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有朋友問:同樣是吃了一碗米飯或是麵條,對血糖的影響會有啥不同?
首先,如果是相同大小的碗,一碗麵條要比一碗米飯對血糖的影響大,因為1兩麵粉可以加工成1.5兩的麵條,而1兩米可以加式出近3兩的米飯,相同的碗吃的麵條要比米飯多,對血糖的影響當然也會大,這也是很多有糖尿病的人不敢吃麵條的一個原因。
事實上,從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上來說,米和面沒有好壞之分,都可以選擇;從對血糖的影響上來講,米和面也沒有大的差別,喜歡吃哪個都可以。但實際生活中,確實有人在吃了米或是面之後,餐後血糖的高低表現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米和面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後分解成葡萄糖,小腸吸收了這些葡萄糖進入血液就成為了血糖。事實上,同等重要的米和面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幾乎相等,因此轉化成的葡萄糖總量也相差不大,最終成為血糖的量也沒有大的區別。
但是,進餐後血糖的升高幅度是與吸收速度的快慢緊密相關的,舉個例子:一個漏鬥管徑的大小決定著漏下去物品的快慢,同樣多的物品,管徑越粗的漏鬥漏下去的肯定快。同樣的道理,食物中的葡萄糖吸收的越快,血糖的升高幅度越高,表現為餐後血糖的升高比較明顯。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於米和面的吃法,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烹飪方法,比如相同重量的米,熬成米粥肯定比吃幹米飯消化吸收的快;相同重要的面,做成乾麵條肯定比拌湯對血糖的升高幅度影響小;喝了米粥就要比吃了饅頭後,血糖變化的幅度要更明顯。
二是在吃法上,大多數人吃麵條時會比吃米飯的速度快,消化吸收的速度自然也會快;而吃米飯時常常需要有可口的菜搭配才下飯,而吃麵條時可以只有調和澆上就能吃下去。要知道蔬菜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纖維是不可被吸收的物質,但它卻可在胃腸中起到減慢消化速度,抑制吸收速度的作用,對控制血糖的升高幅度意義重大,因此雖然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吸收,但卻被稱為有益於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因此,之所以吃米麵後對血糖的影響有不同,關鍵在於吃法上差異。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知道無論是吃米還是面,都要注意幾個細節:一是吃得慢一點,二是配上蔬菜吃,三是能吃幹的就少吃稀的,四是先吃肉和菜再吃米或面,五是米麵中可以加點豆類或薯類等。
總之,有糖尿病的人想把對血糖的影響降到最低,除了在數量上要有控制,更需要在減慢消化吸收的速度上做文章,做到這一點想吃米或面都是可以的。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