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坐落於符拉迪沃斯託克市郊區的「海洋」全俄兒童中心,宛若一艘潔白的帆船,面朝大海,擁抱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
十年前,1500名來自四川等地震災區的孩子分兩批赴俄療養,其中一半以上前往「海洋」。他們的故事,講述著中俄友好的深情厚誼,更展現著跨越山海的人間大愛。
2013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期間,曾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講臺上講起「海洋」的故事:汶川地震後,俄羅斯第一時間向中國伸出援手,邀請災區兒童前往遠東等地療養。2010年,他曾訪問「海洋」全俄兒童中心,「中國孩子親身體會到了俄羅斯人民的友愛和善良,這應驗了大愛無疆這句中國人常說的話……」臺下聽眾為之動容。
正是中俄領導人的共同關懷、惦念和行動,讓「海洋」的故事成為中俄友誼的一段佳話,化為孩子心底的美好回憶。
那是怎樣五光十色的21天呀!太多新奇體驗,太多難忘記憶,「每一天都是那麼新鮮,充滿希望,就像盛在白色瓷碗裡的紅菜湯。」
分別那一刻,緊握的手久久不願鬆開。淚光中,他們與俄羅斯老師和小夥伴們相約:十年後,回到「海洋」相聚。
「我們會回來的。因為我們是『海洋』的孩子。」
「海洋」兒童中心流傳著一個漂流瓶的故事,述說著中國孩子與「海洋」綿長而奇妙的緣分。
2014年,「漂流瓶」的主人、北川男孩席浚斐重新回到「海洋」身邊。
這段時間,「海洋」兒童中心喜氣盎然。在中心成立35周年之際,一些曾經在這裡療養的災區孩子即將重返「海洋」。
十年之約,夢想成真。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水滴,聚成涓涓細流,匯入中俄友好的江河海洋。在這片廣闊的蔚藍中,中俄關係的大船,正劈風斬浪,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