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也‖臺北小吃札記(下)

2021-02-09 尋味Chic


說起來,

人們常說「近鄉情更怯」,對於臺北,我居然也心生怯意。

生怕一接觸,心頭那美好的幻想就毀滅了。

所幸,這樣的災難並未發生。

而於此,臺北的小吃功不可沒。


臺北有很多面,繁華與古樸並存,新潮與守舊相融。

之所以想為小吃單獨為記,皆因曾在其中浪蕩閒逛,在急速飛馳的人海車陣中慢條斯理、優哉遊哉地穿越市廛巷陌、煙火人間,去一一尋味那被時代所忽略、所遺忘,日漸式微的溫存。縱然有慵懶閒散之氣,但也不失慢活情趣和市井人情味。

舒國治所眷戀的臺北,正在於它是這樣一座「人情最溫熱、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別人的體貼之城」。而小吃,正是臺北之體貼的生動註腳和鮮活證明。

「半夜還開著熱乎乎的大鍋米粉湯」,安撫了食客半夜空虛的胃和心靈,這正是臺北小吃的佳美良善之體現,屬於市井中人情熨帖的味道。

本文所記小吃,如阿婆鐵蛋、蚵仔煎等等,乍看都是不上檯面的東西,難登大雅,實則是城市的日常底蘊。千百年後若是追憶一座城市往昔繁華流光,馬路再寬,樓再軒宇不凡,GDP創幾個紀錄,都無能給予真情實感。還不如一碗臺南蝨目魚羹,鮮甜之中讓人頓時把到城之脈搏。



淡水、九份、士林、平溪線、北投……皆因小吃,成就了臺北的氣質。小吃之佳美,實乃城市之佳美。猶如聞名的臺北的「誠品書店」,以誠意對待自己的手作,也誠意待人,哪怕一個因躲雨入店內的行人。舉手投足,皆是人情風景。


舒國治在《臺北小吃札記》寫過,

「臺北的可愛,在於傳統模樣的豆漿店還頗有不少,替清冷的早晨增加些許暖意,甚至令人還能發一襲懷舊的幽情」,他描繪臺北華山市場二樓的「阜杭」豆漿店的氣氛,「且看所有的東西皆是現揉現做現烤出來的,而豆漿的水汽、餅的烤香氣、工作人員如一大家庭的忙之又忙,在在慫恿人大快朵頤;是的,便是這樣一種吃早點的氛圍,最讓我這種天涯漂泊的遊子喜歡」。

此行我所幸能喝到街口的永和豆漿和熱氣騰騰的包子。

小吃是每個人胃裡的故鄉,讓人不曾感到孤獨。

在上集與中集,我於淡水流浪,呼吸當地熟悉而令人安寧的海腥味;亦於九份停駐,感受山城的異想世界。於空氣中都散發儒雅氣息的士林區域尋訪夜市,亦於北投溫柔之鄉感受自然之寶藏。在本集中,將繼續尋覓西門町、大稻埕等風味小吃,是為記。

君不見此情此景,都是人情風味,而又君不見流連於小吃攤販,比起公式化的快餐店高級餐廳,更接地氣。
趣也,趣也。

來臺北又怎能不去尋訪臺北的原宿——西門町呢?

西門町得名自日本時代行政區畫-西門町;日治時期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並不全然相同。

西門町因為位於臺北城的西門外,因此得名。在昭和時代,西門町原本還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其中最早的娛樂設施為1897年的臺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上圖即是)。

西門町被稱為臺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誌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等,幾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

出了西門站捷運,便能夠發現這間「成都楊桃冰」,這間創立於1966年的老店已然屹立於世間良久,令人心生敬意。店裡很專注做楊桃冰,各式各樣的楊桃冰涼飲品讓人在夏日解渴透心涼,也有菠蘿、李子等等古早風味。聽說老闆堅持以人手採摘,而且醃製過程中沒有加入人工色素、香料,所以五十年來人氣依舊很旺。

雖然天氣寒冷多雨,但是仍然想一試其楊梅湯,味道夾雜著鹹、酸、甜,開胃至極,勾起了我小時候與媽媽、奶奶圍在一起醃製梅子、荔枝等果實的親切回憶。

舒國治在《臺北小吃札記》中描述「雙連圓仔湯」一店中寫道:「吃冰,是童心的表現。……童心,最珍物也;年過五十,若還常常想到吃冰,應當暗自竊喜。其實我冰向來吃得不多,年輕已然;不知是否與少年拘謹有關。至若如今較樂意吃冰,或也在於年歲增長、人趨隨和吧。」

臺灣的雞排、鹽酥雞、香香雞等一系列炸雞小吃也美名遠播。其實我感覺人類的味覺天性是天生喜食那些香酥高熱量的食物,相比起寡淡的清湯,夜裡半夜醒來餓極時想到的該是它。冒著騰騰熱氣,才有真情實感,且不論健康與否。

如同喝酒,小酌怡情。炸雞,則小食增趣。

而創立於1973年的「繼光香香雞」,亦是西門町人潮擁擠大排長龍的小吃。雖然裝潢已經商業化,但是其四十餘年的歷史和香酥口感仍然讓食客趨之若鶩。

酥脆的香香雞口感豐富,帶來多層次的味覺體驗,不負其名也。

在西門町,大隱隱於市的還有一家開了近四十年的「阿宗面線」。面線,無論大腸抑或蚵仔口味,都是臺灣小吃極其特別的。它不太像可以讓人吃飽,但小小的一碗下肚卻也頗讓人滿足;它也不像魚丸湯、四神湯般寡淡,濃稠得更有人間豐味。

舒國治先生說過「正因這股濃稠,內中可包含黑醋的酸香、蒜茸的衝勁、肉汁的腴厚等所謂五味雜陳,並同紅色面線與芡粉融合後所成形的『糊漿』之狀。」

麵攤有一風景,煞是有趣。老闆盛面線,要在碗緣以鐵勺將綿綿不斷的線絲斬斷,如同揮劍斬情絲,頗具武俠小說的趣味。

「老天祿滷味」已有四十年以上歷史,其以鴨翅膀、雞鴨腳、鴨舌頭、雞鴨的肫、肝、心等滷味聞名。據說當年大美女林青霞亦要打包一份它家的鴨舌一品滋味。

但是我個人最為讚賞的仍是開了沒幾年的九份的「護理長的店」滷味。

雖然老天祿盛名在外,但是我覺得在小吃這回事情上最民主和平等,不論資排輩,各花入各眼。開了雖然沒有幾年的護理長的店由於精心滷製,極有誠意,其佳美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今屬大同區境內。在臺北歷史上,大稻埕在清末接替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艋舺(今萬華),成為臺北最繁華的地方,臺北三市街之一。直至日據期間,大稻埕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島的驚人發展及成長。僅不商業活動頻繁,亦是人文薈萃之地。


大稻埕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見證昔日風華的迪化老街,以及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年貨大街。日據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米業、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永樂市場及其附近的布行更是建立臺灣五十年代經濟奇蹟的紡織工業之大本營,可惜後來較凋零。茲以為大稻埕如同廣州的上下九,見證著臺北的往昔興盛繁華,值得回味。

除了小吃,亦有文創商店錯落其中,讓人玩味中流連忘返。


這家位於市井街道口的「永樂臺南土鮀魚羹」,招牌已然被燻黑,反而有一股別樣的魅力,吸引食客一探究竟。

招牌土鮀魚羹,先炸後勾芡的正港臺南做法,撒上蔥末,香甜可口。而魚肉亦無一刺,實乃佳美滋味。

環顧四周,食客既無觀光客,亦無明顯背包客,都是當地的阿伯阿嬸。對於我們需要買一張機票才能尋到的美味,對於他們就如同刷牙洗臉般尋常,實在幸福也。

位於迪化街一段的「妙口包子」,亦是一家開了超過30年的檔口,只賣一種大肉包和一種四神湯,便這樣專注地賣了那麼多年,慰藉了多少食客的五臟廟。每天中午十二點開賣,每天賣超過2000個包子,500碗以上四神湯,如今已經是第二代年輕姐弟接班,後繼有人,實乃幸事。

由於倉促並未能品嘗妙口包子,但是四神湯不能錯過。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蓮子(或黨參)、芡實和茯苓這四位「神仙」,匯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養顏、降燥等諸多益處,幾乎發揮出了「無敵」的功效,四神之名當之無愧。

臺北小吃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交通最繁忙密集之處仍然氣定神閒,也許這就是屬於臺北人的閒情雅致。在大陸很多如車站、機場,往往口味造次,價格高昂令人不滿。但是無論臺北車站、抑或桃園機場,所賣的小吃仍然價格平易近人,絲毫不以匆促時間為空欺客,實乃人間至誠。

我回憶起此前看的臺版《孤獨的美食家》一劇,那個關於黃平洋便當與臺北小巨蛋的故事,便心生念想,此行必須一試臺灣鐵路便當之滋味。

很多到過臺灣的大陸客都說,沒吃過臺灣便當,不算到過臺灣。大陸客心目中,最知名的莫過於臺鐵便當和池上便當,網絡上甚至流傳「2分鐘極速」搶購火車站池上便當的攻略臺灣鐵路便當好吃好看還便宜,凡是到過臺灣的人都喜歡,逐漸還成了大陸客遊臺灣的一道風景線。臺鐵便當選料實惠,葷素搭配,口味甜鹹;採用木紙包裝,環保一些,比較有食慾;價格一般在60--80臺幣,折16-19人民幣。此次雖然沒有品嘗到劇中的黃平洋便當,但是「臺鐵便當本鋪」亦填補了心中缺憾。

珍珠奶茶是臺灣「泡沫紅茶」文化中的一種,雖然只是在奶茶中加入木薯粉圓,但卻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飲料與小吃之一。

早期僅有一種稱呼。據說約1988年時,臺南市海安路一家叫「草蜢」的小販,取當時女星葉子楣的靈感,將珍珠奶茶改稱波霸奶茶。以後在南臺灣日漸產生波霸指大粉圓、珍珠指小粉圓的說法。隨著南臺灣連鎖店至北部展店,此種分類亦因此漸被臺灣居民接受。

此次我在臺灣一共品嘗了四五種珍珠奶茶。自淡水喝了一杯「50嵐」波霸奶綠,略帶失望。西門町的「茶湯會」亦泯然眾人矣,毫無特色。而臺北車站地下商業街的「樺達奶茶」總算扳回了一局。這家來自高雄的老店,以健康奶茶為賣點。奶茶分冷熱,冷的不是加冰塊,而是將茶全部降溫來製作,甜度都是固定的,喜歡甜度低的可以選擇益壽奶茶,卡路裡比較低,由無糖的烏龍茶+紅茶(有糖)+光泉鮮奶配製。所有的糖都是健康糖,而所添加的牛奶也是一盒盒新鮮牛奶現場添加。

它分小杯裝和大瓶裝。透明的大瓶裝看起來非常古樸有趣,頗有古早味。


而此行未曾經過「春水堂」,這家據說是臺灣珍珠奶茶的始祖(未曾考證),沒想到在最後回航的時候於桃園機場尋得。

但是,由於只想體會《孤獨的美食家》中那集關於久違重逢的情侶互相分享珍珠奶茶的滋味,終於得以如願。

它的粉圓比較軟Q彈牙,茶香清淡撲鼻,亦給我臺北之行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人們常言道,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小吃亦是。

街頭巷尾的小吃,與洋式的漢堡、雞塊、披薩、通心粉等相比,其少的是時尚,多的是與己血脈相連的鄉愁。所以遠如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裡說,「住在古老的京城裡吃不到包含歷史的精煉的或頹廢的點心,是一個很大的缺陷。」

如同舒先生所感悟,「文明陋習之加速」,終會使自己心心念念的暖熱體貼之人情味漸次消逝,連帶這頗有舊意的小吃景象亦會潮水退去,唯餘灘涂,那時再行尋覓,恐已零星不成片斷了。

終。

更多「趣也」旅行分享、趣物交流,請關注公眾號「趣也集」。

相關焦點

  • 趣也‖臺北小吃札記(中)
    舒國治所眷戀的臺北,正在於它是這樣一座「人情最溫熱、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別人的體貼之城」。而小吃,正是臺北之體貼的生動註腳和鮮活證明。淡水、九份、士林、平溪線、北投……皆因小吃,成就了臺北的氣質。小吃之佳美,實乃城市之佳美。猶如聞名的臺北的「誠品書店」,以誠意對待自己的手作,也誠意待人,哪怕一個因躲雨入店內的行人。舉手投足,皆是人情風景。
  • 從未在家開過夥的他,用20年的時間吃出了一幅臺北小吃地圖丨如是薦書
    從臺灣回來的二三十年,他從未在家開過夥,三餐都是在外面吃 —— 不要以為他有多奢侈,他喜歡的,大多是不怎麼惹眼,卻別有風味的小吃。此時的舒國治頗有些大俠風範,常常穿梭在臺北的街頭巷尾,進一家小店,或者甚至只能在店外的樹下吃,看似無意地點一碗食物,卻總能讓同行的人大呼不虛此行。時間一長,他開始聊聊吃的心得,一來二去,便有了今天如是君和大家推薦的這本《臺北小吃札記》。
  • 尋味臺北,10處難忘的臺北小吃
    「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裡人的佳良;事實上臺北之好,主要是人與人的關係最密切,人對於別人的需要,亦最了解;甚至可以說,臺北是人情最溫熱,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別人的體貼之城
  • 尋味臺北絕不可錯過的十處臺北小吃(絕對收藏)
    向月葵SAYING:「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裡人的佳良;事實上臺北之好,主要是人與人的關係最密切,人對於別人的需要,亦最了解;甚至可以說,臺北是人情最溫熱,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別人的體貼之城。」這是舒國治為《臺北小吃札記》所作自序中的一段話。念在嘴裡,仿佛已經嘗到了臺北的「味道」。  南村小吃店
  • 新書推薦丨舌尖上的臺北:一份詳盡的寶島美食地圖
    食物是歷史的見證,小吃的佳美,透露出這座城的性格,食物中,隱藏著人們的記憶和鄉愁。那麼該吃什麼?怎麼吃?這本《臺北小吃札記》可以解答你的疑問,這本書囊括了從臺北到臺南六十七個人跡罕至的美食秘境:從聲名遠播的清粥小菜、大腸面線到犄角旮旯裡的西點麵包房和蔬果榨汁攤。
  • 【趣臺灣】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不僅臺北,遍布全臺的誠品書店已成為寶島響噹噹的文化招牌。
  • 臺北夜市小吃——臺灣八日行(二十三)
    臺北夜市小吃——臺灣八日行(二十三)
  • 在臺灣,吃小吃才是頭等大事,一路遇美味,轉圈圈不停~ 「臺北篇」
    出發前當然查了一些美食攻略,並且下載了舒國治的《臺北小吃札記》當作枕邊讀物,唇齒生津中暢想旅行所有可能遇見的美味。 臺北篇  抵達寶島的第一站是臺北。這座冬季時常飄著雨的城市初見時倒格外晴朗,卻比想像中要簡樸,建築牆體滿不在乎地掛上幾條斑駁舊痕,有種大陸八九十年代的即視感。
  • 我愛小吃:臺灣小吃巡禮之臺北阿宗面線
    臺灣小吃是由臺灣市井文化發展而來,在數十年前隨著臺灣經濟的起飛,一些誕生於臺灣街頭巷尾的美味小吃開始大放異彩。有些臺灣小吃也漂洋過海在海峽的彼岸開起了連鎖,比如:永和豆漿.豪大大雞排.一點點奶茶.都可奶茶等等,不過要吃到正宗道地的臺灣小吃還是要身臨其境的到臺灣來大快朵頤才好。
  • 臺灣小吃之臺北寧夏豆花莊與鬍鬚張
    豆花是南北鹹宜的小吃,不過不同的是有南北之分,北方的豆花是鹹的而南方的豆花是甜的,當然也有在鹹黨和甜黨之間獨闢蹊徑的比如八婆婆豆花。臺灣的豆花屬於南派甜黨,豆花細嫩爽口,豆花也是每個臺灣夜市必有的攤位了。
  • 臺北5日自由行完美行程
  • 不止誠品,臺北小眾書店巡禮
    溫馨的實木地板、優雅的店內陳設、豐富的中外文圖書與終日繚繞的古典音樂,這就是獨特的「誠品印象」。作為16年歷史的書店「誠品」,它已毋庸置疑地成為一處臺北文化地標。如果你初來臺北,一定要去看看敦化南路的誠品總店,24小時不打烊,是每一個讀書人鍾情的理想之谷。如果你不喜歡大眾的書店又想多多感受臺北的書香,下面的這些書店,說不定合你胃口。
  • 臺北傳統小吃人氣排行
    最純正的臺灣小吃就在這裡!雞肉飯、滷肉飯、麻糬、米糕、麻油雞,聽到這些你是不是已經忍不住流口水、打算去夜市大快朵頤了呢?若不知道去哪家,就來看看臺北網友的選擇吧!NO.1 梁記嘉義雞肉飯前不久登上康熙的梁記嘉義雞肉飯,原本就是一家人氣十足的老店。
  • 跟著舒國治嘗最好吃的臺北小吃
    臺灣知名作家舒國治先生對臺北小吃情有獨鍾,因其長居臺北,且家中從不開火,長年以小吃解決一日三餐,久而久之便成了臺北小吃的
  • 臺北熱門夜市和小吃,沒吃過的舉爪!
    4)發發東山鴨頭髮發東山鴨頭老闆親自調配滷汁及中藥由川燙、洗淨、下鍋、調配,再到夜市下鍋油炸,秉持著貨物一律當日早上製作,不使用回鍋油,不冷凍過夜,為了維持產品新鮮良好的品質。在不長的夜市街上,不乏歷史久遠令人垂涎的著名小吃,如「紅花紅桂香腸」,有原味、沙茶、麻辣、碳燒、黑胡椒、金華及綜合等多種口味,讓人口水直流;「石家割包」料好實在,口味也道地,色香味俱全;「天香臭豆腐」外酥內嫩,配上爽口泡菜,風味與眾不同……地址:臺北市大安區 信義路四段與基隆路二段間捷運:搭乘捷運木柵線至六張犁站,出口後,往基隆路一段方向步行約15分鐘可抵。
  • 【筷子插地球】臺灣篇Ⅳ-臺北の夜市小吃
    吃貨的世界裡,食物第二大,覓食的過程第一大,至於分享嘛,總是有理由推推的。又到了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的時候了,在這個霾頭苦幹騰雲駕霧的季節,飛到臺北給自己和兩片片肺部放放鬆,是個不錯的選擇。接住前三篇,繼續寫吧,給有想法去臺北的粉絲們做個收藏參考。今天分享臺北的夜市小吃。
  • 「康熙」推薦過的10家臺北小吃
    畢竟食色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嘛~(白眼,白眼)臺北小吃是出了名的好吃,去臺北旅行,不吃小吃可虧大了!!小編當年看《轉角遇到愛》的時候,就對羅志祥的蚵仔煎念念不忘。(哦,我又開啟食色模式了)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同進擊那些年,小S推薦給大家的臺北經典小吃。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沒吃飯的慎點。在臺北幾家有名的豬腳老店裡,四平的富霸王豬腳點絕對是首推!
  • 臺灣不可錯過的十個臺北小吃,連臺北人都說贊!
    臺灣自由行必吃的小吃,連臺北人都說贊的地道小吃!!
  • 臺北十大美食小吃夜市攻略大盤點by知行攝旅行整理
    臺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飽」島,其飲食受閩粵地區影響最大,同時又匯集大陸各地美食小吃並將其發揚,從而衍生出了臺灣與眾不同,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去臺灣旅行,絕對不可錯過臺灣地道的的各類小吃,大腸包小腸、蚵仔煎、擔仔麵、滷肉飯等等……而體驗臺灣小吃最好的地方則非夜市莫屬了。
  • 臺北,美食再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