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去給沈總送東西,自己賣的一些產品。
半個月前沈總就要下單購買,還把貨款轉過來了,當然後來又給他退回了。
貨是元旦之前從廠家訂的,但是涉及到放假的原因,一直沒有發出來。後來發來了,又急著出差去外地,所以一下子耽擱了將近半個月。
從元旦之前就做了個決定,以後只要從我這邊零售購買產品的客戶,一律先發貨,後收款。在貨沒收到之前,不接受轉帳。而且,收到貨之後,使用不滿意,一律退款。即使已經開封使用了,也照樣退款。
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就是想通過產品開路,去交朋友。
大多數人做生意的思維,停留在儘可能找到更多的客戶,儘可能利益最大化。但是很多事情是相反的,你是滿腦子圖客戶的錢,還是真心為客戶好,這點客戶是能感覺到的。就像銷售培訓裡有一句話,客戶永遠可以拒絕一個賣他商品的人,但是永遠拒絕不了一個真心為他好的人。
但是人性如此,是很難逆著來的,先貨後款,也很難做到。
真的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嗎?
如果有,那為何不敢先貨後款。
真的對自己有信心嗎?
如果有,那就不滿意直接退款。
為什麼?因為通過一個退款可以篩出哪些是真客戶,哪些是假客戶,而且,要想能夠客戶再給轉介紹,就必須讓客戶百分百的放心,跟客戶成為朋友。
在沈總辦公室,喝茶聊了一會。
其中聊到一個話題,那就是什麼是低情商?
沈總說,低情商就是不會說話,專門揀讓人下不來臺的話說。
我說,是經常遇到讓你下不來臺的人嗎?
他說,不是呀,就是感覺這種人就是低情商,包括我自己,平時也會這樣。
我說,這倒不是刻意揀一些話說,可能有時候其實是無意的,因為每天我們說的大多數話都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的。
他說,你這樣說也對,那我倒是寬心了。還以為自己就是低情商呢。
我說,這當然就是低情商。但是真正的低情商表現在控制不住自己,不懂得拒絕別人。有人提出讓你幫忙,你明明很困難,卻依然想盡辦法去幫,因為幫了朋友,導致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
他說,是的。原來我就是這樣,剛畢業那會,為了幫一個同學,自己沒錢去跟別人借錢也幫。就總覺得人家張嘴了,不幫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後來,同學錢也沒及時還,因為金額挺大,自己也沒及時還給借給咱錢的人。弄的幾個人關係都完了。
我說,其實事後想想你是知道該怎做的。只是,當時你為了一時義氣,答應了同學,才導致的自己犯難。
沈總一邊倒茶一邊說,人就經歷的事越多,變的越狠心。
我說,那不是,我不認為是狠心,而是理智了。
因為人生來面對很多事情都是陌生的,都是第一次接觸。既然是第一次,就需要學習,在陌生的領域就需要訓練。並不是所有人的感受標準都一樣,所以,這就出現了天賦的分別。
天賦高的,對某一領域,或者某件事情特別的敏感,自然就提升的快。
說真的,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很多事情其實都明白的,都知道具體該怎麼做的。但是在當時那情形下,就是沒法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所以,有個老師講過,在大喜大悲的時候,都不要做任何決定。
因為這個時候心不靜,做的大多數決定也都是錯的。
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寫過一本很有名的科普書,叫《象與騎象人》,講的就是大象與騎在大象身上的人。
他用大象比喻人的情緒,而人的理性,就是騎著大象的人。
大象力氣很大,如果我們想靠蠻力去制服大象,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大象想去到遠方,就必須依靠騎象人的指揮。
大多數情況下,大象還是很溫順的,與騎象人的配合還是完美的。但是,有時候,情緒一上來,那騎象人就無法控制它了。
年輕人容易衝動,就是在他的體內,大象更難馴服一些,大象佔的比重大一些,而騎象人的能力就弱一些。
隨著年齡的增長,騎象人變的經驗十足,而大象也慢慢的老了,不那麼容易跟騎象人對抗了,雙方配合的就更加默契了。
我們需要訓練,更需要磨練,只有經歷了一些撕心裂肺,千瘡百孔,才能讓自己真正的成長起來,也就是理性起來。
憑感性做事,只能是讓自己越來越難堪。但是純粹理性的人,也很乏味。
一個真正理性的人,也必定懂的用感性的手段來化解問題。因為理性的人到極致,更明白,人本身就是有靈性的動物,需要被感化,純粹的一是一,二是二也不行。
相反,過於理性,本身也是不理性的一種表現。
過於理性的人,從不考慮別人感受,一切都從自己利益出發,一切都是可以計算的,並且超級的自以為是。
人的智力都有邊界,人的理性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邊界。
邊界之外,還是得靠感性,騎象人過不去的河,終究還得靠象給背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