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入靜之難:
老子的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修道最基礎的就是入靜了,但有些人始終無法入靜,並說自己什麼也沒想,剪不斷,理還亂。其實無法入靜是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訓練過入靜。在我們生活中,你看電視、玩手機、看書,都會使自己進入到一種狀態,而這種狀態就會使大腦神經的電子聚集、凝結,也可以比喻其為黑洞,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而想要入靜的話就要把這個結打開,把電子驅散開,並發散出去。一般沒有經過訓練是無法驅散開的,所以入靜是需要訓練的。
02入靜之法:
祛除雜念,即能入靜。下面就給大家介紹較常採用的三種入靜實修之法,修煉時只專注於正在修煉之功法就可以了。
1、觀看無極圈:初期之睜開眼看圖(可以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黑點專注觀看),後期可以閉著眼朝外玄看(兩眼中間的遠處)。這樣不但能入靜還能透過觀看,進入守一、專一、抱一狀態,不但能達到袪除雜念,還能用它來迅速地進入其它更高階之修煉功法。聽說連仙家都也天天須看無極圏。
2、當下:以這兩個字作為除雜念之口訣,只有當下,即無過去與將來,就不會有其他念頭產生。
3、數息觀和視香法:(前面寫的文章提到過此法)「數息觀」是閉目去數自己的呼吸。「視香法」,是在暗室點一根香,兩眼注視香火上的一點紅,不要去想別的,如此坐一支香的時間。香有香息,能使人聞香而生恭敬之心,暗室一根香的時間就可以,不要貪求境界,坐功到就可以了
03入靜淺解:
修道必須先由靜坐而起,所以都稱為坐功,但須身靜、心靜才可靜坐,身心不靜,必生雜念。
坐靜:
空門講坐禪,玄門講坐靜,坐靜秘訣「逢坐必靜方止」,以後逢坐即靜而定也。靜而後定,定能生慧,靜極生性,即是真性現元神,才能六通而達成玄妙。
靜坐:
內部提煉乃是內功,專煉精、氣、神、性。內功各部以精為主,氣神由精而生,而練內功以神
視為主,以氣為引,煉的元神通性,才能神定。性靜到極處,內開關竅,外通玄關,此關一通而各關全開。
神視之主要是看精竅,即自觀,以意神引精氣上行合元神,合久再引往性宮,以精氣、元神同性宮合,又曰:心、意、性合,即是無神合有神,有神合真性之要點也。
靜觀:
靜坐坐靜過程時,若是雜念不止,即可用靜觀的功夫,即是吸氣時,舌尖上捲,以目神觀之
,氣沉海底,走尾閭入骨髓內,過夾脊穿玉枕,到達玄關,皆目神視之,當可靜也,周而視之,永無雜念。而在靜觀之時,可分兩段,在九轉時靜觀各關竅,在觀靜時可透玄而進外玄。
觀靜:
靜中透出玄外之玄關,此玄關即是朦朧白雲中有一物,圓圓欲轉,時放時開。此時可以安靜的視觀,當現出各樣玄妙,由此即入進天眼通,一通皆通。
自觀、自得:
大道須在靜中求,自觀者乃是自持、自信、自求,才會有奇玄之顯現。自觀在安靜時,真性純足,元神清透,所以更能透出玄妙來,而且天上之事或有現出,藉此知之而自得,先得而後成,乃是萬般取自其身,萬種發於自心,觀看一種,參其妙處,記其生發之點,當可續而求之,才是自得之力,自悟之妙,由此靜坐中,可能參悟天地,方為大道之門。
04祖師說:
」靜坐勿找形與氣「,即是靜坐時,氣引不過來,可以用神觀之,自然通順。此時不可找形與氣,而靜觀是看竅、守竅,自觀是不可雜念,自得是成功。
修道明理~腹式呼吸、正反呼吸、胎元呼吸、胎息
靜坐坐姿~第三腰椎骨和第七頸椎骨的調整
打坐與睡眠相似嗎?~分享靜坐成長之路
分享靜坐實修之過程~修正自己
論修行中的「精神統一」與「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