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娛觀察 大娛樂家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上周剛剛被印度政府明令禁止在國內使用之後,字節跳動旗下的國際短視頻應用TikTok可能又將遭遇其國際化道路上的重擊。
7月7日,路透社引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Fox News上的採訪稱,美國正在考慮禁止部分的中國社交網絡應用在其國內使用,其中就包括了如今風頭正勁的TikTok。
也是在同一天,TikTok官方表示,在香港通過了一項新的國家安全法後,它將停止在香港提供其社交視頻應用程式,因為該法律授予中國政府更大的權力。
▲路透社報導截圖
事實上,TikTok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最成功的出海案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由於其在美國本土市場也成功站穩了腳跟,並且始終保持著不俗的增長勢頭。
同時得益於美國用戶良好的付費習慣,也使得TikTok在北美儘管用戶數量並不突出,但整體收入卻十分亮眼。根據Sensor Tower去年的報告,TikTok在2019年營收利潤到達了1.76億美元,佔其累計總收入2.47億美元的71%。
美國是中國之外最大的市場,2019年收入3600萬美元,英國為第三大市場,收入420萬美元。
若美國如印度一樣正式禁止TikTok,張一鳴的全球化必然面臨夢碎。
TikTok可能在美國被禁也並非什麼出人意料之事。
美國的監管機構從去年開始便加大了對TikTok的監管力度,美國海軍、空軍以及運輸安全管理局已禁止該應用在政府設備中使用。此前,由兒童和消費者團體組成的聯盟也多次指控TikTok侵犯青少年用戶隱私權益,最終TikTok通過繳納罰款息事寧人。
但隨著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作為一款社交類應用,TikTok也越來越多的捲入到了美國政治及社會運動之中,而這讓其越發受到美國政府的注意。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圖源路透社)
今年5月,隨著美國反對種族歧視運動的興起,TikTok用戶開始將個人資料圖片改成黑色符號,以抗議對黑人創作者的審查。
據CNN報導,TikTok用戶會取消關注其他不支持這一運動的用戶,黑人創作者要求非黑人盟友至少關注一位新的黑人創作者。此後不久,在全美各地反對警察暴行的抗議活動的高潮中,TikTok遭遇了所謂的「技術故障」,使得在#BlackLivesMatter和#GeorgeFloyd標籤下上傳的視頻似乎沒有任何瀏覽量。
在遭到海量的批評之後,TikTok在六月初列出了一系列改善做法,計劃通過採取這些行動來解決其推薦算法壓制黑人創作者而遭受的批評。該公司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這些步驟包括推出該公司所稱的「創作者多樣性委員會」,旨在「認可和提升推動文化、創意和平臺上重要對話的聲音。」
但隨後,TikTok又捲入到了一場更大的麻煩中,那便是美國將在今年11月舉行的總統大選。6月20日,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在俄克拉何馬州塔爾薩縣舉行了自美國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的首次線下競選集會。
尷尬的是,原本可容納超過1.9萬人的活動場館(BOK Center),在當晚集會開始時卻有數千空位,現場氣氛可謂相當慘澹。上座率被指僅約三分之二,只有1萬人出頭事實上參加了這一拉票活動。
隨後根據CNN等媒體報導,上座率不理想除了受新冠疫情影響外,集會前有年輕美國網民通過TikTok等網絡平臺上發起了提前預定座位的運動。一些TikTok上的韓流(K-pop)的粉絲團體則自稱,他們通過TikTok等社交平臺策劃了這一行動。而真正到集會當晚他們則並未到場,以此表示對川普的不滿和抗議。
這樣的行為對於如今越發撕裂的美國社會來說自然並不奇怪,支持川普和反對川普的力量幾乎都在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打擊對方的士氣。
但當戰場被放在TikTok這樣一個背後是由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控制的社交媒體上時,最終被又會回到外部勢力幹預美國大選這一問題上。當年Facebook作為一家美國公司都未能逃過監管,面對如今越發嚴峻的中美關係,TikTok無疑更是顯眼的打擊對象。
這當然也與TikTok 越發強勢的市場力量密不可分。
Sensor Tower在5月底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字節跳動旗下兩款最重要的短視頻產品抖音和TikTok在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範圍內的下載量已達到近3.15億次。
▲數據來源:Sensor Tower
4月份,抖音和TikTok在蘋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 Store獲取的用戶付費收入就已超過78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倍。其中約有86.6%的收入來自中國大陸(均為抖音收入),8.2%來自美國,這也讓這款擁有兩個版本的產品整體收入首次超越了YouTube,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非遊戲應用。
這種風頭一時無兩的好日子並未持續太久。
6月29日,印度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禁止國內使用中國59種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包括 TikTok(抖音海外版)、WeChat(騰微信)、Weibo(新浪微博)、UC News(阿里巴巴旗下新聞)、Baidu Map(百度地圖)等。聲明指,這些應用程式對「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公共秩序造成損害」。
印度信息技術部表示,收到了「來自多方的大量投訴」,表示這些應用程式會「以未經授權方式盜取並秘密傳輸用戶數據」,並將這些數據發送到印度海外的伺服器。
該部門還稱,對印度國家安全和國防抱有敵意的人士對這些數據進行收集、挖掘和分析,最終會影響印度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一個非常深刻和緊迫的問題,需要對此採取緊急措施。
在這份被禁名單中字節跳動和騰訊旗下應用上榜最多,字節跳動旗下包括短視頻應用TikTok和Vigo Video、社交應用Helo都在被禁行列。目前,59個應用已經全部從App Store和Google Play兩大應用商店下架。
▲ 圖表來源:網絡
而印度原本是字節跳動出海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根據Sensor Tower數據顯示,2019年,TikTok在印度的下載量高達3.23億,2020年一季度,印度下載量6.1億次,佔全球總下載量的30.3%,超過美國的1.65億次下載。
在下架前一個月,TikTok多次位居印度免費類App下載量榜首, 而Vigo Video和Helo雖然熱度明顯不如TikTok,但下載排名也在20位左右。根據財新網的說法,受印度政府此次明令禁止影響,字節跳動的損失將超過60億美金:「這一金額極有可能超過其餘所有產品被禁公司損失的總和」。
TikTok自2017年與字節跳動收購的音樂短視頻應用Musically合併後,在海外市場幾乎是順風順水,進入今年第一季度這款來自中國的短視頻應用已經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多的應用之一。
而這已經不是TikTok第一次在印度遭遇下架危機了。
2019年2月,TikTok便被印度監管部門要求下架,理由是其導致該國未成年人在該應用花費太多時間並受到不良影響。4月,印度法院解除了對TikTok的禁令,批准該應用重新上架。
Sensor Tower預計,此次下架讓TikTok錯失1500萬新用戶。同年7月,印度政府再次向TikTok發難,其向TikTok提出24個問題清單,包括平臺如何收集用戶數據並提高安全使用意識等問題。
▲圖源網絡
隨後,字節跳動在印度進行一系列動作平息風波。
2019年4月,字節跳動宣布未來3年將在印度市場投資10億美元。當年7月,TikTok在印度建立數據中心,用於在當地存儲印度用戶數據。前述接近字節跳動高層人士稱,此前為遵守印度法律要求,印度用戶的數據被存儲在美國和新加坡等第三方數據中心。目前其在印度已僱傭本土全職員工超2000人。
印度此番高調禁止TikTok自然也與中英雙方在領土問題上的爭端有著直接關係,而就在印度發出這一決定之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公開的記者會上便對印度的這一決定表示歡迎,也很難說印度的這一動作是否最終啟發了美國要對以TikTok為代表的中國社交應用下手。
事實上字節跳動一直在嘗試將其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分離,除了中國用戶無法直接使用TikTok,甚至在內部技術團隊上,張一鳴也試圖建立起防火牆。
根據PingWest上個月的報導,字節跳動正在逐步收緊中國員工訪問海外產品和服務的數據權限,在中國業務和海外業務之間進行強有力的技術切割。
此舉意味著那些工作地點在中國、工作內容為面向大陸市場產品的員工,其訪問包括 TikTok 等海外產品關鍵數據和代碼的權限,已經很大程度上被收回。
▲TikTok 洛杉磯辦公室
並且,字節跳動幾乎是在各個層級都找來了知名外國高管來背書,先是聘請網絡安全專家Roland Cloutier作為首席信息安全官。
隨後,前Hulu品牌營銷副總裁Nick Tran也於4月份加入了TikTok,並擔任TikTok北美地區的市場負責人。最重磅的當然要數TikTok從迪斯尼挖走了其CEO候選人之一的高管凱文·梅耶爾(Kevin Mayer),後者隨後被任命為TikTok的全球執行長和字節跳動營運長。
有熟悉華盛頓生態的媒體人評論道,TikTok是找到了一張未來能夠在華盛頓召開聽證會時,國內參議員起碼足夠熟悉的臉。
在遭遇印度封禁之後,TikTok新上任的CEO便向印度政府發出了一封公開信,其中凱文·梅耶爾提到針對以網絡安全為由的禁令,他表示中國政府當局從未要求其提供其印度用戶的數據,即使他們有,該公司也不會遵守。梅耶爾同時表示:「我們用戶的隱私以及印度的安全與主權對我們至關重要」。
作為外籍高管以及全球CEO,凱文·梅耶爾給出上述表態無可厚非,然而作為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掌門人的張一鳴能夠如此從容和自信的說出這番話嗎?這或許才是外界的憂慮所在,因為無論怎樣去設計所謂的「防火牆」,字節跳動歸根結底還是一家中國本土網際網路企業。這也就能解釋為何TikTok要選擇在香港要採取主動將自己下架的舉動。
▲凱文·梅耶爾(Kevin Mayer)
在7月6日,全球多家主要網絡社交媒體平臺都發出了聲明,因應香港最新的國安法,停止處理香港執法部門有關用戶數據的請求,同時將對香港國安法的影響進行評估。
Facebook 旗下通訊應用 WhatsApp 公司周一發表聲明指,「停止」響應香港政府有關信息請求,正在進一步評估香港國安法的影響,包括向人權專家諮詢。Facebook 也表示,該公司認為「言論自由是一項基本人權」,公司支持自由表達的權利,用戶無需擔心安全及其他影響。
Twitter 也表示,正在對香港國安法進行審視,暫停響應香港當局對於數據及信息的所有要求。公司發言人稱,Twitter 與許多公益組織、民間團體、業界同仁一樣,對香港國安法的立法意圖及發展表示嚴重關切。
Google 公司發言人也表示,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公司停止對香港當局的請求發送任何數據,並將對新法細節進行審視。此外,Telegram公司也對媒體表示,暫時拒絕來自香港政府的任何數據請求,直到相關爭議問題達成國際共識。
但上述這些公司都並未直接將自己的應用從港區的應用商店下架或暫停服務。
TikTok卻反而顯得更加激進和直接,這背後其實也是用於其尷尬的身份定位不無關係,TikTok不可能像Facebook或Google一樣對香港特區政府及背後的中國政府使用如此強硬的不合作態度,唯有直接下架才能讓其面對國際社會關於應對政府審查和數據安全的壓力時保留一絲轉圜的餘地。
TikTok在香港地區的用戶並不算少,根據Sensor Tower去年11月的統計,其在香港的下載量到達了180萬,要知道香港的整體人口也不過僅僅740萬。如此直接的放棄掉這樣一片市場,可見TikTok為了在夾縫中生存不得不斷臂求生的決絕。
但隨著國際局勢的風起雲湧,一旦美國真的選擇高調禁止TikTok,後續這一應用所面臨的或許將是在全球範圍內的圍剿,畢竟一款應用的成功除了要靠自己的奮鬥,也需要考慮歷史的進程,當下顯然已經不是可以悶聲發大財的時間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