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被父母冤枉過的經歷……
網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小男孩的同桌丟了錢,因為小男孩家境貧寒,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無論老師還有同學,都認為是小男孩幹的。
由於小男孩始終不承認「罪行」,老師便請來了家長。男孩的父母同那些外人一樣,不問青紅皂白指責小男孩偷錢,孩子終於頂不住壓力跳樓了。
小男孩心裡脆弱嗎?孫悟空這隻一千多歲的老猴子被唐僧冤枉了,都會撂挑子走人!小孩子的世界才多大,也就是同學、老師和父母。
同學和老師還只是外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父母的不信任,那是全世界對他們的拋棄!
最喜歡冤枉孩子的中國家長
想必不少國人童年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如果家裡有什麼東西壞了,父母的第一懷疑對象絕對是你;再比如家裡丟什麼東西了,在排除壞人盜竊的情況下,也會聯想到你;還有把什麼東西弄髒了以及其他別的簍子,身為「熊孩子」的你絕對是跑不了啦……
中國的家長為什麼喜歡冤枉自家孩子?大概有三種情況:
1.熊孩子就應該犯錯(經驗主義)因為是熊孩子嘛,所以犯錯是理所應當的。什麼上樹掏鳥窩,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小孩子之間的打架……不要說沒幹過!
在家長眼裡,熊孩子就應該幹這些事,就算有些事情跟你真沒關係,誰讓你恰巧在案發現場,又或者符合作案條件,家長們自然而然就把鍋推到孩子身上了。
就在不久前,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男孩就因為「熊孩子」屬性被冤枉了。
奧迪車主指認小男孩劃了車,監控也確實拍到小男孩圍著人家車轉,當父親的為了息事寧人自願給車主賠錢了事。
事情如果就這麼結束,好像真是一起熊孩子搗蛋事件,但小男孩怎麼也不承認自己劃了人家的車,當爹的都以為孩子是無理取鬧,負責此事的民警則選擇相信了孩子。
經過3天反覆查看監控,終於發現小男孩並沒有直接接觸那輛奧迪,並發現該車在停入車庫前就已經被劃了。
在確鑿證據前,奧迪車主道了歉(還了錢),「熊孩子」終於沉冤昭雪!這個孩子還是幸運的,遇到了願意相信他的民警,但又有多少孩子能有這麼好的運氣呢?畢竟親爹媽都不相信你~
2.老眼光看人家長是最喜歡用老眼光看人的,前幾年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個視頻。講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患有老年痴呆,在飯店吃餃子。
店員看到老人把餃子一個個往口袋塞,詢問後老人說:「我兒子喜歡吃餃子,我要帶回去給他吃~」 視頻後半段老人說的兒子早就不是小娃娃,而是成家立業並有了孩子的中年男人!
這是一個比較溫馨的故事,但也說明了小時候做過的事情,可能你自己都忘記了,但卻始終記在老父母的心裡。
你做過的事情有好也有壞,比如你曾經偷拿過家裡的錢,經過教育後早已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但哪怕時隔多年,家裡再次丟了東西,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仍然是你!
3.打擊教育古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當下好多家庭依然流行挫折教育,這是一位網友的親身經歷:小時候成績不好,經常被父母、老師說,出於自尊以及為了得到父母認可,開始努力學習。
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回到家裡卻迎來了父親的黑臉。因為在老爸看來,自家兒子不可能考出這樣的成績,認為是抄別人的,還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後來到學校查證,老師和同學都證明了並沒有抄別人的答案,但當父親的還是一副黑臉,可能覺得父親的權威遭到了損害,非但沒有道歉,還說了一些打擊的話語。
「這次考的好誰知道是不是瞎貓逮住死耗子,下次就原形畢露了!」
就算老師肯定了孩子這一學期的努力,父親還是說:「努力啥呀,都是假用功……」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打擊教育吧,也可能是怕孩子驕傲,又或者是「自謙」,但聽到耳朵裡真不是滋味。
畸形的親情
有時候父母可能也知道冤枉了孩子,但要他們道歉,那是不可能的,父母的尊嚴不允許。
家庭原本應該是孩子最溫馨的港灣,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所港灣長出了倒刺,接近這裡只會受傷,所以他們只能選擇逃離……
家長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孩子越大同父母的距離越遠?電視劇《慶餘年》中,範思轍被其父冤枉,被罰在門前跪了好幾個時辰。
後來範思轍的父親認識到自己冤枉了孩子,但並沒有想著給範思轍道歉,就像他說的那句【哪有做父親的給孩子致歉的道理?】這可能也是當下不少父母的想法。
看看劇中範思轍見了老爸就像老鼠見了貓,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而範思轍的父親對待兒子也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這是正常的父子關係嗎?不否認他們之間有親情的羈絆,但在親情的紐帶之間也有一種若即若離的疏遠。
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可能在家長看來,就算孩子被冤枉了,最多也就哭一頓。畢竟那些受不了氣跳樓的只是少數,不一定發生在自家身上,呵呵~
排除這些極端因素,家長可能不知道,當你冤枉孩子的時候,他們內心有多麼的孤獨和無助,這種感覺不會隨著時間而抹平……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爾·卡特說:「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比對孩子身體的關心更為重要!」而能夠傷害孩子心靈健康的,往往也是他們最在乎的人——父母!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則回答,他說自己初中時候,遇到一個比較健談的女同桌,他們只是純粹的朋友關係,而且畢竟是同桌,抬頭不見低頭見,免不了有接觸。
但是當一些流言傳到父母耳朵裡的時候,父母就認定他在學校不好好學習談戀愛了。回家之後迎接他的便是一頓暴揍,就算百般解釋也沒得到父母的信任,說得越多在父母看來也只是在狡辯。
打那之後,他主動跟同桌女生保持距離,不只是那個女生,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別的女生他也不敢接觸。他開始變得自卑,不要說成年以後的談戀愛,就連正常的男女交往他也做不到。
若干年後,家裡催他結婚,但因為當年被冤枉之後留下的心理陰影,他確實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他還是那個聽話的「孩子」,但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應該很難如家人所願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不至於吧!未經他人事,又怎麼會了解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呢?中國不少家長,其實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說出對不起三個字其實並不難,就看願不願意!那麼,父母會給孩子道歉嗎?
其實近些年也一直流行著父母的一種道歉方式,那就是媽媽做好飯,喊你出來吃飯!
上午的時候,你和父母發生了衝突,錯誤不在你,他們也知道自己錯了,但直接說「對不起」那是不可能的。
等到午飯做好的時候,媽媽喊你:「出來吃飯了!」語調還帶著那麼點慪氣以及一絲絲的服軟。
要記住,這個時候你就算心裡還是有點不舒服,為了填飽肚子,當然內心其實也原已經諒父母了,畢竟吃飯的時候喊你了,還給你擺好了碗筷,那就識相點借坡下驢好了。
飯桌上你來一句:「真香,媽媽做的飯真好吃!」之前的矛盾頃刻間化為烏有,又是一副家庭和睦的景象。
還是那句話,父母對孩子說對不起很難嗎?當父母向孩子道歉後,又會收到怎樣的反饋?
美國有一項調查表明:孩子會將父母的道歉視為愛自己的表現,如果被父母傷害了又得不到道歉,那他們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網友琪琪就是一個人勇於向孩子說【對不起】的年輕媽媽,有次家裡5歲的兒子在家裡上躥下跳,怎麼說也停不下來,琪琪一怒之下隨手拿起桌上的杯子砸了過去。雖然沒有砸到兒子,杯子摔在地上的聲響把兒子嚇得滿臉驚恐。
冷靜下來後,琪琪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妥,把兒子摟在懷裡真誠道歉。此時,兒子那還泛著淚花的眼睛亮了,很認真的說:「沒關係的媽媽,我原諒你了!」
打那以後他們母子關係好像更融洽了,兒子變得開始考慮母親的感受,遇到事情也願意跟母親分享……這就是媽媽的一句道歉,換來了兒子的信任,換來親子間關係的融洽。
有道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父母與孩子就像是園丁和幼苗的關係,父母的培育方式也將決定幼苗將來的成長。
父母願意相信孩子,願意平等對待他們,行為不當時肯向孩子真誠的道歉。對家庭來講,將會更加和諧,對孩子來講,也會讓他們的心靈得到呵護,進而影響他們未來的成長……可謂百利而無一害,只是問題來了,家長願意這麼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