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大家比較熟悉的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十面埋伏,除此之外,你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都還有哪些嗎?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分別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這些古典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你聽過幾曲?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了解一下吧!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之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湯問,常用來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高山流水的樂譜最早見於明朝朱權神奇秘譜。
列子·湯問版: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之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原是晉代桓伊所奏之笛曲,後經唐代名琴家顏師古移植為琴曲。全曲共分十段,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之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是中國古代十大古曲之一,樂曲原分有10段,是一首著名的中國琵琶傳統文曲。早在明清就已經開始流傳了,該曲名最早見於清姚燮(1805~1864)的今樂考證。夕陽簫鼓是抒情寫意的的樂曲,其曲情基本來自春江花月夜的詩情。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古典音樂之漢宮秋月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古典音樂之一。
原是晉代桓伊所奏之笛曲,後經唐代名琴家顏師古移植為琴曲。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旨在喚起人們對受壓迫宮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之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是中國著名十大古典名曲之一,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的古琴曲。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全曲七段,可分成起、承、轉、合四個組成部分。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之漁樵問
漁樵問答,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優美清逸,以對答式的旋律,描寫漁夫與樵夫的對話表達出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漁樵問答是一首流傳了幾百年的名曲,曲譜最早見於杏莊太音續譜(明蕭鸞撰於1560年):「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之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據傳為蔡文姬作的一首中國古琴名曲,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之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萌芽於秦、漢時期,其名稱記載最早見於魏應璩與劉孔才書:「聽廣陵之清散」。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1425年),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全曲共45段,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之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最早刊於明代古音正宗(1634)。目前有多種流派傳譜,其意在借大雁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平沙落雁的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在空際盤旋顧盼的情景。樂曲以舒緩的節奏和清麗的泛音開始,描繪了秋江上寧靜而蒼茫的黃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轉而為活潑靈動,點綴以雁群鳴叫呼應的音型,充滿了生機和歡躍;最後又復歸於和諧恬靜的旋律中。意境蒼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運用,使得樂韻更加豐富,藝術感染力十分強烈。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勾魂兒」古典音樂之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又名淮陰平楚,是一首中國琵琶大曲,同時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全曲分十三個段落,其演奏為獨奏,樂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現出了當時項羽被大軍包圍時走投無路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