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丨《鐵骨錚錚:趙松》編導張芬:「三股勁」「 四過硬」

2021-01-18 紅網

前言:提筆前,我正在用冰的純牛奶敷這次採訪被曬傷的兩條腿,距離曬傷過去了19天,一雙腿經歷了紅腫泛白到發熱瘙癢到現在像蛇蛻皮一樣,表層皮膚大塊大塊掉落到讓我感到恐慌,我才得空來處理它,感覺不處理日後會永遠與短裙短褲告別,我還不想告別有裙子的夏天,於是,絞盡腦汁想要拯救……

如果說我經歷的是「換皮」,那麼我的主人公,「硬骨頭六連」的連長趙松,他經歷的就是「挫骨」,兩年前,趙松的左手手腕骨折,骨頭面臨壞死,最終植入了一顆三釐米的鋼釘,打了三個月的石膏,拆石膏時,左手只剩皮包骨頭,右手卻因為鍛鍊有加變得異常強壯,兩隻手臂一大一小,為了恢復正常,趙松愈發勤加鍛鍊,在腰間負重三十斤硬拉單槓,在這種強大的意志力之下,兩隻手臂漸漸恢復了正常,比以前更強了。我想,在這種「換皮」與「挫骨」的過程中,鍛鍊的不僅僅是意志力,也是往一個更強大的自己邁進。

每一次的採訪對我來說,是一場修行,只是,此次的修行,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南部戰區陸軍跟我們是第一次合作,對我們並不了解,而今年作為全國典型的「硬骨頭六連」,將在幾乎同一時間內接受全國六十多家媒體的採訪,要想做到脫穎而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更棘手的是,南陸對湖南電視臺的印象僅停留在娛樂節目這個層面,帶著審視和懷疑的眼神在看待我們整個攝製組,這使得整個採訪異常艱難。然而,越是這樣,想要證明自己的心就越強烈。

「硬骨頭六連」的連魂是「三股勁」「四過硬」,而做出一個好的作品,對我們來說也需要「三股勁:一往直前的幹勁;吃苦耐勞的狠勁;能受委屈的忍勁」,「四過硬:專業能力過硬;合作共建過硬;敬業作風過硬;身體素質過硬」。

「一往直前的幹勁」,當別的媒體帶著腳本走進「硬骨頭六連」這支部隊時,我選擇了靜下心來,細細觀察他們的生活,沉浸式體驗他們的生活,吃住訓練都在一起,一天下來除了睡覺的五個小時,都跟他們在一起。從第一次踩點跟近十位六連人聊天,到最後走的時候連隊一百多號人,我們幾乎能叫出一半人的名字,高速公路的高路營長、和張杰同名的教導員、暖男會彬、單純的小鵬、新疆小夥艾力、富二代柳麟、舞王柯依、來變形記的賀亨成····人人看到我們都打招呼,甚至有了感情,走的時候有了不舍,那些天,我恍惚覺得自己也是他們中的一員,而正是這種沉浸式體驗採訪,也讓我確保,我筆下的他們,畫面中的他們,是最真實的。跟主人公趙松的交流,從最初喊「連長」到走的時候喊「大松」,這是我們熟絡程度的一種表現,我們之間既是採訪與被採訪的關係,更是一種朋友的關係。一個好的作品,一個真實的人物,需要的正是全方位立體的了解。不能因為害怕費時間和精力就犧牲了整個節目的貼近性和真實性。

「吃苦耐勞的狠勁」,要做到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畫面,就必須有極致的付出,吃極致的苦,在每天頂著四十度高溫的情況下,攝製組成員每日步行平均兩萬,攝像的衣服汗溼後可以直接擰出水來,不管下海跳泥坑,都不可以有絲毫猶豫。拍攝實彈射擊那天,由於在野外,兩位攝像不小心踩到了黃蜂窩,每個人都被咬了五六個包,當場,身體就出現了麻痺現象,但又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兩位攝像吃了祛毒藥後,再次拿起相機忍痛拍攝。當天由於黃蜂中毒,攝像李新連續拉了一晚上肚子,第二天白天輸液一天後,當晚還熬夜拍攝星空。一行三人找了三個單兵帳篷住到了車場,車場周邊就是樹林,常常有蛇蟲鼠蟻出沒,蚊子更甚,在悶熱狹窄的帳篷裡我們守了整整一晚。倘若不對自己狠一點,遇到這種小插曲後,應該會休息兩天吧。在熬夜拍攝星空的第二天早上,有路過士兵告訴我們,我們住的地方是墳地,後怕之感油然而生,而徹夜的等候在節目裡只為了呈現三幀星空夜景,沒有極致的付出,是無法呈現出最貼合這支部隊的星空的。

「能受委屈的忍勁」,當牟足幹勁往前衝,不怕苦不怕累的情況下,依然飽受質疑的聲音,這種落差對人才是致命性的打擊,當別的媒體一一快速發稿,別人只需要一小時,我們卻耗了整整二十天,這在之前,他們接受的媒體裡從未有過這種現象,在作品沒有出來前,我們無法說服被拍攝單位的這種疑惑,而這種疑惑會帶入協調工作中的每個細節裡,是草草收工,還是忍辱負重?最終我們選擇了後者。

「專業能力過硬」,作為電視媒體,專業能力不僅僅體現在畫面上,還有文字上。作為一個長達近三十分鐘的新聞大片,極大的考驗著編導講故事的能力,每個鏡頭之間如何組接,意境是什麼,在拍攝前期都應該考慮周全。新聞大片如何能更加讓年輕人接受,我們也想盡了辦法。「硬骨頭六連」Mojito版本短短1分50秒的呈現,前後跨15天,從歌詞到場景設置,鏡頭轉場設置,再到排練、合聲、拍攝,每一個步驟我們都力求精益求精,歌詞改了整整八遍,只為把「硬骨頭六連」的精神融合進歌裡。跟硬骨頭六連相處又一個很大的感受就是專業能力過硬,爭第一不難,但要永葆第一是難事,他們為了保住這個第一,哪怕一次小的考核都不放過,也正是這樣的嚴謹和高度重視,讓他們的能力越來越強,成為軍中王牌部隊。

「合作共建過硬」,連長趙松說過一句話,「我們想成為的英雄不是那種孤單英雄,而是人民的英雄。」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還是有限的,也許成為了孤單英雄,但要保衛國家還是需要一支好的部隊,一批擁有英雄夢的軍人。同理,一個好的團隊可匹敵千軍萬馬,攝像懂得編導要表達的感情,編導懂攝像想通過畫面傳遞的信息,團隊之間相得益彰,才能使得效益最大化,我想這是我這兩年做新聞大片最大的心得。

「敬業作風過硬」,硬骨頭六連的指導員和連長反覆說了同一句話「你們湖南臺是我見過的最敬業的一個攝製組」,聽到這話時,我們感覺到自己被認可了,雖然當時作品還沒有出來,但至少證明了我們工作的態度。能力也許有限,但態度會決定整個作品的成敗。

「身體素質過硬」,硬骨頭六連所在的駐訓地每天都是四十度左右的高溫,外拍期間每天的工作時長高達18個小時,後期時間只有9天,每天工作時長20個小時以上,還有48小時一分鐘都沒有睡,高強度的工作,對身體無疑是一種挑戰。高溫和高強度工作,讓進食都成了一件難事,一個節目下來,攝製組人均瘦了五斤。但,其實像我們這樣奮鬥著的人不在少數,這些年來,趙松為了成為六連最強的兵,幾乎每天的睡眠量都是5~6個小時左右。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儘管我們做的不是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影響到新一代的年輕人。

拍攝完硬骨頭六連,我最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戰爭真的來臨,作為第一支與敵人短兵相接的兩棲部隊,他們將會面臨什麼,甚至,我從私人角度,想要把那些我拍攝的家書收藏起來,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上戰場了,我希望這些家書能成為他們家人最後的慰藉。

不同職業的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戰場,軍人也好,醫生也罷,我們努力地在自己的崗位奮鬥著,拼搏著,也許掙扎,也許迷茫,也許奮不顧身,但一步一個腳印,走下來就成了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記者手記丨時隔三年!僜人「魔法師」再次火了
    記者手記丨時隔三年!就在記者發稿前再一次跟阿胖通了電話得知兩口子剛從成都做完治療回到了林芝可喜的是阿胖的愛人陶春雨的身體狀況持續好轉病情也得到控制記者也祝願阿胖一家能夠憑著堅韌憑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 金融支持精準脫貧 | 記者手記③金融人的「四力」
    金融支持精準脫貧 | 記者手記③金融人的「四力」 2020-12-17 1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家登上南極大陸40周年丨記者手記:我眼中的南極
    「南方之南」留下了他們的印跡……(總臺央視記者萬昆攝)今天,我們邀請到董志敏、萬昆、張雷、趙曙光、王善濤、喬亞美六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他們在不同時期對南極科考進行採訪報導,他們將自己的親身經歷整理成記者手記,與大家分享。快來看他們與南極的故事!
  • 錫伯族主題紀錄片《根與魂》編導拍攝手記(一)
    從今天起,我們將推出《根與魂》的編導拍攝手記,傾聽紀錄片拍攝背後的那些故事。兩天前,接到來自新疆的電話,說是今年的西遷節有一百多名新疆的錫伯族要來瀋陽祭祖,並參加《根與魂》的開播儀式,電話裡不斷傳來那很熟悉卻聽不懂的錫伯語,把我的思緒一下子拉到了萬裡之外的新疆,為了拍片子,那個我往返了八次的地方。
  • 記者手記:「行走」的意義
    記者手記:「行走」的意義推薦閱讀   四川新聞網內江4月26日(記者 張進春)行走是一種方式,是一種最能貼切感受真實的方式  自省委九屆四次全會提出著力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以來,我省的交通建設實現了跨越發展,昔日「蜀道難」而今「蜀道通」。交通帶動了產業的形成與發展,為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在細微處、在現實中,交通帶來的巨變究竟體現在哪裡?哪些道路即將建成通車?通車後能帶來那些生活上的便捷、帶動哪些產業的發展?
  • 聽故事、踐「四力」,13位記者這樣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徐平報告的題目是《ICU手記,為生命而戰》,「有的病人前一秒還生命體徵平穩,而下一秒情況就急轉直下……」伴隨著大屏幕上的畫面,徐平分享了她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用鏡頭記錄下ICU病房中醫務工作者從「死神」手中搶救生命的點點滴滴。
  • 當學「最美公務員」馮強的「三股勁兒」
    尤其是年輕幹部,更應該起而行之,學習並踐行馮強身上的「三股勁兒」,在新時代幹事創業的舞臺上一試拳腳、大展作為。當學習那股「專勁兒」。所謂的「專」,是一種專心、專業、專注。當學習那股「拼勁兒」。拼得就是一個不服氣、不服輸,只實幹。面對全縣68242貧困人口的嚴峻脫貧任務,他沒有退縮,他堅信:「只要認真幹,苦幹、實幹,就不信幹不成,就不怕幹不好!」
  • 我懷疑我們誤解了銀行股——道達投資手記
    我懷疑我們誤解了銀行股——道達投資手記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1 18:55:51
  • 道達投資手記:白馬股接連「低頭」 大盤還要調整多久?
    道達投資手記:白馬股接連「低頭」 大盤還要調整多久?別看大盤指數沒跌多少,但個股的表現確實非常糟糕。一周下來,真正還算比較堅挺的,只有很少的板塊,比如白酒股、汽車股以及金融股。而金融股中的銀行股也沒有起到護盤的作用,表現較好的銀行股只有成都銀行、平安銀行、杭州銀行、興業銀行、寧波銀行和招商銀行等。市場如此糟糕,要找原因的話,我覺得可能還是對即將發行的螞蟻集團感到擔憂。
  • 博士團長周傳剛:為打贏,渾身有股使不完的勁
    博士團長的那股勁>——記第二炮兵某通信團團長周傳剛■本報特約記者 李永飛 通訊員 朱麗娜 李阿丹
  •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編導是一個什麼樣的專業?
    Q&A同學提問2021年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類本科招生簡章中出現了全新的專業『廣播電視編導(全媒體攝製方向)』,請問該專業的學習方向是什麼,與其他專業(以電編和影制為例)存在哪些不同呢柏老師解答「全媒體」指媒介信息傳播採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多媒體),利用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報紙、雜誌、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業務融合),通過融合的廣電網絡、電信網絡以及網際網路進行傳播(三網融合),最終實現用戶以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
  • 編導藝考全攻略,編導藝考要求有哪些?
    編導藝考生僅需要通過兩三個月的專業培訓,即可參加編導類專業考試,最後考取理想大學。文化課成績在300分至600分之間的學生都具備學習編導專業的潛質,願思考、愛積累、善動筆、能表達的學生在學習編導專業時更容易進入狀態。
  • 記者手記丨李谷一:青山在,人未老,歌猶新
    數十年後的今天,回憶起這段經歷,李谷一感慨,當時她全憑一股湘妹子的倔強勁撐著。「幸虧是改革開放,否則這首歌就被一錘子打死了。」回首40年前的風起雲湧,李谷一感慨萬千:「如果不是改革開放,我不會用這樣的方式去唱這首歌,詞曲作家也不可能這麼去創作。改革開放之初,群眾文化生活單調,大家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聽到更加多樣和優美的歌曲。
  • 努力鍛造「四鐵」過硬部隊
    習主席在視察陸軍第13集團軍時,強調要更加堅定自覺地貫徹政治建軍要求、更加堅定自覺地落實改革強軍戰略、更加堅定自覺地推進依法治軍、更加堅定自覺地抓備戰謀打贏,要求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
  • 記者手記:盲盒、卡通公仔、機器人,服貿展商「費思量」
    新華社上海11月4日電記者手記:盲盒、卡通公仔、機器人,服貿展商「費思量」新華社記者宿亮 周蕊盲盒、卡通公仔、機器人、環形大屏幕、社交媒體留影窗……即將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務貿易展區很特別。
  • 央視記者20年採訪手記《微光》首發:每個人平凡都在閃閃發光
    這是不僅是一本採訪手記,更是一本從業20年的一線記者,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對於社會正義和價值,對於人、人生的領悟與思考隨筆錄。「何姐,我們想你了,你什麼時候來看我們?」忽然,電子屏幕上出現了這樣一群聲音。何盈難掩淚水。2011年,何盈曾在新疆塔縣皮裡村做蹲點報導。
  • 當「您好,請掃下健康寶」變成一個職業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疫情...
    正值中午,記者看到很多外賣員都會進入小區送餐,白松認真負責地查看他們的健康寶,同時一股飯香撲鼻而來,「每天這個時候是不是會有點餓?」面對記者的提問,白松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說:「也會。」當談到從防控形勢最嚴峻到現在應急響應級別降為3級、每天頂著烈日工作的感受,白松眼眶有些泛紅:「感覺街坊鄰居都擰成一股繩,大家勁往一處使,而且大家關係都更近了。」
  • 採訪手記 | 以記者的身份對話
    原創 蔣敏玉 深度訓練營/ 採訪手記 /以記者的身份對話。————————————文 | 蔣敏玉 編輯 | 田蔚琪《私募基金落水記》是我進報社後接的第一個選題,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實踐。缺少寫作經驗、缺少社會經驗、缺少對話經驗,這些問題讓我在最開始的時候很難將自己代入到記者的角色。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接手了這篇大稿。
  • 編導手記|山海關人的家與國——李娜
    編導簡介李娜,《記住鄉愁》欄目組編導。代表作品:《南潯鎮——絲韻古鎮 以義為利》《伯延鎮——燕趙古風 實事求是》《古堰畫鄉——山水相伴》等。「拍攝《記住鄉愁》的過程,是一種不斷發現美、發現感動的過程。於我而言,走在這條路上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磨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