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說文「刃」,刀堅也。象刀有刃之形。今俗稱「刀口」,如「利刃在手」、「迎刃而解」等。
一把刀的「刀」字,甲骨文上部為刀柄,下部為刀頭。金文基本類似甲骨,小篆刀柄有了修飾,其形多了彎曲。
「刀」字是個象形字。是用來切、割、斬、削、砍、鍘的工具,如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鐮刀、剃刀等。
刀,還是中國宣紙的計量單位,一刀為一百張。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錢幣,因形如刀,故稱刀幣。
那麼,什麼是「刀把子」呢?所謂「刀把子」,起先專指刀、劍的柄,稱「把柄」。後來,說「把柄」在別人手裡,就是「刀把子」攥在他人的手裡,你有理也說不清的意思。
所謂「刀筆」,最初是指在竹簡上刻字記事,還常常用刀子刮去錯字,因此把有關案牘的事叫「刀筆」,所以也就有了「刀筆史」這個文職官員的稱謂。至於「捉刀」的含義,後來就專指代人作文了。
甲骨文在刀鋒部位加一個點,作為指事符號,以表明此處最為鋒利,即指刀刃所在。所以,「刃」字,為指事字,本義為「刀口」、「刀鋒」。小篆大體與甲骨文的形體相類似,只不過刀柄象刀字一樣有了彎曲的修飾而已。
說文「刃」,刀堅也。象刀有刃之形。今俗稱「刀口」,如「利刃在手」、「迎刃而解」等。
「刃」可用作長
度單位,據說始於3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八尺為一刃(現約為160cm),「刃」又通「仞」。例如林則徐的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刀刃」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意思是刀刃最重要,需要用好鋼材。然而,「外匯來之不易,一定要用在刀刃上。」意指刀刃是關鏈,外匯要用在關鍵處。所以,「刀刃」還泛指「關鍵的地方」。
關於「刀刃」的常用成語如「遊刃有餘」,比喻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還有迴旋的餘地。常常表示工作熟練,有較強的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劚玉如泥」,形容刀刃及其鋒利等。
福、祿、壽是中國民間崇拜的福神、祿星、壽星的合稱,象徵幸福、吉利、長壽。
據傳說:福,頭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為天宮一品大帝,天宮賜福由此而來。祿,手捧如意寓意高官厚祿。壽,白色鬍髭,手持龍頭杖捧壽桃,意為長命百歲。
甲骨文的「福」字,左上方表示酒樽之形,下部是一雙手,右上方是個「示」字,全字意思是用雙手捧著酒器在「示」前祭拜。「示」是用於祭拜的臺子,以供奉陳列神主,人們根據這個臺子的形狀,創造了這個「示」字。另據記載,「示」字上部為天,下部代表日月星。凡「示」字旁的漢字,大都與天地祖宗鬼神有關。金文省略了雙手,此後小篆、楷書基本保持這個特徵不變。
現在知道了「福」字的本義就是「求福」,後來才引申為「幸福」。「福」字基本作名詞用,但也有當動詞使用的時候,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傳·莊公十年》)意為小的誠信尚沒有達到誠信動人的地步,那麼神是不會護佑他的。
甲骨文「祿」上部表示「井架」,下部表示盛水的器具,三個點表示水。整個「祿」字的意思表示「取之不盡的井水,」譬喻有享受不盡的福分。金文稍作變動,下部水的形象更為明確。小篆左加「示」旁,表示天賜的福份。據《說文解字》右旁改為「錄」,意為作聲旁。
甲骨文「壽」字是「卐」的一半,表示無限延伸,左右兩個「夕」,表示「肉」,代肉身。表示年老但生命長久持續。金文和小篆字頭從「老」部,表示壽為長者,意指老者活得長久。小篆下部添「口」據傳也是取之於金文,是為了表示向壽者道賀。後來的隸書和楷書,又添加了「寸」,據查也取自金文,表示操持,表示手捧禮物向長命老人慶賀。現在使用的簡體字「壽」,是根據草書壽字規整而來。
關於「壽」的用法,其本義當形容詞用,《說文》「壽,久也。」如「壽比南山」、「壽星」等都是指人的壽命長久。可是,《老子》有句「死而不忘者壽。」指的卻是人的精神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