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徐克監製、程小東執導的《倩女幽魂》,在港片銀幕上掀起了一陣「古裝奇幻動作片」熱潮。而「洪家班」的金牌男配午馬,也因為該片中的「燕赤霞」一角,一舉拿下了「第24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洪家班」與徐克的電影合作,可以說是由來已久。
1980年,徐克執導《地獄無門》時,動作設計工作便是由「洪家班」的元奎、徐蝦完成的。而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中,徐克不僅邀請了「洪家班」擔任動作設計,同時還邀請了洪金寶進行角色客串。
1987年的《倩女幽魂》裡,徐克邀請了「洪家班」的午馬,出演了片中「燕赤霞」的角色。
《倩女幽魂》熱映之後,洪金寶、午馬也想模仿徐克,拍攝一部「人鬼戀」題材的古裝奇幻作品。於是在1988年,洪金寶、午馬聯手,為元彪、王祖賢拍攝了電影《畫中仙》。
這部《畫中仙》的配樂、攝影、美術設計等工作,都是由《倩女幽魂》的原班人馬完成。影片的服、化、道設計十分用心,故事的編排也相當不錯。
這部《畫中仙》的製作精良,但作品自身的一個缺陷,註定了它無法與《倩女幽魂》這樣的作品比肩。而特定的時代背景,也讓《畫中仙》埋沒在了80年代末的港片洪流之中。
今天剛好是520,我們就來聊聊這部「人鬼情未了」的《畫中仙》。看看洪金寶、午馬聯手打造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同時聊一聊電影幕後的奇聞軼事。
洪金寶、午馬拍攝的這部《畫中仙》,可以理解為徐克、程小東版《倩女幽魂》的一部人物外傳作品,而這個外傳人物就是燕赤霞。
電影的一開始,一戶豪門莊園遭人屠戮,一名嬰兒倖免於難,被裝入木盆之中,隨河流漂走。
道士燕赤霞在河邊洗澡之際,聽到嬰兒的哭聲,隨即看到遠處漂來的一個木盆。燕赤霞認為,這個孩子遇到自己是天意,於是將孩子抱走,收為弟子、取名「拾兒」,意為「撿來的孩子」。
二十年後,拾兒長大,還跟隨燕赤霞學會了一身法術。
這一天,大雨突降。為了避雨,拾兒躲進了書生崔鴻漸的茅屋。不多時,一位白髮老者,也前來茅屋避雨。拾兒一眼便看出這位老者不是人,隨即與之交手,老者也顯出原形,與拾兒鬥法。
一番交手之後,妖怪老者被拾兒消滅,而崔鴻漸的茅屋,也在鬥法中意外燒毀。為了讓崔鴻漸有個棲身之地,拾兒將他帶到了自己的住處。
拾兒住在鎮上一處叫做「無門居」的道觀。崔鴻漸經常到鎮上的一家書館,變賣字畫。住在「無門居」,也節省了崔鴻漸來往奔波。
拾兒鍾情鎮上的一位姑娘,每次外出伏妖歸來,他都會去姑娘的針線攤位上,買一個針線娃娃。然而這次回來,拾兒卻發現姑娘要出嫁了。
燕赤霞外出伏妖歸來,路經一片樹林,遇到了一個發瘋的丫頭小薛,小薛告訴燕赤霞,自己家小姐出嫁,路經這片樹林,遭遇鬼王搶親,小姐現在不知所蹤。
小薛一邊呼喊,一邊在樹林裡亂跑。突然,隨著小薛的慘叫,燕赤霞感受到了一股濃重的妖氣。尋聲追求,燕赤霞發現,小薛已經「慘死」,而鬼王也在此時,帶著手下現身樹林。
原來,鬼王專門在樹林內襲擊出嫁的迎親隊伍,新娘和隨從們在出嫁時「慘死」、怨氣極重,會化作厲鬼。而鬼王則依靠吸食這些厲鬼的怨氣,增強法力。
燕赤霞施展法術,擊退了鬼王和她的手下。返回「無門居」之後,燕赤霞發現拾兒收留了崔鴻漸,心中十分生氣。
燕赤霞表示,自己與拾兒經常外出伏妖,身上沾染了不少陰氣、邪氣。自己與拾兒都是修行之人,無懼這些邪氣,但崔鴻漸只是一介書生,很容易被邪氣侵蝕。於是趕走了崔鴻漸。
崔鴻漸離開「無門居」之後,發現有人在河上放河燈,於是便尋著水流,到上遊查看,結果遇到了兩名美貌女子。
這兩名女子,一個是之前燕赤霞在樹林裡遇到的瘋丫頭小薛,一個則是小薛家的小姐莫愁。
原來,莫愁在出嫁之時,遭遇鬼王搶親。害怕的莫愁,從懸崖跌落,變成了厲鬼,一直被鬼王的手下追捕、四處逃竄。
而小薛在樹林內「慘死」後,鬼王本要派手下來捉拿她,不料遇到燕赤霞。小薛趁亂逃離樹林,不料在河邊遇到了小姐莫愁。
崔鴻漸對河邊的莫愁一見鍾情,想去詢問姑娘的芳名。
此時,鬼王的手下趕來抓捕莫愁、小薛,二人慌忙逃走。看到兩位姑娘離去,崔鴻漸想追上去,卻被趕來的拾兒拉住。拾兒告訴崔鴻漸,自己說服了師父,崔鴻漸可以繼續住在「無門居」。
莫愁、小薛與鬼王的手下交手,小薛被抓住,而莫愁則躲在了樹林內。此時,崔鴻漸、拾兒經過樹林,莫愁便躲進了崔鴻漸的燈籠裡,與二人一同來到了「無門居」。
返回「無門居」後,崔鴻漸一直對河邊的姑娘念念不忘,於是為她畫了一幅畫像。而莫愁的魂魄,也藉機飛入了畫內。
鬼王帶著手下,感到「無門居」捉拿莫愁,結果被燕赤霞、拾兒打退。
為了避免崔鴻漸被邪氣侵蝕,拾兒在崔鴻漸的屋外設下了法陣。莫愁無法突破法陣,於是便留在了崔鴻漸的屋內。
朝夕相處之下,莫愁對這個傻書生逐漸產生了感情。一日,崔鴻漸外出,莫愁走出畫來,為他打掃屋子。
崔鴻漸回來時,莫愁連忙返回畫中。匆忙間,莫愁的一隻鞋子掉在了屋子裡。看到收拾乾淨的屋子,和一隻繡鞋,崔鴻漸不由心生疑惑,而看到畫中的女子,少了一隻鞋,他更是心生惶恐。
崔鴻漸將鞋放在枕邊,假意睡去。夜半,莫愁走出畫來拿鞋,被崔鴻漸發現。看到屋中多了一名女子,畫卷也變成了白紙,崔鴻漸心中大驚。
莫愁向崔鴻漸講述了自己的身世,二人互訴衷腸,彼此也有了愛慕之意。不久,燕赤霞知道了莫愁藏身畫中的事情,於是要收伏莫愁。他告訴崔鴻漸,莫愁是厲鬼,長期與人在一起,會耗盡人的陽氣。
莫愁擔心自己會「害死」崔鴻漸,選擇了離開「無門居」。崔鴻漸不想與莫愁分離,前去尋找莫愁。
離開「無門居」之後,莫愁、崔鴻漸遇到了鬼王的手下,此時拾兒趕來解圍。拾兒與鬼王的手下鬥法,發現她就是自己一直愛慕的那個女孩。
原來,那個賣針線娃娃的女孩出嫁時,也遭遇了鬼王搶親,還被鬼王吸盡了怨氣,成為了鬼王的手下。得知了這個女鬼的身份後,拾兒也動了惻隱之心。
燕赤霞趕來幫忙,還勒令拾兒,施法讓其魂飛魄散。無奈的拾兒只得遵從師命,將心愛之人打的魂飛魄散。
知道了拾兒與女鬼的關係後,燕赤霞責備拾兒,不專心修行、妄動情慾。傷心的拾兒與師父發生爭吵,師徒二人也產生了隔閡。
為了能與莫愁在一起,崔鴻漸選擇了以身殉情,化作魂魄。
鬼王前來,抓走了莫愁、崔鴻漸。拾兒求師父出手幫忙,燕赤霞表示,現在崔鴻漸、莫愁是一對鬼夫妻,人鬼殊途不便插手。
為了搭救莫愁、崔鴻漸,也為了幹掉鬼王,為之前的針線女孩報仇,拾兒選擇打著紅傘、跳崖自盡。
自盡後,化身厲鬼的拾兒,與鬼王展開打鬥,但道行不足、不是對手。看到拾兒、崔鴻漸為情殞命,燕赤霞也明白了「人間無淨土,世上有真情」的道理,於是前去幫忙。
一番激烈的打鬥之後,鬼王被燕赤霞幹掉。崔鴻漸、莫愁選擇了留在畫中。而拾兒選擇祛除身上的怨氣,轉世投胎。燕赤霞則繼續著自己的伏妖除魔之路。《畫中仙》的故事,也在此時結束。
對於這部《畫中仙》的拍攝,洪金寶、午馬可謂是下足了功夫。
因為《倩女幽魂》提名「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的劉滿棠,受到洪金寶的邀請,為這部《畫中仙》擔任了攝影工作。而《倩女幽魂》的美術指導、服裝設計奚仲文,也參與了《畫中仙》的美術布景工作。
在《畫中仙》裡,奚仲文意境深遠的美術設計、王祖賢、元彪、李美鳳等人的古典造型,劉滿棠寫意感十足的鏡頭運用,都為影片增加了不少亮點。
不光是電影鏡頭美感十足,出色的配樂,也是《畫中仙》的一大亮點。
在這部《畫中仙》裡,洪金寶請到了黃霑,為電影進行配樂、譜曲。在《倩女幽魂》裡,黃霑的配樂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燕赤霞醉酒舞劍時的那首古風RAP《道道道》,更是受到了無數影迷的喜愛。
在這部《畫中仙》裡,黃霑再度展現了自己過人的音樂天賦,為酒醉舞劍的燕赤霞,設計了一首新RAP《情為何物》。
美輪美奐的美術布景,寫意感十足的鏡頭運用,出色的電影配樂,為這部《畫中仙》增加了不少意蘊。而演員們的出色表演,精彩的打鬥設計,也讓《畫中仙》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
「洪家班」雖然更注重室內小場景的打鬥設計,但是吊上威亞、玩起飄逸動作風格,「洪家班」的動作指導們,也都不含糊。
電影一開始,元彪、元華在茅屋內的「頭髮打鬥」,影片中段「紅傘小鬼」的空中動作設計,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影片結尾的「紅轎大戰」,也震撼了不少影迷的視覺神經。
幕後的布景、配樂、動作設計下足了功夫,而幕前演員們的表現,也都十分不錯。
憑藉《倩女幽魂》拿下「金像獎最佳男配」之後,午馬再度出演「燕赤霞」的角色,可謂是駕輕就熟。而《倩女幽魂》之後的王祖賢,對於「女鬼」角色演繹,也是爐火純青。
80年代中後期,正值打星事業高峰期的元彪,在《畫中情》裡的表現,也是遊刃有餘。插科打諢、玩世不恭的功夫小子,可以說是元彪最擅長的角色形象。該片中的「拾兒」,正是這樣的角色典型。
80年代末的吳啟華,雖然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在TVB電視熒幕中的出色表現,卻讓他獲得了洪金寶的青睞,出演了《畫中情》裡的文弱書生「崔鴻漸」。
值得一提的是,《畫中情》是吳啟華以主演身份,出演的首部電影作品。該片裡的出色表現,讓許多導演看到了吳啟華的可塑性。《畫中情》之後,吳啟華受到徐克、麥當雄的賞識,相繼出演了《跛豪》、《新仙鶴神針》、《新龍門客棧》等作品。
可能會有不少觀眾好奇:這部《畫中仙》的服化道、動作場景設計都十分出色,配樂到位、演員表現也不錯,為什麼這部作品,達不到《倩女幽魂》那樣的高度?
《畫中仙》的美術布景、動作設計確實不比《倩女幽魂》遜色,但故事內核的表現,卻決定了兩部作品地位的差異。
《畫中仙》和《倩女幽魂》一樣,都是「人鬼戀」的故事,兩部作品的劇情結構也十分相似,都是文儒書生遇到善良女鬼,女鬼被法力高強的妖怪脅迫,道長為人間真情所感動,降魔伏怪。
雖然劇情結構雷同,但故事表達深度的不同,卻造就了兩部作品地位的不同。
眾所知周,《倩女幽魂》的故事,改編自古典志怪小說《聊齋志異》中的「小倩」一章。
有道是「說書唱戲勸人方」,這些鬼怪故事產生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向人們展露,那些光怪陸離的鬼怪世界。而在於用鬼怪故事,諷刺人心、警示世人。
郭沫若先生就曾用「寫人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來評價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在《倩女幽魂》中,徐克抓住了「鬼怪故事諷刺人心」的內核。雖然影片講述了一個「人鬼戀」的故事,但這個故事裡卻充滿了各式各樣「借古諷今」的橋段設計。
放棄捕快身份,走上捉妖之路的燕赤霞,一直認為:人的世界太複雜,難分是非;跟鬼神在一起,黑白分明,反而簡單。本是佛門淨土、卻妖魔橫行的「蘭若寺」。唯利是圖的郭北縣縣令。這些橋段、人物的出現,讓影片透露出濃鬱的諷刺之感。
而在這些諷刺橋段的升華之下,《倩女幽魂》的故事內核,也顯得更加深刻。
反觀洪金寶、午馬拍攝的這部《畫中仙》,雖然在服化道的處理之上極為用心,電影鏡頭的寫意感,營造的也十分到位。
但是,《畫中仙》的故事,只是一個流於表面的「人鬼虐戀」。故事內核缺乏深度,自然是無法達到《倩女幽魂》那樣的地位與高度。
雖然在故事內核的表現之上,《畫中仙》遠不如《倩女幽魂》,但該片過硬的製作水準,還是獲得了一些影迷的肯定。
《畫中仙》儘管稱不上「經典」,但絕對擔得起「精品」二字。然而這部「精品」,卻被80年代末的港片潮流淹沒。
80年代末的港片市場之上,現代動作片、都市喜劇一直是票房市場的主流,比如成龍的《警察故事續集》、周潤發的《老虎出更》、黃百鳴的《八星報喜》、許冠文的《雞同鴨講》。
在現代動作片、都市喜劇片的市場壓力下,《畫中仙》的票房表現也十分平淡。沒有影展獎盃的加持、票房表現也一般,最終使得這部《畫中仙》,埋沒在了80年代末的港片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