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一個「麒麟兒」的平淡人生

2021-03-05 黃小海的書房

說起姜維,大家自然會想起一個相貌俊朗的少年,英姿勃發,文武雙全。他是諸葛亮的關門弟子,心系武侯的遺志,明知蜀漢之事不可為而強為之,一人悲情地獨撐起風雨飄搖中殘破的蜀漢。在眾多的三國遊戲中,姜維都是蜀國後期的「唯一希望」,武力、統率、智力屬性都屬於一流,這樣的武將,在整個三國遊戲中都屬於珍寶。

電腦遊戲《三國志》中的姜維形象

但姜維的一生,或許和遊戲中那般高評價並不相符。

在民間傳說裡,少年姜維愛讀書,有膽識,是個「麒麟兒」(通俗的說法,就是鄰居家優秀的孩子)。他父親是一個鎮守邊疆的武官,但英年戰死沙場,姜維作為「烈士」之子,順利進入了魏國的軍官學校,學成後到了西北邊境,成為了一名參軍(相當於地方守備軍的參謀長)。

姜維26歲那年,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蜀漢丞相諸葛亮軍出祁山,當時姜維聽從天水太守馬遵之命在各地巡查,馬遵聽說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是姜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

《三國演義》中把這一段描述得很精彩,說是諸葛亮慧眼識珠,看到了這位青年的能力和潛力,於是設下連環套將姜維活捉,並親自解綁授書,明示想要好好培養他。

而史書中可沒有對此有任何著墨。姜維降蜀之後,也並沒有像《三國演義》裡說的那樣,一直跟在諸葛亮身邊參與各種軍事行動,而是被給予了一個管制——「倉曹掾」,也就是管理後勤糧草的長官。

老《三國》劇照,諸葛亮指導姜維

很明顯,史實非常理智,對於一個魏國降將,姜維不可能直接參與到蜀漢的核心軍事計劃當中,無論他多麼有才華,諸葛亮有多看重他,他都必須經歷一個「忠誠度考察期」,而這一考察,就是五年。這五年,姜維安靜地為蜀漢管理糧草安保,此間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兵出斜谷道,姜維實際上並未參與到最前線的軍事行動中。

後來諸葛亮給蔣琬寫信,稱姜維是涼州上士,有膽略。中央批准姜維統領五千虎步軍,升姜維為中監軍徵西將軍,這是姜維第一次真正成為蜀漢的將軍。但這時,離諸葛亮仙逝只有一年了。

一年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遺命姜維次於魏延斷後。

所以,《三國演義》忽悠了我們,羅貫中把諸葛亮和姜維的「師徒」關係做了藝術的誇張,諸葛亮的確很賞識姜維,也力薦他進入蜀漢的軍事核心組織。但要說他會將自己的智慧傾囊傳授,未必有這個機會。

按理說,此時的姜維成為了蜀漢的將軍,終於迎來了他施展自己軍事才華的機會。但現實並非那麼理想,他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蜀漢換了一個領導。

諸葛亮在的時候,劉禪是個撒手皇帝,宮外一切事情,都是按照丞相諸葛亮的思路辦理。劉備對諸葛亮說「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前半句是蜀漢能建國的重要政治綱領,它為劉備籠絡了大量因「對天子忠」而站在曹操對立面的人才。後半句則是劉備對蜀漢建國後的發展方針,蜀漢想要長久,就絕對不能安逸於巴蜀之地,而是要時時刻刻準備收復中原。

諸葛亮當然是貫徹了這一方針的最佳執行者,他堅持「聯吳抗曹」「六出祁山」,幾乎以一人之力,逆推了人口與資源都比蜀漢多好幾倍的曹魏。

但諸葛亮的繼任者呢?

蔣琬、費禕均是文職出身,也見識了六出祁山無功而返的尷尬。他們開始對「王業不偏安」這句話開始動搖了,這種動搖不是對前人的否定,而是對自己的不自信:連諸葛丞相都無法完成的任務,我乃一介書生,又怎麼有能力打敗曹魏?

蔣琬費禕這樣比較「純粹」的文官,他們有力維護蜀漢的穩定,但無力再組織對外進攻

此後十餘年,魏蜀未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畢竟諸葛亮死後,魏國也開始了司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內鬥之中)。對於劉禪、蔣琬來說,這十幾年是休養生息,百姓安樂的平靜,但對於肩負孔明北伐遺志,以軍事能力卓越自居的姜維而言,這十數年,是青春和歲月的無情消磨。

姜維心知要完全獲得軍隊的主導權,只有和蔣琬同志熬,熬誰的命長。終於,文弱的蔣琬聽到了孔明的召喚,闔上了雙眼,伏倒在了書案上。

那一年,姜維四十四歲,這是他加入蜀國的第十八年,這十八年,除了平定一些少數民族的邊境騷擾,他並未在戰場上立下任何實質性的功勞。雖然已不是當初風華正茂的少年,但姜維依舊信心滿滿地向劉禪遞上自己的「出師表」。可過慣了安穩日子的劉禪,眉頭微顰,大筆一揮,請轉費禕同志查閱。如此批示,姜維自然心中一涼,費禕本就是「蕭規曹隨」之輩,恐怕這個太平日子,還得這麼渾渾噩噩地過下去。

費禕對姜維的處理方式,可能比蔣琬還要「惡劣」,他並非直接拒絕姜維,而是給他兵權,可每次都不超過一萬人(「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這樣的兵力,鎮壓一些羌蠻的騷擾還行,想要拿去徵討魏國,就是開玩笑了。

但我在這裡並不是抨擊蔣琬、費禕,這兩位先後作為諸葛亮的接班者,也是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模範,以他們當時對蜀漢國力的了解,做出這樣的決策,也無可厚非。

時光漸漸來到了姜維五十歲那年,冬意未消之際,蜀漢召開著每年一次的「年會」。年會上,作為當時的蜀國丞相費禕,接見著一位位蜀漢的將臣。突然,一位叫郭脩的魏國降將,從袖中掏出了一把匕首,刺向了費禕的心臟。這位性格謙恭,廉潔不阿的新丞相,當場斃命。

雖然史書並沒有說這次刺殺與姜維有何關係,但有趣的是,這位「刺客」郭脩,正是被姜維所俘,被姜維勸降的魏國將領。所以在眾多的歷史小說和民間傳說中,都把這次刺殺與姜維聯繫起來。黃小海今天寫姜維,主要是看史書紀實,在這裡就不多考究了。

但費禕之死,最大的受益者的確是姜維。不久後,姜維終於官升大將軍,除了劉禪之外,再也沒有人能阻止他的軍事計劃。等到這一天的姜維,也等到了自己「知天命」的年紀,對於一個武將來說,這個年齡已是強弩之末,他多次北伐,但面對魏國的鄧艾、陳泰、鍾會這些更年輕的後生,他毫無優勢。

這裡,《三國演義》又忽悠了我們,他把姜維塑造成年輕不老的軍官,次次北伐都寫得激情昂揚而又壯心不已(因為《三國演義》故意跳過了蜀國之前和平無事的十幾年)。但事實是,姜維早已和什麼「意氣風發」「年輕有為」「文武雙全」沒有了關係。他的每次北伐,似乎已經沒有了當年武侯的必勝信念,更像是給自己和前人做一個交代,仿佛就是完成每年例行的任務,每次都是進攻——打不過——退兵。如此反覆,沒有進步。

而經過一系列暗湧紛爭,司馬家族的政治地位逐漸牢固,終於尋個機會騰出手來一統天下了。公元263年,司馬昭親率大軍五路伐蜀,姜維在劍閣建立了近乎完美的防線,卻不料被鄧艾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後直逼成都,劉禪開城投降。

來自成都的一紙敕令傳到劍閣,命姜維立即投降。那張命令,猶如對已年滿六十的姜維的一張「死亡判書」。

老《三國》對姜維年齡的詮釋很到位,守衛劍閣時,他已經年逾花甲

未戰而降,姜維的手下軍士各個都拔起刀劍揮砍石頭以發洩心頭的憤怒,但無可奈何,姜維率軍向比自己小二十歲的鐘會投降。

但即便至此,姜維心中還有一絲火苗,他看出這位鍾將軍心中對鄧艾立下大功的不滿,於是極力遊說。最後,理想主義者鍾會終於覺得自己有機會據一方而自立,於是一方面上書陷害鄧艾,一方面準備謀反。

姜維可能一生都未曾想到,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次軍事行動,是在成都發動謀反。從天時地利人和來看,這次謀反都幾乎不可能成功,但姜維還是向魏軍發起了自己的「死亡衝鋒」。

他從小被人高贊,寄予厚望;

他年輕時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

他被無數人看好,卻從未有過功勳;

他等待機會,等到的卻是年過花甲,有心無力;

姜維最後的衝鋒,可能是對自己這一生的期望、報復、夢想的一個交代;

他最後死在了魏軍的刀劍之下,結束了一個「麒麟兒」,本應輝煌但又平平無奇的一生。

姜維的命運,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命運,而是一個人在特定時代下的命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那個時候天下沒有秩序可言,唯有梟雄和才俊能出類拔萃。那時的人應該極致地展現自己的能力才華和人格魅力,各個主公之間拼的就是魅力、能力、機遇和眼光,所以有了諸葛亮關羽這樣的不世之才。而到了三國鼎立時期,雖然天下未統一,但秩序已然形成。三個國家拼的是體制、資源和運營,個人能力對於一個國家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

就如同現在的商業市場一樣,一個新興的行業,大家都在爭奪,都在探索,所以要強調個人能力,因為一個突發奇想或一個高光表現就決定了事業的成敗。而等到這個行業成熟的時候,幾家公司比拼的就是運營機制和長遠規劃,僅僅一個「天才」能改變的東西已然不足以讓一個公司為其讓步。

所以姜維從小被人稱為「麒麟兒」,他也只能在魏國的軍官系統中,一步一步爬升;

所以姜維降蜀後,即使諸葛亮力薦和看好,他也必須沉靜幾年,度過「觀察期」;

所以姜維成為將軍後,他的每一次軍事行動,也還需要大將軍審批,需要丞相審批,需要皇帝審批;

蜀國有多少資源?他又能獲得多少資源?

他無法像自己的老師那樣,一席「隆中對」,就贏得了所有信賴和權力。

所謂「太平盛世無英雄」,或許就是姜維這樣的「天才」的平淡人生最好的解釋吧。

相關焦點

  • 姜維:世間再無麒麟兒
    一個註定風起雲湧的年代。這一年,金戈鐵馬,馳騁疆場半生的袁本初在憂病中去世,袁氏內亂。流離半生的劉玄德在博望坡擊敗夏侯惇,似乎終於有了立足之地。野心勃勃的曹孟德兵臨城下,到達官渡,戰爭一觸即發。天下四分五裂,未來會怎樣,猶未可知。  也是這一年,天水郡中,姜維出生了。
  • 三國志12加強版麒麟兒是什麼 麒麟兒培養心得
    ,這裡小編就為你介紹下三國志12威力加強版麒麟兒培養的心得,希望能夠幫助你更好的把小麒麟兒培養成才!   首先介紹下麒麟兒是什麼,有些人不知道什麼是麒麟兒,它就是一項68-73左右的,其他全是50多的天才兒童。 》三國志12威力加強版下載《
  • 麒麟兒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女生
    雖然很俗套,但是就是這句話:她是個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女生。 (純天然無P手機圖,麒麟兒別打我~) 30號的時候我得到了一份非常不錯的禮物,三個「麒麟兒牌」的黏土小玩偶。其中一個是麒麟兒指導我捏的。 笨手笨腳的我竟然也能把幾團不起眼的各色黏土變成一個萌萌的玩偶,把小夥伴們嚇了一跳。
  • 蜀漢後期一場壯烈的遭遇戰:姜維用一千無當飛軍,拼掉了五千曹魏精銳騎兵
    漢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兒姜維(9)註:本文作者 實為名將群友孫教授(網名sunnyshine)。只因公眾號最新版本的原因,頂部作者顯示的是我,特此申明三國後期,代替司馬懿和郭淮主管曹魏西北軍務的是陳群的兒子陳泰。但陳泰其實不會打仗,至少不會進行戰役指揮。
  • 鍾會遠不是姜維的對手,為何蜀國還是被滅?姜維雙拳難敵四手
    漢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兒姜維(13)註:本文作者 實為名將群友孫教授(網名sunnyshine)。在決定命運的魏蜀大決戰之前,蜀國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景耀元年(公元258年),長期執掌尚書臺的尚書令陳袛病逝。劉禪異常悲痛,史稱:「後主痛惜,發言流涕。」
  • 新版姜維,一個苦命者的春天
    規避其實與恢復是一個很相似屬性。閃躲掉一次500的傷害,與恢復500士兵基本可以視作等價的。事實上,姜維與劉備自帶技能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樣都是受到傷害時要進行一次機率為50%的判定,區別僅在於劉備判定成功是恢復士兵,而姜維判定成功是免疫傷害,以及主動技能跟指揮技能穩定性上的差別。
  • 在《三國志姜維傳》中,哪一位女主最適合姜維?小學生才做選擇題
    但更多的是喜歡前期的蜀國,當五虎將全部凋零,諸葛亮隕落,蜀國陷入內鬥,這時的蜀國能讓人記住的已經沒有多少了,姜維應該是蜀國後期最亮的那一顆星辰。姜維天水麒麟兒,因受猜忌導致進退維谷,不得已投降蜀國,受到諸葛亮重用,諸葛亮死後,繼承北伐大業,因國力懸殊加上內憂外患,最終也沒有成功,最後的計策被識破以身殉國。
  • 霧山五行:村長為何要抓麒麟兒,背後原因並不簡單
    在《霧山五行》中,隨著嗔獸孔雀的死亡,麒麟兒的蹤跡也是正式出現在觀眾的視野當中,原來是村子裡的人囚禁了麒麟兒,並利用麒麟兒的血製作「聚仙丸」,最終火行使者聞人翊懸也是救走了麒麟兒。在動漫中,村長作為一個普通的人類,為何要抓麒麟兒製作「聚仙丸」呢?而根據木子的推測,村長抓麒麟兒的目的並不簡單!而在目前的《霧山五行》兩話當中,村長利用麒麟血也是主要用作兩個用途。
  •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靠的不是丞相遺計,而是姜維的精銳虎步軍
    漢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兒姜維(4)註:本文作者 實為名將群友孫教授(網名sunnyshine
  • 姜維,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此乃英雄大丈夫也
    大家好,我是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青史回聲,今天我為大家講述三國時期最後一位漢家將軍、一個悲情英雄,姜維,姜伯約。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物,他以喜劇出場,卻以悲劇收場。他始為魏將,後棄魏投蜀,作為降將,他是幸運的,剛一登場,就備受蜀漢宰相諸葛亮的青睞,還被諸葛武侯認定為他的接班人,這一待遇從古未有。
  • 姜維寫給劉禪的這封信,在他去世幾十年後被發現,大家誤會姜維了
    他們為爭奪江山而戰,他們為實現人生目標而奮鬥。所謂人類創造了我們的歷史,我國歷史上創造了許多偉大的人民。當時,舊王室統治存在諸多問題,各種矛盾逐漸顯現。各地官員也開始起兵造反。他們還想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建立自己的成就。三國時期不僅有一些武術將軍,還有一些才華橫溢的戰略軍師。我們最熟悉諸葛孔明和周瑜,他們倆都很有才華,在鬥爭中很難區分他們。最後,周瑜略低一些。
  • 三國風雲人物—姜維
    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 蜀漢最後的擎天之柱——姜維
    三國跟水滸不同,水滸一百單八將有正式排名,然而三國的武將們並沒有,但民間好事者還是給這些武將們排了名,比較流行的版本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也許,這個排名並不能反映武將們的真實武力,但確實可以反映武將們在民眾心目中的綜合評價。從這個排名我們可以看到,前三國中的人物佔八個,後三國就只有一個姜維。
  • 《三國志14》姜維特點分析 人物背景介紹
    導 讀 《三國志14》姜維人物生平背景介紹 在這段時間的《三國演義》中,蜀國人物姜維有著全新的畫像和高超的軍事技巧
  • 三國男子圖鑑|姜維的信念
    依曹魏的說法,姜維是為了去保衛家鄉冀縣,但被冀縣的吏民裹挾去見諸葛亮了。儘管魏蜀兩國的說法有異,但都表明了姜維並非主動投蜀的。對於一個被迫投蜀的無名青年,諸葛亮卻出乎意外地器重有加,《三國志·蜀書·姜維傳》載:亮闢維為倉曹掾,丞相倉曹掾,主倉谷事。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
  • 曹魏軍隊到底有多恨姜維,為什麼要將姜維剖腹、挖膽?
    其實,說到蜀漢最後的大將軍,大家心中都清楚,就是諸葛亮十分器重的姜維。由於蜀漢人才凋零,導致諸葛亮曾多次選拔人才,而姜維就是最特別的一位。他本是曹魏的天水郡的中郎,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因遭到上司的猜疑,被迫投靠了諸葛亮。而對於姜維的投靠,諸葛亮是萬分高興。
  • 姜維究竟是不是蜀漢的間諜?
    通過《三國演義》的描寫,我們的印象中姜維是一名能文能武的將軍。在投降蜀漢之後,對曹魏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危脅。但為何這樣一位名將,在曹魏陣營中卻始終默默無聞?為什麼在加入蜀漢陣營之後立即就飛黃騰達?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看一下:姜維是如何在曹魏仕官的?
  • 七星燈被魏延踢翻,孔明為何不讓姜維殺魏延,姜維知道後冒出冷汗
    他便擺了一個七星陣,希望向上天借20年壽命。但在他擺好陣法之後,司馬懿卻來偷營,魏延急匆匆地來上報,把諸葛亮的七星燈給絆倒了,這也相當於破了這個陣法。 諸葛亮對魏延一共有兩次殺機,一次是魏延剛投靠蜀漢的時候,那個時候魏延是一個降將沒有什麼地位,殺了也就殺了;還有一次就是後來諸葛亮對馬岱下的命令,他也無法料定魏延是否謀反,所以只是埋下這麼一個伏筆,如果魏延真的反了殺掉他的話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此刻魏延並沒有反叛之心,諸葛亮若是無故將其斬殺就會引起軍心不穩,諸葛亮這麼聰明的人肯定不想看到這種事情發生。
  • 七星燈被魏延踢翻,孔明為什麼不讓姜維殺魏延,姜維知道後冒出冷汗
    但為了繼續北伐,他就大擺了一個七星陣,準備向天再借個20年。但遺憾的是,司馬懿來偷營,魏延急衝衝到營帳內稟告軍情,把七星燈給踢翻了。當時,姜維氣得要殺魏延,但被諸葛孔明制止了。在這裡,很多朋友會有疑問,為什麼孔明不讓姜維殺魏延呢?今天,大家就隨寄人來看看這到底為為什麼呢?
  • 七星燈被魏延踢翻,孔明為何制止姜維殺魏延?姜維得知後嚇出冷汗
    而此時姜維抽刀要殺了魏延,諸葛亮趕緊攔下,為蜀漢盡了最後一份力,因為當時的魏延殺不得!魏延踢翻七星燈註定是早有準備,一旦姜維當時真的誅殺魏延,那麼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魏延的武力在姜維之上,蜀軍軍中也只剩下魏延這一個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