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
我們向大家徵集了自己的童年故事
「小屁孩」時期在自然山間撒野亂跑的回憶
關於故鄉景色的細碎片段
童年稚友們嬉笑打鬧的日常
.
時光流逝,記憶永恆。
九兒老師也給我們發來了
她小時候和小狗的故事
讓我們看到童年的另一面
本文作者、繪圖 :九兒
試用紙張:康頌傳承系列水彩紙
兜兜轉轉的,我又與狗相伴了,距離這樣的日子,已經有三十幾年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不厭其煩地養了很多次狗。為什麼是很多次呢?說起來很難過,因為沒有經驗,因為太愛了,反而養不活。
有一次慘痛的回憶,至今想起來心依然是痛的。
小時候,我們家住在東北科爾沁草原尾部的一個小村子,那年我七歲多,剛剛從奶奶家被接回來,和家裡的兄弟姐妹分別了四年的我,感覺生疏又孤單。
鄰居家有一窩小土狗,大概不到三個月的樣子,肥實得像一個個肉球,奶聲奶氣的哼哼唧唧,跑不好都可能摔得嘰裡骨碌的。我很喜歡,媽媽允許我抱回來一隻——黑色帶黃毛的,大大的眼睛,小尾巴像電動的一樣一刻不停的甩動,可愛極了。
那時是冬天了,除了吃好喝好,我最擔心的是小狗會冷,於是找來一個類似於竹簍一樣的小筐。原來是裝雞蛋的,我把雞蛋拿出去,又鋪了好幾層棉花墊子,讓小狗睡在裡邊,夜裡,又把小筐放在火爐邊。
爐子是用磚頭和泥巴壘起來的,上邊有一個鐵蓋子。小筐放在旁邊,保持好距離是絕對安全的。
不僅如此,我還經常抱著它在炕上睡覺,因為炕熱,暖和。可是沒過多久,小狗狀態越來越不好,只要出去外邊就哆哆嗦嗦的,即使不是很冷的中午也不行,我就越發的不敢讓它出去了。
一天早晨,我找不到它,它不在筐裡。
找了很久,直到媽媽要生爐火,才發現它趴在爐子下方掏爐灰的地方,它滿身都是灰,還有幾處毛焦了,它應該是在爐火剛剛熄滅時就鑽進去了,爐灰從爐蔽(隔離爐火的格狀鐵板,燃燒後的灰燼從縫隙落下來)落下來時還有火星,燙焦它的毛了。我嚇壞了,趕緊為它撣去灰塵,它只是哼唧幾下,軟軟的任我擺弄,大眼睛裡灰濛濛的,還流下了眼淚,我也哭了。
這次之後,每晚睡前,我都把掏爐灰的口堵好,防止它再進去。爸爸說我養的太嬌貴了,狗是不怕冷的,被我這麼養起來就不禁凍了,養出火來了。於是我只給了它一個墊子,把小筐又拿回去裝雞蛋了。
可是,悲劇還是發生了。這個場面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了。
一天傍晚,小狗又找不到了,該找的都找了,但是沒有。自己家的院子裡,鄰居的院子,裡裡外外都沒有。我很洩氣很難過,坐在炕上抹眼淚。
媽媽搬來玉米稈填在炕洞裡,東北的農村除了火爐取暖,還要把炕燒熱睡在上面才能抵禦寒冷的夜晚。可是就在媽媽把玉米杆點燃幾分鐘後,就聽到了小狗在炕洞裡叫。雖然聲音不大,但是我聽到了。媽媽趕緊把還沒燒著的玉米稈往外拉,爸爸拿來一盆水向裡面潑水把火熄滅。
我已經崩潰了,對著灰水流淌的黑漆漆炕洞大聲哭喊著,我想那是我出生後最真實的哭泣吧。
那個不懂什麼是心碎的年紀——我的心碎了……小狗是被爸爸費了很大勁伸胳膊拖出來的,它可能自己爬到一半就沒了力氣。
它的毛被燒焦了,散發著濃濃的糊焦味兒,耷拉著頭渾身哆嗦著,我接過它,它就像火炭一樣熱。我的心真得針扎似的疼,眼淚大滴大滴的落在它身上,再多的眼淚也不能減輕它的痛苦,沒過一會兒,小狗死了。
寫到這裡,我再一次流淚,對小狗的愧疚,心疼,還有對生命停止的瞬間的恐懼和無力感。我希望死去的小狗去了天堂。
後來,我終於養大一隻黃色的狗,很好的狗,但是在十幾歲時我們家搬到了郊區,媽媽把大黃給了鄰居,那是我不能做主的年紀,分別的滋味讓我至今害怕各種形式的離別,哪怕是短暫的再見。
如今,我知道怎麼養好一隻狗。也有自己的家,能承擔陪伴一隻狗到老的責任。
我的狗已經快五歲了,它叫呼和,是一隻來自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蒙古獵犬。
憑藉著對小狗的喜愛與責任,也懷揣著失去過小狗的遺憾與愧疚,九兒與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合作,接連創作出了《十二隻小狗》《草原上的小獵犬》,將自己對狗狗的愛融入這兩部不僅僅關於小狗的圖畫書。
在中國北部的內蒙古草原,一個初秋的平凡日子,天已經開始冷了,草地褪去了豐盈的綠色,黃色登場了。
草原上,馬兒安靜地吃著草,蒙古包外的狗兒們也追逐玩耍著。有一隻狗媽媽卻焦慮地進進出出,它是一隻蒙古細犬——一種古老的中國犬種。
這隻蒙古細犬要當媽媽了,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夜晚來臨的時候,狗媽媽在主人為它準備好的溫暖的窩裡,生下了第一隻小狗,一隻美麗的白色天使。
一隻又一隻的小狗出生了,看起來一切都很順利,可是——有一隻小狗去了哪裡?
當我們讀完這個故事,不得不為生命的神奇而感慨,當一個新生命與這個世界相遇時,是那麼地不容易。它讓我們明白,要抱有一顆對生命敬畏和尊重的心,熱愛這片土地上與我們並行的所有生命。
感人至深的《十二隻小狗》續章,從見證生命的來之不易,到見證每一個平凡日子裡生命成長的驚喜。
經歷了艱難的出生,小狗們已經從孩子的小手可以輕輕捧起的脆弱生靈,長成了活蹦亂跳、性格各異的蒙古獵犬。
在這些可愛的小狗裡,有永遠好奇的小烏,有粗心大意的奮奮,有總讓人擔心的小雪……它們在狗媽媽和主人耐心的照看下,在內蒙古那片蒼茫的草地上,自由成長著……
現在九兒的生活中不止有小狗的陪伴
她和妹妹小十還是愛貓人士
家裡都收養了兩隻流浪貓
小十偶然拿起筆給妞妞畫像,覺得很有趣,畫了幾張之後受到姐姐九兒的讚賞和鼓勵,她說小十的畫有一種稚拙的味道。於是,每天開始畫貓,漸漸愛上繪畫帶來的樂趣。2017 年,姐姐九兒為小十寫了這個故事——《住在樹上的貓》,這是小十的第一本圖畫書。
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關於友善與信任。流浪貓常常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蜷縮在屋簷下、藏在汽車的引擎蓋下,穿行在水泥馬路間……在城市裡,它們一直生活得很艱難。
《住在樹上的貓》的主角就是這麼一群時常被人類所忽視的流浪貓,圖畫書裡畫了一隻貓、兩隻貓、三隻貓……(到底幾隻呢?大家在書裡數一數吧)。它們以一棵大樹為家。也許對於流浪貓來說,大樹可以給它們家的庇護。它們和人保持距離,卻有著深深的依賴感:老婆婆每天給它們帶來食物和水,小女孩默默地關注著它們。
總之,它們幸福地住在這棵大樹上,和蝴蝶、老鼠追逐玩耍,偶爾和狗打打架,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一切平靜而美好。直到有一天……一隻貓、兩隻貓……它們陸續地離開了大樹。
可還有一隻仍然堅守著,守著這棵大樹,也守著一份期待。當它終於要離開這棵大樹時,它落淚了,可讀故事的我們卻覺得深深的溫暖和踏實。
狗狗、貓貓,柔軟而溫暖,它們的存在是人類世界中溫暖的一隅。其實,人類與所有生靈之間的關係都如此——當我們接納它們時,它們會回饋給我們快樂和美好!
人類從來不是孤單地生活在大自然中
世界也不是以我們為主體
對自然多一些敬畏
對其他生物多一些包容
尊重世界上的所有生命
我們都將會有莫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