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三槍」上陣:17年前抗擊非典,17年後支援前線!

2020-12-22 天下網商

(天下網商記者 汪帆)「砰砰砰」,三槍!

以三聲槍響為標誌的中華老字號「三槍」內衣品牌,如今已走過八十餘載歲月。

它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內衣品牌,是當時國人婚嫁必備的壓箱底物件,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件柔暖棉毛衫褲,是蟬聯二十餘年的針織內衣市場佔有率第一,天貓內衣類目銷售額第一的民族品牌。

它還是非典時期,口罩的生產工廠。當年,全廠停下生產線,紡織工人不懼危險,連夜趕製數以萬計口罩,支援全國抗擊非典。

如今,疫情當前,三槍再次挺身而出,工人紛紛返廠,三天時間拉起了一條防護服流水線,機器晝夜不停,女工一針一線,加班加點。

「我們快一點,再快一點,那些需要的人就能早一點穿上。」一位女工說。

今日(2月5日),由上海龍頭股份三槍(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首批2000件民用防護服已正式交付上海市經信委並用於疫情防控物資保障調撥。

抗擊非典,20萬隻口罩

「浪奔,浪流,萬裡濤濤江水永不休。」電視劇《上海灘》的主題曲裡,結尾的「砰砰砰」三聲槍響,至今仍留存於眾多國人的心中。這一獨特的創意,正是三槍內衣當年的冠名廣告。

1928年,幹庭輝在上海開了一個小小的針織廠。這個老闆酷愛射擊,1937年他在射擊比賽中獲得三連冠。適逢盧溝橋事變,為了表達保家衛國的決心,幹庭輝就向當時的商標局申請 註冊「三槍」商標,從此沿用至今。

當時,正好抗日戰爭爆發,弘揚國貨,抵制日貨,三槍品牌一炮而紅。

時光荏苒,三槍的「愛國」基因一直延續至今。

2003年,SARS肆虐,三槍臨危受命,趕製衛生口罩。為了保證進度,不惜停了整個內衣流水線,所有的工人不懼危險連夜加班加點,為抗擊非典出力。

三槍上下各部門積極行動起來,短短48小時就完成了從生產車間的清理、縫紉平車的調撥安裝,消毒間的規範布置,消毒設施的置備、生產工人的挑選,以及通過相關部門的檢驗等需要個把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原料來不及供應,三槍拿出優於原料,用來生產內衣的40支紗棉生產20層口罩,每隻售價僅為4元。

走進車間,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新張貼的「明星榜」上,個人日產量最高紀錄已達1000隻。

而在非典期間,三槍每天都要向北京運送20萬隻口罩。

2003年5月22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第一批質量較好的防治非典產品名單,其中包括上海三槍集團的「三槍」口罩。

阻擊疫情,2000套民用防護服

2020年開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襲來,三槍集團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加入到應急物資採購和生產的工作中。

1月22日和26日,經過兩次緊急會議討論,三槍集團迅速結合自身優勢,制定工作方案,決心實現民用防護服生產能力從無到有的突破。

「疫情防控前線的同志們沒有防護服怎麼行?在國家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站出來,想盡一切辦法要把防護服做出來支援前線。」三槍集團母公司龍頭股份技術總監李天劍說。

為此,三槍集團客服了設備、原材料、人員配備、生產工藝等一系列問題,拉開了一條防護服的生產流水線。

據三槍集團副總經理蔡建華介紹,「我們迅速地把本地工人召回工廠,很多人接到指令二話不說就趕到公司,用最快的速度三天就把流水線拉出來」。

大年初八,第一件防護服的樣衣打樣出來,經專家審核和市裡相關部門確認,很快準予投入生產。

「我們現在天天加班,爭取把產能創造得更多一些,希望儘快地把防護服能夠供到抗疫一線的同志們,為整個疫情防控物資的保障作出我們三槍人的貢獻。」蔡建華說。

如今,三槍集團及母公司龍頭股份已經實現日產5000套民用防護服的生產能力,首批三槍民用防護服於2月5日交付上海市經信委作疫情防控物資保障調撥。

據李天劍介紹,三槍集團下一步還將繼續快速組織內外部資源,力爭儘快達到8000套以上的日生產能力。

「和三槍同時期的品牌,很多走著走著就沒有了。但三槍卻一直走到今天,且屹立不倒。因為,力爭第一的那種激情和信念,是三槍的核心品質」龍頭股份董事長王衛民說。

而刻在基因裡的愛國情懷,正是這種品質最核心的源動力。

相關焦點

  • 她17年前背著母親抗擊非典,17年後瞞著女兒支援湖北
    當天,潘麗麗收拾好行李後,回廣東省中醫院開動員會、參加防控培訓、在大學城分院做交接工作。忙忙碌碌到晚上11點,她開了92公裡車程回到爸媽家。一路上,她反覆想著要如何告訴爸媽:自己加入了廣東省支援湖北醫療隊,明天就要出發去荊州。
  • 17年前嶽陽抗擊非典的回顧與借鑑
    如湖南省嶽陽市檔案館在疫情發生後迅速行動,市檔案館館長餘友安撰寫了7000多字的調研報告《17年前嶽陽抗擊「非典」回顧與啟示——對我市當前疫情防控的一點思考》,並報送市委、市政府,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參謀服務,得到了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其後,中國檔案資訊網、福州市檔案局等官網相繼轉發轉載,在全國引起較好反響。
  • 經歷過非典的青島姐妹花 17年後再戰疫情
    「非典我們都挺過來了,這次再戰一場!」青島姐妹花17年後再戰疫情「我參加過抗擊非典,有防控經驗,肯定能戰勝這次疫情!」 1月29日,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肺病門診,換下防護服,做過消毒處理,從發熱門診匆匆趕來的張紅說。
  • 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 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 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2020-02-26 17:36:28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供圖   中新網南京2月26日電 題: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作者 陳豔萍 徐珊珊  2003年,39歲的馮旰珠前往內蒙古自治區奮鬥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時隔17年,56歲的他再次出徵湖北黃石,直面「新冠」。
  •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媽媽抗擊非典女兒迎戰新冠
    李佳辰是國家援鄂醫療隊的一名90後護士。17年前,她目送媽媽出發抗擊非典。17年後,她也在戰疫一線。一封封穿越兩地的家書,講述著母女兩代人的選擇和堅守。這位正在忙碌的護士就是李佳辰,而今已經駐守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快一個月了。李佳辰至今還清晰地記得,2月10日凌晨三點,她剛剛結束在武漢的第一個夜班,就收到了媽媽發來的微信。
  • 山西援鄂醫生父親:把17年前抗非典的行李箱傳給了女兒
    送女兒登上大巴的那一刻,王衛國想起了17年前母親坐著輪椅送別自己時的情景。2003年5月14日,他以長治唯一一批49人組成的救援醫療隊成員的身份,坐上汽車,前往疫情嚴重的太原。 17年過去,在非典前線的細節已經有些模糊,但當初隨身攜帶的行李箱,仍被王衛國完好保存至今。
  • 這位香港醫生,17年前非典挺身而出,犧牲後全港哀悼.
    年前非典時香港的一位醫生——「香港女兒」謝婉雯。但是,2003年非典爆發了……謝婉雯的死訊從電視和電臺傳出後,引起很多香港市民的自發哀悼,港媒紛紛對謝婉雯冠以「香港女兒」的稱號。她的墓前一直放著6隻小天使公仔,17年風吹雨打難免有破損,但總是會有人過來偷偷更換成新的公仔。
  • 非典17年後,抗擊新冠疫情雕塑作品也將在廣州雕塑公園展出
    3月2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廣州市雕塑公園非典紀念碑舉辦廣州市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介紹如何用檔案、藝術、城市空間等綜合手段記錄「戰疫」大事件。 非典17年後,將抗擊新冠疫情的雕塑作品選址定在雕塑公園,對此有何構想?
  • 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入選企業多方支援抗擊新冠肺炎
    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防控部署,廣大醫務工作者堅守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社會各界也迅速響應,共同支援抗擊疫情。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在第一時間號召入選企業行動起來,發揮各自資源和渠道優勢,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多種方式的支持和幫助。
  • 17年前抗非典犧牲的葉欣生前所在科室,這次怎麼應對疫情?請看
    17年前抗非典犧牲的葉欣生前所在科室,這次怎麼應對疫情?請看金羊網  作者:董柳  2020-02-06 這個春天,二沙島上行人稀少。
  • 17年前,中國人是怎樣戰勝非典的?
    從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到隨後的專家組調查、火神山醫院投入使用……這一切都像極了17年前的那場非典。據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中發現的SARS相關病毒有87.1%的相似度。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給出結論: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相關冠狀病毒。
  • 三槍抗「疫」驚奇
    那會兒山河破碎風飄絮,實業救國的觀點盛行,在這種大環境下,上海的民族工商業者幹庭輝便成立了一家小紡織廠瑩蔭針織廠。幹庭輝酷愛射擊,1937年在各類射擊比賽中拿到三連冠之後,便註冊了商標「三槍」。 △ 「三槍」商標註冊批准書品牌的奮鬥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 17年前的這首歌 獻給正奮戰一線的「白衣天使」
    關鍵時刻再次站出來的鐘南山,又勾起人們對這位當年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敢啃硬骨的抗擊「非典」英雄的集體回憶,更有滿滿的敬意...18日傍晚,84歲的鐘南山從廣州出發趕往武漢。當天航班已買不到機票,他擠上了傍晚5點開往武漢的高鐵列車。由於春運高鐵票緊張,他被安頓在了餐車一角,剛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這張圖便是鍾南山在趕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閉目休息時的情形。
  • 非典17年:那些活著的患者
    17年前,他們是非典倖存者;17年後,他們是非典受害者。圖為2013年4月13日,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遺址。
  • 前線手記:濟南護士嶽曉萱17年後代表中醫人再戰疫情 已遞交入黨...
    從2003年院後抗擊非典,到今天主動請纓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嶽曉萱都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醫務工作者敢打敢拼,不怕犧牲的精神。前線狀況如何?文中寫道「我已到達黃岡市,切身體會到疫區艱苦條件,疫情複雜。」但醫療隊的同志們精神是昂揚的。華山醫院張文宏主任那句「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深深感染每位醫護人員。嶽曉萱就是懷著這樣激動的心情寫下入黨申請書:「身邊共產黨員們都不怕犧牲,不怕困難,衝在最前線。這句話深深感染了我。我發現在最危急關頭總能聽到一句話,一線共產黨跟我上。這使我更加堅定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
  • 17年後,詞作家化方披掛再創抗疫歌曲
    17年前,立志在北京闖出一番天地的青年化方寫了兩首歌——《雨打天堂》、《下一分鐘的未來》,那是抗疫歌曲,那一年是非典,那兩首歌讓他一舉成名。17年後的今天,早已成為著名詞作家的化方又寫了一首新歌《你的樣子》,也是抗疫歌曲,這一次是新冠。
  • 德國教授來華抗擊疫情,B站UP主採訪感動千萬網友
    (B站UP主阿福Thomas採訪視頻)「2003年,我在北京協助對抗非典。現在我來中國的目標是在武漢和中國的同事們合作,在武漢病毒學研究所一起研究我發現的抑制劑對於新的病毒是否有效。」在視頻的開頭,希爾根費爾德教授就詳細地解釋了此行的目的——前往武漢,研究新型冠狀病毒。
  • 中國人第一件內衣「三槍」:走過烽火歲月,電商煥發生機
    它還是非典時期,口罩的生產工廠。當年,全廠停下生產線,紡織工人不懼危險,連夜趕製數以萬計口罩,支援全國抗擊非典。如今,面臨國外內衣和本土同類商品的競爭,一度迷茫的老大哥「三槍」大膽革新,依靠電商走出了一條新道路。截至目前,「三槍」全網年銷售額超十億,領跑同類品牌。
  • 鎮江版「長大後我就成了你」!17年前母親戰非典,今天她也上「戰場」
    江蘇Women+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關注這些天,堅守在鎮江老城區防控一線的金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王泓,總是隨身攜帶著一隻特殊的防護包,這是17年前參加非典防疫的母親精心為她準備的。兩代人,同是護士,17年的歲月流轉,那份堅持、信念、和責任始終沒有變。王泓說,防護包是2月3日媽媽為她特別準備的生日禮物,裡面的東西都非常實用,醫用的帽子、口罩、一次性的手套、一次性的鞋套、自製的酒精噴壺……除了防護用品外,裡面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泓兒:守護生命、職責所在,注意防護好自己。媽媽囑"。
  • 作文素材之2020年抗擊疫情金句大全一
    2、「抗擊疫情,責無旁貸!我鄭重提出請求,自願加入抗擊疫情一線戰鬥……」  --「抗擊疫情,責無旁貸!我鄭重提出請求,自願加入抗擊疫情一線戰鬥……」1月26日,市中醫院眾多醫護人員在微信群上發出了一份份請願書和請戰書,表達了願意投身防疫一線的願望。  3、「作為一名老村醫,在這個特殊時期,我不能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