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子宮自己說了算,沒有人可以逼我生孩子,也沒有人可以逼我不生孩子。
——遇言姐
上周,牽動萬人心的《怪你過分美麗》終於迎來大結局。
傳媒公司老闆於江(王耀慶)因為功利和自私,越來越面目醜陋,終於失去了這輩子最愛的管弦。
林湘面對經紀人的壓力、粉絲的瘋狂、家人的吸血,還有一團糟的感情世界,選擇用極端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劃下了一個句號。
曾經陷害、排擠莫向晚,覺得自己人生一定要贏的朱迪晨被於江推出去背鍋,幡然醒悟。
莫向晚創建了屬於自己的清源文化、籤了華姐和宋謙、開始做自己的經濟公司,莫北也離開唯利是圖的前律所,建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兩個錯過10年的人終於走在了一起。
事後,秦嵐髮長文回憶自己「揉碎了秦嵐變成莫向晚的110天」,「撇棄觀眾之前認知的柔軟的我,像個女戰士一般,披上鎧甲,披荊斬棘」。
看完這部劇,遇言姐認識的很多朋友都感慨,秦嵐開掛了。
在2018年,於媽的一部《延禧攻略》讓秦嵐演活了富察皇后這個「白月光」。
而這部《怪你過分美麗》中,秦嵐再次演技爆發,將一個熟諳職場規則、做事乾淨利索、絕不拖泥帶水的經紀人演繹得有血有肉,順便也秀了一把何謂「高階職場麗人」穿搭寶典。
秦嵐,人長得美、演技在線就不說了,更難得的是在恬靜的外表下,還揣著顆明白的心。
出道20年來,她也確實安靜低調。
因為在《新舞林大會》跳舞受傷,就從此「認慫」。
婉拒如今大熱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只因為拎得清自己,不去「自取其辱」;
演《王的盛宴》中的老年呂后時備受煎熬,而再也不挑戰沒把握的角色。
因此在《延禧攻略》熱播之後推掉了好幾個大女主的邀約。
但佛系的生存狀態並不代表她「懶」。
因為對自己的演技有堅持,所以生理期被潑冷水在所不惜,挑戰「萬人唾罵」的知畫,為了演好莫向晚而減肥、提升語速,把一個柔柔弱弱的自己,硬掰成了颯氣十足的狠角色。
也就是這種「不妥協」的執著,讓41歲且單身的秦嵐,活得挺灑脫。
「我的子宮使不使用,關你什麼事?」
在最近一檔採訪中,面對「生孩子是女性的義務」的問題,她想都沒想,給出了遇言姐相當欣賞的一句回應。
我的子宮使不使用,關你什麼事?
短短十三個字,既能看出秦嵐的耿直,也能看出這個社會對於「女性生育」問題的格外關注。
這讓遇言姐想到了前不久剛剛發生的「楊麗萍事件」。
2020年6月8日,一名網友這樣評論62歲的楊麗萍:
「作為一個女人,一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沒兒沒女,即使再美再優秀,終無法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
此事迅速發酵,吸引了不少吃瓜群眾,反對和力挺聲音參半,甚至戚薇、李若彤等女性都站出來表了態。
戚薇說「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被當成生育工具」;
而李若彤也同樣表示「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才是正確的,不要因為年齡而去在意旁人的眼光,要懂得尊重自己」。
後來事件主角楊麗萍側面回應:
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息是美好的,就會散發出來一種特殊的味道。
早在2012年的一次採訪中,楊麗萍就曾提到,很多生命都值得我們去愛,並不一定要找一個歸屬感,而沒有孩子去傳承並不是一種遺憾。
她還說: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樂、索取,而我是生命的旁觀者。
我來這世上就是為了看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觀。
(遇言姐為這句話點讚,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更遠方更詩意的自己)
她的想法很簡單,這一生只是想做一個旁觀者,只是想好好地欣賞這個世界,然後離去,僅此而已。
但即便是在這樣充滿禪意的回應下,出現最多的仍然是一些三觀歪斜到可怕的鍵盤俠留言。
大清滅亡這麼多年了,在某些人眼中,女人=生孩子的工具人這點,絲毫沒有變化。
這麼多年的書,不知道被他們念到了哪。
操心自己不夠,還操心起仙女的家事,閒的。
不僅僅是楊麗萍,娛樂圈眾多的女明星也都曾在表露自己獨身、不要孩子的意願後,受到各種各樣的非議乃至謾罵。
他們的私人社交平臺,就像一場惡戰後的壕溝,宣洩情緒的鍵盤俠們留下的滿滿都是焦土,語氣的惡劣,比楊麗萍收到的惡毒百倍。
一切的一切,只因為她們做出了一個「和世俗觀點不同的選擇」。
生孩子,是一種選擇而非義務
遇言姐曾經看過一個醫療紀錄片,名叫《人世間》。
裡面有一個叫吳瑩的孕婦,是一個嚴重心臟病伴重度肺動脈高壓患者。
醫生說,當先天性心臟病、重度肺高壓、孕婦這三個詞出現在一起的時候,說明她的生存機率只有50%。
但即便如此,此前已經流產過兩個小孩的吳瑩,覺得自己會是那幸運的50%,依然想不管不顧地生下第三個小孩。
七個月28周是她的生產臨界點,丈夫、父母、公婆、醫生都勸她流產,但她還是堅持妊娠。
沒有人能強制性地剝奪一個人成為母親的權利,醫生說,我們只有拼盡全力陪她前行。
在進手術室之前,一貫堅強的吳瑩終於在和爸爸的電話中哭了,說自己害怕。
終於,吳瑩的兒子來到人間,但一出世就被送進了兒童重症監護室。
而吳瑩從手術室出來,也被推進了重症監護室,最終在搶救了14天之後永遠閉上了雙眼,到離世都沒有機會看一眼自己的兒子。
她之所以這麼執著,是因為她覺得一個家有孩子才算圓滿,她想與自己丈夫有一個生命的延續。
但是真的,對吳瑩的至親來說,他們一家完整不完整,取決於已經存在於世幾十年的她還在不在,而不是到來可能會奪走媽媽生命的寶寶。
觀點不同,會讓人在看待問題時做出不同的選擇。
節目播出後,有人大罵吳瑩的任性,也有人痛惜她為了「生孩子」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如果一切重來,吳瑩還會固執地要求生下這個孩子麼?
有很大概率,我們會得到肯定的回答。
因為那是她的選擇,也是身為「母親」的本能。
就如同楊麗萍為了藝術選擇孤身面對生活一樣,這種選擇值得尊重。
遇言姐有一個很好的女性朋友,30多歲的年紀,自己開公司,有一個穩定男友,不結婚、不要孩子,覺得有小孩之後她現在自由自在的生活會被徹底打亂,而且她曾經不止一次地跟我表達,「不生孩子」這件事是她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
因為她性格急躁且事業心重,並沒有把握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那與其讓孩子生出來之後開始一種「缺乏陪伴」的生活,不如一開始就不生。
她說,也許未來的某天,自己會後悔,但當下這卻是最符合她實際的選項。
她說:我不是不愛孩子,就因為愛、就因為負責,我選擇不生,其他人肯定有閒話,但我選了,就證明我不怕。
生孩子是個選項,最重要的是女人要懂得把握自己的生活
與其糾結於「女人該不該生」的問題,不如從側面確認幾個先決條件。
婚姻能不能穩定?
伴侶適不適合成為父親?
你本人願不願犧牲自己的自由?
你是不是有經濟條件,和穩定的社會條件,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沿著這種思路,很多看似無解的問題也會瞬間明晰。
請去設想一個沒有孩子的未來——
如果到了四五十歲,你像很多丁克家庭的女方一樣想要嘗試生育,卻不得不面對無法完成任務的身體的時候,自己能不能安然自處?
如果到了六七十歲別人家子孫滿堂,而你只能孤獨或者僅能依靠伴侶的時候,是不是能夠甘心?
如果再老一點,伴侶也走了,這世界上的親人所剩無幾的時候,你能不能扛住那種晚景的悽涼孤獨?
自問一下,自己和伴侶能做到陳薈蓮與周潤發那樣相濡以沫、互相扶持麼?
然後再回過頭來看看生孩子可能帶來的問題。
婚姻能不能穩定,其實這跟生不生孩子沒有關係。
有了孩子也可能讓婚姻更穩固,也可能暴露更多問題,讓原本就維持不下去的婚姻解體。
伴侶適不適合成為父親?他是否願意成為父親?是不是願意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願不願意犧牲自己的自由?
一個看似包含無數意義的問題拆解過後,撒手看來,也無非就是一地雞零狗碎的問題,每一個都和女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這也是為什麼在楊麗萍的那篇文章中,遇言姐反覆強調的,如果你和楊麗萍一樣,那麼你可以選擇不要孩子,但如果你和我一樣都只是平凡的芸芸眾生,那麼生孩子未嘗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女人的子宮使用權,決定權在女人自己,這一點毋庸置疑,任何一個外人都沒資格說三道四,但同樣,簡單的「生育」背後也蘊藏了許許多多現實問題——感情、家庭、經濟實力乃至於對抗「非議」的心理承受能力。
這不是一個簡單粗暴的「二元論」,正如同女性絕不是「人類繁衍的工具」。
在這裡,遇言姐還想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我認識的老師(男性)對我說,別看遇言姐主持著「遇言不止」這樣的一個平臺,整天喊著女性要獨立、要自我成長,但你自己其實是一個特別傳統、賢惠的女人。
我當時覺得特別詫異,因為雖然我自己覺得這幾個詞沒有什麼不好,但是,確實不太符合積累了10多年西方教育和工作經歷的我。
我問,何以言之?
對方回答:「你看這不是拼了命還是給老公生了老三,生了個兒子?」
好吧,哈哈哈哈,我當時真的笑到岔氣。
我生老三真的是因為喜歡寶寶,喜歡寶寶那種甜軟、奶香、天真無邪的樣子,即使是一個女孩,我也會一樣喜歡;
而我之前腦海中確實想像的是又有一個女寶穿著和姐妹們一樣的衣服,跌跌撞撞地跟在兩個姐姐們的後面。
這畫面太美好。
所以,我生寶寶,不是為男人生孩子,而是為自己的喜歡,為了我和老公能夠共同承這份責任。
所以,秦嵐沒有生寶寶,和我生了三個寶寶,我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女人的子宮自己說了算,沒有人可以逼我生孩子,也沒有人可以逼我不生孩子。
生不生孩子真的重要嗎?
重要。
但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被人左右更重要。
人而為人,只有這樣,才能做好自己。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