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老字號新氣象 | 三聲槍響引出國貨情誼 「三槍」八十年依舊健步如飛
「浪奔,浪流,萬裡濤濤江水永不休。」電視劇《上海灘》的主題曲裡,結尾的「砰砰砰」三聲槍響,至今仍留存於眾多國人的心中。這一獨特的創意,正是三槍內衣當年的冠名廣告。
「三柄槍一個盾」,1937年誕生的三槍儘管有故事可講,卻並不想做陷入回憶的老字號,反而不斷推動傳統內衣品牌邁向年輕化。這兩年,三槍動作頻頻。布渠道,它在線下開生活體驗館,線上開旗艦店;做產品,它研發新面料,做潮流款式;樹品牌,它請來「大黑牛」李晨代言,開發明星款。今年恰好80歲的三槍不僅沒有步履蹣跚,反而健步如飛,用實際行動證明「國貨自強」。
射擊三連冠打出來一個「三槍」
1928年,幹庭輝在上海開了一個小小的針織廠,與其說工廠,不如說是作坊,十幾個工人在客堂間裡幹活,生產「雙槍牌」針織品。這個老闆酷愛射擊,1937年他在射擊比賽中獲得三連冠,為了慶祝就向當時的商標局申請使用「三槍」商標,從此沿用至今。
龍頭股份·上海三槍(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曹春祥說,創立之初的三槍是上海灘上籍籍無名的小工廠,平平淡淡做到解放後,上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和其他幾十家類似的小作坊合併在一起,成立了瑩蔭針織廠,兩三年後改名國營上海針織九廠,規模一下子擴大了。當時,廠裡有1000多名的員工,生產鵝牌、菊花牌、熊貓牌和三槍牌的棉毛衫褲。
「計劃經濟時代統購統銷,上海紡織是一顆搖錢樹,我們既要做外銷又要做內銷。」曹春祥告訴記者,外貿公司主要貼鵝牌、菊花牌,所以至今東南亞的老華僑還記得這兩個牌子,內銷則由批發站分配品牌,薄型內衣一般是電力牌,厚一點的棉毛衫褲則是燈塔牌,如今大名鼎鼎的三槍牌在當時卻幾乎不用。「只有一次,上世紀60年代,我們開發了一款新產品,是42支雙股的閃色棉毛衫,一根白線一根彩線紡出來的布,特別牢固,穿10年都不會壞,當時一下子轟動了。」而這款少有的、標上三槍牌的棉毛衫至今仍在銷售。「不能改款式、不能改面料,因為好多老年消費者穿了一輩子了,他們習慣了。」
改名字變理念邁入十億俱樂部
國營上海針織九廠在1991年打破棉紡行業和針織行業的分割,成立了三槍集團的前身——上海內衣集團有限公司,下轄10家工廠。廠房、機器增加了,生產規模擴大了,但與此同時其他針織棉紡廠的債務和人員也一併需要承擔,如何把銷售做上去,成為當務之急。
上世紀90年代,三槍在石門一路開出了首家專賣店,逐步形成了從生產到銷售的一條龍產業。「我們在全國建立了26個分公司,原來的生產廠長變成了銷售經理。」曹春祥說,1994年,上海內衣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三槍(集團)有限公司,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同志還特地為三槍工業城題詞。企業名和品牌名的統一,讓三槍這個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在此之後,三槍集團的年銷售額穩步增長,邁入了10億元俱樂部,連續多年成為全國銷量第一的內衣品牌。儘管沒有在市場經濟時代跌入谷底,但三槍集團的這一步步轉型和前行,依舊稱得上「步步驚心」。
融匠心於產品才是老字號腔調
前兩年曾經流傳過一個段子,幾位成功人士聚在一塊聊到了衣飾,發現自己從襯衫到西服,從領帶到皮鞋,從頭到腳穿的都是國外名牌,只有內衣是國產品牌,那就是三槍。雖然段子的真偽無從考證,但三槍內衣的品質確實受到消費者好評。一套內衣有哪些學問?曹春祥告訴記者,在很多同行已經將製衣工序外包的情況下,三槍依舊堅持自己紡紗、織布、製衣,而今年主推的新品,無論是面料、剪裁還是款式,其中都有匠心。
「今年我們將推出匠心系列,其亮點就在於面料的升級換代。」在三槍公司的展示廳內,匠心系列的樣衣已經掛了出來,面料摸在手中格外滑軟。曹春祥告訴記者,面料的深加工是從一根紗開始的。「普通布料大多是32支、40支,匠心系列採用紡紗行業的最新技術,做到了140支,也就是說一根紗要比頭髮絲還要細。」為了紡好這樣的細紗,三槍甚至自主開發了配套的新機型。織成的胚布還有四道加工工序。一是燒毛,讓面料光潔。二是生物酶處理,在一定溫度下培養細菌讓其大量繁殖,然後把燒毛下來的粉末吃掉。三是用助劑使得布料柔軟。四是使用預縮軋光機讓面料產生光澤。
「普通胚布的加工只有一道工序,因為三槍掌握產品的全生產鏈,所以我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精益求精,」曹春祥說,匠心系列將在今年秋冬上市,其售價應該在400元以上。「即使已經是三槍產品系列中的高端產品,其價格也要比國外品牌的高端產品低一半。」
現在室內都有空調,年輕人不愛穿棉毛衫褲,女士更是一條打底褲就能過冬了,內衣生意怎麼做?「以前棉毛衫褲只有一個作用,保暖,不但有高領,還有兩翻領,現在都是圓領、雞心領,領子還要大,如果稍微露出一點邊,也得是好看的蕾絲。」曹春祥告訴記者,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如今的三槍內衣「花樣百出」,從款式到面料推陳出新,系列頗多。「商務男士在襯衫西裝裡搭內衣,剪裁就要合身,領子和袖子不能露出來。女士內衣更多是打底功能,領口的花邊設計可以內衣外穿。而且很多女士已經不穿棉毛褲了,那我們就不賣一套而銷售單件棉毛衫。」
明星代言折射品牌年輕化路徑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出第一家門店開始,三槍就選擇了「以門店代宣傳」的模式,很少再進行其他的品牌宣傳。但當年輕人把「秋褲」調侃為落伍的生活方式時,品牌不被年輕人接受的局面顯得如此尷尬。怎麼辦?三槍拿出了兩個方案,一是選擇品牌代言人,二是觸網。這兩條路都走對了。
「你最想和6個候選明星中的哪一位合影、吃飯?」三槍把這個問題拋給80名年輕員工,最後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李晨。最終籤下「大黑牛」,正是基於圈攬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選擇。「李晨踏實穩重可靠的形象很符合三槍的品牌氣質,他也能帶給三槍更多的年輕活力。」隨後三槍還開發了「李晨同款」,用「粉絲經濟」打開年輕消費者的心。
而三槍的觸網,則是「照搬」起線下做生意的方法:依靠雄厚的供應鏈基礎,線上網店貨品統一由集團發貨。「所有三槍產品均由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梧路555號發貨,我們是想用這種方式教育消費者,從這裡發出去的貨才是真貨。」其電商部門負責人介紹,線上經銷商無需為庫存和資金髮愁,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網店的建設、營銷以及對顧客的服務等內容上。兩者結合,三槍也由此在線上市場開了漂亮的「一槍」。
此外,電商部門還組成了專業的視覺團隊,打造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網絡店鋪視覺設計。同時,改變以往中年女性模特為主的產品圖,而採用年輕的外模拍攝國產內衣的「時尚大片」。從2012年初涉線上市場的「小白」,到2016年雙十一,三槍天貓旗艦店銷售額約7500萬,全年全網銷售額約3.5億,三槍由此實現了奪回線上同類品牌第一。今年春節前夕,阿里研究院發布了「2016年度中華老字號電商百強排行榜」,其中三槍位列第六。
對三槍的管理層而言,整個企業和品牌像是一個大象,想要整體轉型、走年輕化路線,需要一個能夠維持較好效益的支點,而這個支點就是電商。當電商為三槍承擔起了越來越多的銷售份額後,一場在實體商業領域的改變又開始了。
「從去年開始,三槍專賣店開始轉型。」曹春祥告訴記者,原本60、70平方米的專賣店一方面面積小、商品展示有限,另一方面受到實體商業大環境影響,銷售走低,退貨增多。但三槍的應對之道不是收縮,而是擴張,打造品質更高的三槍生活館。「從去年開始,我們一共在全國開出了300家生活館,其中上海有20多家,生活館陳設的產品品類更多,客單價也隨之提高,能夠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的需求。」今後三槍的線下將有五大渠道,包括社區店、迷你店、百貨店專櫃、超市外場店和購物中心店,只要符合條件的都要開成生活館,將家居生活中的紡織用品一網打盡。「今後來到三槍店生活館,要讓消費者有種進到優衣庫、Zara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