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出差飛行途中看了部電影,點開後又是熟悉的冗長廣告,而幾分鐘的廣告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汽車品牌廣告。作為一名經常坐飛機出差的汽車媒體,在飛機上看到的汽車品牌視頻廣告都是千篇一律,有些審美疲勞,甚至不會想再去看第二次。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廣告竟然在我腦海中一點兒印象也沒有了,連一個品牌、一個車型定位也想不起來了。在知乎上有個問答是這樣的「為何飛機上的廣告都是汽車廣告?」,其中有個回答是「因為坐飛機的客戶大部分都能買得起車」。
這也不禁在我心中打起了問號,這樣的汽車廣告真的精準嗎?用戶為何會對這些無處不在的廣告視而不見、毫無印象?在汽車營銷交互時代,我們究竟需要怎樣有效交互?
在汽車行業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時代,加之疫情黑天鵝突襲,倒逼之下直播的浪潮撲面而來,數位化營銷轉型的加載速度也被迫加快了步伐,這似乎是一個讓大多數汽車行業從業者都有些無所適從的新場景。
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產值最高的消費品產業之一,汽車似乎是最為依賴線下渠道的產業之一,從售前、售中到售後全鏈路的消費體驗,幾乎都要依賴於傳統的經銷商門店,而一場線上直播預熱、發布後,動輒十萬起售的單品會不會成交,誰的心裡也沒有底。
但一場疫情還是改變了很多,即便是心裡沒底,車企從品牌、經銷商到用戶,幾乎所有人都被逼到了線上,更廣闊範圍內的生產生活方式被迅速的數位化。然而,對於傳統車企而言,數位化營銷落地本身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兒,而是一個非常艱難漫長的過程。
面對車企們來勢洶洶的數位化轉型,一些反應較慢的車企依舊無動於衷,一些開啟數位化轉型並嘗到一絲甜頭的車企完全誇大了其價值,而一些急功近利的車企迅速效仿並開啟數位化轉型之路。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車企應對數位化的不同姿勢:寶馬中國專門成立了領悅數字公司,試圖打通三大研發中心的數據;廣汽傳祺表示要進行「徹底」的數位化轉型;朱華榮把今年長安的逆勢增長歸功於「數位化經營」;長城汽車正式設立了一級部門「數位化中心」;保時捷推出「睿境計劃」,致力於為保時捷中心提供數位化解決方案……
有一項更為直觀的數據,《埃森哲2020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中指出,85%的受訪企業希望在12個月內看到數字轉型項目投入的回報,43%的企業甚至希望6個月內就看到明確回報。
可見,關於數位化整個汽車行業上下遊都還處在摸索階段,但顯而易見的是,大家都希望儘快趕上這趟快車道。
然而,在摸索階段車企們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現實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樣理想化,「轉化率不增反降」是常見之事,線上直播魚龍混雜,直播帶貨背後亂象叢生,如數據虛假、高額坑位費、過渡依靠廠商補貼與平臺捧場等,對於線上的人,沒有半價車就沒有人氣,甚至有人直言「衝動消費,我們玩不轉」,經銷商壓單給廠商直播衝數據也是屢見不鮮。
可以說,整個汽車行業的人都心裡非常清楚,傳統營銷鏈路已經OUT了,而在萬物互聯時代,新的營銷出路究竟在哪裡?幾乎大部分人都被捲入了一種焦灼混亂狀態,還未找到新的出路。
過去30多年,汽車營銷經過了「賣差價」、「賣批發」到「賣增值」再到「賣共識」,媒體形式也從報紙、PC端到新媒體到社交媒體到自媒體到短視頻再到直播......媒體環境也變得日益碎片化,數位化、智能化、全鏈路,各種新營銷技術紛至沓來。
事實上,從文字、圖文、視頻,到如今的直播,信息承載介質迭代的背後,是單向傳播向雙向傳播再到交互性持續增強的過程,傳播離開了報紙時代,它就不叫傳播了,它只是換了個名字,叫做「交互」。
而在萬物互聯時代,「交互」一定是撬動新傳播時代的支點,秉持無交互不傳播、無跨界不營銷的運營理念,打破傳統營銷傳播中「告知」消費者的模式,讓消費者徹底參與其中,信息接收與反饋同步的雙項溝通,並儘量使消費者成為二級傳播源的傳播模式,從而改變消費者行為。為此,水滴汽車也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廣州城上方蓋了一座全球最大的交互博物館,它的使命是交互格物,展示交互的秘密。
毋庸置疑,直播作為當下交互性最強的媒介方式,可以實現內容產生者與用戶之間的零距離、實時溝通,透過屏幕將用戶帶入場景,真切觸摸到內容,而將一個個數據孤島有效連結,由數位化技術引爆的數位化升級轉型也終將是汽車製造業的機遇。
身處汽車交互式營銷前夜,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困擾著整個行業:汽車直播究竟該如何提高轉化率?如何高效提升品牌路轉粉能力?數位化如何賦能汽車營銷交互?又如何做一尾交互時代的「錦鯉」?11月18日,以2020廣州車展汽車營銷高峰論壇舉辦打頭陣,開啟水滴汽車交互博物館,並正式發布水滴汽車直播4.0戰略,邀請業內精英,一起來暢聊汽車交互的秘密。
文/封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