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靠資本推動不可持續,如何孵好中國音樂劇這隻「蛋」?

2021-01-19 領藝世嘉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國內地音樂劇市場正迅速擴張,2018年至2019年,市場規模從4.48億元增加到7.21億元,這得益於《貓》《西區故事》《搖滾莫扎特》等西方原版音樂劇的接踵而至。


作者:吳桐

來源:解放日報


中文版音樂劇《白夜行》劇照(韓雪出演)。


狹路相逢,起步較晚的國產音樂劇很難在競爭中突出重圍。隨著綜藝節目將阿雲嘎、鄭雲龍等音樂劇演員捧為明星,他們主演的中文版音樂劇一度溢價10倍。然而熱鬧之餘,中國音樂劇似乎仍缺一部立得住的代表作。表面繁榮的背後,有許多被掩蓋的困境。


如今,引進音樂劇正處在市場空窗期,看似市場贈予了國產作品一個莫大的機會。由此,對中國音樂劇的孵化和成長的渴望,愈發迫切。但究竟怎樣的溫度、溼度,才能孵好本土音樂劇這隻「蛋」?


「中國音樂劇應該再來20個鄭雲龍,50個阿雲嘎。」音樂劇導演、作曲樊衝說。


隨著綜藝節目《聲入人心》將阿雲嘎、鄭雲龍等音樂劇演員捧為明星,他們主演的中文版音樂劇一度溢價10倍。音樂劇市場「興奮」了,有製作方認為:只要手握明星這張王牌,中國音樂劇再撞上引進大戲時,不一定敗下陣來。


與此同時,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學校音樂劇表演專業報名人數持續創新高。不少人認為,這是個好兆頭,說明人才儲備更紮實了。明星效應,似乎讓音樂劇迎來了「春天」。


事實果真如此嗎?冷靜下來,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即便有20個音樂劇明星,我們能拿得出20部中國音樂劇來提供他們發散「星光」的舞臺嗎?就好比僅有蛋黃,沒有足夠質量與容量的蛋清,怎能誕生一顆好蛋?


2013年,鄭雲龍從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專業畢業後,有4年的時間一直在原創音樂劇的舞臺上摸爬滾打。《愛上鄧麗君》巡演120場,鄭雲龍在舞臺上逐漸積累起一個音樂劇演員的信念感。但真算一算,市場上這樣「長齡」的原創音樂劇並不多。原創風險高,即使在百老匯,能盈利的作品也不足30%,何況我們這個市場還非常稚嫩。一部中國原創音樂劇出爐,同樣走不出行業規律,製作周期長,投資風險高,精品概率小,實際上,就算鄭雲龍這樣的「大牌」,也已經好幾年沒演過原創音樂劇了。


有明星,但一時找不到那麼多中國音樂劇怎麼辦?製作國外音樂劇的中文版,成為一個討巧方式。引進劇目本身的故事和音樂都相對成熟,此前已經歷過別人的市場檢驗,又有知名度,變成中文版,製作周期短,投資回報高,顯然更受製作方青睞。


比如近期,鄭雲龍在上海演出的中文版音樂劇《小說》,版權來自韓國,開票首日票房超300萬元。音樂劇明星劉令飛主演的中文版音樂劇《危險遊戲》,版權來自外百老匯,也在開票首日突破100萬元票房。


音樂劇《在遠方》劇照(中為主演阿雲嘎)。


2018年底,在綜藝節目《聲入人心》火起來的同時,中文原創音樂劇《白夜行》在上海首演,成為當年上海音樂劇票房冠軍。迄今,《白夜行》已演三輪六十多場,票房口碑不俗。主演之一、影視明星出身的韓雪認為,明星可能是吸引觀眾進入劇場的一大因素,但一定要靠整體製作水平的提升,從劇本、音樂、舞美到演員,都不能有短板,中國音樂劇才能走得更遠。「音樂劇只把票房寄托在明星效應上,太危險了。」她說。


來自豆瓣上的評價,佐證了這個觀點。大部分觀劇網友以「衝著《白夜行》小說」「為東野圭吾來的」「看明星」作為開場白,緊跟其後的是評價演員表演、舞臺布景、劇情呈現,甚至有人挑剔「歌詞寫得太俗」,也有人表揚一些配角唱段「印象深刻」,還有人刷了幾版,感嘆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顯然,儘管許多人衝著明星「噱頭」進了劇場,但看完後,觀眾更在意的是音樂劇品質「值不值回票價」,以此決定是否「二刷」「三刷」。有些第一次進劇場的網友,也由此決定要不要從此「入坑」音樂劇。


同樣,本是衝著阿雲嘎買的票,但月初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看完原創音樂劇《在遠方》後,觀眾趙涵感嘆,劇本身「好看」,才讓他感到中國原創音樂劇有了希望。


有人擔心,一部劇沒有明星,票房號召力如何?急功近利依賴明星紅利,會不會炮製出一堆快餐式的作品?還會有更多影視明星或流行歌手出現在音樂劇舞臺上嗎?從現實因素來看,演音樂劇的收入和拍影視劇、上綜藝相比就是個零頭,但凡年輕人外形好、業務能力不錯,做影視明星才是首選。「國內音樂劇市場體量仍然不夠大。」韓雪說,只有把蛋糕做得更大,有10個乃至更多《白夜行》可供選擇的時候,市場才算真正的繁榮,類似的擔憂或討論才有空間。沒有一定數量,一部劇的成功可能只是「偶然」,一個明星的閃亮或許只是他(她)離開本行去娛樂市場發展的前奏。缺了一定數量且能長線演出的優質本土音樂劇產品,市場饑渴下的哄抬,必然只是喧囂一時。


從《聲入人心》走出來的音樂劇明星,面臨的是綜藝、晚會、影視劇等更「誘人」的選擇,想把他們繼續留在音樂劇舞臺上,首先得有更多優秀的音樂劇。「如果音樂劇行業的發展長期滯後於影視行業,明星也可能會離開,觀眾也可能會流失。」韓雪說。


明星流量短時間或許會帶來新的行業契機,但長遠看,好作品仍然是市場繁榮的根本,是真正舞臺劇明星的核心支撐力,放眼國際,莫不如此。


原創音樂劇《在遠方》上海站末場,在觀眾的熱情呼喊中,返場持續了20分鐘,除了劇中曲目《兄弟》,演員們還演唱了《鋼的琴》《歡迎光臨》《納斯爾丁·阿凡提》中的曲目。這些原創音樂劇都曾在全國巡演,但劇中曲目的大眾知曉度和傳唱度依然不高。


音樂劇,以音樂為靈魂。提起《貓》,人們腦子裡會自動播放《Memory》(回憶)的旋律,提起《悲慘世界》,許多人都能哼兩句《I Dreamed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去年《巴黎聖母院》在上海演出,返場時甚至出現觀眾們用法語合唱《大教堂時代》的場景。


一首膾炙人口的音樂劇金曲如何誕生?看來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樊衝最有名的一首歌是為話劇《驢得水》所作的主題曲《我要你》。但這首歌真正被傳唱,是作為電影《驢得水》推廣曲,被老狼、任素汐演唱之後。一時間,全國各地的酒吧歌手都在唱這首歌。


「寫戲劇音樂其實是有技巧的,《我要你》在劇本之外、人物之中,它好像跟劇情毫無關係,但聽完,觀眾可以想像任素汐扮演的張一曼曾經的生活。」樊衝解釋,為音樂劇作曲,有點像是戴著鐐銬跳舞,需要完成敘事、塑造人物、抒發情感。但他意識到,劇場的影響力是有天花板的,電影和電視才是更有效的大眾媒介。如果《驢得水》只有話劇,《我要你》不一定能被傳唱。與之類似的還有樊衝作曲的音樂劇《我AI你》中的《如果遇見你》《寂靜無聲》,也是因為李健和老狼的演唱才有了知名度。


在打造金曲上,法語音樂劇很有一套。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介紹,法語音樂劇上演前一般會先出唱片,為音樂劇造勢。上世紀90年代末,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首演前,概念碟就已經發行,單曲《美人》一炮而紅。同名原聲唱片銷售達3000萬張、DVD銷售近1000萬張,創造了法語音樂劇銷售紀錄。《搖滾莫扎特》的原聲專輯也十分成功,在發布5周之內成為全法銷量冠軍,劇中單曲《紋我》在2009年法國流行音樂排行榜位居第一。


三年前,《法語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舉行,曾一票難求。5位法語音樂劇明星將《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羅密歐與朱麗葉》《星幻》《唐璜》《搖滾摸扎特》等十幾部法語音樂劇中的精選曲目唱了個遍。


發唱片、開演唱會都是中國原創音樂劇可借鑑的「讓音樂傳開」模式。在《聲入人心》的舞臺上,阿雲嘎、鄭雲龍們也曾演唱《愛上鄧麗君》《金沙》《蝶》等中國原創音樂劇中的曲目,對於這些作品的經典化有所裨益。去年,文化廣場戶外舞臺演出季,成功策劃了「小而美」的音樂劇雙人演出和音樂劇版音樂會。


但僅作如此理解,就夠了嗎?如果缺失了優質音樂劇這個「大本營」,那些所謂的金曲,是否真能走得遠、紅得久?或者說,如果多年後作品沒有在一代代觀眾中留下記憶,這樣曾經傳唱的一首「金曲」是不是會遭遇換代觀眾的認知困惑?畢竟,你是「選曲」,還只是一首歌曲,你是音樂劇舞臺上的一隻蛋,還是寄生在其他平臺上的一曲「網紅」,觀眾還是會對「金曲」問一下出處。


值得一提的是,《金沙》《蝶》作為三寶多年前的原創音樂劇,當時影響不可謂不小,也曾讓三寶獲得「中國音樂劇教父」的稱號,其中的曲目一度「出圈」,舉辦過類似的金曲集錦演唱會。不過多年以後,觀眾心中,《金沙》能記否?劇中金曲重新演繹時,一些年輕觀眾對原生的音樂劇名字一臉茫然,此情此景頗讓人生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之遺憾。


我們早已亦步亦趨地嘗試過類似的金曲推廣方式,但我們恐怕忽略了一個市場「原則」——這類金曲的誕生,首先仍然源自音樂劇的成功。《巴黎聖母院》《劇院魅影》《貓》中的金曲旋律一響起,許多觀眾都能跟著哼幾句,他們可能連英文曲名都想不起來,跟隨熟悉的旋律,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音樂劇本身,是那些舞臺上鮮活的人物和情節。


這也是音樂劇金曲與單獨歌曲之間的區別。好的劇中金曲,首先得「活」在一部成功的音樂劇裡,不然它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原創音樂劇《蛋殼裡的心跳》,將音樂劇創作的幕後故事搬上舞臺。


近期在上海熱演的原創音樂劇《在遠方》《白夜行》《靈魂擺渡》,都改編自小說、電視劇IP。《白夜行》雖是新創作品,但因為劇本改編自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同名推理小說,音樂也找了日本作曲家千住明創作,究竟算不算原創,一度存在爭議。


喜歡韓國音樂劇的觀眾林璐說,許多韓國音樂劇,都來自外國故事。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製作的兩部中文版韓國音樂劇《遺願清單》和《拉赫瑪尼諾夫》,前一個故事來自同名美國電影,後者來自俄國作曲家的故事,但沒有人否認這是韓國音樂劇。「我並不太在意一部原創音樂劇『血統』是不是純正,甚至不在意『原創』的標籤。對我來說,好看最重要。故事的藍本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更重要的是你如何講述這個故事。」林璐說。


如何講好故事?在迪士尼工作的導演胡曉慶說,迪士尼出品的音樂劇《獅子王》《美女與野獸》《冰雪奇緣》等,都改編自已有IP,故事早就有了,改編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他們對於細節充滿執念,小到一句臺詞怎麼說,可能都要經過反覆探討,甚至要基於市場調研。正是這種匠心,讓迪士尼故事風靡全球。」


《獅子王》累計全球總票房已超過90億美元,不僅超過了所有音樂劇作品,甚至超越了歷史上所有的電影、電視劇、演藝等其他指標性娛樂表演。不少經典作品的改編都無法跳出自我重複的窠臼,但《獅子王》音樂劇從電影本身的成功中跳出來,發揮想像力,用屬於舞臺的語言為觀眾製造驚奇。


胡曉慶說:「迪士尼縱然有雄厚的資本和工業化的製作流程,但《獅子王》的成功,我覺得核心還是故事。迪士尼的音樂劇和它的電影一樣,都是合家歡的,老少鹹宜。它的故事格局大,可以跨越時代,引起全球觀眾的共鳴。中國原創音樂劇要走向世界,也需要一個可以通行世界的好故事。」


「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作品《兩個人的城》,講述武漢封城後的故事。均為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提供


但不是所有百老匯音樂劇都能在中國火起來,不少在海外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作品,引進中國後慘遭票房滑鐵盧。劇中的「梗」觀眾接不住,價值觀有隔閡,缺失文化記憶和情感共鳴,種種因素相加,導致不少雄心勃勃的演出商吃了虧。「許多人並沒意識到,這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僅僅靠資本推動的繁榮是不可持續的,一哄而上沒能立刻賺到錢,可能就一鬨而散了,這是值得擔憂的。」費元洪說。


阿雲嘎相信,在文化基因上,原創音樂劇自有優勢,就看你如何利用這種優勢。之所以選擇在《在遠方》中出演快遞小哥,他看中的是「情感共鳴」。「海外引進音樂劇有很多好的文本、好的音樂,但總覺得少了一點共鳴。我渴望講述身邊人的故事,表達中國人的情感,我也相信這樣的故事可以打動中國觀眾。」


有了點錢,有了些人,但要孵好中國音樂劇這隻「蛋」,還是有點難。可是,總有人要往前走。《在遠方》導演肖傑說:「我們一直在學習國外的音樂劇,目的就是有一天可以不用再學,可以創作出哪怕不完美,但有中國基因、中國風格、符合中國人審美的音樂劇。」


本文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及來源機構所有。引用本文僅用於行業交流學習,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如不慎侵涉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領藝世嘉文旅演藝平臺

研究:文旅融合 劇場運營 劇目宣發

交流:藝術節慶 行業會展 行業考察

數據:演出行業資料庫     行業調研

諮詢 | 合作 | 投稿

            

劉經理 15322314182  王經理 18148723950


15625057948(微信)


須在明顯位置註明來源於「領藝世嘉」及作者

本平臺轉載的內容須註明原始來源及作者

相關焦點

  • 如何孵好中國音樂劇這隻「蛋」
    然而熱鬧之餘,中國音樂劇似乎仍缺一部立得住的代表作。表面繁榮的背後,有許多被掩蓋的困境。如今,引進音樂劇正處在市場空窗期,看似市場贈予了國產作品一個莫大的機會。由此,對中國音樂劇的孵化和成長的渴望,愈發迫切。但究竟怎樣的溫度、溼度,才能孵好本土音樂劇這隻「蛋」?明星是把「雙刃劍」 「中國音樂劇應該再來20個鄭雲龍,50個阿雲嘎。」音樂劇導演、作曲樊衝說。
  • 如何孵好中國音樂劇這隻「蛋」 時間可能是唯一的答案
    然而熱鬧之餘,中國音樂劇似乎仍缺一部立得住的代表作。表面繁榮的背後,有許多被掩蓋的困境。如今,引進音樂劇正處在市場空窗期,看似市場贈予了國產作品一個莫大的機會。由此,對中國音樂劇的孵化和成長的渴望,愈發迫切。但究竟怎樣的溫度、溼度,才能孵好本土音樂劇這隻「蛋」?
  • 睡前小故事:母雞格子孵怪蛋
    睡前小故事:母雞格子孵怪蛋2014-10-09 09:45:07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母雞格子終於下蛋了。第一個蛋是透明的,主人很好奇,沒有把它煎成荷包蛋;第二個蛋竟然是綠色的,主人害怕裡面有怪物,也沒有吃掉;第三個蛋該正常吧,可是主人怎麼也磕(kē)不破,因為這是一個「硬殼蛋」。接下來,格子下的蛋都很怪,主人拿她實在沒辦法。  「格子,你究竟想幹什麼?我養你可是為了吃雞蛋。」主人說。格子回答:「尊敬的主人,我只想當13隻小雞的母親!只要你答應,以後你吃掉我都可以。」
  • 元氣森林缺產品特色、無技術壁壘 靠包裝和資本炒作如何持續?
    然而,作為自稱首家把網際網路行業的營銷思路搬到元氣森林上面,在沒有獨特的快消品屬性和技術和行業壁壘大背景下,僅靠資本和網際網路網紅的打造手法,元氣森林能走多遠備受業界質疑。雖然剛剛宣布建立第一家工廠,但元氣森林未來發展如何持續以及如何做大做強?仍是這個新晉網紅品牌元氣森林不得不正視面關鍵問題。
  • 【資本市場三十年】曹鳳岐: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
    新華財經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劉玉龍) 「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規範化、不斷法治化、不斷市場化、不斷國際化的過程。」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曹鳳岐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未來二三十年,隨著中國經濟由大轉強,中國資本市場必將完成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的變遷。
  • 【你好,音樂劇】2018全國校園公益巡演中國傳媒大學站
    小時精彩演出20部託尼獎音樂劇30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還有…… 校園演出嘉賓鍾穎中國傳媒大學聲樂表演專業98年的天蠍座,出生於四川成都,2016年參加芒果tv「超級女聲」獲得四川賽區十強,全國十五強的名次其本人對唱歌有無限的熱愛,也熱愛著不可預知的未來。
  • 2017中國音樂劇為什麼這麼厲害
    雖然音樂劇的市場教育和普及進展緩慢,過去的十年,在北上廣等主要城市還是逐漸形成了一大批音樂劇愛好者(尤其在上海),音樂劇也開始走進大學、中學的校園,音樂劇的少兒培訓課程也不斷湧現。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對高品質娛樂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國內眾多資本基於對未來市場的判斷,有迫切「搶灘」的需求。資本的不斷進入也帶動了音樂劇市場的發展(雖然也存在著一定的負面效應)。
  • 8噸重的霸王龍孵幾十斤的蛋,太難了!
    前言:多多是個非常有冒險精神的小男孩,昨天晚上他偷偷把一隻雞蛋放在了自己的被窩裡,準備模仿母雞孵小雞,可是第二天早上醒來,卻發現蛋碎了一地,他發現孵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於是去請教Recur老師。 多多:Recur老師,我孵蛋總是失敗,是不是我太重了?
  • 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路途遙遠,排練費不抵打車費,這是他過去兩周常面臨的窘境。他滿臉胡茬,咧嘴一笑:「幹這事兒也不是為了賺錢。」胡芳洲從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半路出家成了音樂劇演員。不到30歲,卻要在音樂劇《南牆計劃》裡演50多歲的曲藝人張忠禮。難的是,他不僅要扮老,還要唱好北京小曲、太平歌詞。
  • 看看農村人是怎麼孵小雞的
    然後把箱子放好,要防止老鼠爬進去,有時候在孵小雞的時候,老鼠還會偷吃雞蛋。第二:選雞蛋農村人在孵小雞的時候,都會從別人家找一些新鮮的雞蛋,這一步最關鍵。首先必須要找家裡有公雞也有母雞在一起混養產下的雞蛋,只有這種雞蛋才能孵出小雞。這種雞蛋就叫做受精蛋,如果只有母雞產下的雞蛋是孵不出小雞的。
  • 今天,馬東東孵了一個蛋……
    誰能治好這個病呢?這和馬東東孵蛋有什麼關係呢?呃,這要先從一個神秘的地方說起。你知道嗎?有一個世界最有趣的地方,在這裡,藏著治好「無聊癌」的方法。這個地方多有趣呢?所以,聰明狡詐的馬東東,在「世界最有趣的地方」,除了敲敲地面、吸吸空氣以外,還偷偷帶回了一顆藍色的蛋。這藍色是那麼深邃,那麼憂鬱,讓他覺得,拯救華語地區的「無聊癌」有希望了。捧著藍蛋,他開心地笑了。
  • 2017,中國第一次音樂劇大戰
    而如此多音樂劇搶灘市場的情況下,到了年底到底這些作品的市場表現如何,相信各家演出公司冷暖自知。2017年之前,很少有人會將演出市場細分到音樂劇市場,大部分時候音樂劇都屬於戲劇這一門類被並在了一起,或者和歌劇莫名其妙地合併為同一類,但是今年出現了如此之多,完全可以單獨拿出來做一個大類,並且進行一些討論。
  • 《聲入人心》熱度背後,中國音樂劇正在爆發前夜?|深度
    但對市場相對陌生的劇目而言,如何讓觀眾跨過劇院的門檻,就成了宣發的大難題。  在西方,戲劇平臺是觀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費元洪說:「在西方很多人會關心戲劇,你只要把這些戲劇的平臺打到了,剩下比的就是誰的戲好。但我們現在不是這樣,我們也沒那麼多的渠道去做。」
  • 音樂劇在中國:票價高所以人氣低?
    中國製作音樂劇通常有3種方式:引進音樂劇,比如英文版的《巴黎聖母院》;將國際知名的作品用中文改編,比如《媽媽咪呀》和《貓》;原創音樂劇。    目前,這3種方式都面臨著難題。    今年12月,經典音樂劇《歌劇魅影》亞太巡演將進入中國,在上海文化廣場劇院上演。這部劇上一次在中國表演也是在上海,但那已經是10年前的事了。    上海有很多《歌劇魅影》的樂迷,儘管如此,這部劇今年冬天只會在這裡上演60場,而不像在日本和韓國那樣,進行長達半年的駐場演出。
  • 如何理解證監會2021年資本市場六項重點工作
    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不能再靠「放水」,而是靠科技創新,資本市場也要給到科技創新在融資端的全面支撐。其次,重點提到了完善私募股權基金「募投管退」機制,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風險投資、股權投資是支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利器,可以使資金有效匹配至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優秀科技創新型企業,給予其長期資本化發展在源頭上的支持。
  • 24歲碼農在家用CPU孵鴕鳥 引百萬「雲爸媽」圍觀
    但沒過多久,這隻鴯鶓就死掉了。△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鵪鶉" 我熱衷於孵蛋是因為我喜歡鳥類,看到自己孵的鳥破殼而出的時候,會很有成就感。" 謝濤自小很喜歡鳥類動物,小時候每到春天,就會跟著家人到集市上買小鴨子養," 後來條件不允許沒能繼續養,現在有條件了就想多試試。"
  • 靠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助力企業拓展
    此次論壇的主題是:靠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助力企業海外拓展  2015年7月7日,由《國際融資》雜誌策劃,並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聯合主辦的2015(第六屆)清潔發展國際融資論壇暨2015十大綠色創新企業頒獎典禮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成功舉辦。此次論壇的主題是:靠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助力企業海外拓展。  自最初的探索到今天,這已經是第六屆清潔發展系列論壇。
  • 中植王允貴:新基建需要各種資本聯合推動
    本報記者 馬秀嵐 張靖超 北京報導就新基建風口,中植企業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王允貴提出,疫情給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造成很多影響,但卻推動了數據經濟的發展,使人們更感受到,用「新基建」去解決老問題,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今年,一些領域實實在在地受惠於新基建
  • 明勢資本黃明明:疫情後,中國全球供應鏈中心地位將更加不可撼動
    中國過去40年高速發展所依賴的巨大的低價勞動力人口紅利正在快速消失。明勢資本第一批投資的企業,不管是李群自動化、橙子自動化,還是艾肯工業這樣一批科技公司,解決的是中國製造業藍領工人短缺和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後面我們投的企業服務、企業SaaS和AI等企業,解決的是白領崗位勞動力的短缺和成本持續上漲的問題。
  • 第六屆中國資本論壇在貴陽舉行
    由著名經濟學家、中國資本論壇秘書長、第六屆中國資本論壇執行主席董志龍主持「新基建」「新產業」「新業態」「新服務」「新規劃」「新方向」與「新資本時代」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資本論壇領袖圓桌會議。三是畫好貴商回歸「同心圓」。要繼續大力推進「貴商回歸」工程,充分發揮商會資源優勢,廣泛凝聚貴商力量,努力為海內外貴商創業創富發展創造環境,積極推動貴商會員企業項目落地貴州,持續引導海內外貴商回黔投資興業,畫好貴商「同心圓」,擴大貴商「朋友圈」,齊心協力助推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