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文 左冬辰/圖
疫情較嚴重時,超市雖營業,但進場繁瑣地登記測溫、加之緊張的購物氛圍,讓不少市民選擇在線上平臺下單、外賣跑腿小哥配送。實體商超中「新零售」的業務量因此攀升。
疫情緩和後,消費者是否繼續熱衷線上購買生活日用品?商超和個體商戶,又是否會對線上新零售的方式投入更多關注,目前還有哪些新的形式?
世紀聯華冉屯路店:疫情期間,新零售銷售額達峰值
過年期間,世紀聯華冉屯路店一直都在營業,哪怕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超市所在的商場一樓,店鋪全被清場。大門門口拉著紅線、劃分了區域,工作人員全副武裝,護目鏡、口罩、防護服全套裝備地坐在門口,對進入超市的人員進行登記測溫。
超市裡沒有往常喜慶的背景音樂,工作人員通過功放,一遍遍宣傳疫情期間注意事項。前來購買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者快步走到貨架挑選商品,往日閒適選購商品的氛圍不再。
2020年4月13日,河南省鄭州市,世紀聯華冉屯路店,京東到家與美團閃購的海報
消費者自主減少外出購物的時期,讓超市新零售部的銷量,在疫情嚴重的二月份,達到了頂峰。
據了解,新零售部門,即是世紀聯華超市與線上配送平臺合作、為超市附近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線上購物線下配送的服務。消費者在不方便前往超市購物時,打開線上配送平臺,選取所需商品下單,超市在接到訂單後進行揀貨後,平臺的配送小哥前往超市取貨再完成配送。
世紀聯華冉屯路店新零售部的主管李女士對河南商報記者說,超市新零售部在2017年7月開始上線,一路試水加不斷探索,沒想到,疫情成為了加速其成長的「催化劑」。
2020年4月13日,河南省鄭州市,世紀聯華碧波園店外景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疫情期間,世紀聯華冉屯路店一直在營業,包括新零售部。李女士說,二月份新零售的營業額,達到了自上線以來的銷售額「峰值」:「疫情緩和後,市民可以外出進行採購,新零售部的銷售額雖然下降,但也比往年同期要高。」
銷售額的增加,讓新零售的「地位」上升不少。據了解,鄭州市內,一共有八家世紀聯華超市,同時在2017年7月上線了新零售服務,近三年的時間裡,各超市一直處在探索和不斷改進的階段。
2020年4月13日,河南省鄭州市,世紀聯華線上售後服務卡
「新零售部的成立,一是為了緩解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擴大銷售渠道;另外也是為了方便超市附近的年輕人,很多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前往超市購物。」李女士說。
到目前為止,至少對世紀聯華冉屯路超市來說,這種探索是成功的。李女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就單純從配貨層面,他們一直在不斷改進:「原來剛上線時,接到訂單後,理貨員滿商場的拉著車進行揀貨。」
世紀聯華冉屯路超市一共兩層。理貨員配貨時,「跑細了腿」也耽誤了時間,後來,新零售部在超市三樓設置了「前置艙」。
「專門闢出來一塊地方,理出來一些貨架,專門放置線上平臺提供的產品,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揀貨的時間,提升了配送效率。」
疫情期間,代送品類中,生鮮蔬果的訂單量沒有下降
4月13日上午,河南商報記者來到世紀聯華冉屯路店,超市坐落的位置,被各種小區「包圍」,加上每周都有的會員日活動,前來採購的消費者不少。
「前置艙」位於超市三樓,挨著收銀臺,貨架上擺放著洗潔精、紙巾等日用品。李女士說,冉屯路店的消費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平日裡,線上選購的商品集中在蔬果、蛋肉類和日常生活用品:「每家超市因其所在地理位置、以及周圍市民的屬性不同,線上選購的熱門品類也不同,像錦藝城店,年輕人、健身的人居多,寵物類用品和蔬菜肉類更受歡迎。」
這都是通過收集線上訂單、通過大數據抓取後的用戶和商品分析,這樣的做法,讓世紀聯華各店,對於新零售的配置更加精準。
「包括對於配送方的選擇,不同區域的消費者也不一樣。」李女士說,冉屯路店附近的居民,使用京東到家服務的更多:「除了因為京東是我們上線新零售後,第一家合作的配送方外,市民也普遍反應,京東的平臺更成熟,城市服務的品類也更多,加上選購的人群年齡偏大,導致京東配送使用率更高。」
河南商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前來購物的消費者,其向記者表示,自己在疫情期間,選擇過超市新零售的服務:「覺得很方便!那時候不敢出門,雖然離家近,還是想減少接觸,有人負責配送,省時省力。」
那之後是否還會繼續選擇線上購買呢?
「會,但是平時要是沒事的話,逛逛超市也挺開心的,畢竟感覺來超市,能選到的品種更多,就當遛彎放鬆了。」該消費者說道:「如果某天很懶不願意動,就線上買。」
UU跑腿的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今年二月份、疫情期間,一位跑男的一天的訂單量,最多可達20-25單,最多的一天,完成了27單的訂單量。
雖然疫情之前,也能達到這樣的單量,但疫情期間,不同於往常,跑男們代送的訂單品類中,蔬菜和日用品的佔比很大。「疫情期間,以代送生鮮、蔬菜、日用品為主,主要原因,是大家都不能出門。」該工作人員對河南商報記者說:「之前,跑男代送的品類很多,例如送咖啡、鮮花、蛋糕和特產等等。」
疫情得到緩解後,跑男代送的品類中,生鮮蔬果的訂單量沒有下降。
「可以看出,對於高頻易耗的日用品代送服務,越來越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工作人員說道。
線上商家不斷增加,優化後的平臺也將陸續上線
美團的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為了滿足疫情期間,當地市民的民生需求,美團加大了民生急需相關品類商戶拓展上線的力度,在二三月份,僅河南省美團外賣的直營城市,就新增加了商超、便利店、生鮮、果蔬、文具店等商戶1500餘家。
據了解,新增加的1500餘家商戶,在疫情得到緩解後,仍舊在美團外賣平臺上線,為消費者做好線上購買服務。
不僅是已有較為成熟的線上新零售的各類平臺,疫情期間,也讓社區團購「異軍突起」,不過,曾經經營過社區團購的魏先生說,社區團購也僅是利用疫情期間,線下零售在線上爆發引發的特殊形式,在正常採購環境逐漸恢復後,社區團購就會失去之前的優勢。
「社區團購中間環節增多、銷售成本增加,負責協調的『團長』工作效能不高,雖然對消費者沒有太大影響,但這種新型的線上銷售模式,是存在很多缺陷的。」魏先生說道。
同時他還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疫情後,線上購買日用品的消費習慣可能會增加,但是可以通過新的形式,匯集各社區周邊的中小商戶資源,激活中小商戶的生存潛力。
「我們上線了『吃貨公社』的平臺,以各社區為單位,覆蓋社區周邊三公裡的中小商鋪,涵蓋各種品類,消費者可以通過各線上店鋪的連結,進行購買,並選擇自提、團長統一配送、或者商家配送的方式。」魏先生解釋道。
魏先生向河南商報記者模擬出一種線上購物的場景:「消費者可以提前在前一天晚上,在某個早餐鋪選購早餐,付費後,第二天早上去取。」對於消費者而言,節約了其第二天進店選購的時間;對於商家而言,也能根據數據,提供更高效能的服務,並通過平臺,成立各自的微信群,用來維護客戶群。
「希望未來線上零售模式,可以給消費者、商家、平臺帶來三贏的模式。」魏先生表示。
線上新零售改變了以往的消費習慣,為了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各方也通過環境的改變、技術的更迭,不斷更新調適更適合消費者的銷售方案。
今後,對於新零售的線上服務,顯然還有更加完善的空間。世紀聯華冉屯路店的李女士說,運營中,問題不斷出現,疫情前,超市方每月都會匯總月度報告,聯合平臺方,針對本月產生的問題進行研討。
「疫情期間不能碰面,我們也通過線上進行溝通,從最初新零售上線,因為與消費者缺乏溝通渠道而收穫的差評,到後來向消費者發放的線上售後服務卡……我們一直在努力,把線上新零售做的更好。」李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