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風雲再起,誰生誰死,先看誰能靈魂砍價

2020-12-25 騰訊網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近日,有接近字節跳動的人士透露,字節內部正在考慮自行孵化社區團購業務,在討論方案中,目前的重點放在選倉與供應鏈環節上,項目被命名為「今日買菜」或「今日優選」。

隨後,對此,字節跳動方面明確否認了這一傳聞。字節跳動方面表示,公司沒有進軍社區團購的計劃,也沒有開展「今日買菜」及相關業務的意向。

不過,有一點可以證實的是,字節跳動的主要競爭對手快手也開始針對社區團購開始布局。從10月底開始,快手針對社區團購的第一批調研人員已奔赴湖南長沙,重點考察湖南本地企業興盛優選,時間持續約兩周。

不止是字節和快手,各大網際網路廠商其實也在圈地,尤其是在下半年。

資料顯示,7月份美團正式上線美團優選,並且專門的組建了5000多人的團隊並成立優選事業部。

8月份拼多多的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也正式上線,從武漢和南昌開始瘋狂的擴張,如今已經進入湖北、江西、四川和陝西等多數省份。

另外還有滴滴、京東、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布局社區團購。

就此,《長江商報》記者張璐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能否靈魂砍價,將是社區電商第一波淘汰賽的關鍵賽點。

社區團購之前就有過一些試水,但都不了了之。

主要在於其消費形態和常規網購重疊性太高。而這一波的社區團購,其核心則是形成和電商配合的社區分支,即在物流達標的狀態下,將生活用品以產業鏈的形態,滲透到社區層面。

此前的京東、天貓都有相關布局,而淘寶特價版的一元店計劃,則可以看作是極致。

而除了生活用品外,網際網路行業也在布局生鮮乃至菜品,這同樣是基於物流體系的完善,特別是冷鏈的普及,同時,逐步滲透到社區一層的下沉小店(或快遞點),也能夠達成社區團購的布局成功。

除了巨頭們的布局外,各種創業者也正在以差異性的姿態吸引著投資。

據電商大數據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26日,國內社區電商領域共發生了9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人民幣33.6億元,涉及的平臺包括:青島優農、映盒、小兔買菜、同程生活、十薈團、好菜攤等。

最終的比拼其實是產業鏈上的絕對低價和直接在家門口拿貨的體驗。

由於線上平臺擁有龐大的流量和商品需求,使得其在產業鏈上可以最大限度的「靈魂砍價」和讓廠商走量獲利。這就較之傳統線下賣場重重疊疊的渠道加碼更具有價格穿透力。

而運用大數據來進行社區級畫像,也可以精準的預判用戶需求,實現先期採購、確保用戶的需求能最快得到滿足。這些都是傳統線下賣場所難以依靠經驗來達成的。

相關焦點

  • 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社區團購是破壞市場秩序還是商業創新?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
    來源:新京報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記者 孫文軒冬季的武漢,早上7點天剛剛放亮,武昌某小區內一家服裝修改工作室裡,剛睜開睡眼的馬大姐先在微信群裡問候了一番群友,接著把一些產品的團購連結發到群裡,以供群友挑選下單。做完這些,她才開始起床、做家務,以及等著社區團購平臺的送貨車陸續到來。
  • 實探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 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  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社區團購是破壞市場秩序還是商業創新?
  • 「社區團購」 攻城掠地,藥店的機會!
    疫情的原因,2020年上半年,熱門、風口是直播帶貨;而下半年,熱門、風口絕對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是真實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本質是以一群人為單位、注重低價的電商服務。2020年下半年,社區團購火了!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誰在做、怎麼做、未來會如何?
    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武漢、長沙,還是成都、濟南,很多果蔬商超老闆卻紛紛抱怨,認為社區團購搶了他們的生意,弔詭的是,這些受到衝擊的店老闆們有不少人也不得不加入到社區團購的陣營……誰在做團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上團長道路,雖然他們背景各異。濟南歷城某小區的張琳是一位寶媽,在家全職帶孩子,後來她接觸到社區團購,並逐漸成為團長。她說不指望這個掙錢,主要是方便帶孩子。
  • 【客利得】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搶灘社區團購,社區超市如何脫困?
    而社區團購模式,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爭奪點。艾媒的報告預計,2020年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將會實現翻番,超過700億,而到2022年,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千億級別,而整個生鮮消費市場是高達10萬億級別的生活剛需消費市場。社區團購的崛起,讓社區超市後背發涼。因為從定位的人群上將,社區超市幾乎和社區團購一模一樣。從社區團購的優勢上看,價格和便捷性是社區超市不能比擬的。
  • 社區團購到底能走多遠,巨頭們抬頭看路,不要以卵擊石!
    近日,在網際網路各媒介聚焦一個話題,就是「社區團購」。本來社區團購要涼菜了,但疫情讓這個賽道突然爆發,日訂單量從100萬單向1000萬單逼近。滴滴橙心優選打響了第一槍,美團優選先投入20個億,一上來先砸10個億再說,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都己經成為過去,為什麼還是要涉及社區團購呢?因為純電商發展到天花板上了,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沒有增長就意味著死亡,社區團購正是一片藍海,增長迅速、潛力巨大,市場規模11000億的市場份額,比外賣市場6500億還多。
  • 巨頭電商大戰社區團購,爭搶大「蛋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巨頭電商大戰社區團購,爭搶大"蛋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社區團購利潤空間很大俗話說:商人是無利不起早,巨頭電商既然高調入駐社區團購,那麼一定是有利可圖,說明社區的菜籃子裡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不然巨頭們也不會那麼興師動眾,一擲千金。
  • 社區團購,會消滅菜市場嗎?
    但自從裁判揪著搞社區團購的那些網際網路大佬們的領子囑咐:「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全網就開始發揮想像力,把社區團購當作資本大佬們用來搞壟斷的工具,覺得會造成菜市場倒閉、菜販子失業、夫妻店倒閉,超市體量變小賣菜翁被裁。人類社會凜冬將至。好,讓咱來一場成年人之間的溝通。社區團購會是一種新型生鮮供應鏈,在市場上普及。
  • 價格戰開打:社區生鮮團購誰最便宜?
    生鮮電商在資本的追捧下戰火重燃,社區團購更是異軍突起。但是,細分賽道也在出現新的變化…… 今年六月初,社區團購品牌「十薈團」完成了8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七月初,美團發布組織調整公告,將成立「優選事業部」進軍社區團購賽道;七月底,社區電商平臺興盛優選獲得金額約8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騰訊領投),投後估值40億美元…… 社區團購領域的熱度,由此可見一斑。
  • 社區團購,是天使還是魔鬼?
    1、社區團購的風口吹起來了還記得幾年前大火的共享單車嗎?ofo,摩拜單車,以及眾多不知名的單車。幾年過去了,市場上還剩下哪些單車名字?我身邊所見,主要是哈羅單車(阿里)、青桔單車(滴滴)、美團單車(收購摩拜而來)。單車行業的走向說明:1、網際網路行業,剩者為王。先發是優勢,但能活到最後才是關鍵。
  • 馬雲「背後」到底怎麼了,社區團購之後,阿里巴巴又被央視點名了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馬雲作為國內電商市場的奠基人,先一步進攻了網購市場,後來又是支付方式,如今又到了社區團購,這每一步的壟斷著實有點嚇人,只不過這次的社區團購關係著很多賣菜為生的普通人的生計,損害了很多普通人的利益,因此,人民日報還公開發聲,說那些網際網路公司不應該將目光放在那幾捆白菜,幾斤水果上
  • 巨頭扎堆社區團購 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爭搶千億元「蛋糕」
    眼下「社區團購」各個品牌的融資大戰、車輛地面圈地和補貼營銷,和此前瘋狂燒錢的團購大戰、網約車大戰如出一轍,這也引起了一些擔憂。前期補貼燒錢迅速擴大規模,後期形成寡頭市場,消費者是否真能從中受益?還有人為中小菜販的處境擔憂: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態,留下的只會是一地雞毛。
  • 《誰是被害者 第一季》被害者是誰:生與死
    看劇名《誰是被害者》,你會一下子陷入到底誰才是下一個被害者,但慢慢地你會越來越想了解的是策劃整個連環案的兇手到底是誰。劇裡一直在追尋的是方毅任和江曉孟之間的關係,江曉孟是劇中的連線人物,也是方毅任破案追蹤的關鍵。從第一個被懷疑溶屍案死者是歌手孫可芸,第二個被懷疑焚屍案的張聰健,第三個被懷疑墜橋案的劉光勇,第四個跳樓的周洋。
  • 社區團購下的夫妻店變形記
    勝負尚未分明之前,沒有人願意收起補貼這招殺手鐧,這也讓社區團購一度陷入是否提供了新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質疑聲中。直到12月22日監管終於出手給社區團購「降溫」。巨頭入局的推動下,社區團購進入了繼2018年萌芽之後的快速發展通道,這是一個重要拐點。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72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12%,預計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 社區團購動了誰的奶酪?最難不是小菜販,有生鮮超市銷量跌20%
    近日,做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被人民日報評論公眾號文章定義為「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抬頭看月亮」。事實可能更殘忍,這個「六便士」不是撿來的,而是搶來的。被搶的除了賣菜、賣水果的小攤販,還有社區周邊的超市、供應鏈上的弱勢商家。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可以說,從國家、市場、消費者、底層商販、社會輿論等方面,無一例外,對近期火爆的社區團購,人們不再是一味追捧,而是看法複雜——這很值得玩味。對此,就有一位網友評價道:與其探究社區團購為什麼如此火爆,反倒不如去問網際網路巨頭們為何如此瘋狂?一、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冒泡」為何看似火爆的社區團購,不如先前網際網路賦能傳統行業時那樣,被大眾一致看好?
  • 團購、大型商超等與社區生鮮店誰更牛?
    11月28日,錢大媽入駐鄭州的首個社區生鮮店開門迎客,首店定在鄭州遠大理想城,一天時間賣出了70頭豬和30隻羊,結帳的人排成了長龍。發跡於廣州的錢大媽,如今用「社區加盟制」的商業模式,在全國開了近3000家門店,但為何將其在北方地區的首店開在鄭州?和往日曾在鄭州風靡一時卻最終落敗的其他社區生鮮店相比,它有何不同?社區生鮮店和網際網路生鮮巨頭究竟誰更勝一籌?
  • 「靈魂」砍價,能為看病省多少錢?
    「靈魂」砍價,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所謂帶量採購,其內在邏輯好似「團購」,是在採購過程中明確採購數量,讓企業針對具體的數量報價。其根本目的是量價掛鈎,以量換價,降低價格。從「4+7」集中採購到集中採購擴圍、第二批、第三批,近兩年時間裡,我國已進行了三批四輪國家藥品集中採購。
  • 社區團購大混戰,燒完錢後吃虧的會是誰?
    不得不承認,今年疫情對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很多中小企業因此破產,但危機中往往也藏著黃金,這不,社區團購乘機站上了風口,成為今年最大贏家。但是成功通常都不是一帆風順,社區團購逐步壯大的同時,低價、燒錢、惡性競爭、搶奪小攤販生存空間等各種爭議也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