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周末》的作者,沃爾特·魯特曼(Walter Ruttmann)的經歷。
Walter Ruttmann(瓦爾特·魯特曼)(1887-1941),德國攝影師、電影導演,他還是製片人、前衛藝術家、大提琴手、小提琴家。1897年12月28日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他在蘇黎世學習建築,在慕尼黑學習繪畫。1921年,來到柏林的Ruttmann製作了實驗性短片《Lichtspiel》,此後發展出四部短片,這系列短片以新的電影表達形式進行的實驗,豐富了電影作為一種媒介的語言。
1927年,Walter Ruttmann導演了實驗紀錄長片《大城市的柏林交響曲》,這是他電影藝術創作風格的延續,他將抽象畫面和電影蒙太奇的原理應用於柏林街景的真實影片裡,這部作品是電影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也因此,Walter Ruttmann被譽為二、三十年代德國實驗抽象電影的最重要代表。
1927年,Walter Ruttmann還作為攝影師參與了默片時代的經典巨作《Metropolis大都會》。
《大城市的柏林交響曲》廣受關注後,在1928年,柏林廣播小時(Berlin Radio Hour)電臺委託Walter Ruttmann去錄製一個關於柏林的廣播聲音作品,就是上面的作品《周末》。
Walter Ruttmann從小學習音樂,他對聲音的重視超過其它電影創作者,他一直在尋找發展的聲音潛在資源的機會。1929年製作了《Melodie der Welt》,這也是德國第一部完整的有聲電影,下圖是他在拍攝現場指導演員。
1928年,經過近一年的籌備,Walter Ruttmann開始製作《周末》,當時愛迪生的留聲機還沒有發明出來,在《Weekend周末》這個作品中,Walter Ruttmann使用Tri-Ergon的技術將聲音記錄在光學聲底的電影機音軌上。
由於設備龐大笨重,錄音設備被安裝在類似手推車的裝置上,以便於在柏林接頭移動。
「音調和聲音本身就存在。」Ruttmann說。《周末》這部作品不僅是實地錄音開篇裡程碑式作品,它同樣影響著後來的先鋒音樂,如果從音樂角度來定義,《周末》是一部激進的現代主義作品。
Ruttmann被譽為是先鋒音樂的起源,在1929年的一份宣言中寫道:「Everything audible in the world becomes material(世界上所有可聽見的東西都能變成素材)!」,這句話引領了許多音樂先鋒大師,如Schaeffer, Varese, Cage等先鋒音樂人都受了他的影響。
「《周末》是聲音的蒙太奇時間。我用膠片帶去專門錄製聲音,這相當於一部「盲片」,Ruttmann說。他將城市的日常聲音塑造成一個稜鏡,通過它折射和完善現實生活的片段,實地錄音素材及「蒙太奇剪輯」也成為先鋒音樂最基本的兩個元素。
從藝術角度,《周末》是概念性的。聲音素材是柏林平凡而平淡的城市街頭現實。Ruttmann所做的就是以蒙太奇(作曲家)的方式重新排列配置這些聲音素材。與畢卡索的立體主義實驗繪畫類似,它們試圖同時顯示出表面的,暗示的或受阻的感覺。而從音樂角度,《周末》使用了主題和變化,張力和釋放,和聲與不和聲等手法。
《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