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 | 日系
吉田修一(文)
夏殷(譯)
每一段旅行,對旅人而言都是一趟「天空的冒險」。
吉田老師的連載散文專欄《天空的冒險》中寫到了今年八月份的上海書展,他筆下的文字飛過十一月深秋的天空,帶來那次「可怕又可笑」的回憶。「看吧,活該了吧。」
這是今年8月份我收到上海書展詳細日程安排表時,脫口而出的臺詞。當時被我吐槽的,是我在這個連載專欄裡經常提到的人物。沒錯,就是那位懂得呼麥唱法(蒙古族人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指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裡唱出兩個聲部)、會說俄語的茅原秀行編輯。
順便一提,「書展」就是全球各大城市舉行的大規模圖書展覽銷售會。不僅舉辦國國內的作家,世界各地的作家都會到訪舉辦籤名會、研討會、脫口秀等。
說實話,我不太擅長這類活動,以往每年也收到過多個國家的書展活動邀請,我大都婉拒出席。但這一次,是中國編輯田肖霞女士特意邀請的。田女士曾來日本拜訪過我,是一位十分熱心的編輯。所以,我覺得偶爾出席一下這類活動也不妨,於是決定奔赴上海書展。
但就我個人經驗來說,但凡這類活動一定是被安排得滿滿的行程,從下飛機那一刻起直到返程回國沒有一刻的休息時間。
於是我事先對負責安排這次活動的茅原編輯說:「去上海是可以的,我也很期待,但,請儘量把行程安排得輕鬆一點哦,拜託了。」於是乎,幾周之後送到我手上的日程安排表非常完美,竟比我想像的還要輕鬆(笑)。但茅原編輯說:「上海那邊特意邀請我們去,這麼少的行程安排,好像有點過意不去吧。再說……活動這麼少……會顯得你好像沒什麼人氣啊……」真是個失禮的傢伙。
但不可否認,行程安排表看起來確實有點可憐。
我:「那拜託他們再多安排點活動?」
茅原:「對啊,時間空出來也沒什麼事情好幹的。聽說上海現在這個時期,氣溫三十五六度呢,也不適合到處遊覽什麼的。還是拜託他們多安排點採訪什麼的吧!」
我:「不行,不行,那樣說的話,到時候真的會安排很多的。」
茅原:「沒事,沒事。你看現在這個行程表,就知道那邊的工作人員人都很好,會體諒我們的。」
我:「嗯,看起來好像也是吧……」
我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悠哉悠哉地討論著,怎麼也想不到之後會陷入後悔不已的境地……
又過了幾周,一張滿得不能再滿的行程表送到了我手上,我幾乎要懷疑自己的眼睛。
茅原實際和對方是如何交涉的,我並不清楚。但推測對方的反應,其整個經過恐怕是:
「作家說多安排一些採訪也沒問題的。」→「作家很希望多接受一些採訪。」→「既然作家願意協助我們宣傳,我們一定要全力回應,多安排一些採訪才行。」→「好!儘可能多安排吧!雜誌和網絡媒體也都去聯繫吧!」(編輯們驚嘆吉田老師腦洞之大,「對的!我們就是這麼想的!」不愧是以想像力制勝的作家啊!這腦補的細節太精準了!)
於是乎,文學周主論壇、籤名會、與中國著名編劇史航先生的對談、世界各國著名詩人到訪的「詩歌之夜」,這還沒結束,再加上14家雜誌和網絡媒體採訪,短短4天3晚的行程竟被安排得如此之滿。這期間,除工作之外我出賓館就去過一次便利店買氣泡水,可見這次的行程有多麼可怕。(老師的行程有一半是文景君的功勞,感謝老師的配合,鞠躬。)
吉田老師與史航老師合影,圖片來自@鸚鵡史航
啊,真是太辛苦了。
到達上海後,在賓館被熱情讀者「圍攻」,圖片來自@布小姐
第一日,抵達上海時已臨近黃昏時分,在賓館辦理完入住手續後立刻被帶到一個像是教堂的會場(那裡氛圍很好,十分漂亮。建築物歷史悠久,所以也沒有空調,這也成為當晚特別的回憶)參加文學周主論壇。世界各國的作家、詩人們聚集於此,中文、英語、法語、義大利語、韓語、俄語……大家語言不通,但我猜想洋溢於會場最多的單詞應該是「好熱」吧。(我和茅原就用日語說了上百次的「好熱、好熱」。)
第二日,活動順利(恐怖)進行,賓館的咖啡廳、書展會場現場,採訪一個接一個。期間還插入了對談和籤名會。而且重點是那不是在日本,是在中國。說實話,有很多次,我都一瞬間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究竟在做些什麼。
某一次採訪,圖片來自@布小姐
第三日也是這個節奏,接連不斷的採訪和籤名。
吉田修一活動現場
第四日已經累到不行,趕去機場之前都還在賓館的餐廳裡接受採訪。
但不可思議的是——我雖然一直在寫「好辛苦、太累了」——現在回憶起來,腦海裡卻只留下無比歡樂的畫面。啊,這次的上海之旅真是太開心了。
的確很辛苦,接受採訪的我是如此,陪同翻譯的廖婧女士更辛苦,採訪時,我和記者還有休息的間隙,但她卻一直中文日語來迴轉換說個不停。
第三日夜晚結束工作,我們一行人進了一家氛圍很好的粵菜館。一坐下來她便宣告罷工:「我不會再開口說話啦!你們各位請用英語交流!」
累壞了的廖婧,圖片來自吉田修一
這樣寫,恐怕讀者們會想像她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翻譯。其實啊,完全相反。
他們是和我一起完成恐怖行程的夥伴,大家都累壞了。廖婧女士的心情我完全了解,罷工後的她默默無語地低頭喝著餛飩湯,那樣子實在太有趣了。
這趟辛苦的上海之行能變成如此愉快的回憶,完全是廖婧翻譯和一直陪在我們身邊的盧茗編輯的功勞。兩位都是十分開朗明亮、很愛笑的女士。
一起合影!
從她們的笑臉上,我和茅原充分感受到她們是發自內心歡迎我們這兩位旅人的。也正因為如此,我瞬間便愛上了上海這個城市。生活在這個城市的讀者們,他們排隊參加籤名會的身姿也瞬間變得可愛起來。
第三日的那場籤名會,是在書展會場的中央大廳舉辦的。三百多名讀者繞舞臺一周排起的龐大隊伍,看上去也並不擁擠,可見大廳的巨大程度。據工作人員說,書展裡準備的三百多本書一個小時內就賣完了,真的非常感謝。
由於籤名會當天到場讀者非常多,我努力飛快地籤完一本又一本。幸好,我爭取和每位到場讀者都對視了一下,並用中文向他們每一個人說了「謝謝」。讀者們也一一對我說「謝謝、謝謝、ありがとう、謝謝您來到上海」回應我的三百多句「謝謝」。
廖さん、luluさん、我會再去上海的!下次請再安排更可怕的行程吧!(笑)
同樣的過往,在不同人的腦海中或許會留下不一樣的風景。但驚喜的是,文景編輯們和吉田老師的回憶都是這般疲憊而愉快的,點擊右邊藍色字樣作家、編輯們和「包工頭」不得不說的故事,可瀏覽文景編輯們回憶這次「空中的冒險」。
本文原名:天空的冒險——第86屆上海書展。來自日本ANA航空雜誌《翼的王國》11月號刊。
文景 | 日系
日•系
文景文學二部的小專欄。
通過日本文學編輯的眼睛,
從閱讀尋找日本,在日本發現閱讀。
文景
遠而近的閱讀,做個有趣的書呆子
長按上方二維碼
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