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湧大灣區:在大灣區收穫科創果實 讓創業有更多可能

2020-12-28 中國僑網

  香港創客充分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優勢互補 天地廣闊(潮湧大灣區④)

  核心閱讀

  大灣區內地九市製造業發達、營商成本低、市場腹地廣闊、發展各具特色,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大灣區各城市的創新要素充分湧流,發展優勢相得益彰,為不同專長的香港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發揮天地。

  在大灣區收穫科創果實

  在醫院看病取藥,免不了要在取藥處排隊等候。但在廣東江門等地市的部分醫院裡,由於一種自動分藥機的投入使用,患者取藥時間大大縮短。醫生這邊剛開完藥,那邊的無人藥房就已經自動分揀好患者所需的藥品,並依服藥的次數和順序,裝進塑料藥盒的各個格子中,患者用手機掃碼即可取走自己的藥盒。

  「過去,配藥、分藥、檢藥、發藥需要至少4個人操作,使用自動分藥機後,通過物聯網技術將藥丸精準配發到對應藥盒,只需1位藥劑師進行最後把關。」作為項目創始人,自香港到江門創業的馮威棠早在2012年就已注意到「精準服藥系統」的應用前景,「精準分藥、服藥設備不僅可以幫醫院節約人手,為患者節約時間,而且藥房是按顆而不是按盒賣藥,患者需要多少就買多少,能夠有效減少藥品浪費。」

  帶著對「精準服藥系統」應用前景的堅定信心,經過多年準備,2017年底,馮威棠團隊作為珠西創谷(江門)科技園首批引進對象正式落戶園區,創辦江門雲訊電子設備有限公司,開啟了從概念到產品的探索之路。

  「當時公司剛落戶,既沒產品實物也沒模型樣板,只有一份PPT資料。」馮威棠說,江門有關方面找來8家醫院幫忙對接項目,提供支持,「醫院不僅提供藥物給我們進行影像辨識測試,還展示自己的藥物管理系統幫助我們開發分藥系統。」

  對於祖籍江門的馮威棠來說,江門不僅是故鄉,也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包括藥品、醫療器械、藥品包裝材料等行業在內的生物醫藥產業是江門的傳統優勢產業。馮威棠將處於試驗階段的自動分藥機和智能藥盒免費送給江門的醫院使用,廣泛搜集改進意見。經過近兩年的研發、試用和改進,這套由自動分藥機、智能藥盒和手機小程序組成的「精準服藥系統」日臻完善。與國外同類型產品相比,不僅功能完備,而且價格大大降低。

  「目前,我們已經獲得了不少大灣區內醫院的訂單,預計年底能正式量產。」馮威棠說,創業項目能走到今天,不僅得益於大灣區各類配套扶持政策,也得益於內地發達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我們的智能藥盒本身沒有電池也沒有晶片,而是通過手機小程序及藥盒的巧妙設計來實現智能管理,所以造價才能格外低,單是這一點國外同行就很難模仿。」

  讓創業有更多可能

  「科技創業的企業大概有兩種成功,一種是被大企業看上,以合適的價格收購;一種是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做出自己的品牌。過去,香港科技創業者定義的成功更多是指前者。」 廣東佛山雲端容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德豪曾在香港創業多年,曾努力想做出自己的品牌,無奈市場競爭激烈,難以打開局面,一度不得不一邊創業一邊打工。

  「容災的意思就是可以容納災難,當應用系統和資料庫遭遇地震、海嘯等不可抗力毀損時,可通過啟用實時在線的備用應用系統以及備用伺服器立刻接管,保證交易順利進行。」李德豪說,他從2004年開始開發備份軟體,2009年還自主研發出「自動演練」專利技術,卻始終只賺口碑不賺錢。

  2013年,李德豪決定北上尋找發展空間,在佛山市南海區註冊成立佛山雲端容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依託當地的產業優勢和完善的配套政策,李德豪對打開局面信心十足,「我們的目標是從佛山出發,讓中國人用上自主研發的應用級容災產品。」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德豪的事業發展順利。2014年,李德豪組建技術團隊,與佛山市政府合作搭建起自動演練雲端容災中心。憑藉技術的先發優勢,李德豪以佛山為起點向內地其他城市擴展,在容災市場佔據的份額不斷擴大,每年的淨利潤超千萬元。

  「大灣區是個平臺,既可以幫助香港創業者快速熟悉內地市場和文化,又可以作為把產品和服務推向內地市場的基地。」李德豪說。

  80後香港青年陳昇的創業經歷堪稱豐富,到深圳前海後則大幅度轉型,開始擁抱網際網路科技。

  2015年,原本從事人力資源顧問服務的陳昇在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註冊成立學學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功入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他瞄準供應鏈電子系統,主營跨境電商供應鏈平臺。「前海跨境電商發展活躍,但內地一些商家國際聯繫薄弱,當時正好遇到一批外國供應商在香港尋求內地夥伴,於是果斷決定轉型。」陳昇說。

  事實證明,陳昇的這一決定與前海的功能定位高度契合:項目在運營後6個月,就實現直連國際212個大型供應商,貨品種量超過15萬種,完成跨境交易8124單,間接孵化跨境電商企業140多家,實現單月最高交易總額超過3450萬美元。創業不到一年,即獲首輪融資5000萬元人民幣。

  用好兩地創新優勢

  在前海的成功創業,令陳昇獲得越來越多關注,向他諮詢求助的香港創業青年也越來越多。陳昇及其團隊逐漸把握住方向,決定再一次轉型,開始轉向孵化器服務創業企業。除了在前海夢工廠運營的眾創空間和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外,他還在深圳多地建立了青年創業基地,直接服務香港團隊超300個。「通過為香港青年到深圳創新創業提供『導航』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香港青年共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未來,香港青年除了要『創』以外,也要多多『融』,尋求與內地人才合作共發展的模式,從各行各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陳昇說。

  大灣區創新創業浪潮如火如荼,也帶動起香港科技創新氛圍升溫。從政府到民間,對創新創業都空前重視。

  「現在香港創業環境比以前好太多,不只私人願意投資初創企業,特區政府給予了許多政策支持,如幫創業企業支付4位人才的3年工資,香港科學園也有針對初創企業的場地免租優惠政策等等。」作為香港創業圈少見的資深創客,馮威棠上世紀90年代做過鐘錶製造,2000年初創辦了一家科技創業,到創設精準服藥系統已是第三次創業,對香港創業環境的變化有著深刻感受。

  馮威棠表示,香港仍有許多獨特的創業優勢,他最新組建的人工智慧項目創業團隊就落戶在香港科學園。「等項目研發成熟後,還會考慮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落地」。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認為,香港與內地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科技創新「產業鏈」:香港提供基礎科研成果和融資環境,內地負責科研成果商品化,最終進入內地大灣區的廣闊市場,實現「優勢互補」。「我非常有信心,只要大灣區優勢互補,結合香港的特性,將來創新科技一定可以成為香港經濟推動力,同時也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薛永恆說。(本報記者 馮學知 陳穎)

相關焦點

  • 澳門舞蹈家在穗創業,助大灣區藝術教育發展
    澳門舞蹈家在穗創業,助大灣區藝術教育發展金羊網  作者:梁栩豪  2021-01-07 12月7日,記者從澳門青年人創新部落獲悉,澳門舞蹈藝術家李敏正式入駐該部落,她將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廣國際藝術教育,推動大灣...
  • 巨正源科技公司榮獲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最具成長力」獎
    近日,第四屆「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頒獎典禮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歷經4個月激烈競逐,廣物控股集團所屬巨正源公司旗下東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從超過25000家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企業中脫穎而出,榮獲「最具成長力」獎。
  • 香港官員:藉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香港5月21日電 (記者 索有為)作為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的活動之一,由中央、廣東和港澳媒體記者等組成的「粵港澳媒體灣區行」參訪團5月20日至21日在香港採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在受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產業多元化、科技創新發展和民生保障等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廣闊空間。
  • WakeData榮登創業黑馬「中國科創產業新銳TOP50」
    12月18日,圍繞「企服與科創」兩大主題,由創業黑馬主辦的第十三屆創業家年會在北京舉行,備受矚目的「企服TOP100」和「科創TOP50」兩大榜單如期發布。在拜訪了紅杉、高瓴、華興、IDG、深創投等幾十家一級市場頂級投資機構後,創業黑馬發現,企服和科創將是承載未來5~10年創業大潮的兩條賽道,也是讓創業者們挺過凜冬、遇見春天的兩顆種子。為此,創業黑馬舉辦企服大賽和科創大賽,期望與創業者們共同探索新的機遇。
  • 解讀廣州「十四五」規劃建議之科創篇|掀開 「科創藍圖」,眺望廣州...
    南沙科學城 這條科技創新軸串聯廣州南北眾多科創資源,使得廣深港澳科創走廊的「廣州段」也更加明晰。軸線中,「一區三城」更是承擔「主陣地」的角色。規劃建議濃墨重彩地對此進行了展望。只有平臺建起來,創新要素才會集聚,才有可能催生出原始創新,才能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所以規劃建議中也提出,廣州將強化自主創新,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支持人工智慧、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新能源、新材料等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研發,成體系解決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卡脖子」問題。
  • 慧灣杯2020粵港澳大灣區直播與短視頻創新創業大賽面向惠州企業...
    如何更好的了解數字經濟創業難點、痛點,利用數字經濟賦能傳統產業,並整合新興交易平臺與IP資源來推動流量轉化,成為各行各業亟待思考和解決的課題。在這樣的趨勢之下,「慧灣杯」2020粵港澳大灣區直播與短視頻創新創業大賽已於2020年10月23日正式啟動!
  • 深圳下一站:科創佛山西
    二深圳故事,是大灣區裡極具價值的故事。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深圳的重要性再次明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這片承擔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重任的熱土,匯聚了全球優質科創資源,代表著粵港澳大灣區、更代表中國,挺在世界科技創新版圖的前沿。
  • 小小處理了一下草莓的匍匐蔓,意外收穫更多的草莓果實!
    陽臺盆栽草莓,有「一處」不夠理想接上上文《盆栽草莓選擇四季品種,這樣栽種可使收穫期大大地延長!》陽臺種植最好選擇可以分批分期收穫的四季型品種。仔細想想,陽臺盆栽草莓就有「一處」不夠理想,冬季花盆中的土壤比大田中的更容易凍傷,所以臺友需要勤快一些多一項養護作業,需要將草莓盆栽轉移到室內。夏天的暑熱又會使盆栽的草莓植株變弱,所以也要把植株轉移到室內,或放置到陰涼的地方小心管理。
  • 佛山攜手深圳構建「1小時科創圈」
    南方網訊 12月22日,冬日暖陽,同樣充滿暖意的還有粵港澳大灣區湧動的產業力量。當天上午,總投資50億元的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籤約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成為繼騰訊粵港澳大灣區工業網際網路基地後,又一深圳科技標杆項目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
  • 國際科技交流盛典 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頒獎典禮暨大灣區科技大會...
    本次活動上,已成功舉辦了五屆的大灣區科技大會(GBAS)與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頒獎典禮並行。據悉,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涵蓋了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綠色低碳、數字經濟6大領域,大會的舉辦旨在促進創新創業項目與創投資本、創業政策、創業服務實現有效對接,推進深圳國際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深圳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
    去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今年是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之年,大灣區的發展也備受各界關注。近日,深圳市委大灣區辦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指引》提綱挈領、圖文並茂地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的主體內容,並從國家戰略、核心引擎、社會參與三個層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現階段的空間布局、重大項目、重點領域,以及深圳提供的政策支持等基本情況作了詳細介紹,以引導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支持、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
  • 桂城文翰湖國際科創小鎮規劃發布!
    目標:樹立佛山大灣區城市標杆事實上,早在 2018年,作為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的季華實驗室就落戶文翰湖畔。香港理工大學廣佛校區、香港科技大學(佛山)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清華大學(佛山)新材料研究院、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三山港澳青年創業社區等一批智慧大腦、創服機構相繼布局,文翰湖國際科創小鎮由此應運而生。文翰湖國際科創小鎮核心區將力爭1年全面啟動,3年現雛形,5年實現集聚,10年力爭成為引領佛山新經濟新技術發展的主引擎。
  • 境外媒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瞄準「國際一流」
    她說:「中國需要更多的經濟增長引擎。它不能再依靠出口,必須催生更多的內部需求。」港澳融入發展大局據香港《明報》2月19日報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列明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 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開發國際人才 打破閉門造車「壁壘」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關於試點技術移民,早在2019年廣東發布的「科創12條」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有涉及,廣東提出要在珠三角九市先行先試技術移民。廣州此次在《條例》中再次明確相關政策,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開始加速探索技術移民制度。在受訪專家看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深,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如果沒有很好的機制和政策來吸引國際人才,將錯失國際人才的新紅利。
  • 各地政協全會共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策
    自治區社科聯呼籲:完善承接產業轉移的各項制度,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決策諮詢機制、健全協調協作機制……磨合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僅靠整合還不夠,還需破解新形勢下的新問題。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築巢引鳳」與「創新創業」亦是各地政協全會的焦點。頗具代表性的是民革廣東省委會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的提案。
  • 科創板股票代碼有哪些?科創板股票代碼幾開頭
    科創板的上市,讓股市中的一部分人在股票交易中得到了更多的投資機會。科創板與其他板塊的股票有些不一樣,從股票代碼就能看出來。那麼科創股票開頭是什麼呢?  科創板的股票上市是在上交所,因此股票代碼必須與上交所的代碼一致才行,而最終決定的科創股票開頭是688,所以只要看到股票代碼是688****的就是科創股票了。
  • 大灣區數字經濟產業沙龍在深圳舉行
    12月17日,由廣州市商務局主辦的大灣區數字經濟產業沙龍在深圳舉行。來自政府部門、數字經濟行業企業、創投機構、科研機構等領域近百位精英代表匯聚鵬城,共同探討大灣區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前景。這是廣深兩座GDP超兩萬億的雙子星城市在數字經濟領域攜手打造城市合作共贏典範的新起點。
  • 廣州開發區科創企業育成孵化聯盟成立
    活動由 " 廣州開發區智能製造與『德國工業 4.0 』對接交流研討會 " 和 " 廣州開發區科創企業育成孵化聯盟倡議發起儀式 " 兩個分場組成,集結珠三角地區特色重點企業、知名製造業企業,薈萃各領域翹楚,聚焦企業技術痛點解決,共探發展新動能,啟幕粵港澳大灣區科創新徵程。
  • 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
    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正式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為跨越珠江東西兩岸的科創力量和先進位造業搭建起連接橋梁。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戰略平臺,在科技自主自強中扮演著火車頭的角色,而深圳又是其中的領頭羊,匯聚了全球優質科創資源。此次落戶的深圳科技園,正是深圳科創力量的優秀代表。深圳科技園是我國大陸首個科技園區,於1985年由深圳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同創辦。
  • 騫雲科技榮登創業黑馬「2020中國科創產業新銳Top50」
    12月18日,由創業黑馬主辦的第十三屆創業家年會在北京舉行。騫雲科技成功入選「2020中國科創產業新銳TOP 50」榜單。本次大會圍繞「企服與科創」兩大主題,同時舉辦了「企服大賽」、「科創大賽」的決賽,吸引了近150個獨角獸企業創始人和近30位來自頂級投資機構的投資人親臨現場,共話未來創業新機遇、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