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瓦倫達效應

2021-03-02 應急世界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效應」。瓦倫達是美國著名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瓦倫達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次可能會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心理學家把這種為達到一種目的患得患失的心態命名為「瓦倫達效應」。現實生活中,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不必過於關注結果如何,專心致志地做好事情,學會不斷提高自我的抗幹擾能力。  瓦倫達心態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論斷。它緣自一個真實的事件。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以精彩而穩健的高超演技聞名。他從來沒有出過事故,因此,當演技團這一次要為重要的客人獻技時,決定派他上場。瓦倫達知道這一次上場的重要性:全場都是美國知名的人物,這一次成功不僅僅將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還會給演技團帶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因而他從前一天開始就一直在仔細琢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想了無數次。  演出開始了,這一次他沒有用保險繩。因為許多年以來他沒有出過錯誤,他有100%的把握不會出錯。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他剛剛走到鋼索中間,僅僅做了兩個難度並不大的動作之後,就從10米高的空中摔了下來,一命嗚呼。  事後,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在出場前就這樣不斷的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在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是想著走好鋼絲這事的本身,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瓦倫達太想成功,太不專注於事情本身,太患得患失了。如果他不去想這麼多走鋼索之外的事情,以他的經驗和技能是不會出事的。心理學家把這種為了達到一種目的總是患得患失的心態命名為「瓦倫達心態」。   前些年泰山足球隊有一個前鋒幾個賽季的進球都很少。他在門前的機會很多,可是每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他那臨門一腳,總是把球打到門框外面去。事實上,就連不會踢球的人都看得出來,有許多球,他只要一蹭就能進門,他把球打到門外面去比打進門難度大多了,費勁多了。當時某報有一個記者寫了一篇文章給他支招說,當你感覺到往門外實在不好打時就往門裡打!  這位前鋒的毛病是典型的「瓦倫達心態」在作怪。他太想進球了,他太想立功了,他太想表現自己了。當他站在球門前的時候,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他腦子裡踢球以外的信息太多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做任何事情,總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帶來的後果,太在乎別人的閒言碎語、說三道四,太在乎現 在和未 來的一切,可我們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我們的大腦成天被各種欲望塞得滿滿的,身體被壓得氣喘籲籲的,在這樣的重荷下,我們能把事情做好嗎?結果我們總是偏離預定的軌道,離成功越來越遠!  法拉第說過一句話:「拼命去換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會成功,結果往往會成功。」這就是成功的奧秘。  瓦倫達成功地走鋼索是與瓦倫達專心致志是相關的。專心致志注意力就能高度集中。

      (1)與瓦倫達的有意注意能力強有關。有意注意是一種主動地服從於一定活動任務的注意,受人的意識控制和支配的。瓦倫達這種有意控制注意的能力特強,它不為其他因素所幹擾,而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走鋼索上。

      (2)與走鋼索的生存刺激強度有關。一般來說,刺激物強度越強引起人的注意也越強。走鋼索在毫無安全保護的情況下,這對人的生存來說是說一個巨大的刺激,容不得半點馬虎。因此,瓦倫達在這種情況下其注意力活化了。

      (3)與瓦倫達的注意穩定性好有關。注意穩定性是指在同一對象或同一活動上注意所能持續的時間。這一良好的注意穩定性確保了瓦倫達走鋼索這段時間的高效率、高質量。之所以能有這麼好的注意穩定性,是與他對走鋼索這項活動的意義理解得深刻、抱有積極態度、而且有濃厚的興趣有關。

      (4)與瓦倫達的體質心情等有關,如果他睡眠不好、心情不佳、十分疲倦,還患有感冒、咳嗽,那麼,注意力就很難集中,走鋼索就十分危險。可見,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乃是瓦倫達效應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熟能生巧

      平地上我們一般人都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到高空的鋼索上就都無法集中注意力了。這與一個人的技能有關。這裡最重要的是二種技能。一是平衡能力,一是注意分配能力。這些能力就要靠後天的訓練,以致成為技巧,達到有意後注意的水平。這就可以減少注意的緊張性。

       3、避免幹擾

   也就是與抗幹擾能力強是密切相關的。如果在從事某項活動時腦子裡一直想著成功的喜悅與表揚,或失敗後的痛苦與冷眼,那麼,這一活動就很難順利完成。考試時越想考好越考不好,越怕考不出來越考不出來,這是多少人經歷過的事實。

       4、平常心 

       瓦倫達不會以此論英雄,也不想藉此揚美名,而是與平時那樣有一顆平靜之心,至於美名、金錢那是身外之事,這樣卻反而都取得了成功。那些一心想揚名、掙錢的人,由於動機強度太大,行動就往往會出問題,要麼不協調,要麼出偏差。只是把心放在一種平靜悠然之中,人的最大潛能才能發揮出來。現實中的大量事物,都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只有擁有一顆平常心,才不會產生瓦倫達效應。

    (來源:搜狗百科,原標題《瓦倫達效應》)

相關焦點

  • 謹防「瓦倫達效應」迷陣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效應」,它源自一個真實的事件。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 一點心理學|瓦倫達效應
    認真你就輸了乍一看這句話沒有道理且慢看看瓦倫達效應再說吧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 讓『瓦倫達效應』無能力為
    ▲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的父母▲家學寶主筆團|了了你聽說過『瓦倫達效應』嗎?
  • 中國的順其自然觀與瓦倫達效應之比較
    既然不能避免,但又想避免,不能擺脫又想擺脫,這就容易引發內心衝突和精神交互作用,心理疾病由此而產生。在現實生活中,順其自然似乎是很難做到的,而「瓦倫達效應」卻是非常容易。這是一個心理學效應,起源於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的名字叫瓦倫達。他在一次重要節目演出時,不幸失足身亡。事後,他妻子說,我已經感覺到這次演出要出事,因為他太在意這次演出了。
  • 孩子得失心太重,家長講授孩子「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
    孩子得失心太重,家長講授孩子"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下午小劉跟我說,自己的孩子最近變得奇奇怪怪的,總擔心有的沒的事情,小劉很清楚的知道孩子想要學習鋼琴,為此也準備給孩子找一個鋼琴老師,但孩子自己卻阻止了小劉的計劃,說:不敢報,鋼琴太難了,自己學不好的。
  • 心理學:如何避免愛情中的「暈輪效應」?
    因為在剛開始你走入了對方的「暈輪效應」。什麼是「暈輪效應」?在戀愛之初,我們會認為對方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會把對方當成自己的理想伴侶,從而很難看到對方的缺點。甚至會一廂情願地認為對方是好的,做的事是對的,縱然有人替你指出了對方的缺點,你可能也不會相信,甚至跟他吵起來。這種情況就是愛情中的「暈輪效應」。
  • ♛ 詳細解析12星座心理學效應!
    處女座:三分之一效應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要面臨多種選擇,而受到傳統思維或固定模式的影響,人們做出看似正確的選擇,卻不一定是正確的。  處女座的人總是情緒緊繃、挑剔、過於苛刻。土象星座的他習慣按照以往固定的模式進行選擇或者抉擇,事實上,第一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以往的成功經驗也不一定還是成功的。
  • 控制我們的情緒,避免「踢貓效應」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很有名的「踢貓效應」,這個效應指的是我們人際關係中的一種情緒傳染,這樣的傳染往往更傾向於一種壞情緒的傳遞,開始的前端是強勢群體,依次朝著弱勢群體傳遞,那些社會最底層則會成為最終受害者,因為他們無處發洩。
  • 「踢貓效應」為何成為普遍性?如何避免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源於一個故事,指一個父親在公司時受到領導的批評,心懷憤恨,在回到家中時,把在沙發上玩耍的孩子臭罵一頓,並且將身邊的貓狠狠地踢走,貓急慌跑到路上,恰巧有一輛卡車駛來,司機為了避讓貓,卻把周邊的孩子撞傷。
  • 感情中,避免「暈輪效應」,對方會更愛你
    其實,這就是「暈輪效應」的典型表現。所謂「暈輪效應」,即指一個人或事物的優點或缺點一旦變為光圈被擴大,其缺點或優點也就隱退到光圈的背後,被別人視而不見。人們常說,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無論他美與醜,好與壞,都會對他不離不棄。全心全意地愛一個人固然是好,但如果把愛變成了一種縱容,你不僅得不到他的心,反而還會讓他把你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
  • 《狩獵》:以事實為依據,避免3種效應,時刻警惕我們與惡的距離
    有他們的原因,也在於他們背後所體現出的「路西法效應」、「權威效應」和「羊群效應」。本篇文章將從影片中這3種角色入手,分析這三種效應是如何把普通人無意識地行為變成了傷害他人的利器。最後分析在這個信息過量,需要自辨真假的時代,如何用事實求實的方法控制情急生亂的本能,還原事實真相,避免釀成悲劇。
  • 生活中如何正確處理暈輪效應
    心理學稱這類現象為暈輪效應又叫」光環效應「!暈輪效應實驗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做了一個試驗。上課之前,實驗者向學生宣布,臨時請一位研究生來代課。接著告知學生有關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況。其中,向一個班學生介紹這位研究生具有熱情、勤奮、務實、果斷等項品質、向另一班學生介紹的信息除了將「熱情」換成了「冷漠」之外,其餘各項都相同。而學生們並不知道。
  • 家長要重視暈輪效應,避免對孩子的誤讀誤判
    同時,要跟老師坦率認錯,以免老師批錯了她,也避免影響你在老師心裡的形象。其次,幫襯同桌是你自己的選擇,不是不對。但因此而挨了罵,算是幫人的代價,以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我也曾幫你分析過,你再想想要不要幫?怎麼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