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國,1271到1368,持續九十餘年,其繼承者北元帝國,從1368年元惠宗從大都出逃,到1480年達延汗建立達延汗國,持續一百餘年,先後傳承了七代人。
第一代:元昭宗艾由識理達臘,拖古斯鐵木爾;
第二代:額勒伯克,哈兒古出克;
第三代:昆鐵木爾,本雅失裡,阿齋;
第四代:拖拖不哈,阿噶多爾濟,滿都魯;
第五代:馬兒古兒吉思,拖古斯蒙克,也先蒙克,哈剌苦出;
第六代:巴彥蒙克;
第七代:巴圖蒙克。
北元大部分時候,汗位在忽必烈嫡系後裔中傳承,但是,其間,也有忽必烈兄弟阿里不哥、拖雷弟兄窩闊臺、成吉思汗兄弟合撒爾等人的後裔,甚至瓦拉酋長,進行了篡位。
來詳細說一說北元情形——
艾由識理達臘,1370到1378。
拖古斯鐵木爾,1378到1388。
跟隨元惠宗、元昭宗出逃的漢臣,至拖古斯鐵木爾在位時,已經不多,但還有一些,因此,可以給元昭宗上廟號,但是,拖古斯鐵木爾被殺後,所剩無幾的漢臣隨之湮沒。
也速迭兒,1389到1391,阿里不哥後裔,殺拖古思鐵木爾,不再用年號。
其子恩克,1391到1394。
額勒伯克,1394到1399,元昭宗之子。
昆鐵木爾,1400到1402,額勒伯克之子。瓦拉部酋長烏格齊·哈什哈,對應明人所稱的猛可鐵木爾,1399年,殺大汗額勒伯克,擁立昆鐵木爾為可汗。猛可鐵木爾去世後,瓦拉為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所控制。
鬼力赤,1402到1408,窩闊臺後裔,廢除元國號,明人遂稱其為韃靼。
本雅失裡,1408到1412,額勒伯克之子,昆鐵木爾被鬼力赤所殺,本雅失裡投奔中亞鐵木爾帝國,皈依了伊斯蘭教。鬼力赤奪得大汗之位,稱韃靼可汗。鬼力赤向明示好、想得到明的支持,引起了蒙古各部不滿。
1408年,韃靼太師阿魯臺殺鬼力赤,迎立本雅失裡為大汗,1409年,殺了明使郭驥,與明斷交。朱棣派明將丘福率軍十萬北徵,丘福輕敵冒進,結果全軍覆沒。
1409年,朱棣親徵韃靼,率軍五十萬,在漠北斡難河一帶,大破本雅失裡,之後又擊敗阿魯臺。本雅失裡等七騎,逃往察合臺汗國。
1412年,本雅失裡被瓦拉酋長馬哈木所殺,瓦拉向明稱臣。大汗空位。
1415年,馬哈木擁立答裡巴為大汗,這又是一位阿里不哥後裔,馬哈木自任太師,朱棣親徵瓦拉,大破答裡巴和馬哈木,明軍撤退後,韃靼太師阿魯臺襲擊瓦拉,大汗答裡巴、太師馬哈木先後陣亡。馬哈木之子拖渾擁立斡亦剌歹為大汗。
斡亦剌歹,1415到1425,他也是阿里不哥後裔,他只是西蒙古的大汗,而東蒙古則在阿魯臺和他擁立的大汗阿臺手中。拖渾和斡亦剌歹,聯合明軍,打擊阿魯臺。
1425年,斡亦剌歹去世,拖渾立新汗拖拖不哈。
阿臺,1425到1438,他是合撒爾的後裔,科爾沁人。西蒙古的斡亦剌歹去世後,東蒙古的韃靼太師阿魯臺正式擁立阿臺為大汗,阿魯臺自任太師。
1434年,瓦拉酋長拖渾,攻殺阿魯臺,於是,阿臺逃回科爾沁。
1438年,阿臺被拖渾俘殺,瓦拉統一了蒙古。
說到此,必須得重點說一位蒙古俊美女子:豁阿哈屯,據《蒙古源流》說,豁阿哈屯是額勒伯克大汗的弟媳,也就是哈兒古出克的妻子,1399年,大汗額勒伯克霸佔了俊美的豁阿哈屯,殺哈爾古出克,後來,又一位覬覦豁阿哈屯美色的英雄出手,是為瓦拉部酋長猛可鐵木爾,他起兵攻殺了大汗額勒伯克,霸佔了豁阿哈屯。
豁阿哈屯為第一任丈夫哈爾古出克生子阿齋,阿齋有三子:拖拖不哈、阿噶多爾濟、滿都魯,先後為蒙古大汗。
拖拖不哈,1433到1452,早年間,拖拖不哈三兄弟流落中原,在明帝國的甘肅一帶放牧。1433年,拖拖不哈被瓦拉酋長拖渾迎立為蒙古大汗,稱為岱總汗。
拖渾任太師,他去世後,其子也先繼任太師,也先將其姐妹嫁給拖拖不哈,以加強關係。
1449年,明英宗親徵瓦拉,也先率瓦拉軍,在土木堡擊潰明軍五十萬,生擒明英宗。但是,瓦拉軍隨後進攻明京師,明兵部尚書于謙,率明軍進行了京師保衛戰,擊退瓦拉軍,瓦拉士氣大挫。
1450年,瓦拉不得不放歸明英宗。
1451年,見也先勢力減退,拖拖不哈遂與掌權的太師也先決裂,不料,其弟阿噶多爾濟投靠也先,夾攻拖拖不哈,導致拖拖不哈戰敗被殺。拖拖不哈有三子:馬兒古爾吉思,拖古斯蒙克,也先蒙克。
阿噶多爾濟,1452到1453,被也先扶立為大汗,最終被也先所殺。阿噶多爾濟之子哈剌苦出,在逃亡路上遇害,留有遺腹子巴彥蒙克,正是這一系,後來復興了忽必烈帝國。
也先,1453到1454,自任大汗,稱為大元天盛可汗,最終因為篡位,引起部下不滿,被阿剌知院所殺,此後瓦拉衰落。
馬兒古兒吉思,1454到1465,明人將他和達延汗及其之後的一些蒙古大汗,稱為小王子。也先篡位被殺後,別勒古臺(成吉思汗的異母弟)後裔毛裡孩,擁立馬兒古兒吉思為大汗,將瓦拉人驅逐西遷。毛裡孩和喀喇沁酋長孛來被封為太師。
1465年,毛裡孩與孛來爭權,發生內戰,馬兒古兒吉思在亂軍中被殺。毛裡孩遂擁立拖古斯蒙克為大汗。
拖古斯蒙克,1465到1466,他是自成吉思汗算起,第三十任蒙古大汗。太師毛裡孩掌握大權,拖古斯蒙克起兵攻打毛裡孩,結果在亂軍中被殺。齊王勃魯乃、少師阿羅出,為大汗報仇,殺毛裡孩。之後近十年,蒙古混戰,大汗之位空缺,直到1475年,滿都魯繼位。
滿都魯,1475到1478,他是拖拖不哈三兄弟之中的老三。蒙古混戰,大汗之位空缺,直至1475年,滿都魯在混戰中獲勝,繼位。滿都魯為了加強大汗的權威,出戰侄孫巴彥蒙克,結果戰敗身亡。
巴彥蒙克正要繼位,卻在1479年被異軍突起的畏兀兒人兄弟別加斯攔與伊斯馬因襲殺。
至此,忽必烈後裔,只剩下一人,即,巴彥蒙克之子巴圖蒙克。
此後,1480年,滿都魯的夫人滿都海,別無選擇,擁立巴圖蒙克為大汗,是為中興之主達延汗。
滿都海是瓦拉女子,其父親為也先的丞相,後來將她嫁給蒙古大汗滿都魯。滿都魯去世,三十三歲的滿都海夫人,擁立滿都魯侄孫巴彥蒙克之子巴圖蒙克為大汗,並且,她自己也改嫁給了七歲的曾侄孫達延汗。
達延汗年幼時,滿都海攝政,廢除了自元帝國以來沿襲的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少師、平章、知院等官職。恢復成吉思汗時代的濟農、諾顏稱號,北元帝國亡,達延汗國建立。
滿都海此舉的目的,是為了徹底切斷困擾多年的蒙古貴族對大汗之位的覬覦和篡奪,確保汗位在達延汗一系傳承。
1487年,十六歲的達延汗開始親政,1506年,達延汗統一東蒙古,建六萬戶:左翼,察哈爾、喀爾喀、兀良哈,右翼,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他成為蒙古的中興之主。
1510年,滿都海去世,年六十二歲。
1517年,達延汗率軍入侵應州,明武宗率軍親徵迎戰。此戰中,朱厚照表現出了不凡的軍事天賦,首先派少量部隊,牽制住敵軍主力部隊,再不斷增加兵力,持續蠶食敵軍,以消耗敵軍的銳氣,最終以達延汗敗退告終。這場戰役,明方稱為應州大捷,使得明帝國北方邊境暫時安定了一段時間。達延汗氣恨交加,於敗退途中去世,年四十四歲。
達延汗的妻妾中,以滿都海哈屯、蘇密爾哈屯、姑實哈屯為主,她們為他生了十一子,其中,滿都海哈屯生了七子。
圖魯博羅特(察哈爾部始祖,滿都海哈屯所生),歷任察哈爾大汗,即蒙古大汗,最後一任,被皇太極出兵擊殺;
烏魯斯博羅特(濟農,無嗣,滿都海哈屯所生);
巴爾斯博羅特(土默特部、鄂爾多斯部始祖,滿都海哈屯所生);
阿爾蘇博羅特(多羅土默特部始祖,滿都海哈屯所生),其子俺答汗,成為土默特萬戶酋長;
阿爾楚博羅特(八鄰部始祖,滿都海哈屯所生);
斡齊爾博羅特(滿都海哈屯所生);
阿爾博羅特(滿都海哈屯所生)
格哷博羅特(蘇密爾哈屯所生);
格哷圖臺吉(姑實哈屯所生);
鄂不錫袞青臺吉(永謝布部始祖,姑實哈屯所生);
格哷森札札賚爾(喀爾喀部始祖,蘇密爾哈屯所生)
當時,蒙古諸部,經過朱元璋、朱棣的連續打擊,人口已經不是很多,並且人口大多集中於漠南,幼子格哷(LIE,四聲)森札,分得喀爾喀,位於漠北,地處偏遠,地廣人稀,在二十世紀,獨立,成為外蒙古。
達延汗國與北元帝國的區別在於:北元帝國,正值朱元璋時期,因此,北元位於漠北,而漠南則為明的領土,後來朱棣篡位,為了削除諸王權力,將其全部內遷,因而北邊國界大幅度後撤,明棄守漠南,蒙古遂得以南下,收復漠南,並且,主力集中於漠南,對明呈進攻之勢,因此,達延汗國人口的大部分,位於漠南。
即,北元帝國一直是被動挨打,達延汗國則是主動進攻。
達延汗國,1480到1634,持續一個半世紀,最終被滿清皇太極所滅。忽必烈帝國,自1271年開始,歷經了元、北元、達延三大階段,至此徹底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