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編來說,澳洲最吸引我的,
就是:
肉肉肉肉肉!!!
香噴噴超多汁的澳洲牛排...
小編連睡覺時夢到都會流口水...
澳洲牛排,不僅深受澳洲本地人的喜愛,
就連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同胞,
也是對澳洲的牛排讚不絕口。
國內餐館裡所有的肉類,
只要是標註了:
「精選澳洲牛肉」
那麼身價絕對飛升!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當你們正在大快朵頤時,
你以為你吃的是「超正點澳洲牛排」。
但是你以為的,可能只是你以為的。
因為你吃下去的,很可能就是:
「膠水拼接款」!
現在中國的很多西餐廳,都打著澳洲牛排的名號賺錢。
這些商家號稱他們售賣的澳洲牛排,
原裝進口、物美價廉。
一份的價錢才72rmb...
比小編在澳洲本地買都要便宜。
難道現在國內的商家都開始做慈善了?
愛心回饋廣大消費者不求回報?
當然不是!
經過相關部門的查訪,這些售價72rmb的牛排,
成本價不過十幾塊!
要說這些澳洲牛排為什麼會這麼便宜?
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
這些牛排,都是拿膠水粘的!
「膠水牛排」在國內也是見怪不怪了,
大家只要隨便去售賣食品添加劑的商店打聽一下,
老闆分分鐘就會給你介紹多種經濟實惠又好用的「膠水」,
並且還能如數家珍的向你安利每一款的優點,
比食品系的教授還專業...
據說這些「膠水」非常厲害,
不僅可以鎖住肉的水分,
而且還會讓肉質更加的鮮嫩可口。
看到這裡,有些愛思考愛動手的小夥伴,
一定很好奇,
「膠水牛排」是怎麼製作的呢?
那麼小編在這裡,就給大家答疑解惑一下~
首先,需要把食品添加劑溶解於冷水中,
據說這些粉末有一股,過期奶粉的味道...
然後將溶解倒入到打漿機進行高速攪拌,製成「膠水」;
之後就是將肉塊與「膠水」進行充分的混合;
再之後,將混合物倒入到容器中,排出空氣;
將這些混合物包入保鮮膜中,進行定型、冷凍;
大概一晚之後,「膠水肉」就算製作成功了;
可以將它切片;
煎成牛排;
噹噹當!以假亂真的「膠水牛排」就誕生了!
就連餐飲大佬都嘗不出區別!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就是這麼神奇!
小編敢肯定,有些朋友看完後,一定會說,
這都是國內的小伎倆,
澳洲本地是肯定不會出現這種「膠水牛肉」的。
那你就真的大錯特錯了。
如果說國內的「膠水牛排」還會受到譴責和抵制的話,
澳洲的「膠水牛排」,
可是光明正大的合法產品!
目前,在澳洲的肉類市場上,
」膠水牛排「可是大有市場!
而且很多人對這種肉還不了解,
甚至以為自己平時在超市或肉店買的高級肉排,
都是純真的肉排!
殊不知,
市場上的部分肉排,
都是用次品肉塊+肉膠合成的!
這些「膠水牛排」可是比注水肉還要坑人!
(澳媒報導:肉膠:製作牛排的「行業機密」)
(澳媒報導:肉膠到底是個什麼鬼?!)
其實早在前幾年,澳洲七號臺在其中一檔節目--「Today tonight」中,
就曾曝光過「膠水牛排」。
(膠水牛排成品)
(膠水真身)
(膠水肉與正常肉對比)
而且諷刺的是,就連這些吃著澳洲牛肉長大的本地人,
都嘗不出它們的區別...
節目記者甚至覺得「膠水牛排」更好吃...
不僅如此,視頻中的「某肉鋪小哥」貌似還特別驕傲地表示,
他們不僅僅用肉膠合成牛肉,將其「捧」成牛排…
豬肉、雞肉、羊肉,
都可以用肉膠合成!
(膠水豬肉)
明明就是用價格低廉的肉碎合成出來的,
卻搖身一變成了昂貴的上等牛排,
完全就是暴利!
然而,當你覺得無良商家為了賺錢,牟取暴利的同時,
更讓人後怕的是,
這些「富含」化學元素的肉,
吃了真的沒問題麼?
視頻中的「肉鋪小哥」是這麼說的,
「沒問題!
在澳洲,使用肉膠是合法的!」
就連專家也一臉無所謂地回答:
「嗯嗯嗯,沒毒沒問題!
都是合法的添加劑,餐館肉鋪都這麼用!」
…………
「化學元素攝入過量對人體有害」…
這…難道不是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基本常識麼…
而且七號臺的記者們調查發現,
專家口中所謂的「合法添加劑」,
歐洲早在2010年就已經被明令禁止了…
然而這種已經被歐洲各國封殺的肉膠,
卻在澳洲、美國、中國以及世界多國的食品產業中,
十分常見!
(媒體截圖)
澳洲7號臺更是直接將這起事件,
稱為:
「全國範圍內的衛生醜聞」!
雖然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
吃肉膠牛排,會得什麼疾病…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
肉膠牛排、或是合成肉在製作過程中,
一定比正常的肉類,更容易感染細菌!
從維基百科上的介紹來看,
又稱重組肉、拼裝肉、組裝肉。
泛指使用較不具經濟價值的碎肉渣,以蛋白黏合,
常做成肉乾、肉丸、漢堡肉、雞塊、香腸,假冒牛排(豬排)等肉類食物。
碎肉渣接觸空氣的表面積增大,
比較容易遭受微生物汙染!
如未完全熟食,
細菌嚴重超標,
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腹瀉、腸胃不適等症狀!
但儘管如此,
受成本低廉的利益驅使,
一些為了錢啥都做得出來的黑心商家,
仍廣泛使用肉膠假冒為成本較高的牛排、豬排、雞塊等肉品!
每年有將近800萬斤這種合成肉流進市場!
或許上述小編所說的合成肉已經讓大家人心惶惶,
但要是小編說,這些不過是澳洲食品安全的冰山一角呢?
是的!澳洲的食品安全,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的多!
根據澳媒9news披露,
在澳洲人工養殖的三文魚被長期餵食人工色素,
以讓魚肉變成誘人的橙色!↓↓↓
(澳媒報導)
一般來說,人工飼養的魚類是灰白色的,
為了吸引消費者,
澳洲及其他國家的飼養主會在魚飼料中加入一種人工色素:
「蝦青素」!
三文魚吃著這種添加色素的飼料長大後,
肉也會被染成漂亮的橙紅色!
因此很多時候,
當你在食用顏色鮮亮的三文魚肉,
你以為這是天然的顏色,
其實,這很可能都是人工染的!
相信小夥伴們對「瘦肉精」這個詞很熟悉了。
瘦肉精被大劑量用在飼料中,能使豬提高生長速度,增加瘦肉率,
豬毛色紅潤光亮,收腹,賣相好;
屠宰後,肉色鮮紅,脂肪層極薄,
往往是皮貼著瘦肉,瘦肉豐滿。
(識別含瘦肉精的豬肉)
然而,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對人體有害,
而瘦肉精主要是殘留在內臟中,西方人不吃內臟,
因此澳洲、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
依舊準許按建議濃度添加在動物飼料中,
以促進動物生長。
(澳洲9news的報導,瘦肉精在澳洲沒有被禁)
But,在國外生活且保留著食用內臟習慣的亞洲人,
就很容易躺槍了!
除了瘦肉精,
之前9News也報導過,
澳洲各地有多名屠夫,
因使用二氧化硫使生肉顯得更新鮮紅潤而被捕!
在澳洲,
二氧化硫是被明令禁止使用的,
它可能會觸發哮喘!
哎,以後大家在買豬肉時,
可要睜大眼睛了!
澳洲的蝦,可謂是鮮甜可口,
蝦肉又多又嫩,價錢還不貴!
不管是煎的、炸的、煮的、還是生吃的…
全都好吃得不要不要的!
可是,你看過這種場景嗎?
視頻中的這些人拿著針對著蝦的頭、尾還有肚子一頓猛戳,
別以為那是在給蝦做「馬殺雞」,
讓他們口感更好...
他們那是再給蝦的體內,
注入凝膠!
上面的這些「大蝦醫生」們,來自越南…
而他們治療的蝦,
正是在咱們土澳超市海鮮區貨架上熱銷的,
虎蝦(Tiger Prawns)!
儘管澳洲本土的海鮮種類也很繁多,
但市場上的虎蝦,
基本上都從亞洲國家進口,
其中絕大部分虎蝦的原產地為越南!
據澳媒報導,
越南每年出口至澳洲的虎蝦,
總價值超2.2億澳元!
那些被添加過明膠的虎蝦們,
一個個看起來肥頭圓腦,胖乎乎的…
它們漂洋過海的來到澳大利亞,
進入到澳洲本土超市,
成為熱賣的新鮮進口蝦!
(上圖為注射了凝膠的蝦,凝膠呈透明狀)
據澳媒報導,
澳洲兩大本土超市coles和woolworths的虎蝦,
大多數產自被曝視頻中的越南水產商!
換句話說就是,
咱們澳洲超市裡的海鮮蝦,
很有可能絕大多數都是產自這樣的黑心作坊裡!
天啦擼!
小編想去牆角哭一哭…
大家看到這麼多的問題食物,
可能會擔心,
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什麼都不能吃了?
才不是呢!
實際上,我們並不需要那麼悲觀,
只需要在選購的時候火眼金睛,仔細甄別,
就可以避免買到這些問題食品...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幾個甄別方法:
新鮮的蝦是頭尾完整的,
頭尾與身體緊密相連,
蝦身較挺,
並有一定的彈性和彎曲度
而不新鮮的蝦則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彎曲度。
即使被注射了凝膠,
也無法讓蝦變回彎曲的體態!
重組肉和原切肉還是可以很好分辨的,
首先,最方便的做法就是看標籤:
拼接肉上面的配料表有很多食品添加劑,
比如卡拉膠,黃原膠等。
而原切肉的配料表只有一個:牛肉。
再有就是判斷外觀和形狀:
重組肉多是規整的圓形,
會醃製過後進行售賣,
從而掩蓋口味差的事實。
當然還有一個萬能的判斷準則:
那就是價格。
這個標準適用於其他各類問題食品的辨別...
俗話說的好,便宜沒好貨嘛~
最後的最後,
小編希望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分辨,
畢竟吃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呀!
編輯:小魏
微雪梨小客服,
你的貼心生活幫手
雪梨吃貨地圖,
吃貨都在關注
澳村萌寵圈,
每天讓你開懷大笑
新媒體主編| 曼達哥
微雪梨副主編| 陶陶
資深編輯| 洋戈
編輯| 小歪 貓寧
Melody Celia 小隱 April
置頂微雪梨訂閱號,可以獲取更多最新新聞資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