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太聰明的人往往難成大事,因為少了一個重要特質

2021-02-06 百家號內參
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的差別,但是一般人容易從人的性格、才華、人脈,權勢方面來預測他的未來成就,而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特質。擁有這個特質的人,即使老老實實,才華平平,家世平平,往往也能成就一番事業!沒有這個特質的人,即使是才華蓋世,英明神武,家世背景一流,最後往往也混得個慘澹的結局。

學功夫,從15歲開始,每天揮刀500下,這個數管住了我。從今天起,我以你為約束。——《師父》

一,世界最聰明的人有多聰明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一個人的長相、武藝、韜略、藝術、文章,口才,勇敢果決,財富,權勢九個方面都是一流,是NO1,無人可比。請問這個人成就一番事業的機率大不大?說實話,這九個方面,隨便擁有一樣就很了不起,而同時擁有九個方面,那是何等的幸運兒?是何等天才?世上難道真有這樣獨得上天寵愛的天之驕子嗎?我告訴你,還真有,歷史上還真有幾個這樣的人,今天就來說一個。

這個人叫智伯,光聽這名字,就感覺很牛的樣子,他確實很牛,因為他就是一個獨得上天愛戴的天之驕子。資治通鑑說他有「五賢」:

「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

換句話說,智伯長得高大帥氣,武藝高強,藝術才華爆棚,文章一流,口才無雙,勇敢果決。而且智伯是智氏家族的首領。如果把家族比作一家集團公司,那麼在晉國有智、趙、魏、韓四大集團公司,壟斷晉國市場,而智氏集團是最牛的一家。

二、一語成畿的老實人

智伯有多牛呢?智伯公開侮辱韓氏的總經理韓康子及其高管,結果韓康子只能打哈哈,老老實實忍著。智伯向魏、韓兩家索要公司股份,注意是白要。魏,韓兩家也只能老老實實的給他,絲毫不敢得罪。智伯還很會收買人心,智伯養了一個刺客叫豫讓,智伯死後,豫讓為了感智伯的恩情,給智伯報仇九死不悔。若不是提前看過結局,知道了結果。看到智伯這樣牛人,秋毫一定以為他會風風無限,兼併趙魏韓三家集團。然而相反,智氏集團被趙魏韓三家給瓜分了,甚至全族被滅,只有一個人老實人跑掉了,跑掉的這個人雖然老實,但眼光之毒辣,令人嘆為觀止。

在智伯被他的爸爸選拔為智氏集團的繼承人的時候。智氏集團有一個高管叫智果,是站出來堅決反對的,智果說:「千萬不能立智伯為繼承人,如果立了他為繼承人,我們智氏集團一定會被吞併,我們整個宗族也會被滅。」智果的預測準確得驚人,就好像智果有一臺時光機,穿梭到了未來,看到了一樣。

三、智伯滅亡的原因

一個人判斷得如此精準與肯定,他依據是什麼呢?歷史是記載下來了,不過很少有人看透其中的微妙之處。歷史是這樣寫的。

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

解釋一下,瑤就是智伯。意譯過來就是:智伯這個人非常不仁義,如果他以他的聰明才智來壓制大家去做惡事,那麼就沒有任何人可以約束他。立這樣的人當繼承人,智家必然滅亡。

看到這個判斷依據,我敢肯定大多數人都把重點放在「不仁」上。不可否認,仁也是一個智伯滅亡的重要因素,但絕不是關鍵因素。什麼是仁呢?孟子曾經問老師子思一個問題:治理老百姓以什麼為先。子思說:以利益為先。孟子聽了困惑不解:君子不是講仁義的嗎?為什麼要說利。子思回答孟子:仁就是利呀,利就是義最完美的體現,不讓老百姓得利就是最大的不仁。

四、老實人建立了最厲害的公司

有句古話:「獨食不肥」,一個人吃獨食是不行的,遭人記恨。智果指責智伯不仁,就是智伯只想著自己,不讓人得利,不懂得分享利益。那麼則不能團結朋友,就會樹很多很多的敵人。螞蟻多了也能咬死大象,好漢架不住群狼。智伯後來敗就敗在趙魏韓三家聯手所制。現在有一家民營公司華為,非常厲害,他的創始人任正非自稱老實人,不聰明。然而我們看其管理,他是懂得分享利益的人,包括股份基本分享給員工、好多能自己公司生產的零部件依然對外採購。這就是分利,實在是種大智慧,就是仁。

不過在我看來,不仁是智伯失敗的重要因素,卻關鍵因素。關鍵因素是「誰能待之」,就是沒有人可以約束他。智伯實在太聰明太能幹了,別人約束不了他,只有他自己自我約束,但是偏偏他不仁,那麼讓他自我約束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沒有了。所以智伯最後膨脹到蔑視一切,覺得自己是最強大,沒有人可以打倒自己。

五、自我約束使老實人曾國藩屹立巔峰

每個人都希望自由,希望可以無拘無束。然而:

一個人沒有約束,他就會放縱,就會膨脹,就會看不到自己力量的邊界。

一個人沒有約束,他是沒有力量的,因為他會肆意消耗自己的力量,不懂得收斂自己的力量。

鬼谷子發現:人只有約束自己,才會有力量。就像油約束在油缸裡燃燒才能爆發強大的推動力;圍棋因為有小小棋盤的約束才演變無窮的變化與精彩。因此鬼谷子要求學者志向要專註:「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因此古人說,人貴立志。關鍵不在志向的大小,而在於,志向是對我們的一個約束。有了這個約束,我們的力量、精力、智慧、思想通通都以志向為核心集中起來,則我們會爆發出巨大的創造力。所謂「絕利一源,用師十倍。「就是這個道理。近代有一個英雄人物曾國藩,他就是不是一個聰明人,相反,同時代的人都認為他反應遲鈍,然而他卻建立了超越大家的功績,秘訣就在於他學會了自我約束,因而能發揮出他所有的潛力,有機會我詳細的講講這點。

身為不太聰明的老實人,一定要牢記:約束自己。約束是集中你所有潛力的不二法門,不懂約束自己,難成大事。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張志誠:太聰明的人往往是最失敗的!
    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她的父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 女人的父親冷冷地回答:「你來晚了十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向來引以為傲的精明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
  • 一個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會避開3個人生「陷阱」,早糾正少走彎路
    強者也不是一開始就很強的,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過程」是最重要的,極其考驗當事人的決斷能力。 順風順水,不可掉以輕心,常居安思危;若原本一帆風順的前途突然開始走了下坡路,則必須要及時止損,找出關鍵原因並加以改正。 老祖宗以莫大智慧總結出一句經驗之談:當一個人開始走下坡路時一定要暫緩腳步,及時回頭看,看什麼?
  • 太聰明的人往往是失敗的(深度好文)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向來引以為傲的精明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此後,哲學家抑鬱成疾,臨死前,他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對人生的批註——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
  •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書中8個字,說透「成大事」的人的特質!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有勇氣讀完這部書,也算是我幾年來的一大進步,書中有8個字,算是說透了「成大事」的人的特質!我算是大概看完了這部書,但實話實說也沒記住多少,不過裡面有些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子裡,甚至改變了我的為人處世與思維方式,比如書中有8個字,算是說透了「成大事」的人的特質!這8個字就是: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 做大事的人, 身上少不了這三個「特質」, 前途不會差
    小事是大事的墊腳石,小事做好了,大事運行才能穩固牢靠;而大事又是小事的升華,它讓一件件的小事和細節最終匯集成大的成就。做大事的人,身上少不了以下這三個「特質」,前途不會差。同時在工作之餘,他還想出了一個可以快速掃地的方法,大大的節省了時間,因此得到了老闆的賞識,最終決定提升他的職務,之後他便開始了從底層走上了高層的逆襲人生,成就一番光輝事業。這位國務卿出身平凡,他的起點也很低,做的工作也很低微,但他卻將普通的小事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擁有這樣的品質,還有什麼大事是做不成的呢?
  • 太聰明的人,往往是最失敗的(深度好文)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向來引以為傲的精明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如果漂流到一個荒島,只能帶三樣東西,你會帶什麼?許多人回答:一棵檸檬樹,一隻鴨子,一個傻瓜。為什麼不帶聰明人而帶傻瓜?因為聰明人會砍掉檸檬樹,吃掉鴨子,甚至最後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執著地拼命努力,最後能種瓜得瓜。傻瓜是一種天分,有傻瓜的地方才會發生奇蹟。
  • 王陽明告誡:欲成大事,往往要學會的三大心機術,讓人生路更明朗
    但是,很多人往往成了別人口中的「老實人」,只會傻傻努力,不懂得用一些高效的方法,往往到頭來很容易吃虧。人生之路需要方向,需要一些哲理來指點自己,可以讓自己少走許多彎路,而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就提出了很多處世哲理,成了世人追捧的人生方向,有時候僅僅一句話,細細參悟,就能讓自己受益匪淺。
  • 「能成大事,必有徵兆」,老者說:成大事者往往具備這4種特質
    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從他周身所具有的特徵就能夠體現出來,古之能成大事者,無不是身上具有著常人所不能擁有的能力,不管是勇氣、智謀、還是超乎常人的毅力,老人們常說「能成大事,必有徵兆」,以下所概括的4個特質,就是能成大事的人身上所具有的品質
  • 小事不做精 大事難幹成
    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何東平從一點一滴做起,把小事當大事幹,是一種追求、一種責任、一種精神習主席在基層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把小事當大事幹事業的大廈是由一磚一瓦壘成的,我們要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就必須重視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做精。小事不做精,則大事難幹成。
  • 聰明還是智慧
    1、聰明的狗還是智慧的狗?從前有一隻非常聰明的狗,它太聰明了,幾乎成了村裡最出色的狗。
  • 揣著聰明裝糊塗,是人生中的一種高級智慧
    所以做人的最高智慧,就是以變應變,相時而動。宋朝大文豪蘇軾是個非常聰明、非常睿智、充滿大智慧的人。他在經歷職場的坎坎坷坷、人生的風風雨雨之後,就曾慨嘆:「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這句話旨在告誡人們:有時候糊塗愚笨一點,人生反而會更平安、更順利。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會「裝傻」
    生活中,常有人喜歡賣弄聰明、炫耀自己,感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那個人,最終,這樣的人註定只會害人害己。聰明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名垂青史,用不當遺恨終生,歷史上的楊修,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最好例子。有個成語叫「大智若愚」,是指才智出眾的人在處理很多日常事情上顯得很傻,很遲鈍,很吃虧,但是在事關自己的根本大事上卻做得很出色,很成功。這種看似愚鈍、甘於示弱的低調做人之術,其實是精於算計的隱蔽,它鼓勵人們不求爭先、不露真相,讓自己明明白白過一生。
  • 鬼谷子處世智慧:格局決定高度,太自私的人成不了大事
    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是能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在乎自己的感受,為了維護自己利益,他們常常會損害別人的利益,而有的人自視過高,總是認為別人低他一等,常常通過貶低他人抬高自己獲得滿足感。這樣的人往往很難獲得他人的支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 基督徒如何聰明工作、蒙福人生?先搞清楚什麼是人生大事,作一個真正聰明的人
    所以在一場青職聚會上,柯弟兄舉這個例子告訴青職們,先搞清楚什麼是人生大事,作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以下是柯弟兄的分享。請問弟兄姊妹,當你看到這個主題時,覺得哪個是主,哪個是從?你看看,職業工作是為著召會生活,所以哪個是主,哪個是從?讀聖經的人都知道約翰福音到20章差不多都寫完了,多了21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 「小不忍,則亂大謀」,《增廣賢文》:不會忍讓的人,難成大事
    「小不忍,則亂大謀」,《增廣賢文》:不會忍讓的人,難成大事 老祖宗曾說:「天作有雨,人作有禍」,這句俗語的精華就在於一個「作」字。一個性格放蕩不羈、不拘小節的人,必然會得罪一大批心胸狹隘之人。
  • 過來人的剖析: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會有這四個特質,你有嗎?
    我們說起人生的是是非非,說起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大林剖析道: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是經歷了人生許多挫折,承受住了生活中許多苦的人。這樣的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到過許多風霜雨雪,穿過許多荊棘叢林,在傷痕累累之後,他們就擁有了一顆強大的心臟,和寵辱不驚的品質。這樣的人,往往會有這四個典型的特質。那麼,大林所說的這四個典型特質,究竟是指什麼呢?大家快進來看看你們有沒有吧。
  •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具備著三個特質,有一個,就很厲害
    優秀的人,他們身上往往都會具備這三種特質,而每一個想要成長為更優秀的人,都應該去培養自己這三個特質。那位同事一向說話口無遮攔,在一次匯報總結上,因為看不慣項目總監的一些做法,他就很直接地表達了自己的情緒,甚至還對總監出言不遜。但總監考慮到大家都是一個部門的,並沒有跟他太過於計較。後來,大老闆來公司視察,他又再一次的情緒失控,對著部門同事破口大罵,這一切讓領導都看在了眼裡。不久後,他就收到了辭退信。
  • 張磊《價值》,書中一句話直戳人心,助人成大事,少走彎路!
    我讀了很多書,真正有用的也就那麼幾本,張磊《價值》就是其中之一,書中一句話更直戳人心,助人成大事少走彎路!這感覺是非常大的一個話題,每個人都需要有價值,但每個人對不同的人的價值又不同,比如職員對老闆的價值,就與老闆對職員的價值不同,或者我們對朋友的價值,又與對家人的價值不同,所以價值似乎沒有一個標準來衡量,但無論怎麼說,要想在這個社會存在,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就需要對更多的人有價值,這樣別人才會在乎你,你也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 鬼谷子:有這3個特質的人,往往是幹大事的人,看看你中了幾個
    生活在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富裕而高尚的人。從那時起,我們站在生命的巔峰,並忽略了所有生物。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理想是充實的,現實是很薄弱的。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有錢人並不容易,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具有毅力,勤奮等許多普通人沒有的特徵。
  • 王陽明:人生欲成大事,需要破除心中3賊,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我們想要更多的錢、更好的身材、更美的容貌,但是欲望是一個無底洞,很多人在追逐欲望中逐漸迷失了自己,每天患得患失,這就把自己困在了一個名為欲望的囚籠中。王陽明說:「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