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男主阿里薩,是渣男還是情聖?

2020-12-21 葉子的故事城堡

《霍亂時期的愛情》:男主阿里薩,是渣男還是情聖?

蔣鳳姣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改編於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了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故事很長,但概括起來也很簡單:男主阿里薩深愛的女主費爾米娜與別人結了婚。男主在煎熬中經過漫長的等待,也經歷了無數的女人,最後終於等到女主的丈夫去世,又重新展開追求,兩人最終走在了一起。

在故事中,女主費爾米娜是最幸福的人,婚姻圓滿,同時又享受著兩個男人的愛。而男主阿里薩,大多數人並不看好他,認為他褻瀆了愛情,是個品行低下的渣男。

之所以說阿里薩是渣男,是因為他濫情、扭曲、不真誠。女主結婚後,阿里薩便在數不清的女性肉體上尋找和迷失,並每次把名字和感受都記錄下來,在半個世紀的光陰裡,人數竟達六百之多。即使在費爾米娜的丈夫去世時,他還跟一個孫女輩的年輕女人在一起。

在費爾米娜成為寡婦的當天,他第一時間跑去向她告白:「我等這個機會已經等了51年9個月零4天了。這段時間裡我一直愛你,從我第一眼看到你,直到現在。」

是不是覺得特渣?不僅渣,還變態。

可為什麼很多人卻認為是一部經典的愛情故事呢?《紐約時報》曾評價:這部光芒閃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就連作者自己也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

現在,我們就針對男主阿里薩的人生經歷,來分析下他到底是個渣男還是位情聖。

01

當愛而不得時,如何自處?

阿里薩與費爾米娜與在青春年華裡相遇,阿里薩瘋狂地愛上了費爾米娜,並對其發起了猛烈的追求,費爾米娜也給出了同樣熾熱的回應。

一個浪漫的夜晚,阿里薩拉著小提琴向女神求婚:我的誓言忠貞無二,對你的愛萬古長存,你願意嫁給我嗎?費爾米娜同意了,兩人當即私定了終身。

不過這段感情並沒能修成正果,費爾米納的父親知道了兩人的事。當時的阿里薩只是個電報發送員,是個卑微懦弱的窮小子。費爾米娜的父親是個富商,但同樣也無社會地位,因此他寄希望於未來的女婿,能讓女兒成為「高貴的夫人」。

為了阻止兩人在一起,費爾米娜的父親把女兒帶回了遙遠的鄉村,人為地阻隔了兩個年輕人剛剛萌芽的愛情。當時到處是戰亂和瘟疫,鄉村又有熟悉的親戚和玩伴,費爾米娜就在那長住了下來。

而也是在這裡,費爾米娜因疑似感染霍亂認識了給她看病的醫生烏爾比諾,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醫生不僅有才華、有顏值、有修養,而且是當地的名流,更重要的還對費爾米娜一見傾心。這使費爾米娜的父親非常高興,便極力促合這對年輕人。

再說阿里薩,因無法克制對費爾米娜的思念四處找尋,最後他找到了費爾米娜所在的鄉村,並成功與之相遇。

可是當兩人四目相對的瞬間,費爾米娜卻大失所望。她發現自己曾經愛得死去活來,並為之託付終身的阿里薩如此平凡!她尷尬而驚惶地跑開了,以「當時可能是幻覺,並不是愛」拒絕了阿里薩。

因為對阿里薩莫名失望,費爾米娜很快接受了醫生的愛情。阿里薩失戀了,陷入悲傷之中,後來又得知費爾米娜和醫生結婚的消息,更為崩潰。

費爾米娜在跟新婚丈夫蜜月旅遊時,阿里薩這邊已是人家地獄,他開始變得「寡言少語、茶飯不思、輾轉反側、夜夜難眠」;「他腹瀉、吐綠水,暈頭轉向,還常常昏厥」;母親以為他患上了當時令人談之變色的霍亂。

這時的阿里薩已中了愛情的病毒,並被無情傷害,他說:「我被愛情的閃電擊中,傷得不可救藥,她就是傷口裡的碎片,無法拔出,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我走到哪,她跟到哪。」

阿里薩愛而不得,痛苦莫名。他既無顯赫的家世,也無豐富的學識,連談吐和姿態都是自卑和猥瑣的。在劇中,阿里薩的扮演者也毫無男性魅力,始終佝僂著的背代表著身份的卑微。

而他的女神,不僅家世遠勝於他,挑的丈夫更是人中龍鳳,完美無缺。對比之下,他除了卑微地走開,遠遠地回望外,什麼也做不了。

他病得更嚴重了,有病入膏肓之感。

02

無望的愛情,傷及己累人。

儘管阿里薩並沒有感染到當時讓人聞風喪膽的霍亂,但他的母親特蘭西多已然驚恐萬分。

與之同來的還有戰爭,流彈不停地發出恐怖的呼嘯聲,房子搖搖欲墜,生命安全也無保證。

但同時,也代表著轉機,編故事的套路就是,當事情壞到不能再壞時,轉機也就出現了。

特蘭西多是個智慧的女人,她告訴兒子「弱者永遠也無法進入愛情的王國,因為那是一個嚴酷、吝嗇的國度,女人只會對意志堅強的男人俯首稱臣。

為了拯救兒子,特蘭西多收留了一個寡婦,並撮合其與自己的兒子同居,試圖用移情的方式來幫助兒子忘掉舊情。

阿里薩似乎果真得到了救贖,他發現在那短暫的瞬間,他可以忘記傷痛。他說,他的誓言被打破了。

從此,他便陷入了這種麻醉和迷失中,如上癮般樂此不疲,並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每次跟不同女人的性愛感受,到最後統計下來竟有六百之多。

他似乎從苦戀中得到解脫,開始主動尋找工作,不過他仍然沒有忘記費爾米娜,希望有朝一日能跟心愛的人在一起。其中有一段跟他叔叔萊昂十二的對話——

阿里薩:我想要份工作,我要像你一樣富有。

萊昂十二:你為什麼想富有?

阿里薩:因為富有了才有社會地位,和我愛的偉大女人相般配。

萊昂十二:她是誰?

阿里薩:費爾米娜。

萊昂十二:她結婚了。

阿里薩:我可以等到她丈夫死。

萊昂十二:他丈夫很老嗎?

阿里薩:但我會等,我知道我能等!

最終,阿里薩在叔叔的幫助了獲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後來也如願當上了老闆,成了一個富人。

很明顯,阿里薩知道自己的病根在哪,只能一邊吞著麻醉劑止痛片,一邊努力謀生,為今後「謀愛」打基礎。

小說裡的阿里薩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相反缺點很多,出生貧困,其貌不揚造就了他自卑又固執的性格。一次他放蕩回來喜形於色,特蘭西多問他是不是有意中人了,是誰?他笑著回答:費爾米娜。

他的人生目標只有一個:得到心愛的人費爾米娜,讓心愛的人愛上自己。

愛情當中,不願放下的人往往是執念太深的人,也是被稱為「傻子」的人。

因為是「傻子」,一般人往往也難以理解。

03

他不害怕死亡,只害怕老去。

失去了愛情,阿里薩沒有死,半個世紀的光陰,他不斷地在女人堆裡摸打滾爬,練就了一身撩妹功夫:但凡他看上的,就沒有撩不到的。

「公園中的女僕,市場上的黑女人,海灘上風情萬種的淑女,紐奧良船上的外國妞兒,各種孤獨的夜鳥,他照單全收。」

他認為只要有性愛的能力,身體就不會老去,就有追求愛的資本。

而且他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為一家海船公司的老闆,擁有大筆的財富,也為後面的結局埋下伏筆。

終於,費爾米娜的丈夫意外而亡。阿里薩第一時間跑去費爾米娜家向其告白:我一直愛著你,從我第一眼見到你。我再次向你表白我的誓言:我永遠愛你,忠貞不渝。

可想而知,費爾米娜是何等氣憤,她怒不可遏令其「滾!」。阿里薩滾了,但沒有放棄,發揮他寫情書的特長,改為寫信,一封接一封。在信中,有他對人生、愛情、老年和死亡的思考,她發現了他的真知灼見與年輕時不同,隔膜慢慢消除,她重新敞開了心扉,再次接受了阿里薩。在一次遊輪旅行中,年邁的他們發現自己重墜愛河。

遊輪是阿里薩公司的,在這裡可以享受甜蜜的兩人世界,可是一旦回到世俗,各種壓力便會不堪重負,地位是一個逾越不了的鴻溝。

阿里薩為了使他們的愛情不受外界幹擾,讓船長將表示船上有「霍亂病毒」的黃旗懸掛在船頭,這樣的船隻將自動被隔離,進入無打擾模式。

夕陽下,寬廣的海面上一艘小船,漸行漸遠,他們的餘生再不會被外界打擾。

04

忠誠的等待是最長情的告白。

電影跟小說確實有很大的距離,有些劇情因為缺乏伏筆和過渡,顯得有些突兀。很多觀影者並不能理解阿里薩的愛情觀,那些荒誕的行為是普通的小資美女不願去面對的畫面,也是單純的年輕人無法理解的現實。

有哲人說,人會根據年齡的不同,改變對愛情的定義。年輕時會特別在意身體是否出軌,一次出軌便毀終生;人到中年後,會更在意是否精神出軌,因此很多聰明的女人在面對情敵時多能理智處理;而到了暮年,更在意的是此刻的陪伴與相守,以往的種種都雲淡風輕,不再為對方的情史而耿耿於懷,自尋煩惱。

有人會覺得,阿里薩放縱著肉體的歡愉,勾搭、招惹、作踐各色女人的心,是個十足的渣男。

其實,阿里薩的愛情觀是純粹而真摯的,他對費爾米娜一見鍾情後,便沒有一個人能夠替代。他放縱浪蕩,卻始終保持著自由之身,隨時為他的費爾明娜抽身而退,在費爾米娜垂垂老矣的面容裡,他依然說出「你是我的女神」。

人性是複雜的,很難說阿里薩是好人亦或是壞人,但他在面對愛情時,卻是從一而終,在愛而不得時側身讓路,沒有糾纏,自行療愈,儘管這種療愈極不光彩,但也是一種自救;一旦活命,他開始默默用功,努力積攢後半生的財富。最終,他抓住人生最後的機會,用事實證明了自己愛情的忠貞不渝,也給了雙方最好的結局。

忠貞的等待是最長情的告白,勇於突破世俗的偏見、束縛,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是渣男還是情聖?或許,不同年齡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答案。

相關焦點

  • 盤點《霍亂時期的愛情》裡,男主阿里薩的女伴和情人們
    而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具有詩書氣質的男主——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成年之後便結交了數不勝數的女伴和情人。一個在黑暗中奪走阿里薩童貞的少婦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得知自己的心上人費爾米娜·達薩和醫生結婚的消息後,便陷入了情感上的困惑。母親特蘭西多·阿里薩讓弗洛倫蒂諾的叔叔給他安排到別的地方工作,以緩解情感上的痛苦。
  • 《霍亂時期的愛情》:阿里薩偶然的一瞥,定格了他一生的愛
    一本是《百年孤獨》,另一本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可見馬爾克斯在這兩本書身上傾注的心血。《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尤其是《霍亂時期的愛情》,它被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因為它窮盡了愛情的所有可能,包括暗戀、熱戀、分手、相逢、相守等等,它是一本永生永世的愛情故事
  • 《霍亂時期的愛情》:阿里薩的病態之愛,縱然痛苦,也不忘記
    《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說這部小說是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如果只是單純的痴情守候,這個小說便會單薄而沒有分量,這部愛情小說之所以在文學史上有分量,大抵是因為這部小說,在一個特殊的背景下,在衰敗,死亡,時間,衰老的元素下,愛情變得深刻。
  •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重啟了我對愛情的幻想
    因為久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大名,看完了《百年孤獨》後,又對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好奇 就看了這部同名電影。》講述了男主角阿里薩對14歲女主費爾尼娜一見傾心,後來書信傳情,幾乎私定終身。
  • 霍亂時期的愛情:阿里薩經歷了622個女人,為何說自己保持童貞?
    生活在80年代的青年作家,正在經歷文學形式大轉型時期,惶惶無依之時,馬爾克斯在中國作家之中引起了文學爆炸。 1982年,56歲的馬爾克斯因為《百年孤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1985年,馬爾克斯出版了人生巔峰之後的第一部小說,也是他的另一部代表作《霍亂時期的愛情》。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這並不是愛情
    你覺得愛情重要還是道德重要?在感情世界裡,總有很多說不清楚的為什麼。《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會給我們什麼樣的答案呢?書名雖然叫《霍亂時期的愛情》,但是它其實和霍亂疾病並沒有什麼關係。「霍亂」是指心中持續多年的感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這才是頂級的愛情
    這兩天讀完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剛讀完一臉懵,會想這樣的愛情怎麼會有人想擁有呢?仔細思索一番,才明白了這樣的愛情才是頂級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講得是一個叫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男人一見鍾情喜歡上了一個叫費爾明娜達薩,從此以後就像被勾走了魂兒一樣,每天寫情書表達愛意,想盡辦法想要見心愛的女子一面,正是那首歌中唱的「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少數人的霍亂,多數人的理想
    《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本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這部小說幾乎窮盡了所有的愛情,忠貞的,隱秘的,羞澀的,放蕩的,畸形的,虐戀的,精神的,肉體的,高貴的,低下的,生死相依的,一夜歡情的……,總之,林林總總,堪稱是愛情百科全書。
  • 《霍亂時期的愛情》裡,阿里薩為何五十多年保持童身?
    前一陣有幸拜讀了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被書中阿里薩對費爾米娜長達半個世紀多的愛戀所折服,更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這五十多年裡阿里薩一直保持了童身,這應該是愛到了極致吧。五、完美結局好在結局是完美的,作者沒有讓阿里薩長達半個世紀多的愛戀浪費,他們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阿里薩的持續付出有了回報。船長看了一下費爾米娜,在她的睫毛上看到了初霜的閃光。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一個人能為愛情等多久
    ——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小說,首次出版於1985年。「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男主和623個女孩在一起過,卻只愛一人?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作品。這部作品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愛情小說,因為作者在這裡將人世間所有的愛情「一網打盡」。十多歲時看這部小說看到的是一種對愛情的信仰,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被阿里薩的執著所動容。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種孤獨,一種有關執念和等待的孤獨
    然而18年後,又一本驚世之作——《霍亂時期的愛情》問世了。馬爾克斯似乎一直在書寫最極致的一切,《百年孤獨》是極致的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極致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讓我們相信在看過世態炎涼,經歷過人生滄桑之後,我仍愛你,至死不渝,始終如一。
  • 霍亂時期的愛情阿里薩51年622段感情,給出你關於愛情的答案
    馬爾克斯將這則故事與他父母年輕時的愛情雜糅在一起,再加入馬爾克斯自己的愛情、其他一些人的愛情故事,最後成了《霍亂時期的愛情》霍亂,讓人不寒而慄的可怕疾病,作為線索貫穿始終。他們20歲時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歷了社會動蕩、世界變化、人生曲折之後,到了80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如果說《百年孤獨》描寫的是極致的孤獨,那麼《霍亂時期的愛情》描寫的則是極致的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大全」中的18句話,每一句都能寫情書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而這本書最讓我喜歡的點就在於,比《百年孤獨》好懂多了!
  • 百無一用是深情《霍亂時期的愛情》:這個時代,得不到的永遠躁動
    3年後,他居然放棄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而選擇用庸俗"仿寫"歐洲言情小說的方式,寫就一本被後世譽為"愛情百科全書"、"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至今熠熠生輝。這本寫於馬爾克斯站在功成名就後與"老人"門檻前的"愛情小說",看似極為複雜卻簡略克制地,以他父母的真實奇幻愛情為底料,加入他大半生對人生與人性本質的深度思考結晶而成的"故事"。
  • 霍亂時期的愛情
    該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後,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 費爾明娜·達薩和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餐桌前聽到了這一切,船長好像滿不在乎。
  • 《霍亂時期的愛情》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霍亂時期的愛情》講述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展現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愛情和愛情的不可思議,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更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女主人公費爾米納與阿里薩及費爾米納與烏爾比諾醫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愛情糾葛。
  • 《霍亂時期的愛情》:漫長的等待算個屁
    這是電影版《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一幕。看電影版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主人公是 一個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他有一個富有的叔 叔,年輕的時候他不可救藥的愛上一個鄉下 人的嗎美麗的女兒,命運的安排他們不能在 一起,他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等待,他與無數 的女人發生關係,甚至寡婦,甚至妓女。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男人為什麼總忘不了初戀?
    這段話出自《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男主角的表白,說這句話時,他已經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然而,他雙手握著帽簷拘謹的樣子,跟他少年時一模一樣。半個多世紀的守候,半個多世紀的愛戀,讓人心疼,令人唏噓。根據作者,「史上最無爭議」的諾貝爾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所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這本書還有另外一個令人感動的原因,因為它取材於馬爾克斯父母的真實經歷,他為這本小說傾注了真摯的情感。
  • 《霍亂時期的愛情》:活著不放棄,就永遠有指望
    《霍亂時期的愛情》很寫實。《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很沉靜。實際上,他也不算孤獨。他其實是個挺熱鬧的人。他是小說家裡罕見的,願意談自己故事的人。跟他一比,博爾赫斯那才是真孤獨。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倆人在一艘內河航船上豎起了霍亂流行的旗幟,再也不上岸了。小說結尾,船長問阿里薩打算這麼拖多久,阿里薩說toda la vida,西班牙語:永生永世。所以《霍亂時期的愛情》,不算魔幻。更像是一個年少和年老兩段戀愛故事,以及摻雜期間,華麗渲染的阿里薩各色情愛段子。說回馬爾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