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渾身病痛」的折磨,這株359歲的古山茶花樹,今年,或許會多開出一些花。
武進區雪堰鎮漕橋老街,緊鄰漕橋河。河北岸的沿河弄有戶姓殷的人家,殷家後院大門緊鎖,只能從圍牆上面看到一些枝條間夾雜著一片濃綠的樹葉。上周日,記者找到殷家的房子時,一個居民熱情地跟記者打招呼:「來看那棵老樹的吧?就是那一棵。院門常年鎖著的,你進不去。」
這棵359歲的古樹,縮在殷姓人家房後一角的院落裡,儘管已經長了300多年,主幹胸徑也不過20釐米左右,在主幹約1米高處形成了南、北兩個枝椏,從地面到分岔處的主幹已經被蛀空,只剩下半個樹身。樹梢最高處與房子二樓的天花板齊平,由此判斷樹高約6米。南面那枝緊緊向著牆壁生長,葉子不少,枝上掛著兩朵正在盛開的花朵。遠遠看去,能夠看到個別枝條上正在冒出幾棵新芽;北面那枝仍是光禿禿的,看不到潛在的新芽。樹下的泥土一看就是新翻過的,土裡還散落著3朵掉下來的花。
樹下不遠處有一塊市園林局樹在院裡的石板,上面載明了這棵古山茶花樹於2007年被列入古樹名木目錄,編號為「155號」,登記的保護人為房屋主人殷祖力,登記時樹齡為350年。
據了解,十多年來,這棵樹不間斷地「生病」,武進區農業部門也多次對它進行了「治療」。2005年,這棵樹被病蟲害折磨,當時的漕橋農技站對這棵樹進行了搶救,之後幾年,長勢還不錯,每年開的花也很多。2014年,古山茶花樹再次「重病纏身」,樹身遍布樹洞,當年花期只開了7朵花,為此,武進區農業部門還邀請「大樹王」戴鎖方專程到現場對它進行會診。經過當年的救治,2015年,這棵樹又開出了幾十朵花。
今年,古山茶花樹再次陷入了困境,它只開出了6朵花。
古山茶花樹登記保護人殷祖力的鄰居告訴記者,殷家人搬到常州市區有差不多10年了,現在這座老房子基本都租給了外來務工人員居住,工人們上班都挺忙挺辛苦,很難看到人。
這幾年,一直有熱心市民會關注古山茶花樹的開花情況。這個月,正是接到熱心市民的反映後,武進區林業站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實地查看並確定了「救樹」方案,具體工作由雪堰鎮農技農機站承擔。農機站技術人員給茶花樹換了新土以改善周圍的生長環境,打了藥水,並找來專業人員進行了白蟻防治。
武進區林業站工作人員蔣政陽告訴記者,古樹就像是垂暮之年的老人,本身就比較脆弱,不如壯年期的樹木適應能力強。從實地查看的情況來看,除了古樹本身已經衰老之外,生長環境對樹的長勢也有影響,古山茶花樹周圍都是房子,房頂高過樹頂,一年到頭,樹很難曬到太陽。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總體來說,這棵山茶花樹長勢不算好,不過,經過這次救治以後,還是能發出新芽的。
對於漕橋這棵359歲的古山茶花樹,常州市綠化辦副主任謝星安曾不止一次到現場看過並提供了技術指導。
謝星安表示,古樹跟人一樣,有生命的旺盛期和衰弱期,高齡古樹就像耄耊老人一樣。每一棵被認定為古樹名木的古樹,都與其生長的環境、時代悉悉相關,古樹一旦移離了原址,就失去了原有的歷史價值。另外,高齡古樹一旦離開原有生長環境,很難成活,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說,不贊成古樹的移植,而是建議原地保護。就這棵古山茶花樹而言,要分幾年時間,一步步改善其生長環境,透氣、透光、透風,同時還要去掉腐蝕的樹身,掛營養液,以延長古樹的生命。
漕橋這棵359歲的古山茶花樹,開的是粉紅色的單瓣花,花朵由6片花瓣組成,直徑約7釐米。單瓣山茶花多為原始花種,跟我們現在現在在市區的公園、小區、綠地常見的以重瓣為主的園藝山茶花品種有很大的不同。
在常州建檔造冊的299棵掛牌的古樹名木中,山茶花樹只有兩棵,除了這一棵,另一棵位於紅梅公園,要年輕許多,但也122歲了,品種為美人茶,每年都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