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弱了!家長如何應對孩子老犯玻璃心?

2020-12-23 騰訊網

小小魚最近的表現,總在磨礪著魚媽的耐心。

教她英語,不願意聽,一開口是英語就打我;教她點數,怎麼教都瞎點,後來只要我一開口數數就直擺手;教她畫畫,想讓她學著連線畫,她試了幾次不行,就再也不肯畫了,每次塗兩筆就要求我幫她畫。

教急了,我聲音會不自覺提高分貝,她能聽出我有慍怒,一愣,哇得先哭起來。我只好丟下眼前的教學,抱住安撫她。

有時候我會很沮喪,自己是不是養了個「廢物」?為什麼一點點挫折都經不起?

在看資料的時候,我翻到臨床心理學家 Claire Lerner的一篇博文,《你會有一個面對挑戰很容易放棄的孩子嗎?》(Have a Child Who Gives Up When Faced with a Challenge?),看到了這段話:

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的孩子在面對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或不能馬上掌握一項新技能時,往往會遇到更多困擾,更容易放棄。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這些孩子的脆弱和失控,很快就會被激發出來。高度敏感的孩子們需要更多的支持來建立復原的能力——讓他們看到自己能夠堅強地應對挑戰。

Highly sensitive,高敏感,這個詞再次划過我眼前。早些時候,我就覺察到小小魚和許多孩子不一樣,她的很多表現,與一個叫「高敏感族」(Highly Sensitive Person)的氣質描述非常符合。

在美國臨床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的研究中,15-20%的孩子天性是高度敏感的,他們大腦內處理感知信息的神經系統有別於常人,所有的感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

高敏感特質並不是精神或心理疾病,它僅僅只是一種氣質。研究人員歸納出了高敏感兒童的 5 大特徵

1、他們比一般孩子能更敏銳地捕捉到環境裡的細微信息。例如聲音、氣味、物體位置、顏色等等。

2、他們捕捉到信息後,還會進行更細緻地處理。這些孩子還會用自己有限的理解能力,去「深度」解讀一下這些信息。

3、具有非常強的同理心。能夠感知到環境或他人的情緒,容易隨著外部情緒而起伏。

4、容易被過度刺激。由於對事物的反應和思考比一般孩子多,因此容易感到疲累,也更需要休息

5、易怒,也易消沉。一個看似稀鬆平常的環境,例如遊樂場,也許對高敏感的孩子來說會是一種挑戰——玩著玩著他也許就不樂意了。

總之一句話,這些孩子更善於感知,更善於思考,更善於解讀——但是,也更容易受傷。

了解到這些後,我很慚愧。我自以為教得很有耐心,但無形中施加了很多壓力。因為完不成目標,我反覆地強迫孩子做一件事,因為她完成得不好,我聲音會變粗,加急,語氣也越來越嚴厲,這些變化,小小魚能敏感地捕捉到,而她的「反饋」便是用哭鬧與罷工來表達。

如何應對?

那高敏感的孩子,是不是各個都是玻璃心,教不得罵不得?其實並不需要這樣,我們完全可以避免用「高壓」去逼孩子面對挑戰。Claire Lerner 給了一些建議,我總結出三個方面來,分別是:

1. 接納:接納孩子的不舒服,而不是直接解決掉

當媽後有個毛病,就是見不得孩子掙扎,總是想代為解決。尤其是當孩子表現得五雷轟頂,我可能膝蓋一跳,恨不得直接替她把問題全包辦掉,然後大人和孩子都能喘口氣。

其實,回想一下我們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刻在掌握之前,我們都會或多或少地不舒服。掙扎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壞事,也不是有害的,而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他們在努力克服挑戰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苦惱是一種「積極」壓力,正是因為這種「積極」壓力才能促進成長。

想像一下,你的孩子正在努力騎自行車。如果你從不鬆手——為她保持平衡——你的孩子就不會體驗到搖搖晃晃的感覺,這可能會讓人感到有點害怕和不舒服;但這正因此,她能自己想出如何保持平衡,並體驗到當她可以自如遊弋時令人難以置信的自豪感。

當我急忙忙去幫孩子解決掉問題時,無意間也傳遞出這樣一條信息:孩子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他的挑戰,只有大人才能解決問題。而且,這樣還會加強孩子對失敗的恐懼與羞恥。

我們要避免去解決孩子所應對的問題與挑戰,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舒服——倒不如說,接納「孩子的不舒服所引發的作為家長的不舒服」

2. 定位:是夥伴,也是後盾

放手讓孩子自己面對挑戰,不是說不管了。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你對他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充滿信心,你是他的夥伴,會一直幫助他思考,幫助他提出解決方案,但我不會替他解決問題,這是他自己的工作。

家長如果看出孩子能夠自己做一些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家長在一邊提供孩子完成挑戰所需要的支持

這讓我想起小小魚看到我們用大涼水杯給她倒水,死活要自己倒。涼水杯很大,她力氣不夠,水總是溢出到外面,我看她搖搖晃晃的樣子,害怕她打壞掉,想奪過來替她做了,越是阻止,她越氣得大叫,直跺腳,認為自己能做好,但水灑出來讓她更沮喪,然後就出現了母女反覆大吼循環的局面。

這時魚爸出現了,給了小小魚一個好抓的小瓶子,取代了那個大而笨重的,裡面裝滿水,小小魚高興地倒進了自己的杯子裡。

這便是我們家長的定位:幫助性的夥伴、支持性的後盾家長是一個支持性的教練,幫孩子搭出一個適合他發揮的腳手架,這樣會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感到有能力去解決生活中的挑戰。

3. 創意:換一個思路,幫孩子想出創意方法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還可以幫他想出有創意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提出自己的意見之前一定要問孩子是否願意聽你的想法。最近,在我做諮詢的一所幼兒園裡,有一個孩子因為輪不到他做點心幫手而崩潰了。我建議他可以做其他工作來代替。這只會導致他更加抗拒:「不,不,不… 別跟我說這些!」我試探地問:「我有一些想法去解決你的問題。你想聽聽嗎?」他很快就冷靜下來,洗耳恭聽。

這個看似微小的細微差別,卻能帶來很大的不同。提供不請自來的指導,尤其是當孩子處於緊張狀態時,會讓人感覺到打擾,加劇孩子的痛苦徵得允許提供意見,表明尊重孩子的界限,讓他更有可能真正吸收你分享的想法。

在小小魚再一次把球丟到床裡面時,她又發怒了,我意識到這是一次鍛鍊的好機會,便攤開手說,我知道你很著急,你想聽聽我的意見嗎?她茫然地望著我,我便提示:找一找長長的東西去夠一夠。她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找來一個棒球棍,趴到地上去夠。我看她方法不對,但還是耐住了性子,讓她自己探索,果然她不小心把球推到了另一側。

她再次發怒了,而我忍住了去替她撿的衝動,而是安撫了好一陣,然後告訴她,可以去另一側再試一次

結果出乎我意料,她發現那邊的縫比較大,可以匍匐前進,便爬到床縫底下把球撿出來。她爬出來的時候,我激動地抱起她,母女兩傻樂了好一陣。

小結

面對挫折,是每一個孩子成長中都必須要面臨的問題。我們都有「恨鐵不成鋼」的時候,家長越是著急,施加給孩子的壓力越大。一旦超過了「積極壓力」的範疇,就會讓孩子更容易放棄,甚至會養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我們需要一起和孩子接納不舒服的過程,家長去代替,亦或是強迫,都不可取。給孩子一些正面反饋,尤其是那些高敏感孩子,只要我們用對了方法,玻璃心也能練成金剛鑽。

相關焦點

  • 家長如何修復孩子的玻璃心?
    在上期節目中,檸檬和大家分享了成績好的孩子容易玻璃心的幾點原因。其實不只是成績好的孩子,有調查表明,目前我國有46%的孩子在家庭和學校裡表現出了脆弱的傾向,可以看出不同屬性的孩子對事情的接受能力不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難以忍受挫敗感,甚至面對一點挫折就開始號啕大哭,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會越來越經不住外界的磨練,特別是到社會上了以後,沒有一個強大的應對挫折的心態,將難以繼續生存下去,故而修復孩子的玻璃心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教會孩子如何體面地輸,是我們欠缺的教育理念,孩子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裡,注重了如何追求成功、成績。
  • 「挫折教育」是什麼?正確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孩子才能贏到最後
    作家餘華:中國的年輕人裡面,優秀的很多,能抗事兒的卻很少就正如餘華的這句話所說,能抗事兒,其實就是指一個人的抗挫折能力。如果一個人的各方面都很優秀,但是抗挫折能力很差,那麼他在以後的種種競爭中是註定走不遠的。
  • 2020教會你:要及早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如果說我們可以從2020年學會什麼,那大概也沒有比「抗挫折能力」更合適的了。對家長來說,那些讓人觸目驚心的少年兒童輕生新聞更加提醒著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曾經有個焦慮的媽媽諮詢:自己6歲的孩子動不動就說「不想活了、死了算了」怎麼辦?而他面對的僅僅是沒有買到某個玩具,沒能按時完成小任務等事。
  • 孩子心理成熟度差,家長注重他們心理健康,提升他們抗挫折能力
    這件事給所有的家長都提了個醒:我們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具體來說,就是:1、心理成熟度拿上面那個孩子來說,從小到大都是一帆風順的,家裡為了照顧這個孩子,雖然經濟條件不好,也儘量為孩子創造條件,把孩子的學習放在了首位,可以形象地說,這個孩子除了必須的自我生活的能力,其他的諸如什麼打掃房間、幫家裡幹些瑣事、孝敬父母等等這些事情根本沒有考慮過。
  • 哪些能力很重要,卻是大多數孩子沒有的?
    這句話所說「扛得了事兒」,就是指抗挫折的能力,一個人再優秀,抗挫折能力差,在社會的競爭中,也是走不遠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認識挫折,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1.到底什麼是挫折呢?下面這些場景熟悉麼?
  • 育兒加油站|孩子受挫就哭?如何拯救Ta的玻璃心?
    就直接走掉…… 以上都是我們看著挺稀鬆平常的事兒,到孩子那,怎麼就那麼容易讓他們有挫敗感呢?我們也忍不住擔憂:這麼「玻璃心」,將來該如何面對人生的更多挫折? 什麼是「玻璃心」呢?「玻璃心」顧名思義,就是孩子的心如同玻璃一樣脆弱,只要經過一點點小打擊,就會破碎。
  • 孩子太玻璃心,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缺乏自信心孩子沒有自信心,不能承受心理的打擊,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懂得如何接受和克服。長此以往,孩子的心靈就變得脆弱,甚至不堪一擊。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和本體感失調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消極退縮,手腳笨拙,容易緊張孤僻不合群。
  • 不想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在6歲前應進行逆商培養,父母別忽視
    讓人非常的嘆息和唏噓,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沒有做好挫折教育,讓孩子沒有承受打擊的能力。挫折教育有多重要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也是逆商培養,既然逆商培養這樣的重要,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寶寶的逆商或是抗挫折的能力取決於他的成長環境,如果父母習慣把孩子的一切都處理得很妥當,把孩子的路鋪的太平坦,那麼寶寶在面對未來的困難的時候就會很難應對。
  • 愛哭的孩子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你錯了,這樣的孩子心理彈性好
    在大人的意識裡,愛哭、愛發脾氣,遇到稍微有一點難度的事情就說自己不會,這就是標準的沒有信心、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的體現,難道真的是這樣嗎?01、孩子遇到挫折就發脾氣?把這個詞運用到人類身上,就是指我們人的心理就像是一根彈簧一樣,面對壓力、挫折的時候,我們要判斷這根「彈簧」是否健康,並不是看它能否保持「強直不彎」,而是要看它的「回彈力」如何。比如上面說的那個叫依依的小女孩,看似承受不了壓力,可是實際上哭只是她表達自己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此時的她並不是抗挫折能力不強,而是她的「心理彈簧」彎曲了,是人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非常正常的一種反應。
  •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關於抗壓能力,要看娃的「心理彈性」強度
    因此,在社會環境中,具備優秀的抗壓能力者才能更順利的前行,才能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卻不知如何入手,不如先了解一下孩子玻璃心的原因,再學習解決方法。其實,孩子無法承受絲毫壓力往往是因為他們的抗壓能力太弱,「心理彈性」不足。一、為什麼孩子容易「玻璃心」?A、在溺愛中成長現在,大多數孩子是在保護有加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尤其是在隔代育兒的環境下,長輩們對孩子寵愛有加,從不讓孩子受到一點傷害。
  • 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這些能力!
    現在,中國的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特別重視,尤其是關注孩子的成績。很多家長在重視孩子的成績的時候,卻忽略了孩子一些必要的能力。然而,我們的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家長在重視孩子的成績時,也需要注重培養孩子一些基礎的能力。那麼,這些能力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在這裡暢談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一些基礎能力。
  • 孩子抗壓能力低讓人擔憂,網友:教育方法是關鍵
    相信經常上網的朋友都看到過孩子因為老師的批評而大受打擊跳樓自殺的新聞,在大家討論老師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的同時,很多人也不禁開始懷疑,是不是現在的孩子抗壓能力太弱了呢?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是因為「玻璃心」?也許家長還需要學習!
    而孩子玻璃心的標準是,沒說兩句就開始哭,扛不住事。有些人遇到困難不以為然,能夠調整好自己,積極樂觀尋找戰勝困難的方法,而有些人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得畏畏縮縮,如同面對強大敵人一般。兩種不同態度,可以看出他們抗挫折能力存在差異。
  • 孩子「玻璃心」嚴重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幫孩子變得更堅強
    最近,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奇的差。隨便說兩句孩子就承受不了了,開啟又是哭又是鬧,一宿一宿不睡覺的模式。家長忍不住納悶,我真的不是養了個玻璃娃娃嗎?其實這樣的現象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關的。
  • 那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其實是缺少這4種能力!
    03  抗挫敗能力  面臨挫敗感時,首要任務是找到導致挫敗感的原因,找到了原因,才能規劃解決方案,並預見可能產生的後果。  顯然,孩子無法分析這些原因,也就只能用哭鬧,發脾氣來應對這種挫敗感了。
  • 孩子遇到挫折後哭泣,家長別一味地安慰,這樣做讓孩子越挫越勇
    兒子小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小玫總是忍不住總想幫孩子,而且只要孩子一哭,小玫就捨不得,於是趕緊去安慰兒子,要不然就拿其他的東西來吸引兒子的注意力。每次都如此,所以現在兒子都5歲了,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現在小玫才意識到自己和孩子的問題,小玫真是後悔啊!如果兒子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長大之後還不得不堪一擊啊!
  • 孩子總是玻璃心,經不起老師和家長批評,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方法
    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愛默生家裡的孩子玻璃心,批評不到兩句就哭了,怎麼辦?很多家長都很困惑,孩子一哭,就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講道理了。特別是現在還經常看到,孩子因為受到打擊而做到想不開的事情。家長就更加不敢批評孩子了。很多老師也說,現在的孩子太金貴了,我們不敢罵!
  • 香奈兒、GUCCI停產,最好的奢侈品是教會孩子應對危機的能力!
    如何培養應對危機的能力 可能有人覺得,上面說的比較空,並且和孩子的教育關係仿佛不大。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社會的一份子,社會實踐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孩子未來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 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可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沒做好這幾點!
    上個周末帶著孩子在小區裡曬太陽的時候,聽到不少寶媽都說到了自家孩子動不動就喜歡哭的問題,還說自家孩子小小年紀就玻璃心什麼的,讓我十分不認同。孩子動不動就哭一定就能說孩子玻璃心嗎?相信不少家長都覺得這兩者的等同的,但是家長忽略的一點是,孩子這麼小,表達能力有限,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只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拿我一個高中舍友來說吧。她基本算是大學剛畢業就結婚生子了,但那個時候夫妻兩個人都還不成熟,對於這個新生命的到來並沒有感到很歡喜。
  • 「對不起媽媽,我考砸了」,當孩子說考砸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考砸的時候,看到卷子上鮮紅的叉叉和可憐的分數,想必一定是怒火中燒。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樣應對呢? 其實上文案例中的蔣女士雖然對怎樣應對並沒有十分清楚的認知,但對孩子情緒上的呵護卻做得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