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視野」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解讀:以海思為代表的「中國...

2020-12-22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文/木棉),5月6日,IC Insights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銷售排名,從排名上看,前八名廠商表現依舊很穩,延續了去年的排名。而後兩個名額則由英偉達和海思取代英飛凌和Kioxia,挺進了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之列。值得一提的是,海思從去年排名十五首次晉升入前十榜單,而這也是中國大陸首家企業上榜。

縱觀這份排行榜,十大廠商的「三大升」和「三降」格外引人關注,英偉達、海思、臺積電均實現了超過35%的同比增長,而美光、博通和TI卻有所下滑。

分領域來看,覆蓋手機晶片業務的三大廠商——三星、高通和海思在一季度都實現了營收增長,這與全球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5.6%(Counterpoint數據)的狀態並不一致,其中高通的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於晶片平均價格上漲38%,這抵消了總銷量30.65%的降幅。在晶圓代工廠商方面,臺積電與三星也均實現了增長,不過與臺積電大增45%不同,三星電子晶片代工業務第一季度收益出現了下滑。至於其他上榜企業,由於受疫情等各種因素影響,營收增減情況也不盡相同。

一、三大升為何能逆勢增長?

遊戲業務加持,英偉達或得益於疫情帶來的紅利

從2019年的第11名上升到今年的第9名,英偉達的排名變化有種「被上升」的感覺。

目前,英偉達第一財季具體的報告還沒正式發布,但從去年四季度的財報我們也能看出些許端倪。去年四季度英偉達營收增長41%,其中遊戲圖形晶片等遊戲業務總共獲得14.9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56%。而這主要得益於任天堂Switch遊戲機的熱銷,據任天堂財報顯示,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經售出1081萬臺Switch系列遊戲機。

今年伊始,任天堂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就開始努力提高Switch產量,後來全球許多人口被迫居家避疫,京東大數據顯示在春節期間,任天堂遊戲機成交額同比增速超過了三倍,因此任天堂要求廠商協力增加Switch生產,以求滿足因新冠疫情激增的全球需求。據此前《日經新聞》報導稱,任天堂希望今年的Switch產量提高10%。

而由於任天堂Switch採用了英偉達的晶片,在此推動之下,英偉達的銷售自然水漲船高。

美國極限施壓,海思發展提速

與英偉達的「被上升」不同,海思排名的大幅度提升更有些勵志的味道。

從業績上看,海思與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銷售同比增長54%。數據顯示,海思2020年第一季度手機處理器出貨2,221萬片,與2019年第一季度的2,217萬片同比基本持平,在中國市場以43.9%的份額首次超越高通的32.8%。

CINNO報告分析稱,海思晶片得以擴大份額,主要得益於華為手機的大賣。2020年一季度,華為手機採用海思處理器的機型份額達到了90%,主推機型中採用麒麟990、麒麟820、麒麟985、麒麟810居多。

事實上,海思今年一季度的大爆發從去年5月美國禁售華為開始就埋下了伏筆。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禁止華為和其旗下的70家企業在美國的銷售和採買行為,很多美企召開緊急會議,並以書面形式和華為斷絕一切商務合作。

在「實體清單」事件之後,華為開始陸續為其自有產品造勢。最先做出反應的是晶片部門,禁令發布次日,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在至員工信中宣布:所有「備胎」轉正。

海思半導體是華為的半導體設計部門,銷售額的 90% 以上來自母公司內部採購。在華為晶片備胎計劃的支持下,同時華為手機的銷量在不斷地增加,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的份額也正在不斷地增加,尤其是在高通對華為「斷供」之後,更是直接加速了華為使用自家研發的麒麟處理器,以替代高通的驍龍處理器。

2019年上半年,華為海思同比增長25%,當時市場預測海思受到美國禁令營收將下滑嚴重,然而華為啟用了塵封多年的備胎,加上自研晶片走向高端化,海思下半年營收反而大增。華為海思2019年全年研發投入24億美元,營收同期增加60%,順利登頂亞洲IC設計龍頭。

事實上,華為在高端旗艦機型方面,目前都已經全部採用了華為自家的麒麟處理器,而在中低端手機中,華為也正在加速海思的麒麟處理器的使用,其實華為海思旗下不僅僅只有麒麟晶片,同時還有巴龍、鯤鵬、昇騰、天罡、鴻鵠晶片,華為海思所推出的自研晶片幾乎能夠涵蓋手機、AI、伺服器、電視等多個智能設備領域。

可以說是來自美國的壓力使得華為海思的晶片逐漸走上了舞臺,極大的刺激了其銷量。

臺積電業績跟著海思水漲船高?

海思銷售業績大增除了讓自己業績排名大幅上升外,也帶動了下遊臺積電的業績。

在榜單中,臺積電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家純晶圓代工廠,銷售額同比增長45%,分析認為,這主要歸功於蘋果和海思智慧型手機7nm應用處理器訂單的增長。

根據臺媒最新數據,臺積電的第一大客戶約佔營收23%,第二大客戶在2017年、2018年原本佔臺積電營收不到10%,2019年攀升到佔營收比重的14%,前兩大客戶的營收比重高達37%;毫無懸念,臺積電第一大客戶應為蘋果,第二大客戶則為華為。

蘋果這幾年來一直是臺積電的頭號VIP客戶,臺積電獨家代工A系列處理器大賺特賺。蘋果和華為海思還是臺積電 5nm 工藝的首批兩大客戶。供應鏈人士稱,蘋果包下了臺積電三分之二的 5nm 產能。報導稱,蘋果今年下半年將推出 4 款 iPhone 12 系列手機,這 4 款手機將全部搭載其 A14 處理器。供應鏈消息人士透露,臺積電將獨家代工蘋果 A14 處理器,預計將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量產。

相比之下,華為對臺積電的重要性可謂激增,幾年前華為還不在TOP5客戶中,高通、英偉達、AMD、聯發科都比華為靠前。

臺積電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華為在 2019 年給臺積電貢獻了 361 億人民幣的營收,同比增長超 80%,在臺積電營收的佔比,也從 8% 提升到了 14%,從而成為了臺積電第二大客戶,僅次於蘋果,後者的佔比為 23%,不過同比增速只有 1%。

不過,對於臺積電而言依然存在著不穩定因素,美國一直在想方設法讓臺積電斷供華為,如果成真,臺積電就丟掉了第二大客戶,對其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二、三降的原因何在?

華為被制裁,博通、美光吞苦果?

海思在迎來高光時刻的同時,博通和美光則滑到了蹺蹺板的另一端。而這一局面一方面是受到疫情影響,另一方面也與斷供華為關係密切。

受疫情影響,3月17日博通宣布撤回2020年全年的業績指引,這已經充分表明疫情對博通的衝擊之大。

2019年,博通接近20%的收入來自蘋果公司,而蘋果也是第一家確認新冠肺炎疫情正侵害其在中國的生產和需求的大型科技公司。

博通執行長霍克坦(HockTan)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指出,疫情的爆發並未讓博通的供應鏈受到任何影響,但需求確實有所放緩。但同時他也說:「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高度的不確定性,我們不禁認為其將對我們的半導體業務產生影響,尤其是在今年下半年的時候。」

除了疫情的影響因素之外,博通在內的美國晶片產業高度依賴中國,從去年緊張的貿易局勢對博通銷量的影響便可窺得。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公司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接著,博通和美光等美企被迫「斷供」華為。

華為曾是博通的第一大客戶,在交換機等產品中使用博通晶片。就在斷供華為後的一個月,博通就吃下了苦果。之前博通斷供華為的時候表示「華為只為博通貢獻了收入的10%,但是華為是個有意義的客戶」,而在斷供華為之後博通的股價大跌,2019年第二季度的營收,雖然營業額有所增長,但是利潤下跌了81%,接著,博通將2019年營收預測下調到了225億美元,較未斷供華為之前降低了20億美元。

事實上,華為禁令不僅讓博通損失了華為這麼一個重要客戶,還影響到了全球的OEM客戶們下單的意願,大家選擇了不從博通下新訂單,來降低庫存水平,抵禦可能的風險,需求全面放緩。

通過最新拆解的P40手機我們也能夠發現,華為已經開始採用海思的晶片來替代博通的晶片。

據美股研究所解析博通Q1的財報也指出,華為早已在研發屬於自己的手機晶片,這意味著中國對美晶片的依賴正在逐漸降低,一旦中國大面積採用自身研發晶片,來自對美晶片至關重要的中國市場的銷量將大幅降低。

美光方面,美光公布的2020財年的第二季度業績顯示,該季度營收47.97億美元,同比下降17.8%。對於全球「疫情」帶來的影響,美光認為,首先是中國大陸地區的疫情爆發對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產生了重大影響,包括智慧型手機和汽車銷量大幅下滑,以及美光中國客戶的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受到影響,並對美光第二財季後期產生不利影響。

除了疫情的影響之外,其實禁令之後,美光對華為的業務也有縮減。相關數據表明,美光有 55%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2019財年前半年,美光有13%的收入來自華為。2018年華為採購了美光公司17億美元的內存及11億美元的快閃記憶體晶片,而去年該公司總營收也不過303億美元,可以說華為對美光的營收非常重要了。

雖然,2019年底的財報會上,美光就已表示,已獲得華為許可證,但是2020財年第三季度開始營收才會有所改善。之後緊接著遇到疫情的衝擊,2020年第一季度的需求也是可想而知。

TI:疫情打擊下,汽車和消費電子終端受到衝擊

博通與美光之外,最讓人感到不那麼意外的應是TI了,受疫情影響,汽車和消費電子終端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從電子產品類別中的智慧型手機來看,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預計,2020年全球手機銷量將下滑4.3%,其中歐洲的銷量將下滑7.4%。而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之前,Canalys預計今年全球手機銷量將增長3.6%。

此外,新冠疫情衝擊了本就不振的汽車行業,帶來了重大負面影響。汽車數據分析商JATO Dynamics的數據顯示,全球車市在2020年一季度的總銷量比2019年一季度下降26%,銷量降至1742萬輛。中國、歐洲和美國等主流市場3月份銷量均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不過,歐洲車市受到的衝擊最大,3月份銷量創下38年來新低。另外,疫情衝擊著美國的汽車市場,導致許多汽車工廠已經關閉。

TI的產品構成來看,個人電子產品(2018年收入的23%)和汽車應用(佔收入的20%),兩者加起來佔德州儀器總收入的43%,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導致消費者支出下降,汽車和消費電子市場的影響下,TI的營收肯定受到衝擊。

總結:從幾大半導體巨頭的營收大漲或大跌分析來看,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國因素的影響。而從海思首次入圍榜單,也讓我們看到了國產芯崛起的曙光。不過與常年雄踞該排行榜的幾大巨頭相比,海思的排名還不夠穩,尤其是業界普遍認為2020年將是華為最為艱難的一年,海思能否穩住,甚至更上一層樓,2020年可謂極為關鍵。另外,即便海思入榜,也只是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的獨苗,這與美國十席獨佔其六相比仍難以望其項背,中國半導體突圍之路道阻且長。

(校對/ Jurnan )

相關焦點

  • 華為海思首次躋身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
    美國時間5月6日,全球半導體市調機構IC Insights發布報告稱,華為海思一季度銷售額接近27億美元,其在全球半導體廠商(包括集成電路和O-S-D)中的排名從去年同期的第十五名一躍升至第十名,首次躋身前十。
  •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排名,美國獨佔六家中國僅僅兩家
    IC Insights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IC和OSD,OSD是光電器件、傳感器和分立器件的縮寫)銷售排名,這其中包括6家美國公司,2家韓國公司,以及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各1家供應商。
  • 華為海思處理器迎來高光時刻:拿下中國智慧型手機處理器份額第一!
    話說中國市場是全球手機市場的焦點,在這裡,不僅有排名世界前六的手機廠商,更為關鍵的是,全球手機市場中的老二華為也在我們國內,並且成為我們國人的驕傲!華為不僅手機強悍,海思處理器也迎來高光時刻!2019年的時候,華為手機在全球的排名中,應該是迎來了頂峰,力壓蘋果手機,排名全球第二,具體的出貨量更是達到了2.4億!當時華為正式公布這個成績的時候,想必不僅花粉們自豪感爆棚,就連一些小米粉絲,應該也是這樣的感受!而華為讓我們驕傲的地方,並不僅此一項!在手機處理器方面,近日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又傳出了好消息!
  • 2020 年1H TOP 10半導體廠商出爐:華為海思能在十強位置上坐多久?
    IC Insights 報告顯示,2020 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額比 19 年上半年增長了 17%,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總增幅 5% 的 3 倍多。
  • 華為海思 2020 生死劫:若非迴光返照,則是涅槃重生
    要是在往年,餘承東都會親自出席,然後面向全球底氣十足地宣布最新一代的麒麟 SoC 處理器——當然這背後主要是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的功勞。根據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在 8 月中旬公布的 2020 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導體廠商排名,華為海思實現了年增 49% 的營收增長,位列第十名——這也是華為海思有史以來第一次位列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
  • TrendForce全球十大晶片設計公司名單:中國3家上榜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統計,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營收排名出爐,分別為高通、博通、英偉達、聯發科、AMD、賽靈思、瑞昱半導體、聯詠科技、美滿電子、Dialog。
  • 海思新款FHD電視晶片發布:流暢運行安卓9支持4K 30Hz解碼
    7月30日消息,華為海思推出了兩顆全新FHD全高清智能電視晶片,其中一顆芯內置512內存,另一款內置了1G內存,支持4K 30Hz解碼。  而通過海思內存優化,其中一顆晶片打破了512M電視內存不能運行Android高版本的局限,也是目前全球市場上唯一支持在512M內存電視Android 9.0晶片,與此同時,海思FHD晶片支持兼容全球絕大多數主流應用,可保證應用正常運行。
  • 全球半導體行業迎來動蕩期,逆襲和「上位」的良機已至
    IP界的黑馬今年3月,市場分析公司IPnest發布了2019年全球半導體IP廠商的營收排名,該榜單中重點介紹了10大IP廠商的營收、同比增長和市佔率情況。總體來看,2019年全球半導體IP市場總價值約為39.4億美元,比2018年的37.4億美元增長了5.2%。
  • 2018國內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十大企業
    2018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本期《盤點2018》由與非網小編分別來給大家盤點一下2018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十大企業。  2018年中國大陸十大IC設計企業  2018年大陸IC設計企業銷售額達到了1036.15億元,同比增長17.59%,遠高於行業平均增速14.83個百分點。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我國又一項半導體核心裝備取得突破!
    這意味著在晶片自主研製的道路上,中國又攻克了一樣受制多年的核心裝備。目前世界範圍內以集成電路領域離子注入機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只有6家。2020年一季度晶片業者在疫情中營收不減反增根據市場研究機構Omdia的統計數據,整體半導體產業營收2020年第一季呈現些微下滑,然而全球前十大晶片供貨商的營收總和仍取得了2%左右的成長;包括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美光(Micron)以及其他領導業者,在2020年第一季的營收總計為636億美元,較上一季增加了14億美元
  • 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十大最新排名:臺積電第一,華為海思第十
    臺積電創立臺積電臺積電(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張忠謀創立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華為等等。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排名368位.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2期:「南泥灣」後又傳「塔山」!華為要...
    臨港新片區集成電路落地項目投資將超千億元上海發改委副主任朱民近日在臨港新片區成立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臨港新片區將重點建設「東方芯港」、「生命藍灣」、「大飛機園」和「信息飛魚」四大重點產業園區,預計到今年年底,僅集成電路領域的落地項目總投資就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 2019年全球10大半導體企業排名,華為實力應排第8,但沒上榜
    眾所周知,這幾年最受大家關注的領域,發展最快的領域可能就是半導體了。畢竟半導體可能真的是最尖端的科技,也是大家最離不開的高科技產品了,從手機到電腦、電視,屏幕,甚至一顆燈泡,都有半導體的存在。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半導體企業們也是備受關注,尤其是中國的網友們,都希望中國半導體企業能夠崛起,佔到一席之地,畢竟中國是半導體進口大國,自給率不足20%,一旦崛起,可以擺脫對國外半導體產品的依賴,減少進口額。而近日,全球半導體協會SIA發布了確切的2019年的半導體市場數據。
  • 從數據看中國半導體在全球版圖中的位置
    從營收上看,目前中國最大的半導體IDM公司是聞泰旗下的安世半導體,做二極體等分立器件,MOSFET等,2019年營業收入為103.07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為104.31億元;2019年淨利潤12.58億元,上年同期為13.40億元。
  • Q2全球前十大封測廠商排名出爐,日月光半導體(ASX.US)營收13.79億...
    要聞 Q2全球前十大封測廠商排名出爐,日月光半導體(ASX.US)營收13.79億美元穩坐龍頭 2020年8月13日 13:59:57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拓墣產業研究」根據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2020年第一季受到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因各國邊境管制與封城措施使整體供應鏈出現斷鏈情況
  • 華人CEO掌舵的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
    半導體產業的三大轉移在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60年的發展歷程中,發生了兩次重大的地域轉移。第一次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到日本的轉移,IDM(集成設計和製造)廠商開始出現,東芝、NEC和日立是代表廠商。
  •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他創建臺積電稱霸全球,掌握華為晶片命運...
    張忠謀是一個可以定義一個產業的人,因為是他開創了半導體專業代工的先河。因其在半導體業的突出貢獻,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而臺灣人則尊他為「半導體教父」。2017年臺積電市值超Intel,成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2018年6月5日,張忠謀宣告正式退休。他創立的臺積電成為最賺錢的企業之一。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晶片巨無霸回歸!
    華為海思邁入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前105月6日,全球半導體市調機構IC Insights發布報告稱,一季度全球前十大半導體銷售榜單中,總部位於美國的有6家公司(英特爾、美光、博通、高通、德州儀器和英偉達),韓國有2家(三星和海力士),中國臺灣1家(臺積電),中國大陸1家(海思)。
  • 外媒:中國十大最值得關注的半導體初創公司
    半導體產業是全球信息產業的核心,近年來,中國本土的半導體企業頻頻出現,也引起了眾多海外媒體的關注,其中包括kr-asia。kr-asi這樣寫道:「中國優先發展計算晶片技術,以減少對國外進口產品的依賴,從而引發了本地半導體初創公司的浪潮。」
  • 一季度全球 PC 需求飆升/平板電腦大幅增長/這個五一中國已滿血歸來
    與熱鬧非凡的直播行業形成對比的是,五一假期第二天,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上傳了自己在北京騎共享單車的小視頻:「綠色出遊 猜猜共享單車上是誰?」一副「中國已滿血歸來」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