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期間如何科學飲食 海醫二院專家支招補腦法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拉開大幕,在剩餘時間裡,高考考生們將達到用腦巔峰,不少家長都為如何給孩子準備營養飲食而犯愁。孩子吃什麼可以保證高考期間的營養?怎樣提升免疫力?具體怎們吃?又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營養科杜永國主任提醒廣大考生,考前飲食要關注免疫力和腦營養。考生的食譜做到清淡,均衡營養就好。

  首先,要保證基礎營養,如足夠的糖分,可以保證大腦的能量供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維持機體的免疫力、神經活躍的消耗等;其次,可以選擇含有卵磷脂的食品如蛋黃、大豆、堅果等,選擇含有ω-3脂肪酸的食品如深海魚以及亞麻籽油等。

  再就是,核桃富含多種對大腦有益的營養成分,比如亞油酸,可保證大腦的血液供應。堅果類食品,富含B族維生素,瓜子、花生中維生素B1、B2含量非常高,能有效緩解學生學習帶來的壓力和疲勞感。

  大腦缺「養」這樣補 專家支招「7+1」補腦法

  「7+1」中的「7」 是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水。

  1.碳水化合物。血糖是大腦唯一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能快速地提供能量維持大腦正常功能,缺乏會引起低血糖,如:頭暈、心悸、出冷汗。在緊張的備考期間,思維活動及精神壓力都會使大腦消耗更多的氧,為保證大腦的能量供應,主食特別重要。所以,一日三餐保證攝入充足的主食,最好做到粗細搭配,比如做米飯時最好加些小米、黑米、赤豆、綠豆等,有助於維持較長時間的血液葡萄糖供給,儘量避免油條、油餅、桃酥、漢堡、餅乾、方便麵等油膩食物。

  2.蛋白質。是腦力活動最基礎物質,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消除胺基酸缺乏導致的眩暈、健忘等症狀;魚蝦、肉類、蛋類和奶類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營養價值高,有助於維持持久的體力和身體狀態。建議餐餐都要有一、二種高蛋白食物。推薦奶類每天250ml,雞蛋每天1個,魚蝦類每天100克,肉類每天50-100克。可適當選用豆腐、豆腐皮等豆製品代替部分畜肉。

  3.脂肪。尤其是不飽和脂肪,可選擇富含卵磷脂的食品如蛋黃、大豆、堅果等,選擇含有ω-3脂肪酸的食品如深海魚以及亞麻籽油等可健腦益智。肉食要清淡,在烹調方法上,要注意少油少鹽,不要用油炸、紅燒、煎烤等方法,儘量用燉煮、燜、蒸、炒等烹調方法。

  4.礦物質。礦物質對神經系統及智力發育有很多好處,如鐵元素是智力發育的有利補充,幫助提高認知能力,鋅元素是腦細胞酶的活性中心,增強注意力和記憶力功效;鐵、鋅等礦物質主要含在瘦肉、動物內臟、堅果等食物中。

  5.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的重要微量元素,備考期間用眼比較多,為緩解視疲勞,平時多吃些藍莓、胡蘿蔔、草莓、西蘭花、枸杞等富含胡蘿蔔素的蔬果。

  6.膳食纖維。高考期間要適量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素的攝入。膳食纖維素可潤腸通便、預防便秘、改變腸道菌群,維持腸道健康,提高人體免疫力。另外發酵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可誘導益生菌大量繁殖,預防疾病的發生。膳食纖維素含量豐富的食材有芹菜、西蘭花、油菜、菠菜、等綠色蔬菜,豆類及其他五穀雜糧類,木耳、金針菇、白玉菇、海鮮菇、蟹味菇、杏鮑菇等常見菌類。

  7.水。夏天出汗多,要保證水的攝入,推薦喝溫開水,也可喝點綠豆湯,可清熱去火。或者吃適量的西瓜來補充水分,還能補充營養。

  「7+1」的「1」是指能量 。大腦每小時消耗11卡路裡能量,休息時大腦也需要身體總消耗量的20%,能量不足則抵抗力下降。

  每頓飯不宜吃的太飽。吃得過飽,血液中的養分會更多得供消化系統使用,大腦相對缺氧,會影響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兩餐間可吃點零食,以「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加餐。加餐過程中,可以 選擇中低血糖指數的食物,有利於長時間維持血糖的穩定。

  考試前最好少吃或不吃哪些食品

  不要吃太多油膩的食物,不要補充過多蛋白質、脂肪類食物。過高的蛋白質類食物在腸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導致考生腦內血液供氧減少,可能會導致大腦遲鈍,思維不敏捷。

  考試之前,除牛奶外,不要進食液體,如粥、湯或飲料等,緊張本身就會使尿意增加,如果再攝入大量水分,很容易導致頻繁去衛生間,影響考試。

  考前不要喝咖啡,會影響大腦的注意力的集中,對思維有負面影響。濃茶和一些提神飲料也有類似的問題。

  油炸食物最好不要吃, 油炸食物熱量很高,不容易消化,會增加胃的負擔,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

  不要過度食用冷飲、碳酸飲料,以免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晚餐不要吃太飽,也不要給孩子準備油膩的夜宵,以免加重考生的消化系統負擔,影響睡眠。

  還有一條需要注意的是海鮮類:像蟹、魷魚、花蛤、貝類等海鮮類食材。因為海鮮性涼,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胃腸道情況。

  如果孩子出現下列情況怎麼辦?

  1.孩子夜間總是失眠,有沒有什麼助睡眠的食物?

  睡前可以喝杯熱牛奶。牛奶中富含兩種催眠物質:色氨酸和肽類。

  小米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且含色氨酸最為豐富,可起到安眠、保健的作用。

  另外, 紅棗、桂圓、蓮子煮成羹也可以安神助眠。

  2.孩子平時貧血,容易出現低血糖,考試前可以吃些什麼東西避免?

  如果臨床診斷確實是缺鐵性貧血的話,建議 在考前還是補充一點鐵劑,鐵如果缺乏的話記憶力會下降、很容易生病、容易犯困、情緒不穩定,這對學習效率是有影響的。

  補鐵的同時還要 注意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C。

  容易發生低血糖的考生,考試當天可以帶點水果糖,如果感覺頭暈、心悸、發慌、出冷汗,及時含一顆水果糖。

  3.考前緊張拉肚子怎麼辦?

  很多考生考前拉肚子,主要原因之一是就是過度緊張。家長在心理上鼓勵考生增加信心,緩解緊張的情緒,在飲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另外要注意食品衛生,不要吃自己不熟悉或來路不明的食物,不要在路邊小店或小攤進食,確保飲食安全。

  杜主任特別提醒,考生考前要注意的是:

  1.考生早餐不要空腹吃水果,水果可作為兩餐之間加餐吃。

  2.早餐不要空腹喝碳酸飲料,考生複習備考期間要注意補水,喝水最好喝白開水,充足的水分可確保血液循環暢通,大腦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時供應。高考當天早晨不宜過量飲水,以確保考試過程無如廁要求。

  3.平時喝牛奶腹脹、腹瀉的同學考試期間不要喝牛奶。

  4.不要服用過多的補品和保健品,以免造成營養過剩,增加肝腎負擔。

  5.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適量的運動,不僅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也有利於提高考生積極的應試能力。(來源: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相關焦點

  • 常態化防疫期間如何吃出免疫力?哈醫大二院營養科專家為您支招
    人民網哈爾濱6月3日電 提起常態化防疫,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其實合理飲食也是常態化防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哈醫大二院營養科專家提醒市民,在缺乏日曬和運動的漫長「宅」家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合理膳食,確保攝入的各種營養素滿足機體健康需求,還要保持心理健康,並進行適度運動。
  • 疫情期間哈醫大二院專家支招如何保護好你的嗓子
    人民網哈爾濱4月18日電 4月16日是世界嗓音日,哈醫大二院五官醫院副院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劉鳴教授帶領肖輝主任醫師、田霖麗主任醫師、王超主任醫師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進行了題為「疫情期間咽喉症狀的自我評估」的視頻直播講座,結合當前疫情形勢下,市民遇到的嗓音問題進行專業解答,觀看視頻直播講座的市民表示受益匪淺。
  • 冬季如何科學減脂?專家支招
    冬季如何科學減脂?專家支招!.mp31:51大家都知道夏天是適合減肥的季節,而冬季天氣寒冷,大家也都習慣貼膘禦寒,因此,冬季成為了容易發胖的季節,讓不少人頭疼不已,那麼冬天大家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體重呢?又需要避開哪些誤區?來聽報導。
  • 浙醫附屬二院是如何通過JCI評審的
    對此,浙醫二院王建安院長表示:「浙醫二院通過JCI認證,是用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國際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患者安全的大檢驗、服務理念的大洗禮、員工服務行為的再塑造,最終目的是提升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讓患者在醫院得到最好最安全的醫療服務。此次,浙醫二院通過JCI認證,是得到一張國際名片,告訴世界人民,到浙醫二院看病是放心的。」
  • 海醫二院為心臟瓣膜病患者成功實施微創手術
    小小切一口,一周就出院海醫二院為心臟瓣膜病患者成功實施微創手術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鄭紅梅)近日,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下稱「海醫二院」)心血管病醫院心外科成功為一名62歲男性患者實施心臟瓣膜病微創手術治療
  • 海醫二院醫生支招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專家與大家聊一聊老年人更容易駝背的原因,駝背對身體的影響,及駝背要如何防治。  為什麼許多老年人會出現駝背呢?  駝背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對於一個老年人來講,駝背主要是因為背部肌肉力量下降、椎體骨折和椎間隙變窄等原因造成。
  • 渭南市二院康復中心:小兒病後如何推拿調理?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什麼?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渭南市二院康復中心,小兒病後如何推拿調理?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什麼?孩子生病家人們焦急,使出三十六計終於讓孩子病癒了,本以為戰鬥就此結束,帶著孩子又開始了日常,沒成想才過了一兩天孩子又生病了!孩子生病的症狀沒了,算不算完全好了呢?
  • 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專家推出疫情期間「護心」寶典
    哈醫大二院「4.26愛心日」,是為紀念我國心臟移植取得的突出成就,銘記黑龍江醫學界為我國心血管外科進步做出的貢獻,慶祝哈醫大二院「換心人」於文峰繼續領跑我國心臟移植術後存活記錄,呼籲全社會「關愛心臟,關注健康」而設立的日子,已經陪伴黑龍江人走到第十六個春天。
  • 醫患衝突十年嬗變:從哈醫二院到北醫三院
    更為深入的調查發現,雖然哈醫二院對75歲的終末期惡性淋巴瘤患者翁文輝的醫療處置不乏各種瑕疵,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是:病人家屬以「錢權之勢」影響和主導醫療過程,耗費巨資、調動大量醫療資源,努力對病人進行施救。這一過程,在當地被視為一次極為不尋常的特殊治療。
  • 【對話院長】重醫附二院任紅、兒童醫院李秋,市中醫院左國慶
    今(12)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四十八場),重醫附二院院長任紅、市中醫院院長左國慶、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秋對疫情防控和日常診療安排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 廣醫二院戰疫記 | 「疫」路同行,情暖社區
    基層黨旗飄揚,築建社區抗疫戰鬥堡壘 在嚴峻形勢面前,西院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基層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優勢,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將醫療救治和防疫工作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第一時間成立了由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小組,並迅速組建了「三人防控」工作小組、應急醫療隊伍、後勤物資保障小組、疫情報告小組等組織,建立了健全科學的疫情防控制度
  • 考生如何科學飲食?聽聽寧波註冊營養師怎麼說
    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中高考註定不平凡。轉眼到了倒計時,考生們全身心備戰,家長們則致力於做好後勤保障。「營養師,怎麼安排三餐啊?」「哪些食物能增強免疫力啊?」「哪些補品適合這階段吃啊?」各種問題接踵而來,中高考如何營養飲食?近日,我們邀請了寧波市營養學會副秘書長、註冊營養師、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俞錚錚為大家支招。
  • 浙醫二院心內科成功實施我省首例「重度二尖瓣關閉不全」介入修補...
    劉大伯的手術由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主刀,採用的是介入手術。王建安院長說,這是一項難度很高的介入技術,操作上稍有偏差便可能引起心臟穿孔、心包填塞等嚴重併發症。  包括劉大伯在內,國慶期間,浙醫二院心內科完成了4例「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成為全國第二家開展此類技術的醫院,在這之前,浙江省內尚未開展這類手術。
  • 今天,哈醫大二院、哈市一院、五院、兒童醫院紛紛支援我省抗「疫...
    科學精準防治,提高患者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醫療隊員不畏艱險、衝鋒在前 他們中年齡最大的60歲——醫療隊隊長韓冰虹博士。她是血液腫瘤研究所省內外知名的專家,曾經從事呼吸及感染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救治危重病人的經驗。她說,「我是第一批恢復高考的大學生,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
  • 用心救心 哈醫大二院心血管各領域專家舉行科普直播活動
    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于波教授為科普講座直播活動致辭為了提高人們對心血管疾病的知曉度,普及維護心臟健康的意識,9月29日8時30分,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于波教授帶領心血管各領域的專家團隊
  • ...醫」心所向 素履以往——記我國著名耳鼻咽喉科專家劉永谹教授
    他是救死扶傷的醫者,是教書育人的師者,亦是謙遜低調的學者,他就是我國著名耳鼻喉科專家劉永谹教授。當九十高齡的他回首過往,一幕幕的往事訴說著艱辛,也閃耀著青春不悔的選擇。人物名片》》》為重醫附二院奉獻一生是最好的安排
  • 高考期間該吃些啥?營養專家來解答,推薦三天食譜
    那高考期間,考生們該如何吃?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李宏宇就來給考生和家長們支個招。  飲食一定要均衡  首先高考正值盛,氣候炎熱,出汗多不但損耗大量體液,還消耗體內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無機鹽類,如不及時補充,可發生體液失調;天熱也影響脾胃,如果再睡眠不足,會大大地減弱食慾。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清補、健脾、去暑、開胃為原則。
  • 浙大二院
    政社各界來賀喜期望「人民的醫院」越辦越好11時30分,浙大二院江幹院區開業儀式隆重舉行。當地領導、專家與各界嘉賓200餘人齊聚現場,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浙江省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杭州市政協副主席、江幹區委書記滕勇,物產中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挺革,浙大二院黨委書記王建安共同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江幹院區揭牌。物產中大醫療健康投資有限公司洪衛良董事長與浙大二院王偉林院長籤署《杭州市江幹區人民醫院新院區合作辦醫協議》。
  • 山東高考倒計時 名師支招如何在衝刺階段再提分
    距離2017年高考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高三的複習備考已進入關鍵的衝刺階段。俗話說,「行百裡者半九十」,越接近終點和成功的時候,也是最緊張、最困難的時候。  那麼考生們該如何做好衝刺階段的備考呢?本報特邀省實驗中學、山師大附中、歷城二中的9位名師,為即將上戰場的高三考生支招。
  • 重慶市首例外籍新冠患者第3次核酸檢測「陰性」 重醫附二院築牢...
    (上遊新聞記者 喻舒)7月7日,外籍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感染科隔離病區,「第3次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當重慶市首例外籍無症狀感染者Alan Tan(化名)的檢測結果出來時,隔離病區所有的醫護人員都高興地喊了一聲「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