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佛遺教經》中,告誡弟子:「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是需要經過一番寒徹骨的養深積厚,而醞釀成的涵養。
《禪林寶訓合注》有這麼一則故事:
法遠圓監禪師在未證悟前,與天衣義懷禪師聽說葉縣地方歸省禪師有高風,同往叩參。適逢冬寒,大雪紛飛。同參共有八人來到歸省禪師處,歸省禪師一見即呵罵驅逐,眾人不願離開,歸省禪師以水潑之,衣褥皆溼。其他六人不能忍受,皆忿怒離去,唯有法遠禪師與義懷禪師整衣敷具,長跪祈請不退。
不久,歸省禪師又喝斥道:「你們還不他去,難道待我棒打你們?」法遠禪師誠懇地回答道:「我二人千裡來此參學,豈以一杓水潑之便去?就是用棒責打,我們也不願離開。」歸省禪師不得已似地道:「既是真來參禪,那就去掛單吧!」法遠禪師掛單後,曾任典座(煮飯)之職,有一次未曾稟告,即取油麵作五味粥供養大眾。當這件事被歸省禪師知道後,就非常生氣地訓斥道:「盜用常住之物,私供大眾,除依清規責打外,並應依值償還!」說後,打了法遠禪師三十香板,將其衣物資具估價後,悉數償還已畢,就將法遠禪師趕出寺院。法遠禪師雖被驅逐山門,但仍不肯離去,每日於寺院房廊下立臥。歸省禪師知道後,又呵斥道:「這是院門房廊,是常住公有之所,你為何在此行臥?請將房租錢算給常住!」說後,就叫人追算房錢,法遠禪師毫無難色,遂至市街為人誦經,以化緣所得償還。事後不久,歸省禪師對眾教示道:「法遠是真正參禪的法器!」並叫侍者請法遠禪師進堂,當眾付給法衣,號圓監禪師!浮山法遠禪師一生得力之處就是「為法忍耐」,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經得起考驗。歸省禪師不接受他掛單,罵他、打他、用水潑他,甚至罰他變賣衣單,補償公款,即使睡在走廊簷下,也要房租,這一切都無法打退他千裡求法的心願,難怪最後連歸省禪師都贊他是法器了。忍耐是修行的力量,包容是做人的修養,柔和是處事的良方,感恩是惜福的資糧。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人事物境,如果我們心中有佛法,有忍耐的智慧,自然能夠放下世間的人情冷暖、是非榮辱,進而淡化對心外世界的執著,這樣內心世界就變得寬廣豁達,就能活得踏實自在了。
南普陀寺弘法部 弘媒中心·出品
編輯|菜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