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
在我國古代冷兵器時期,刀、長槍、大斧應該是最受士兵歡迎的三把武器:刀有利於士兵大力揮砍,殺傷能力很強;長槍有著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能夠在戰場上掌握主動,很多長槍兵組成的戰陣也是移動壁壘般的存在;大斧是戰場上威力最大的兵器,大開大合非常適合軍隊混戰。(劍被認為是兵器中的君子,只是一種禮儀用具,很少在軍隊中裝備)
在這三種兵器中,長槍是最難練的,按照中國武術傳統來看,很多人在槍法上浸淫了一輩子都無法成為用槍宗師,甚至是還沒有摸到門檻;而大斧雖然威力巨大,但是非常考驗使用者的臂力和腕力,而且非常笨重。綜合來看刀應該是適用範圍最廣的兵器,雖說易學難精,但是經過簡單的訓練之後就可以上戰場殺敵。可能正是這個原因,刀被認為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九短兵器之首,百兵之帥。
刀的歷史非常久遠,在東北發現的紅山文化遺蹟中考古隊員就發現了用石英石和砂巖打磨出來的小刀。最初刀只是用來做日常生活中的切割用具,之後才慢慢變為了武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刀開始被軍隊使用,到了兩漢的時候成為了軍隊使用的制式武器。不只是軍隊,在民間也有很多練刀的武者。在人們印象中絕世刀客手中刀的刀背上都有一些鐵環,這些鐵環有什麼作用呢?難道只是為了讓刀看上去比較好看?
我國古代匠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刀背上的鐵環自然不僅僅是為了美觀。雖然當時並沒有牛頓,也沒有牛頓發現的慣性定律,但是士兵早就發現了慣性的存在,並且希望藉助慣性來增大刀的殺傷能力。基於這個想法,鑄造武器的匠人就在刀背上加入了鐵環,在使用者用刀劈砍的時候,這些鐵環就會再增加一分力量,增強刀的殺傷力。而且在刀上裝環也能夠方便使用者在刀身陷入其他物體時更加方便地將刀再拔出來。
在作戰的時候,這些鐵環還會隨著刀身的揮舞發出很大的響聲,這些響聲會一定程度上地分散作戰對手的注意力,就跟長槍槍頭綁上紅纓來分散敵人注意力是一樣的道理。而且刀上的鐵環也是有分量的,在刀上裝著鐵環也可以訓練人的臂力和腕力,以及對武器揮舞的感知能力,像是很多田徑訓練的人也會在腳上綁沙袋。
在練習刀法的過程中,使用者先會只裝上一個環,等到能夠將一環刀使用得如臂使指的時候才會在刀上增加環數。一般來說老師傅在帶學生的時候會設置單環刀、三環刀、六環刀、七環刀以及九環刀等幾個級別來教導弟子。也正是這個原因,刀背上的圓環數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代表著刀客對刀的熟練度以及對自身武藝的信心,也難怪在古代有人會說遇到九環刀客就趕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