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的人,吃一碗米飯或是一碗麵條,餐後血糖會有啥不同?

2020-12-27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有朋友問:同樣是吃了一碗米飯或是麵條,對血糖的影響會有啥不同?

首先,如果是相同大小的碗,一碗麵條要比一碗米飯對血糖的影響大,因為1兩麵粉可以加工成1.5兩的麵條,而1兩米可以加式出近3兩的米飯,相同的碗吃的麵條要比米飯多,對血糖的影響當然也會大,這也是很多有糖尿病的人不敢吃麵條的一個原因。

事實上,從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上來說,米和面沒有好壞之分,都可以選擇;從對血糖的影響上來講,米和面也沒有大的差別,喜歡吃哪個都可以。但實際生活中,確實有人在吃了米或是面之後,餐後血糖的高低表現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米和面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後分解成葡萄糖,小腸吸收了這些葡萄糖進入血液就成為了血糖。事實上,同等重要的米和面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幾乎相等,因此轉化成的葡萄糖總量也相差不大,最終成為血糖的量也沒有大的區別。

但是,進餐後血糖的升高幅度是與吸收速度的快慢緊密相關的,舉個例子:一個漏鬥管徑的大小決定著漏下去物品的快慢,同樣多的物品,管徑越粗的漏鬥漏下去的肯定快。同樣的道理,食物中的葡萄糖吸收的越快,血糖的升高幅度越高,表現為餐後血糖的升高比較明顯。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於米和面的吃法,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烹飪方法,比如相同重量的米,熬成米粥肯定比吃幹米飯消化吸收的快;相同重要的面,做成乾麵條肯定比拌湯對血糖的升高幅度影響小;喝了米粥就要比吃了饅頭後,血糖變化的幅度要更明顯。

二是在吃法上,大多數人吃麵條時會比吃米飯的速度快,消化吸收的速度自然也會快;而吃米飯時常常需要有可口的菜搭配才下飯,而吃麵條時可以只有調和澆上就能吃下去。要知道蔬菜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纖維是不可被吸收的物質,但它卻可在胃腸中起到減慢消化速度,抑制吸收速度的作用,對控制血糖的升高幅度意義重大,因此雖然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吸收,但卻被稱為有益於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因此,之所以吃米麵後對血糖的影響有不同,關鍵在於吃法上差異。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知道無論是吃米還是面,都要注意幾個細節:一是吃得慢一點,二是配上蔬菜吃,三是能吃幹的就少吃稀的,四是先吃肉和菜再吃米或面,五是米麵中可以加點豆類或薯類等。

總之,有糖尿病的人想把對血糖的影響降到最低,除了在數量上要有控制,更需要在減慢消化吸收的速度上做文章,做到這一點想吃米或面都是可以的。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相關焦點

  • 糖尿病餐後血糖高吃啥藥?有哪些非藥的降血糖方法?
    糖尿病人餐後血糖高怎麼辦?首先了解一下餐後血糖的標準值:人的空腹血糖正常值在3.9~6.1mmol/L,餐後1小時血糖峰值應少於11.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在3.9~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是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則可以診斷為糖尿病。所以說,糖尿病人餐後血糖超過11就算高了。一、糖尿病人餐後血糖高,常用什麼藥?
  • 一碗白米飯和一碗小米粥,哪個升糖指數更高?或許多數人都想錯了
    白米飯和小米粥也是我們生活當中最常吃的主食,一般會把白米飯當主食,小米粥只當稀粥喝,而且在很多人的眼中覺得白米飯吃了更管用,小米粥喝了之後很快就容易消化,因此很多人都覺得肯定是白米飯的升糖指數更高。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猜,要有事實依據才可以,讓我們通過數據看結論,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對於糖尿病人群來說更適合吃白米飯,還是更適合喝小米粥,一碗白米飯和一碗小米粥,到底哪個升糖指數才更高?或許多數人都想錯了。一碗白米飯和一碗小米粥,哪個升糖指數更高?
  • 4個湯圓就等於一碗米飯?元宵和湯圓啥區別?
    家裡有囤湯圓嗎?有湯圓吃嗎?我們家是除夕的時候就買了幾袋,因為糖糖喜歡吃,有的時候會當早餐煮著吃幾個。所以今天不用出門也還有湯圓吃。糖糖最喜歡吃經典黑芝麻餡兒的,我們家就只買了黑芝麻餡兒的。有的人說,我們家吃的是元宵,不是湯圓。湯圓和元宵到底有什麼不同?
  • 不想糖尿病惡化,注意餐後血糖,控制餐後血糖的口服藥物有哪些?
    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遞增,大家對如何正確控制血糖的問題也越來越關注。而餐後血糖是早期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也對預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如果餐後血糖控制不好,超過11.1mmol/L的時候,容易引起多種併發症,如腎臟病變、心腦血管病變、四肢麻木等。
  • 有糖尿病的人,想知道餐後2小時血糖是多少嗎?不用測也能知道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糖尿病最基礎的治療是什麼?相信有糖尿病的人都會說「當然是把血糖控制好!」但如何評判血糖是否控制達標了?下面的幾種做法在有糖尿病的人群中很常見,但卻可能帶來誤判甚至誤導,為什麼呢?一起來看一看。
  • 血糖偏高的人,主食應該吃米飯還是麵食?不妨了解一下
    導語: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最關注的問題莫過於「吃什麼不會升高血糖」,因為一旦確診糖尿病,就意味著身體上需要時刻有一個劑量的東西,比如每天攝入了多少油、多少鹽、多少糖,都要一筆一筆地記下來,血糖升高可不是鬧著玩的。
  • 餐後血糖從8.7降到6.8,一個糖尿病患者半年只做了這3件事
    其實餐後血糖與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有密切的相關性,餐後血糖越高,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和中風的風險就會越高,而且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也會增高,白大爺就是這種情況導致的。餐後2小時血糖是指從吃第1口飯開始計算時間,到2小時候抽血化驗。化驗當天應該與平時一樣吃飯,吃藥和運動。測餐後2小時血糖可以測早餐後、午飯後或晚餐後,這樣可以反映不同時間的血糖水平,不要總是測早飯後的血糖。
  •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哪個升高更危險?不弄清楚這件事,血糖可能白測...
    在糖友們去看糖尿病的時候,醫生經常讓糖友們監測血糖,這就包括了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是糖尿病診斷及病情監測的重要指標,不管哪個血糖水平升高都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影響,兩者不能互相替代。但是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沒有做到對餐後血糖的監測。
  • 糖尿病患者不重視餐後血糖?難怪血糖不穩,6個飲食小建議請收好
    糖尿病患者怎樣做才能讓餐後血糖更加平穩呢?1、不要吃太過於黏糯的食物有些人喜歡做一些比較軟黏的食物,雖然這些食物的口感比較好而且很好消化,但是它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不利的。做得越軟,食物消化就會越快,餐後血糖上升的就會比較快。
  • 米飯和麵條到底哪個容易胖?
    控制自己每餐吃2-3兩飯或面,它們的熱量都在200-350大卡之間。 對肥胖的「貢獻」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兩者營養成分的差別也幾乎可以忽略,不存在吃某一個更易發胖的問題。 所以,要想控制體重,首先控制自己。 即使米飯和麵條不是「紅燈食物」,吃起來也是有講究的,膳識君總結了幾點建議,這樣吃,不怕胖!
  • 聖誕節吃什麼?米飯吃不對,幹啥都白費!
    畢竟,「吃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即使天氣越來越冷,但乾飯人的熱情卻永不冷卻!哪怕是每餐一碗白米飯都能慰藉乾飯人飢餓的靈魂,簡單、滿足又快樂!BUT…餐餐白米飯,這樣吃真的對嗎?其實三餐主食只吃精米白面,不光會增加熱量和負擔,還會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風險。
  • 餐後血糖高,不願吃藥,那麼如何通過飲食和運動降下來?
    隨著血糖檢測次數的增多,很多人驚奇的發現自己的餐後血糖很高,這中間有糖尿病人,也有一直認為自己非常健康的人,還有一部分是空腹血糖高,但是從來也沒有檢查過餐後血糖的人。我們的飲食習慣決定了我們的餐後血糖比較高几乎一半的人吃飯時要喝稀飯,南方人吃米飯,北方人吃饅頭,無論東西南北人都喜歡吃麵條。這些都是麵食,直接給人體提供糖分,當我們的胰島功能出現異常或者糖調節出現異常的時候,我們的血糖就會升高了。
  • 多吃米飯易患糖尿病?日本人愛吃米飯,為何糖尿病發病率卻較低?
    白米飯是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之一,但近年來有不少研究都顯示,過多食用白米飯對血糖不利,米飯吃多了會增加患糖尿病的機率,再加上米飯的熱量高,容易被吸收消化,吃多了容易胖,於是不少人就把白米飯打入了冷宮,視米飯為洪水猛獸,吃飯時幾乎不怎麼吃白米飯。
  • 日本人糖尿病發病率低,是因為吃涼米飯?營養師卻不建議這樣吃
    米飯,是北方人經常食用的主食之一。但近幾年,有大量研究顯示,米飯食用過多,容易影響餐後血糖波動,和二型糖尿病發病率有一定關係。又有一則消息說,日本是長壽大國,且糖尿病併發症發病率要小於全球發病率水平。最終得出結論,可能和日本人喜歡吃涼米飯有關,如日本人喜歡吃壽司等等。那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是因為涼米飯中有較多抗性澱粉,它不能快速地被腸胃消化吸收,影響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程度很低。相比於吃熱米飯,更有助於糖尿病患者延緩餐後血糖。
  • 餐後2小時的血糖,正常值是多少?醫生:3個技巧,穩住餐後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平時要按時服用降糖藥,還要時刻檢測血糖,防止血糖波動。通常人們測量的都是空腹血糖,很少有人會關注餐後血糖,但是餐後血糖卻是最容易升高的。現在臨床上已經逐漸將餐後2小時血糖值作為判斷血糖是否高的依據,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很快就升高,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那麼餐後2小時血糖值應該穩定在多少呢?又有什麼方法可以穩住餐後血糖?餐後2小時的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 糖尿病人如何吃,才能控制血糖?為您介紹糖尿病飲食原則
    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血糖,必須要控制飲食。但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比「天」還大,不僅關係到是否能填飽肚子,還會直接影響到病情的發展。因此,科學飲食對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得了糖尿病到底該怎麼吃?
  • 端午來臨粽葉飄香 糖尿病患者如何盡享粽香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趙晶)端午節來臨,許多人對粽子這一傳統美食的誘惑都無法抵擋。但是,粽子好吃並非人人皆宜,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山西省疾控中心的專家對於糖尿病患者如何食用粽子給出了全面合理的建議。粽子一般採用糯米、黃米,這類食物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響很大,吃下去之後一般情況血糖會迅速上升,同時,它們還會有脂肪和膽固醇比較高的情況,容易造成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加重心臟負擔,從而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 餐後2小時血糖為10.1,高還是不高?餐後血糖多少,才算糖尿病?
    測量血糖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測量空腹血糖,還應該測量餐後兩個小時的血糖,只有這樣,才能夠看出身體對血糖調節的情況,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控制血糖。正常情況下,人餐後兩個小時的血糖值為4.4—7.8mmol/L之間,若餐後兩個2小時的血糖值超過了11.1mmol/L,就屬於糖尿病了。
  • 一碗碧熒熒的粳米飯
    春燕接著揭開看時,裡面是一碗蝦丸雞皮湯,又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醃的胭脂鵝脯,還有一碟四個奶油松瓤卷酥,並一大碗熱騰騰碧熒熒蒸的綠畦香稻粳米飯。春燕放在案上,走來安小菜碗箸,過來撥了一碗飯。芳官便說:「油膩膩的,誰吃這些東西!」只將湯泡飯,吃了一碗,揀了兩塊醃鵝,就不吃了。寶玉聞著,倒覺比往常之味又勝些似的,遂吃了一個卷酥。
  • 一個青團的熱量接近於一碗米飯,如何避免吃胖?
    」且慢,這一團被很多人稱為「綠胖子」的青團能量足足的,吃多了是真的會發胖的。最為重要的是不能多吃,不能多吃,不能多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聽營養師的話!——上海新華醫院臨床營養科牛楊註冊營養師介紹,一個青團的熱量大概相當於一碗米飯,不建議市民每頓和每天食用,節日期間偶爾進食幾粒即可。對於疫情期間已經發胖並加入肥胖大軍的市民來說,就要儘量避免使用或儘可能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