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靜淺解~坐靜、靜坐、觀靜、自觀

2020-12-22 崑崙道渡

01入靜之難:

老子的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修道最基礎的就是入靜了,但有些人始終無法入靜,並說自己什麼也沒想,剪不斷,理還亂。其實無法入靜是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訓練過入靜。在我們生活中,你看電視、玩手機、看書,都會使自己進入到一種狀態,而這種狀態就會使大腦神經的電子聚集、凝結,也可以比喻其為黑洞,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而想要入靜的話就要把這個結打開,把電子驅散開,並發散出去。一般沒有經過訓練是無法驅散開的,所以入靜是需要訓練的。

02入靜之法:

祛除雜念,即能入靜。下面就給大家介紹較常採用的三種入靜實修之法,修煉時只專注於正在修煉之功法就可以了。

1、觀看無極圈:初期之睜開眼看圖(可以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黑點專注觀看),後期可以閉著眼朝外玄看(兩眼中間的遠處)。這樣不但能入靜還能透過觀看,進入守一、專一、抱一狀態,不但能達到袪除雜念,還能用它來迅速地進入其它更高階之修煉功法。聽說連仙家都也天天須看無極圏。

2、當下:以這兩個字作為除雜念之口訣,只有當下,即無過去與將來,就不會有其他念頭產生。

3、數息觀和視香法:(前面寫的文章提到過此法)「數息觀」是閉目去數自己的呼吸。「視香法」,是在暗室點一根香,兩眼注視香火上的一點紅,不要去想別的,如此坐一支香的時間。香有香息,能使人聞香而生恭敬之心,暗室一根香的時間就可以,不要貪求境界,坐功到就可以了

03入靜淺解:

修道必須先由靜坐而起,所以都稱為坐功,但須身靜、心靜才可靜坐,身心不靜,必生雜念。

坐靜:

空門講坐禪,玄門講坐靜,坐靜秘訣「逢坐必靜方止」,以後逢坐即靜而定也。靜而後定,定能生慧,靜極生性,即是真性現元神,才能六通而達成玄妙。

靜坐:

內部提煉乃是內功,專煉精、氣、神、性。內功各部以精為主,氣神由精而生,而練內功以神

視為主,以氣為引,煉的元神通性,才能神定。性靜到極處,內開關竅,外通玄關,此關一通而各關全開。

神視之主要是看精竅,即自觀,以意神引精氣上行合元神,合久再引往性宮,以精氣、元神同性宮合,又曰:心、意、性合,即是無神合有神,有神合真性之要點也。

靜觀:

靜坐坐靜過程時,若是雜念不止,即可用靜觀的功夫,即是吸氣時,舌尖上捲,以目神觀之

,氣沉海底,走尾閭入骨髓內,過夾脊穿玉枕,到達玄關,皆目神視之,當可靜也,周而視之,永無雜念。而在靜觀之時,可分兩段,在九轉時靜觀各關竅,在觀靜時可透玄而進外玄。

觀靜:

靜中透出玄外之玄關,此玄關即是朦朧白雲中有一物,圓圓欲轉,時放時開。此時可以安靜的視觀,當現出各樣玄妙,由此即入進天眼通,一通皆通。

自觀、自得:

大道須在靜中求,自觀者乃是自持、自信、自求,才會有奇玄之顯現。自觀在安靜時,真性純足,元神清透,所以更能透出玄妙來,而且天上之事或有現出,藉此知之而自得,先得而後成,乃是萬般取自其身,萬種發於自心,觀看一種,參其妙處,記其生發之點,當可續而求之,才是自得之力,自悟之妙,由此靜坐中,可能參悟天地,方為大道之門。

04祖師說:

」靜坐勿找形與氣「,即是靜坐時,氣引不過來,可以用神觀之,自然通順。此時不可找形與氣,而靜觀是看竅、守竅,自觀是不可雜念,自得是成功。

修道明理~腹式呼吸、正反呼吸、胎元呼吸、胎息

靜坐坐姿~第三腰椎骨和第七頸椎骨的調整

打坐與睡眠相似嗎?~分享靜坐成長之路

分享靜坐實修之過程~修正自己

論修行中的「精神統一」與「心魔」

相關焦點

  • 靜坐,用認真的態度靜,以放鬆的心情坐
    我發現,無論是玉蟾宮、八仙庵、茅山、張家界、八卦頂.每天清晨他都在八部金剛功,每個夜晚,他都在靜坐。一般人,白天去拜訪他,根本看不見他在練功,他這麼用功。關於靜坐,老道長從來沒有跟我講什麼技巧,完全沒有,安安然然坐在那就好。師父,要不要「舌頂上顎」啊?他笑起來,「那頂了做什麼嘛。你就是先坐,等功夫到了, 它就自然搭鵲橋接通了。」
  • 「入靜狀態」到底是什麼樣的?
    美妙的入靜狀態,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心理體驗。這種令人神往的高境界到底是怎樣的呢?那雲間山頂上最美的風景,能否讓我們普通人看得到,有個想像和期待,至少作為認真習練靜坐的動力?(張海波《初識入靜》)兩千多年前,就有一個詞在形容這種入靜狀態:坐忘《莊子·大宗師》一篇中這樣講:「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大意是:忘了自己的身體,沒有了眼和耳等的感知,也忘卻了一切有形和學識判斷。
  • 入靜的三個階段和特點
    需要避免急於進步,要求過高產生急躁情緒,要用最大的忍耐性來達到進一度的入靜。第二階段  妙境呈現隨著入靜的漸漸深入,經常會出現練功八觸裡的光和異的景象。這就是進入了感覺或幻覺的入靜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如何保護入靜時不讓幻覺將入靜破壞。對待各種幻覺的正確態度是不求不怕。
  • 道家揭秘「入靜」的修行秘密
    入靜,是修煉內功的第一關,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關。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斷精進。入靜也就是進入了我們平常所說的氣功態。入靜的方法 呼吸人靜法 呼吸入靜法又稱隨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隨呼吸上下出入,以達到一念代萬念的方法。對初學者來說,呼吸入靜法是一個方便法門。 呼吸入靜可以只注意吸氣,而呼氣不著意隨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氣,不注意吸氣,或隨呼吸上下出入。
  • 王陽明:先學會靜,後才能得「慧」!靜坐3步,教你把心靜下來
    有個好環境,這個環境應該不受外界幹擾,非常安靜,如此才能比較容易靜下來;2.將身體安放好,也就是靜坐的姿勢。坐姿可有很多種,盤坐、立坐皆可。佛家和道家喜歡用盤坐。立坐就是「正襟危坐」:雙手平放膝上,背挺直,全身放鬆。王陽明心學用的是此法。
  • 陳復教授談「攝靜歸一」⊙陳復
    很多人對靜坐有某種誤解,以為只有雙手結心印,安靜坐在某處,澄清意念即可,我們不能說這不是靜坐,但還有一種更深層次的靜坐,我稱作「攝靜歸一」,也可叫「靜對」,這是一種觀念工夫,如果你能夠深沉領會「攝靜歸一」,並在行住坐臥中落實,那你就無時不刻在練習靜坐的工夫,因為人收攝自己呈現靜對狀態,其終極在獲得生命的整合感,這就是「歸一」,而「歸一」即「皈依」,皈依於誰?皈依於你的心體。
  • 入靜的三層境界
    入靜是修煉的重要內容之一。入靜是修煉者取得修行成效的關鍵所在,修煉的成效如何,取決於入靜的程度深淺。功夫的高低幾乎可以用修煉者入靜的深度來衡量。精神上的入靜層次深淺,關係到功夫進展快慢和功力的高低。(藉助一點外道的詞彙來描述得清楚些) 入靜又稱虛靜。人靜是修煉過程中逐漸達到一種思想寧靜,意念集中,輕鬆舒適,頭腦有序化的境界。入靜狀態即不同於正常清醒狀態,亦不同於睡眠狀態,更不是萬念俱息,寂然無物,因為它還保持著清醒的意念活動。
  • 靜,真的好美
    靜,真的好美作者:劉桂榮編輯:山花爛漫ID:shlmy99.我喜歡靜我喜歡心靜靜可以沉澱浮躁可以純潔心靈靜是人生至高境界可以使人生活得瀟灑從容.我喜歡一個人獨處的靜把自己調到靜音模式避開嘈雜喧囂的氛圍撇開雜人瑣事的無聊紛爭在溫馨幽靜的方寸房間心平氣和無擾無驚品茗賦詩美樂聆聽飄飄欲仙是最好的人生..
  • 如何修身養性(一)靜坐篇
    靜坐前的準備  1、安靜地室內,使空氣流通,不宜有風,  2、坐墊軟厚適中  3、在入坐之前,應寬鬆衣帶,避免受冷受風     靜坐時分雙盤很單盤(如下圖)雙盤更穩定,但難度挺高,對通經絡更有好處,剛開始單盤就可以,想學雙盤的可以去網上搜一下怎麼坐。     胸部可微向前俯,使心窩降下,所謂心窩降下,就是使橫膈膜鬆弛。
  • 入靜--太極養生的至高境界
    練好太極拳的重要關鍵是入靜。虛應萬物,靜能生慧。虛者,沒有廢物垃圾也。靜者,無私心雜念也。
  • 坐著,站著,都可以進行靜坐練習
    靜坐呢,有兩種打坐是其一,身體保持不動,是另外一種打坐呢,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很難堅持的,畢竟它需要每天都要堅持,而且不間斷打坐,只要開始了,不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身體保持不動,所有人都可以每天堅持所以,我說的靜坐,指的是身體保持不動,同時
  • 時光靜美,清秋情深
    時光靜美,清秋情深作者 | 林夕 攝影 | 趙小輝 來源 | 雨滴微刊倚窗看雨簾,側耳聽雨聲,衝去煩心事,細細品香茗。淅淅瀝瀝的雨不停的敲打著玻璃,又緩緩落下,打溼了夏日的感傷,又平添了些許憂愁。夏天的悄然離去,怎麼也無法將它那份炙熱的深情挽留,只在轉瞬之間帶走了它痴痴的守候,帶走了它七彩的夢幻,只把靜美的時光留給了清秋。站在秋天的渡口,聽風、看水、看大地,由滿目青翠開始換上金黃色的嫁衣。看秧蔓在枝頭掛滿了成熟與希望,看幾隻南飛的大雁傳來幾聲鳴叫,不由得會想到宋代詩人範仲淹《蘇幕遮》中的詩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 渾圓正一功的放鬆與入靜
    渾圓正一功的放鬆與入靜由河北金剛武館館長張恩平先生創立的渾圓正一功,是一個養身、強身的優秀功法,多年來,不但培養出了一大批武術英才,還為人民群眾調理了大量身體疾患,成效有目共睹,廣受好評。三、怎樣才能入靜首先要求形體相對靜止,其次是排除雜念,意識誘導要統一,第三應使神智處於清醒和睡眠的中間狀態。通過觀察統計,國外有70%的科學家是在自己處於這種中間狀態時對學術上的問題有所發現,得以解決的。
  • 南懷瑾老師演示:最經典打坐教學視頻《如何靜坐》
    南懷瑾老師自示範打坐視頻《如何靜坐》(建議在wifi環境中觀看)靜坐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學靜 ,而不是學座,靜是所有生命恢復本有自然規律狀態。人要增強自己生命的功能,並且活的健康長壽,那麼建議您來學習靜坐。
  • 如何進入「真靜」
    求靜的法門,雖不可取,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它在眾多的念頭中又增加一個球的念頭。 一般初學靜功的人,由於心理和生理均趨向於動,故而很難入靜。常有人說:讓我動起來容易,讓我靜下來卻是打死我也靜不下來的。在心理上,意識、思維、知覺、情感等,如「求靜」的法門,雖不可取,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它在眾多的念頭中又增加一個「求」的念頭。一般初學靜功的人,由於心理和生理均趨向於「動」,故而很難入靜。常有人說:讓我動起來容易,讓我靜下來卻是打死我也靜不下來的。
  • 禪意的「九大靜界」
    不急燥,不煩躁,那怕特別繁忙,那怕今天晚上趕飛機,也不著急,安於你已經面臨的那件事情的全過程,那麼在修練和生活中就容易靜下來,坐能坐得住,站能站得住,一種非常安穩的狀態。二、平靜由安靜進入平靜,平常待人接物要心平氣和,要善於尊重所有人,在對所有人進行交往當中,不要輕易帶情緒即或有情緒也要善於調節,調節到自己沒有情緒,別人更看不出你有情緒。
  • 簡析靜坐呼吸法的健身原理:
    蔣維喬,寫了一本《因是子靜坐法》。一般人對其中能去病延年的原理,搞不明白,心存懷疑,因而不能篤行固守,而至棄之不用。連睿智如毛主席,也對此靜坐法,持懷疑態度。在他的《體育之研究》中說:「今有因是子者,倡靜坐法,自詡其法之神。然吾不可效之也」。未予實行,殊為可惜。鄙人留心於養生之道,已有40餘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在幾十年的實踐與體悟中,對其中原理,漸有所誤。
  • 修真入靜之真明二靜境(一代宗師)
    接續上文,現述真靜與明靜。7.真靜 由空靜才能到真靜。真靜棗真正的入靜棗古人稱之為脫胎換骨,重新做人,改頭換面,煥然一新,這是真正的入靜。氣功一般講入靜,應當是真正的入靜。在平常生活當中要注意這方面的培養,對每一件事情你要善於不斷創新才行,不要吃老本,那麼才能夠真靜,這是真正入靜的真靜。 8.明靜 明靜是什麼意思呢?明白的意思。明白你的事情,明白周圍的事情,還有一個通身透明。
  • 靜一靜
    靜一靜 2020-07-03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喬小喬 靜下來︱一首歌的時間01
    不論你有多忙,此時此刻,讓我們靜下來,一起聽一首歌。本次推薦:隱秀+老師。歡迎知否用戶薦歌分享。 「大喬小喬」組合是設計師喬小刀和學習委員喬木楠於2006年組建的一個樂隊,大喬是一個老男人,小喬是他的侄女。大喬小喬憑藉一首《消失的光年》風靡整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