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苔蘚拍寫真19:來自墨脫的蘚類

2021-02-21 苔蘚之戀

點擊上面苔蘚之戀」果斷關注

用耳朵聽苔蘚

瞬間解放眼睛

點擊下方小喇叭播放語音

圖文/ 馬文章

墨脫縣米日村樣地:

東亞截葉蘚Neckeromnion cf. calcicola (Nog.) S. Olsson,Enroth, Huttunen & D. Quandt

樹幹附生,830m(標本:W.Z.Ma 18-10155 (KUN))。

東亞截葉蘚在中國苔蘚志中英文版上均以東亞擬平蘚Neckeropsis calcicola Nog.的名字出現,是擬平蘚屬中較為常見的物種之一。Olsson等人(2016)通過植物體葉綠體和核基因片段序列構建的系統發育關係,確定了擬平蘚屬的多系起源,並依據葉面強烈波曲和雌雄異株的特性,將東亞擬平蘚Neckeropsis calcicola置於截葉蘚屬Neckeromnion。東亞截葉蘚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海拔290至3600米的各省區。不過,根據Olsson的觀點,在沒有孢子體或雌苞葉的情況下,東亞截葉蘚與截葉截葉蘚N. lepineanum極難區分,故筆者使用了cf的標識。

墨脫縣米日村樣地:

短肋雉尾蘚Cyathophorum hookerianum (Griff.)Mitt.

附生於灌木主莖,830m(標本:W.Z.Ma 18-10152 (KUN))。

雉尾蘚枝條末端未伸展的葉,狹長而排列整齊緻密,其枝條末端呈狹長尾狀,與雉雞(Phasianus spp.)的尾部羽毛稍有相似之處,故名。短肋雉尾蘚的識別要點是:其側葉前後依次疊加遮蔽,且葉沿中肋不對稱,使用手持放大鏡即可觀察到。

墨脫公路嘎隆拉埡口附近優勢種:

錦絲蘚 Actinothuidium hookeri (Mitt.)Broth.

生於冷杉林林地,海拔3660m(標本:W.Z.Ma 18-10018 (KUN))。

錦絲蘚是高海拔地區針葉林地被的常見優勢物種,個體較大,棕紅色主莖上分布著呈羽狀分枝的小枝,常成片生長,植株形態頗似縮小且簡化版的試管刷。錦絲蘚在林地地表形成的大片群落,被認為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群落演替和養分循環發揮著重要的生態意義。中國植物學泰鬥鄭萬鈞先生在其博士論文《中國四川及西康東部的森林》中所提及的針葉林下阻礙幼苗萌發的「泥炭蘚」,經過陳邦傑先生的考證,絕大多數情況下,應為喜馬拉雅地區的特有種:錦絲蘚。

墨脫公路80k附近:

美麗擬鱗葉蘚Pseudotaxiphyllum distichaceum (Mitt.) Z. Iwats.

苔蘚植物中只有很少的種類能產生這樣「紅得發紫」的葉片。更準確的說,美麗擬鱗葉蘚的紅色應該被細分為玫瑰紅。僅憑紅綠顏色的植株個體的交替出現,再結合葉密集交互於同一個平面著生,即可大致完成目標物種的鎖定。

苔蘚植物在植株個體呈現出綠色之外的顏色,大多都是因細胞中的花青素和類胡蘿蔔素而起,其功能主要為抵禦強光照環境中紫外線對植物體細胞器的傷害。這些色素在苔類中出現的頻率比在蘚類中更高,如挺葉苔Anastrophyllum、耳葉苔Frullania spp.(部分種)、剪葉苔Herbertus spp.(部分種)、錢袋苔Marsupella、全萼苔Gymnomitrion、光萼苔Porella spp.(部分種)、紫葉苔Pleurozia、皺萼苔Ptychanthus和多褶苔Spruceanthus等。

 

墨脫公路80k附近:

擬黑莖黃蘚Distichophyllum subnigricaule Broth.(圖中白色箭頭所示)

 

腐木生,與一種護蒴苔屬植物(Calypogeia sp.)混生(紅色箭頭所示),海拔2090m(標本:W.Z.Ma 18-10032 (KUN))。

筆者比對了收藏於哈佛大學標本館的黑莖黃蘚模式標本以及館藏於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蘚類志(英文版)中所引證黑莖黃蘚的標本,確認了該物種在我國西藏自治區的新分布記錄。黑莖黃蘚之前於國內僅報導分布在海南和雲南,國外記錄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文獻顯示該物種的分布海拔範圍為800-1400m,而此次在墨脫的採集地海拔約為2100m,為該物種目前已知分布的海拔上限。

仁欽崩樣地:

擬木毛蘚Pseudospiridentopsis horrida (Mitt. ex Cardot) M. Fleisch.

樹枝附生,2040m(標本:W.Z.Ma 18-10243 (KUN))。

懸垂生長的苔蘚植物是構成常綠闊葉林景觀的重要成分。廣泛分布於東亞及熱帶亞洲的擬木毛蘚懸掛在樹枝上生長的形式,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氣中水分的適應性策略,同時也反應了環境中充沛的水分條件。

 

墨脫公路80k附近:

網孔鳳尾蘚Fissidens polypodioides Hedw.

巖石生,海拔2090m(標本:W.Z. Ma 18-10037 (KUN))。

儘管不是鳳尾蘚屬的模式種,可網孔鳳尾蘚以其肉眼即可觀察到的植株形態及葉形排布方式,完全可以憑實力成為整個鳳尾蘚屬的形象代言種。

鳳尾蘚屬種類「千千萬」,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幾乎所有的種類都像網孔鳳尾蘚這樣,在未脫水狀態下,兩列交互著生在莖條上的側葉幾近在同一個平面內伸展;大致以中肋為界限可被劃分為鞘部(vaginant laminae)、前翅(ventral lamina)和背翅(dorsal lamina)三個部分。一旦留心上述鳳尾蘚屬的概念性特徵,你也許會發現,無論是叢林深谷還是公園路邊,這個屬的蘚類植物幾乎快到了「無處不在」的程度。要知道,這可是全球記錄900多個種名的超級大屬。

相關焦點

  • 苔蘚植物小明星:無處不在的真蘚
    圖1 銀葉真蘚配子體群落每當提及或野外遇到真蘚類植物,我總會情不自禁地為它們打個廣告:「苔蘚分布那類強,真蘚類群放光芒」 !在《名醫別錄》、《本草綱目》、《植物名實圖考及長篇》等古籍著作中提到的「垣衣」或「屋遊」,苔蘚學者推測可能為(銀葉)真蘚。判斷依據之一就是其為隨遇種類,分布範圍廣泛且生境多樣。真蘚屬的拉丁名為Bryum,在希臘古代即用以指整個苔蘚植物,也進一步印證了真蘚類植物的分布廣泛和物種繁多。
  • 苔蘚植物小明星: 小松樹苗的「被代言人」金髮蘚
    苔蘚學家考究,這裡的土馬鬃可能是金髮蘚,故而得名。《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一書中把土馬鬃考訂為金髮蘚(Polytrichum commune )、刺邊小金髮蘚(Pogonatum c i rratum )和東亞小金髮蘚(Pogonatum i nf l exum )。古時候還無法像現在這樣通過解剖鏡和顯微鏡對苔蘚植物進行準確地鑑定分類,所以古 籍中記載的苔蘚可能不單是一個種,或許是一大類。
  • 我給苔蘚拍寫真16:來自墨脫的苔類
    苔蘚之戀用耳朵聽苔蘚其中,粗齒岐舌苔是中國首批珍稀瀕危苔蘚植物,被列為CR(極危)等級,野外實難一見。如該種的鑑定能得到浙江師範大學吳玉環教授的確認,那麼這個難道一見的粗齒歧舌苔將是西藏自治區的新記錄種。儘管吳老師很可能會使用Gottschea macrodonta (W.E. Nicholson) C.Gao & Y. Huan Wu的學名。
  • 養苔蘚我是認真的(續篇)
    我在前面用陶盆種過一些苔蘚養苔蘚我是認真的。如今已經一個多月了,算是取得了小階段的勝利,這是最新拍攝的白髮蘚生長狀態的照片。
  • 尋找苔蘚中草藥回心草
    《本草中華》第二季第二集節選 雲南無量山尋找苔蘚中草藥回心草 馬文章博士出演回心草,苔蘚類真蘚科大葉蘚屬植物暖地大葉蘚,以全草入藥。全年可採,鮮用或陰乾。在我國民間許多藥用苔蘚早已用於治療人類疾病,目前,在雲南和四川等地一些苔蘚植物仍然作為中草藥在民間使用[2]。據報導[3~5],我國藥用苔蘚的藥效相當廣泛,有著極大的開發前景。近來,人們開始關注苔蘚植物的藥用價值,並展開了藥用苔蘚化學方面的研究[6]。因此,對我國苔蘚植物的藥用功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得十分重要。
  • 關於苔蘚,孩子想知道的都在這裡!大自然拓荒者小矮人~
    還有你意想不到的團購及美好的生活推薦~更多生活及親子記錄,可關注我的個人微信:lovemore55   微博:奧利弗是More媽。期待遇見未知的你。春天的時候有一陣More妹特別迷苔蘚,朋友圈發過後許多媽媽表示也很感興趣。答應你們的文章一直沒完成,拖到現在終於出爐了。在此也感謝浙江農林大學苔蘚苗圃的創建者杜曉孟為大家撰文答疑。
  • 左勤‖在幽暗中凝聚光明——會「發光」的苔蘚
    其實,我們是遇到了一種被稱為「精靈的金子」的苔蘚。其特別之處在於能在幽暗的石縫或洞穴巖壁上灑下少則一抹、多則一片的黃綠螢光,頗為神奇。與俗名相比,其大名卻甚為直白——光蘚(Schistostega pennata),意為「發光的蘚」。與其他陸生植物相比,苔蘚通常更能適應光線較弱的生境,比如林下和溝谷。但還有一些地方光照條件更為苛刻,例如異常昏暗的洞穴入口、巖石裂隙和樹基空穴。
  • 苔蘚三重奏!上海植物園最新展覽讓秋花都黯然失色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的正是苔蘚植物之美上海植物園陰生植物展近日開幕來自各地的18位苔蘚「演奏家」集體亮相在上海地區可是第一次哦園藝師們通過各種布置形式譜寫出了一支支綠意款款的苔蘚舞曲本次展覽至10月31日結束。展覽亮點多多,一起來「賞綠」吧!
  • 琥珀中的其他內含物——苔蘚
    苔蘚植物(Bryophyta),屬於最低等的高等植物。苔蘚植物是一類小型的綠色植物,結構簡單,僅包含莖和葉兩部分,有時只有扁平的葉狀體,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苔蘚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
  • 苔玉1|苔蘚、花樁、微森林,有一種盆景叫苔玉,真正一葉一世界
    許多臺友跟臺長一樣,都喜歡看著苔蘚這小東西在貧瘠、荒野、啥都沒有的地面上拼命生長的模樣。讓人看到生命力的頑強,感受到生命的始終!苔玉是一種用苔蘚覆蓋種著植物的部分泥土並將該部分做成圓形的盆栽。形態優美的圓形底座,不僅可以突出植物的特點,還能使被裝飾的場所顯得格外好看。
  •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發現珍稀瀕危苔蘚植物耳墜苔和花斑煙杆蘚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記者9月29日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今年7月和9月,省林科院聯合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苔蘚專家葉文博士及其團隊,前往四川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苔蘚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兩種珍稀瀕危苔蘚植物:耳墜苔(AscidiotablepharophyllaC.Massal
  • 軍醫亓三彭:紮根墨脫13年守護戰友健康
    軍醫亓三彭:紮根墨脫13年守護戰友健康 人物寫真中國軍網-成都軍區劉孟全 記者 郭豐寬2013-11-27 15:56編輯:成都軍區分社 【服務心語】「墨脫很苦,但如果真的有來世,我還會來墨脫當軍醫!」海拔4000餘米的墨脫無人區沼澤地,誰知道戰士患了高原肺水腫如何搶救?
  • 墨脫不丹蓋澆面
  • 微景觀苔蘚該怎麼管理?日常養殖注意3點,擺在辦公桌上美呆了
    上班族們都會選擇小小一株的多肉擺放在辦公桌上,最近很流行的微景觀還有一種,那就是苔蘚。苔蘚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還是在山間小溪旁的石頭上,一片片的綠色的生物,苔蘚都是成片生長,多是很大一部分,多數生養來潮溼的環境中,多長在石頭上或者瓦片上。現在有很多花友喜歡玩苔蘚,經過自己用心的搭配,綠綠小小的苔蘚能夠成為桌面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徒步墨脫,旅途的意義是「在路上」
    當地人步行出入墨脫的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從米林縣派鄉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多雄拉山口,穿越雨林到達背崩鄉後,再逆雅魯藏布江北上至墨脫縣城,這條路線全程約115公裡,徒步需4天,每年的6月至10月份可以通行。另一條是則是從波密縣沿扎墨公路行走,全程141公裡,需要翻越嘎隆拉雪山,徒步時間也需要四五天。我後來就是從第一條路線進的墨脫,然後再沿第二條路線走出來。
  • 《苔蘚》苔蘚-韓國電影裡的邪惡的村子
    關於整個片子的未透露的案情和真相,我覺得看完後各有各的答案吧!沒有對錯,只是有自己的答案。這就是導演要傳達給觀眾的吧。所以最後的疑問才讓故事顯得意味深長。我就不太想深究其中的案情了。這幾日放假,都在看片。因此,想從自己當時看片的感觸入手,說幾點對這類片子的感覺。《苔蘚》講的也是小村子裡的不為人知的罪惡感沉重的故事。貌似一般的村長都是利用自己的權力為所欲為。不管是金錢也好,還是性慾也罷。
  • 墨脫茶香飄佛山 廣東茶園種新茶
    昨日是首個「國際茶日」,西藏林芝墨脫縣在淘寶網直播,全網推廣墨脫茶,累計觀看人數超13萬,銷售額近10萬元。古有茶馬古道普洱入藏,今在脫貧攻堅工作推進下,來自廣東的援藏幹部結合當地實際大膽探索種植廣東茶葉優良品種鳳凰單叢,開啟墨脫茶銷售廣東的新路。墨脫茶香飄佛山黃幸是墨脫當地茶葉公司副總經理,今年明前茶製成後,不少來自佛山的茶友向他諮詢、購買新茶。
  • 【墨脫記憶】寂寞中的堅持
    走過的、身處過那環境的朋友都知道,真正令自己在墨脫如此愉悅甚至念念不忘的與這些根本無關,那種開心是人類自然本性的傳承。夢也罷,走也罷,不通公路也罷,這所有的誘惑與引導,都是我們懷念那離我們遠去的自然,這種自然信仰,無論怎麼發展,都在我們心裡,血液裡代代相傳。墨脫的魅力,或許是另一種工業的發展,商業的文明,鋼筋混泥土的現實生活的悲哀表現。墨脫夢,承載多少人心中對自然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