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紀行】再拍漢莊
上次拍漢莊,只拍到村子中心。有網友不滿意,說好多的東西沒拍到。我也感覺遺憾,總覺得欠點什麼。
這次去拍,重點拍了村北部,還有網友提出的三溝河、村牌、酒店、草莓基地等。養殖場沒拍,在村裡見到了養殖場的老闆,說是路上都是泥,還遠。
從四戶的趙家向東,轉一個彎就到漢莊。此時雪未化完,冷風吹過,滿身寒意。村頭部分景觀,像學校、幼兒園、村部、衛生室等上次都發過了,這次雖然拍了幾張,也不再發。
村南這個養殖場還罩著一層積雪,屋後的田地裡被融化的雪水弄得泥濘一片。
這個村南小吃讓我看成江南小吃。還以為是在南方打過工的村民回來開的,目的是讓大家體驗一下外地的飲食文化。誰知完全不是那回事。
這個提示我們,眼見不見得為實,臆想更加不靠譜。
鄉村的景色有一點積雪點綴,相當美妙。村頭的大樹有自由成長的空間,一般都很高大。
順道這條路一直向北,奔向轉彎處。這個公廁還在,也在沐浴著冬日陽光。
喜歡這種實用、乾淨的房子。古訓說,莫營華屋。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張揚、不露富。
不一會就走到向東去的路口。從這裡開始向北,多拍了一些片子。有老師提建議說,不能要放太多的圖片,人家手機流量受不了,信息量大,一時也接受不了。不如少發一點,讓人回味無窮。
枯樹老屋積雪,寂寞空巷三輪車。
北部村莊的老房子明顯多。可能與我上次遇到那漢莊人所說的建築材料漲價有關。
這種電視天線真的是很少見了。
初中時我家裡弄了一臺黑白電視機,放在我住的房間裡,經常出來旋轉天線的杆子以期更好的收視效果。那時只能收中央臺、江蘇臺與棗莊臺。
家居黃金地,人在幸福中。有時候,人的幸福感非常簡單,畫餅充飢就可以了。
遇到一群人,與他們聊了一會天。
這人就是養殖場的老闆。看著像退休幹部。
湊熱鬧的。有的人喜歡到人群多的地方去,到哪非要聊一會。我在白埠工作時有一個同事,從單位到銀行,二三百米的路程能走三個小時。人送外號「拉拉秧」。
這個搬了一個凳子坐在那裡,估計是專門聊天的。
遠處還有一群人,在那曬太陽。
這個老人獨自在門口呆著。與他打招呼,也沒理我。
誰知道這老屋前面是什麼樹?
遠處中心路上那棵大柳樹非常吸睛。
到跟前一看,是一家酒店。估計就是網友說的那個。
旁邊商店的屋頂上,二龍戲珠在雪色的映照下真像是騰在天空。
村西一片空曠地,天昏雪白。
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
村靜廣播響,路幽麗人行。
這樣的房子也不錯,簡單大方,樸實實用。
這家鋼模板出租的規模不小。
梧桐樹下有老屋。
冬天的汪塘,有一對白鵝悠閒遊蕩。
這條巷子更像一個老街。期待巷子裡出現一位打著油紙傘的姑娘。
我發現的規律又一次得到驗證,有大樹的地方大多是沒人住的老房子。
這棵梧桐像一把大傘撐開在天空。待到春暖花開,那一樹梧桐花定然會讓你神往。
一排集體的老屋直通河堰,如今已處理給了個人。時代的變遷,總越來越好。
路上騎車的兒童,帶著好奇的眼神。
老屋裡傳來陣陣說話聲,不知道這個熱鬧的地方是做什麼的。
屋後的積雪,把這裡刻成一幅版畫。
村東的大樹,給這村莊增添了滄桑感。
三溝河橋見證這裡發生的一切。
地名牌。
明代,有兄弟二人居住此處,均精習武功,尤善點穴,且性格豪爽,為俠仕道,濟困扶危,人皆稱之為好漢,莊隨人名,稱為「好漢莊」。後演變為漢莊,沿用至今。
三溝河水映天藍。
三溝橋下捕魚人。
麥苗青青,白雪點點。
沙園溝河。村東的這條小河,很多漢莊人也許會不知道它的名字吧。
轉了幾個彎,才到漢莊的草莓基地。
大棚裡有人在幹活。
這位估計是來聊天的,非常悠閒。
正在變紅的草莓。
草莓串。
草莓花。
碩果纍纍。
草莓棚。
這幅圖估計可以作壁紙了。
我們自摘了幾斤草莓。11塊錢一斤,不算貴。當晚在邳州跟朋友吃飯,他們說前一陣子剛買的,要26塊錢一斤。
關鍵是這裡的草莓非常好吃。強烈推薦大家前來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