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唱片工業格式轉換暗流湧動的一年,當中的暗流有些已經浮出水面,成為顯象。從前年開始寫月度唱片之選,古典樂迷對這個選題一直給予很大的關注,再次表示感謝。樂迷同時也提出越來越細分的要求,高清文件、CD、Blu-Ray/DVD、Vinyl、Streaming等不同形式的載體之間都有較大的需求,因此月度唱片之選也越分越細,現在已經形成了高清文件、CD、Blu-Ray/DVD、書籍等分類,而到了2019年一月之選,將會再加推出Vinyl和音樂會的分類。
這不是單純地為了商業的促銷,我們確實在經歷著古典音樂載體的再一次變化的時期,而這一次並不是如之前從SP轉到LP、Vinyl轉到CD、CD轉到DVD這麼簡單,這個載體不再是自埃米爾·柏林納(Emil Berliner)發明的圓形碟片(Disc),當年他可是憑藉著這種碟片形式戰勝了錄音發明者愛迪生所倡導的臘筒形式,而之後100年唱片工業的發展始終圍繞著Disc來展開,即使歷代載體形式的轉變都離不開Disc的形式。而這一次,唱片工業載體的形式第一次脫離Disc,之前所賴以形成的載體轉換時期的商業模式和手法在這一次轉換期似乎不再奏效。
在上一次的載體轉換時,也就是從CD試圖轉到DVD-A時,因為盜版現象幹擾了轉型的進行,唱片公司逐利的本性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這次轉型的失敗,到了後來有了Blu-Ray Audio這種格式也無濟於事,因此使得CD格式中的16bit/44.1kHz的音頻標準一直保持到今天,實際上這個標準在大約10年前就應該被更新了。正是因為這個當年不經意間制定的數字音頻標準,奇蹟般地存在了30多年,直到現在還在「橫行」。
實際上在幾年前開始,在錄音那端,早已經拋棄了16bit/44.1kHz,以24bit/96kHz甚至更高規格的PCM格式和DSD錄音已經成為主流,現在極少哪個大型樂團、錄音棚或者音樂廳會採用落後的16bit/44.1kHz進行前期錄音,只不過在到達消費者那段,為了遷就CD的生產,降階為16bit/44.1kHz的標準。因此,在2018年,高清文件下載和黑膠唱片成為音響界的主流,CD開始在古典音樂的中心地——歐洲被邊緣化。當然,CD這種格式在亞洲地區,如日本和中國依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現在全球CD的銷量有相當一部分是在亞洲。同時,流媒體Streaming播放也慢慢開始興起,歐洲的主流古典音樂流媒體平臺Qobuz開始提供最高至24bit/192kHz的流媒體播放,中國國內的app「索尼音樂精選」也在去年八月開始提供最高至24bit/96kHz的流媒體播放。
這一切都表明了,高清音樂的時代來臨。因此,今年「古典縱橫」的年度唱片之選,第一個是高清音樂的選擇,2018,這個領域屬於是新製作的錄音和大公司為出」大包子「而做的舊錄音Remaster的集中地,文中推薦的Top Ten都是2018年內出版的新錄音。
Debussy Centenary Edition
Harmonia Mundi公司出版
2018是德彪西年,筆者心目中全年最精彩的古典音樂製作是華納集團的德彪西作品全集和法國HM公司的《世紀德彪西》系列。法國的HM公司已經慢慢晉身全球大型的獨立古典音樂唱片品牌,他們沒有雄厚的歷史錄音的家底,在三月過後,也就是德彪西的百歲生日過後才發力,連續出版了十款德彪西的專輯。這些專輯集中反映了德彪西的主要作品,演奏家都是來自活躍在法國一線的本土、德國和俄國的音樂家、樂團演奏,演出代表著當今法國音樂界和德彪西作品演奏的最高水平,錄音製作也是相當精緻。全年的高清音樂中,排頭位當之無愧。
漫步系列
國家大劇院唱片公司出版
國家大劇院開啟唱片業務是在成立之初就制定的戰略,但起步的時間無疑是遇到了實體唱片困難的階段。據說漫步系列本來是用作國家大劇院在線音樂的補充,但是在製作人的努力下,做成了中國一線獨奏家的巡禮。在已經出版的11款錄音中,張張都做到了國內所能達到的製作水平:錄音、設計、製作等等,這非常難。在索尼音樂精選app上,有漫步系列的高清文件下載,DSD格式是母帶的數字文件。
伯恩斯坦:交響曲三首
安東尼·帕帕諾(指揮)
Warner公司出版
2018也是伯恩斯坦年,關於伯恩斯坦的優秀之作不少,筆者認為最值得推薦的他的作品,而帕帕諾指揮的這套三首交響曲,是近年來不多的伯恩斯坦交響曲的合集,而且演奏相當精彩,錄音也是非常出色。
g
奧拉夫森彈奏巴赫作品集
DG出版
奧拉夫森演奏的巴赫獨樹一幟,在乾淨、明晰和清澈的音樂表面,內心是炙熱的感情。哪怕是對巴赫的作品熟悉得不行,也會被他的演奏所打動。同期他還因為這張專輯的製作而萌生出Bach:Rework的創作和即興的演奏,製作出兩集只發行數字專輯的EP,同樣極為精彩。
梅西安:鳥鳴集
艾馬爾(鋼琴)
PentaTone出版
艾馬爾的演奏仿佛是」原生「在當下一般,起時代的精神和發自骨子裡對音樂的愛,最能打動人,哪怕不怎麼聽古典音樂的人。一般而言,當代作曲家的作品不是那麼容易入耳,但艾馬爾能將這些作品」轉化「成我們身體喜歡接受的成分。他的梅西安是首屈一指,之前重要的鋼琴作品都錄了,這套《鳥鳴集》他曾經是在實地演奏,與天地混然一體。
莫扎特:小提琴奏鳴曲全集
阿麗娜·伊布拉季莫娃(小提琴)
塞德裡克·迪勃基恩(鋼琴)
Hyperion出版
伊布拉季莫娃是很有創造力的小提琴家,現在英國正進入一線的行列。這套莫扎特奏鳴曲演奏精緻細膩,對作品結構的處理大氣,富於生機。在這套五集並用了幾年最後完成於2018年5月的製作,也看得到伊布拉季莫娃在進步。
阿沃·帕特:交響曲集
NFM Wroclaw Philharmonic
Tonu Kaljuste(指揮)
ECM出版
阿沃·帕特是最受歡迎的當代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帶有宗教的元素,仿佛不受時空的限制,深入到遠古時代,這個交響曲集是第一次將四首交響曲在一張CD中收齊。當然,演奏、錄音都很精彩,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是推薦的理由。
口袋貝多芬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口袋愛樂樂團
Peter Stangel(指揮)
這是室內樂版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的首次錄音,也是將貝多芬交響曲詮釋走到一個極致的展現。效果能否接受暫且放放,OVPP (one voice per part 每聲部一人)的演出方式使得我們對貝多芬作品的結構了解更加透徹,以室內樂的方式演出他的作品,也體現了樂手的高超合奏能力。
馬勒:第六交響曲
音樂永恆樂團
提奧多·卡倫齊茲(指揮)
Sony出版
據說卡倫齊茲是目前歐洲最賣座的指揮家之一。他以」搖滾「精神詮釋古典音樂的作品,似乎也是古樂界的潮流。姑且勿論效果如何,他是一個現象級的人物,代表著相當一部分聽眾的審美。而這個馬勒第六,相比他的老柴第六,相對規矩些。
華格納:《指環》全劇
Naxos出版
每年一部,用四年時間完成音樂會版的《指環》,梵志登締造出他在港樂期間最高的成就,也是他迄今為止的代表作之一。這套錄音雖然是在音效不怎麼樣的香港文化中心進行,但是Naxos的老闆海曼先生親自在錄音棚監製,錄製的效果可以說比在現場的好些位置聽都要過癮。CD和Blu-Ray Audio的價格差別不太大,所以建議選擇格式標準更高的BD。
備註:本文所列舉的高格式錄音,除了NCPA出版的《漫步系列》是在索尼音樂精選app付費下載外,其餘全部可以在Prestomusic.com付費下載。
相關閱讀:年度回顧專題
王凱之選 | 2018十大古典音樂唱片
何寧之選 | 2018十大古典音樂唱片
火魅之選 | 2018十大古典音樂唱片
哲學問題之選 | 2018十大古典音樂唱片
張可駒之選 | 2018年十大古典音樂唱片
王為之選 | 2018十大古典音樂唱片
真正的快樂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微信公眾號:古典縱橫
聯繫投稿:705610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