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是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作品。
這部作品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愛情小說,因為作者在這裡將人世間所有的愛情「一網打盡」。
十多歲時看這部小說看到的是一種對愛情的信仰,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被阿里薩的執著所動容。
如今再看這部作品時,看到的卻是無盡的滄桑和痛苦。也許,要想一生一世都不渝地愛一個人,只有一生都不得到她。
文中的男主角叫阿里薩,女主角叫做費爾米娜。阿里薩是一個出生於社會最底層的青年人,職業是送報員。
費爾米娜則和阿里薩不是同一階級的人。她的父親是一個爆發戶,家裡很有錢,她住在別墅裡。
兩個階級不同的人之所以會遇見,是因為一封電報。在阿里薩給費爾米娜家送電報時,他對美麗的費爾米娜一見鍾情了。
在阿里薩愛上費爾米娜時,正值情竇初開的費爾米娜也對他產生了愛意,因為他是一個有情趣的青年。
他會給她寫詩,到她住的樓下拉小提琴,給她塞信,塞鮮花。
不久後,他們的戀情被費爾米娜的父親知道了。費爾米娜的父親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於是想方設法讓阿里薩離開自己的女兒。
阿里薩不肯放手。這讓費爾米娜的父親無可奈何,於是決定搬家,因為費爾米娜的父親認為只有遠距離才能讓兩人的心歸於平靜。
遠離了阿里薩的費爾米娜後來嫁給了一個名叫烏爾比諾的醫生,兩人談不上有多相愛,但相濡以沫。
知道費爾米娜結婚這個消息後,阿里薩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決定遠走高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治癒自己的傷痛。
在異地,他和無數個女性有過情愛關係。他的童貞是被一個少婦在船上騙走的,對此他不僅不感到痛苦,反而很懷念。
從那之後,他和寡婦、獨身女人、已婚女人、學生等身份迥異的623個女性在一起過。
然而,這些人都是他生命中的過眼雲煙。儘管他和這麼多的女性在一起過,他心裡愛的始終只有一人,那就是費爾米娜。
五十年後,費爾米娜的丈夫去世。阿里薩覺得自己的機會又來了,於是已經七十歲的他向她告白了。
對於他的告白,費爾米娜是非常生氣的,認為阿里薩在自己丈夫去世後還屍骨未寒的情況下向自己告白會讓自己蒙羞。
阿里薩為了打消費爾米娜的顧慮,他不斷地同她交談,由此和她重新建立起了良好的關係。
最後,他們終於在一起了,儘管兩個人都年事已高。這是一個看似具有「童話般」結局的故事,其實內核是悲劇的。
少女時代看這部作品時,看到的是「童話故事」,如今經歷過一些人世之後,看到的是「童話故事」背後的陰影。
馬爾克斯在寫阿里薩和費爾米娜的愛情時,將兩人感情中所有的「陰影」部分都隱藏了,只留下了最美好的一部分。
這部分在我這裡叫做「靈肉矛盾」。首先,阿里薩和費爾米納年輕時從來都沒有真正在一起過,所以費爾米娜在阿里薩心裡永遠都是最完美的。
以至於後來他把自己生命中遇到的所有女人都拿著去和這個理想中的人物幻影來對比,自然就覺會得費爾米娜是最美的。
其餘的女性「不美」,是因為他得到了,費爾米娜在他心裡始終是最美的,是因為他沒有得到過。
「靈肉矛盾」指的就是人性中的一種肉體與靈魂之間的矛盾。當你愛上一個人時,你總是想要佔有他的肉體,但當你佔有他時,他在你靈魂中的完美形象就崩塌了。
所以,作者寫《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時候,他沒有讓兩人過早地在一起,直到臨近生命盡頭時才在一起。
而故事也只寫到兩人在一起時,沒有向前寫下去。作者不能再寫了,一旦寫下去,兩人份愛情也就變成了「一地雞毛」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出版之後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故事中這種矢志不渝的愛情究竟是否真的存在?
這種愛情存在。但是只能同阿里薩和費爾米娜這樣地存在。當你愛上一個一輩子都得不到的人時,那你對她的愛就是矢志不渝的。
一旦當你得到了,她在你心裡的完美形象就會崩塌,你們的愛情就會消逝,這是大自然的規則。
所以,作者寫阿里薩和費爾米娜的愛情,不是為了讚揚這種愛情的美好,只是為了展現其中一種愛情存在的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