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時代,徐志摩似乎成了「渣男」的代名詞。
普世皆知, 徐志摩的在世行為,為了追求小蘿莉林徽因,他在妻子懷孕情況下要求對方墮胎並強行離婚,在知道林徽因與梁思成訂婚後,依然追求對方;將好友之妻陸小曼奪走,年僅35歲為了看女神演講坐飛機失事。
拿現在的道德標準來看,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一個有社會影響力的詩人,竟公然拋妻棄子,追求朋友的老婆,這是要分分鐘被吃瓜群眾的唾沫淹死,永世不得翻身啊。
梵谷曾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跟內在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息息相關。那麼徐志摩的人生理念是什麼?他曾寫過一封信給自己的老師梁啓超,說道: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讓我們看看他這段話是在遮掩自己還是身心合一的肺腑之言。
張幼儀(髮妻)是一個傳統教育出來的女性,她有傳統的思想,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是你的人,死也是你家的鬼。首先,徐志摩同意她跟去歐洲,本著開對方眼界的想法,第二,他知道對方對他死心塌地。
徐志摩和張幼儀(不是不美只是不愛)
渣男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是不愛你拖著你還是變心?
首先,徐志摩沒有變心,他沒有愛過她,他用最殘酷的方式讓對方斷了念頭,所謂愛之以德,就是什麼對你是最好的結果?我根本不愛你,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我根本不是那個用道德就可以捆綁,陪伴你一生的人。我只會無情無義,你看到了嗎?你死心吧。
這個過程非常殘酷,但結果是,張幼儀成為了新時代的知識女性,並成為第一代女銀行家。這一切當然拜徐志摩所賜,浴火重生,只有她知道兩個人之間的對話,當她成功站起來,她知道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她以德報怨?出「徐志摩文集」的是她,撫養孩子是她,幫助寡婦陸小曼是她?她如此愛著那個無情無義的男人,是不是只有她知道,這個人很真誠地告訴她,我不愛你,我不騙你,我們就是舊式家庭聯姻的後果,你可以重新選擇你自己的人生。
為了能跟林徽因在一起,徐志摩不惜在張幼儀懷有身孕的時候,冷麵提出離婚。由此,中國第一樁離婚案誕生了。在當時那個年代,做出這樣的決定,是要承受非常巨大的壓力的:親朋的,輿論的,世俗的,傳統的。可是,為了愛情自由,徐志摩手執明火,第一個衝上前去,為後來者殺出了一條路。
再說林徽因,她拒絕了徐志摩,但他們還是好朋友,就是說其實互相欣賞。欣賞什麼?徐志摩走後,她大哭,並收下徐志摩出事的飛機殘骸掛在臥室,她的文集提及徐志摩,稱之為最真誠的人。
徐志摩和林徽因(他們確實是朋友之間)
林徽因這樣談到他,「我還未曾談到一篇中肯或誠實的論評,他們每人手裡拿的都不像純文藝的天秤;有的喜歡你的為人;有的疑問你私人的道德;有的單單尊崇你詩中所表現的思想哲學,有的僅喜愛那些軟弱的細緻的句子,有的每發議論必須牽涉到你的個人生活之合乎規矩方圓,或斷言你是輕薄,或引證你是浮奢豪侈!朋友,我知道你從不介意過這些,許多人的淺陋老實或刻薄處你早就領略過一堆,你不止未曾生過氣,並且常常表示憐憫同原諒;你的心情永遠是那麼潔淨;頭老抬得那麼高;胸中老是那麼完整的誠摯;臂上老有那麼許多不折不撓的勇氣。」
林徽因的媽媽是妾,她看到媽媽的無奈和痛苦,她一生都不願意做妾,她要做一夫一妻制度的獨立女性,她看到張幼儀痛苦而妒忌的眼神,她不會因為浪漫而選擇徐志摩,但她收下那份真誠。這就是兩個人之間的友誼。
即便放在現代,也不得不說,徐志摩是勇敢的。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婚姻都是年紀到了,便隨便抓一個差不多門當戶對的人,平平淡淡過完一生。好不容易來人間走一遭,卻一輩子怨懟,一輩子從未嘗過愛情的真正滋味。
愛情這杯鴆酒,只要親自品嘗過其中的甘美,誰還願意繼續之前的乏味?徐志摩只是做了很多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
徐志摩的感情都是開誠布公的,他不想欺瞞張幼儀,他也並沒有腳踩兩隻船得兩邊的好。他想追求林徽因,在追求之前,先把婚給離了,這比現在很多中年男人坦誠多了。之後,他也是苦追林徽因而不得,才與符合他愛的理想的陸小曼熱戀。徐志摩固然多情,但他並不濫情。
同樣出名的才子胡適和郭沫若,沒有拋棄原配,享用她們帶來的生活便利,同時以感情自由名義跟其他女子談戀愛。只能說,身為原配那個無助的妻子,有沒有能力活出自己的煙火。
帶著追求真愛的徐志摩,頂著所有老人家長輩的指責,決定過自己的日子。道德只是每個歷史階段的需求,是會變化的。他覺得跟陸小曼情投意合,陸小曼作為懂享受又小資的小才女,確實跟當時的丈夫不是靈魂伴侶。
好,後來他們結婚了,徐志摩就化身成為「寵妻狂魔」。他傾盡才華給她寫詩寫文章: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
「眉眉,這怎好?我有你什麼都不要了。文章、事業、榮耀,我都不要了。詩、美術、哲學,我都想丟了。有你我什麼都有了。」
徐志摩和陸小曼(愛得甜蜜而寵溺)
徐志摩無法改變陸小曼,他的愛是,如果我無法帶你進步,我就陪你一起沉淪。他居然陪陸小曼一起吸鴉片,難道他不知道他在幹什麼嗎?但是人世間,靈魂伴侶可遇不可求,不是指責不是評判,是一起。結果,他去世後,陸小曼痛改前非,戒掉毒品,成為了一名女畫家。這一切,沒有徐志摩的愛,是無法讓她做到的。
到底,什麼才是渣男?那些濫情而又不負責任的男人應該算得上渣男。
而徐志摩頂多算得上自私,他沒有濫情,也沒有不負責任,更加沒有玩弄他人的感情。
如果他是個渣男,他大可在父母斷絕經濟來源,並且他自己也厭倦了陸小曼之後,重新尋找別的女人,或者拋棄陸小曼,乖乖回到父母身邊安心啃老。
很多富家子弟不都是這樣?愛起來的時候都是山盟海誓非你不娶,但是最後被生活(父母)一逼,還不是麻溜的認錯回家去?
徐志摩並沒有這樣做,他從未吃過生活的苦,卻為了能讓小曼過上物質充裕的生活,輾轉各地,多校兼職。
東吳大學,光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哪裡給的報酬豐厚就往哪去,甚至為了省錢,坐免費的郵政飛機。最後出事,也是因為省錢坐了免費飛機。
梁實秋曾說:「志摩臨死前幾年的生活,確是瀕臨腐爛的邊緣,不是一個敏感的詩人所能忍受的。」
徐志摩不在意世人的看法,但他身邊的女子,都明白了他的愛,並回報了同樣的真情。懂後方知君之痛,看表面行為,有誰懂得徐志摩?
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愛、自由和美」。他可以冒著大雨,約朋友看雨後彩虹,在世俗的世界裡,他是一個純粹地活出真自我的人。他不在意他人的評價,他只想活出真實的自我。
他留下的浪漫詩篇,在文字裡流露出的那種灑脫,我經常拿他的《偶然》和人舉例子: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跡。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他不是一位戚戚小人,相反,他君子坦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