兩個心腹,吳用和花榮,也在宋江死後選擇了自殺。花榮、吳用死後,梁山的核心人物也基本死完了,朝廷才放過了梁山,其他人得以保全。
  • 品水滸——宋江招安正確嗎
    回到武松濫殺無辜的話題,潘金蓮西門慶一案、張都監蔣門神一案,按理冤有頭債有主,誅殺當事人就夠了,奈何武松將張都監一門上下幾十口人盡數誅殺,連餵馬的農夫、廚房裡的丫鬟都沒放過。欠下太多命債,孽緣太重,類似的好漢還有開人肉包子鋪的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娘,若得招安,朝廷敢重用這樣的人嗎,他們又能放下手裡的真刀真槍,適應官場上的唇槍舌劍嗎。
  • 梁山好漢中共有多少人反對招安?只有三人,接受招安才是大勢所趨
    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 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李逵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把桌子踢得粉碎。可見梁山上真正反對招安的,也就武松、李逵、魯智深,最多還有阮氏三傑等晁蓋一系的好漢。為什麼大部分梁山好漢都不反對招安呢?這樣從他們的出身、來歷說起。梁山一百單八將有各自的來歷,可謂魚龍混雜。按照上梁山之前的職業,好漢們可以分為三類:一、體制內;二、平民;三、盜賊。
  • 專等招安的呼保義 --閒話水滸人物宋江
    宋江不得已亡命天涯,尋思著還是投奔柴進去了,當初他建議晁蓋等人水泊梁山去,為何他沒有直接上梁山?不去柴進莊上,如何賺得死忠粉的好兄弟武松呢?如何說明落草者都是被逼的呢……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中,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
  • 水滸中最「心機」3人:反對招安,處處和宋江作對,最後得以善終
    ▲宋江劇照  一切悲劇的幕後黑手  在《水滸傳》中各個好漢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其中最陰險的人當屬宋江了,宋江將108個好漢結為兄弟,但是在相處的過程中卻天天算計著兄弟的性命  在宋江帶領的兄弟中,很多人明顯已經看出起義的最終結果,但是卻很少有人敢說出來。在這些人中,有三個人面對招安計劃持反對意見。他們就是阮小七、公孫勝、武松。
  •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108好漢的結局會怎樣?只會有一種下場
    武鬆快意恩仇,本來有報國之志,但是因為給武大郎報仇,誅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至此正道武松已經沒有辦法走下去了,所以他才落草為寇的;宋江跟武松完全不一樣,宋江之所以會選擇上梁山,是因為他審時度勢,再加上當時朝廷已經給他判了死刑,如果這個時候他不加入梁山大軍的話,對於他而言只有死這一條路了。但是即便宋江上了梁山,他的心裏面也沒有放棄報國的志向。
  • 梁山很多人反對招安,為啥不反抗或不走呢?原因是宋江有「法寶」
    《水滸傳》裡確確實實寫了反招安的鬥爭。在梁山好漢中公開站出來反對招安的,以李逵最堅決,其次有魯智深、史進、阮氏三雄、穆弘、劉唐、石秀、戴宗、李俊、張橫、張順等。武松、燕青經歷了從主張招安到反對招安的轉變。吳用則是一個夾於"受招安"與"反招安"之間的複雜人物。
  • 水泊梁山的招安與扼腕結局
    但是對於招安,原書的過程卻是簡單帶過,稀裡糊塗的並不佔多少章回篇幅。 原著中從五十四回打破高唐州開始冒出梁山招安的痕跡,那時宋江開始「傳下將令,休得傷害百姓」,但是我們說事情總是趨向保持他們原有的狀態,比如宋江有招安之志,卻不能阻止手下在後回書裡的「滿門良賤通殺」和「州城百姓死傷」的行為。
  • 魯智深武松燕青斬殺高衙內,林衝霍然痊癒,宋江李逵為何做惡夢?
    盧俊義夢見大個子(長人)嵇康手執長弓剿滅梁山,這其中包含著隱語字謎:長人執弓,是一個張字,嵇康字叔夜,合起來就是張叔夜滅梁山。在未經刪改的《古本水滸傳》中,盧俊義惡夢之後,宋江和李逵也做了同樣的惡夢,這當然也是在提醒讀者:以歷史人物和事件為藍本的演義小說不但有熱鬧,而且這熱鬧中也埋著草蛇灰線,暗示著書中人物的最終結局。
  • 《水滸傳》如果宋江拒絕招安,率領眾將與大宋決一死戰,能否推翻大...
    八百裡水泊梁山,起義事業轟轟烈烈,最後竟然以接受朝廷招安、成為朝廷鷹犬被利用而分崩離析,實在令人扼腕痛惜。於是乎有人在想,如果宋江拒絕招安,帶領梁山好漢與大宋決一死戰,能不能推翻大宋朝廷呢?即便是宋江拒絕了招安,但抵抗朝廷的意志也並非十分頑強,這點與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起義性質相差太遠,甚至比不上秦朝末期的陳勝、吳廣起義。 想要推翻朝廷,領導人的反抗意志很重要。宋江的反抗意志並不是那麼強烈,而宋徽宗鎮壓起義的意志又比較堅定,所以雙方領導對決,宋江敗。
  • 在招安問題上,武松因何說話前後矛盾?只因孫二娘這一舉動
    1武松與宋江第一次見面是在柴進莊上。他們一見如故,結為異性兄弟。宋江對武松是關懷備至。正是因為宋江對武松好,武松才沒有亂打柴進莊客,與柴進相處也是越來越融洽。也許宋江把武松當弟弟看待,讓武松想起了他的親哥哥武大。於是武松拜別宋江,回清河縣看望親哥哥去了。
  • 宋江只能算半個梟雄:有三條出路可走,他為什麼還要冒險受招安?
    宋江武功確實不行,但是有一點我們也不能不承認:跟其他梁山好漢相比,宋江更適合坐在頭把交椅上,因為細數梁山一百單八將,也只有宋江勉強能算半個梟雄。但是宋江這半個梟雄的作法,卻令人十分費解:不投降還有三條出路可走,投降後就會任由仇人宰割,他為什麼還要冒險受招安?
  • 少數派很難當老大:梁山上真正反對招安的頭領共有多少?
    眾所周知,招安是古典名著《水滸傳》最具爭議的話題,也是主角宋江最招人黑的地方。有些人更是認為詔安違背了梁山的利益,遭到多數頭領的反對。那麼梁山上真正反對招安的頭領共有多少呢?
  • 被斬前方顯英雄本色:武松怒罵魯智深大笑,李逵成了一灘爛泥
    梁山中有108位好漢,其中武松、魯達、李逵,還被金聖歎評為了「上上人物」,但從武松、魯智深和李逵面對死亡的態度看,李逵無法和魯智深、武松相提並論,武松和魯智深是好漢,李逵只能呵呵了。魯智深和李逵一樣,也好打打殺殺,但魯智深更多是路見不平出手相助,例如他為了給金翠蓮出頭,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在桃花村,又因為小霸王周通要強娶劉太公之女,他痛揍了周通一頓。武松殺的人,大多是得罪他的人,例如西門慶和潘金蓮殺了他的哥哥武大郎後,他殺了西門慶。蔣門神和張都監、張團練要謀害武松,事情敗露後,武松將他們全部殺了,他們也死者不冤。
  • 招安後,宋江喝下毒酒喪命,手握大權的三大將為何會無動於衷?
    直到後來晁蓋去世,宋江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之後才漸漸作為兄弟們的命運肯定是以悲劇來收場。他一心想要招安,雖然很多人都在反對,但似乎並沒有改變他的這個想法,直到後來與方臘的戰役當中,兄弟們都死的死傷的傷,最後所剩無幾,宋江也被奸人下了毒酒,臨死前還拉了個墊背的李逵。
  • 宋江身居水滸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專圖報國,忠義之烈
    有人對他褒獎有加:如明朝的思想家、文學家李卓吾說:「宋江身 居水滸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專圖報國---忠義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單八人者之心。」但也有人對他大肆指責:如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認為「《水滸傳》獨惡宋江。」,金聖歎還曾慨嘆:「宋江其人, 驟讀之而全好,再讀之而好劣參半,又再讀之而好不勝劣,又卒讀之而全劣無好矣。」
  • 被李逵兩句話氣得說不出話來,宋江是心中有愧,還是動了殺機?
    梁山一百單八將,宋江最忌憚的是魯智深武松,最想殺的是黑旋風李逵。這一點很多讀者可能都只認可一半:宋江不敢招惹魯智深武松可以理解,但是說他最想殺的是李逵,好像不太靠譜。其實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宋江痛恨李逵,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而且要取李逵性命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 從梁山聚義到招安,他是最大的受益人,惡人卻得最好結局
    就拿我們耳熟能詳的兩位梁山好漢--魯智深和武松來說,提到他們,我們總能想到其「武松打虎」、「倒拔垂楊柳」等光輝之舉。 不拘小節 但他們的惡舉,我們也應該看到,比如書中說道:在武松得到了雪花鑌鐵戒刀時,就因為有個小道童呵斥了他,他便血腥的拿小道童祭刀,小道童無辜的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