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不想上班?看看你為啥這麼累(內附職業倦怠測評量表)

2021-02-23 大康心學院

又到周二。上班狗最痛恨的日子不是周一,而是周二。相對周一還沒從周末緩過味來的狀態,周二才是真正的——周末遙遙無期、工作迫在眉睫。

不想工作,不想上班,天天哭喊著要辭職,成為現代上班狗的日常。尤其是現在恰逢年底,看著朋友圈裡已經天南海北的享受假期了,自己還在為KPI做最後一搏。

如果你最近感到疲於應付工作中的矛盾,不能有效緩解工作壓力,那麼你很有可能進入了職業倦怠期

職業倦怠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體驗到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而是緣自心理的疲乏

每個月總有30幾天想辭職的你,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職業倦怠了?那就來一份專業量表,科學測評幫你衡量。

以下情況是否經常在你的工作中出現?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A.根本沒有這種情況,計1分。

B.很少有這種情況,計2分。

C.有時會有這種情況,計3分。

D.很大程度有這種情況,計4分。

E.完全符合,計5分。

  1.晚上很早上床睡覺,但很難入睡,即使睡著了也總是被噩夢驚醒;

  2.即使頭天晚上睡得很好,第二天上班的時候仍然覺得很疲倦;

  3.從早上睜開眼睛就想著是否可以以生病為藉口請假逃避上班;

  4.總是一邊工作一邊看表,渴望下班時間的來臨;

  5.認為星期一是「黑色」的;

  6.經常遲到;

  7.總是下班後仍然想著工作的事情,並且心情煩躁;

  8.經常頭疼、感冒、腰膝酸軟;

  9.面色蒼白,無精打採;

  10.眼圈浮腫;

  11.覺得自己工作很努力,可是得到的卻很少;

  12.認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努力沒有得到重視;

  13.喜歡一個人待著,不願意與同事交流;

  14.在工作遇到問題時,你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

  15.時常抱怨,對自己的某某同事沒有好感;

  16.沒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17.在工作中感覺不到興趣;

  18.常常覺得壓力太大,有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19.靠服用藥物、酗酒來麻痺自己;

  20.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得分結果:

25—35分:倦怠程度很低

36—50分:倦怠程度較低

51—70分:輕度倦怠

71—90分:高度倦怠

90分以上:倦怠程度過高

無論你測出的指標高或低都不要忽視,也不要緊張。職業倦怠是普遍存在於各行各業中的心理現象,有些人遲來一些,有些人則很早就體驗到了。被職業倦怠困擾的你們也不必擔心,小編教你們如何應對。

工作壓力是導致倦怠的重要因素,而完美主義則是重要的心理壓力源。給自己制定過高的目標,格外嚴格的要求,很容易將自己困在永遠無法達成目標的困境中。由此帶來的挫敗感和其他負面情緒則會嚴重打擊自信心,影響個人的工作水平發揮。

不僅對自己,對工作也不要太過於追求完美。很多人在工作中感到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認為自己工作值得更高的薪水,更好的晉升機會。但現實往往不那麼順遂,不僅沒有升職加薪,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精神福利,沒有學習機會,工作沒有成就感。

很多人就會滿腹牢騷,不斷抱怨。負面情緒的累積會逐漸消磨人們的心理健康程度,長期如此人會逐漸變得憤世嫉俗,進而降低工作效能。與其不斷抱怨,不如去和老闆聊聊自己對工作的期望,爭取在溝通中達成較為一致的合理期望。

除了個人人格及認知方面的差異,工作特性也是影響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高強度的工作往往伴隨更高的工作壓力,例如護士、金融行業從業者等往往長期承受較高強度的工作,不可避免需要承受更高的壓力。

缺乏控制感的工作會讓人感到緊張,進而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面對挑戰,如果允許職工按照自己的工作節奏安排工作計劃,自行制定方案,此時職工的緊張感更低。長期處在緊張狀態的職工更易感到精疲力盡,職業倦怠隨之而來。

因此,評估自己的工作狀態。如果長期處於高強度,低控制感的工作狀態下,就要適當調整工作安排,積極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員工長期處在工作壓力、家庭事業平衡、職業發展、角色衝突等生活壓力之下,職業倦怠極易找上門來。應對這些壓力一個方式就是建立起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

當你感到壓力大,心理狀態不是很好時,積極尋求家人、朋友或同事、領導的支持和幫助,多溝通多交流。

太累了就想想辦法調節一下吧

了解更多行業資訊,開啟生活「心」境界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大康心理」

了解更多課程信息,心理學乾貨帶回家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大康心學院」

相關焦點

  • 剛過40歲不想上班怎麼辦?走出職業倦怠期,聰明人都會這麼做
    沉默了一會,老馬突然長嘆一口氣跟我說:「公子,你說40歲是不是就是一個坎?」我有點疑惑地看著他:「你怎麼突然這麼說?」老馬低下頭說:「我今年剛過40歲,就突然有一種特別不想上班的感覺。而且我問過了身邊很多已經過了不惑年紀的同事、朋友,很多人都說現在巴不得不去上班。
  • 長假之後不想上班?恐怕這就是原因
    難以迴避的交通堵塞、節前立下的爛尾flag都將在假期結束之後如期而至……面對焦慮,禿頭的我們往往會對即將到來的工作心生逃避,甚至萌生起不想上班的念頭。長假後對於工作的牴觸心態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它是身體在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綜合體現。
  • 《倦怠》:勇敢一點,讓我們治癒「不想上班」
    如果說不想上班是年輕人的一種普遍心態,那當我看到《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這本書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會有人樂意早起、擠早高峰、上廁所難找坑位、晚上10點下班還打不到車嗎?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國際疾病分類》——不想上班是一種病,年輕人沒有錯,只是病了。「不想上班」的強大意念就像一座冰山,瞬間湧來的那些原因僅僅是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但就像來自北大西洋的暖流終究溫暖了冰島,不想上班是病,也就有藥。年輕人不會坐以待斃,勇敢的我們總是能自救的。
  • 《倦怠》:勇敢一點,讓我們治癒「不想上班」_讀書_中國西藏網
    如果說不想上班是年輕人的一種普遍心態,那當我看到《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這本書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會有人樂意早起、擠早高峰、上廁所難找坑位、晚上10點下班還打不到車嗎?  一個「2019職場人加班現狀」的在線調查顯示,近九成的人都難逃加班命運,24.7%的人幾乎每天在加班;而每天都加班的人群中,年齡越小比例越高,95後高居榜首——近三成每天在加班。
  • 突然很想休息,不想上班,每天都很倦怠,對現在的工作沒有激情
    突然很想休息,不想上班,每天都很倦怠,對現在的工作沒有激情,該如何改善?,安安靜靜的,一張紙,一支筆,把這9件事情寫下來,寫下來之後,把每一件事情當做一個對你這一生來說很重要的項目,把這些項目一個一個的評估分解,制定出你要落實的步驟,無論這些事情是多麼容易達到,還是多麼不好達到,對你來說都是有可能實現的對不對?
  • 你每天都很累,究竟為了什麼?
    我覺得自己的人生跟他們比起來毫無價值,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這麼努力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心理團隊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默裡的人格理論、愛德華個人偏好量表等專業心理學理論,從16種心理需求出發,研發了一套深層心理需求測評,可以幫助迷茫、焦慮、找不到自我需求的人了解自己。本次測評,可以幫你挖掘你的核心心理需求,了解這個心理需求在工作、生活、感情中帶給你的正面影響及可能出現的陷阱。
  • 高校教師職業倦怠的那些事兒
    如果你也感興趣,請和小編跟隨作者的視野一起深入探討吧!從已有研究來看,國內研究大多採用或修訂國外成熟的量表以實證的方式測量我國教師的職業倦怠,忽視了從個體微觀角度探究職業倦怠產生的路徑;另有部分學者對我國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和幹預策略進行了研究,但缺乏對其工作特徵變量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且未能揭示出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內部機理;另外,現有關於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更多集中於中小學教師,對於高校教師的探討相對較少。
  • 心理測評小程序多端版支持
    浩途科技心理測評小程序專注專業的心理測試,支持百度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抖音小程序以及H5網頁多個終端,一個後臺統一管理,測試量表覆蓋職業興趣測試、趣味測試、抑鬱測試、性格測試、個人測試、情感測試等上百種測試量表,並不斷的保持更新和修正測試結果。
  • 好心情心理自測量表,讓您足不出戶即可對心理狀況了如指掌
    年輕人壓力大「累點低」,經常聽到有人說「心好累」,一周工作5天,從第一天開始就盼著周末,下班拖著疲憊身體回家,除了癱在沙發上什麼都不想做……很多職場人存在長期失眠,全身疲乏而無力,卻都被認為是正常的生理疲憊而忽略了,其實這都有可能是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出現的預兆。
  • 丨內附焦慮測試量表
    丨內附焦慮測試量表01什麼是中年危機?美國心理學家奧特·賈克斯1965年在《國際心理學雜誌》指出,產生中年危機的年齡範圍多數在40~50歲,在男性個體中較為常見。丨內附焦慮測試量表姜子牙的覺醒,多少中年人能做到在被總公司凍結期間,姜子牙不服,依然堅持自己的信仰,於是他踏上尋找真相的過程,這不,他發現了老闆私底下不得見光的勾當。揭露還是隱瞞?被生活壓迫太久的人就會說,隱瞞吧,畢竟那是供給生活糧食的財主,隨波逐流當無名之輩算了,飯碗面前一切都是浮雲。
  • 「職業倦怠」是一種流行病,精疲力竭的你需要重新認識自己
    上世紀70年代,倦怠首次被定義,我們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賦予了它新意義。去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國際疾病分類手冊》中將職業倦怠描述為一種「職業綜合症」,起因是長期存在的工作壓力沒有得到緩解,這種壓力會讓一個人永遠疲憊不堪,感覺被隔絕,以致無法工作。越來越多的人把職業倦怠看成是一種流行病。
  • 為啥豆瓣上一個「我不想上班」能引發1219萬人圍觀吐槽?
    無數人在宅家工作了幾個月後終於一拍大腿發現,以前無數次哭嚎的「不想上班」,不僅沒治好,還更嚴重了!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微信ID:LinkedIn-China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掰著手指頭算一算,距離2020結束,只剩42天了。
  • 為什麼你不想上班?這本《倦怠》告訴你
    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國際疾病分類》,揭示了一個久被遮蔽的問題:近年來,許多青年人對傳統意義上的工作越來越沒有熱情,而這種倦怠感有逐步擴散的趨勢。《倦怠》聚焦這個問題,引用了大量的調查報告與研究數據,分析了產生這一現象的經濟條件、社會背景、心理因素等,進而對全球範圍內存在的各類青年就業問題進行考察,並對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案進行探討:新經濟背景下,「工作」被重新定義,工作的形態也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是否能有效解決「倦怠」等就業問題?
  • 勇敢一點,讓我們治癒「不想上班」
    如果說不想上班是年輕人的一種普遍心態,那當我看到《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這本書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會有人樂意早起、擠早高峰、上廁所難找坑位、晚上10點下班還打不到車嗎?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國際疾病分類》——不想上班是一種病,年輕人沒有錯,只是病了。「不想上班」的強大意念就像一座冰山,瞬間湧來的那些原因僅僅是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但就像來自北大西洋的暖流終究溫暖了冰島,不想上班是病,也就有藥。年輕人不會坐以待斃,勇敢的我們總是能自救的。
  • 「我上班這麼累,你為啥連飯都不給我做?」「我也剛下班」
    他看到樂樂第一句話就是:「我上班這麼累,你為啥連飯都不給我做?現在才回來你去哪了?」樂樂精神和身體雙重疲憊,讓她無力爭吵,只能弱弱地回:「我也剛下班,我們公司查帳,我一天都沒吃飯了。」聽到這老公倒是上前拉著她說:「正好我下午也沒吃飯呢,你趕緊去做飯我都餓了。」
  • 夜思|不想上班的年輕人:「斜杠人生」可以有!
    小年說:當脫口秀演員王勉用搖滾說唱吼出一聲「我不想上班」時,全場炸裂。但看綜藝的我們,還在上班。有人說,年輕人開啟「斜杠人生」,是對抗職場倦怠的一劑良藥。你覺得呢?推薦給你,靜夜思。不想上班的年輕人:「斜杠人生」可以有!
  • 自卑感測評量表
    自卑感測量量表下面這份「自卑心理診斷量表」,有助於你了解自己是否存在明顯的自卑及造成自卑的主要根源。本測驗共15個問題。
  • 我有多喜歡工作,就有多討厭上班
    / 電影《上班一條蟲》「人被生下來,並不是為了待在狹小的格子間內,對著計算機屏幕坐上一天又一天。」砸爛格子間之後,又該怎麼樣?你有沒有過壓力爆表,忍無可忍,一把推開桌子、踢翻椅子,掄起大錘砸爛電腦、砸爛你所棲身的小小格子間的時候?——就像手遊《粉碎辦公室》中那位供職於「奴隸科技」的主人公所做的那樣。
  • 90後女孩請多人輪姦自己,只因不想上班:這屆年輕人為什麼慌成這樣?
    「工作,是一個你承擔不起離開代價的監獄。」 每一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這個監獄裡拼盡全力、甚至過勞死。是的,想想那些因工作勞累而猝死的人,為了不上班找人強姦自己,也就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不想上班,只好假裝上班曾在網上看過一段視頻:一名男子,因為實在厭倦了上班,所以每天早出晚歸,在家人面前裝出上班的樣子,並且一裝就裝了3年。
  • 勇敢一點,讓我們治癒「不想上班」
    如果說不想上班是年輕人的一種普遍心態,那當我看到《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這本書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會有人樂意早起、擠早高峰、上廁所難找坑位、晚上10點下班還打不到車嗎?一個「2019職場人加班現狀」的在線調查顯示,近九成的人都難逃加班命運,24.7%的人幾乎每天在加班;而每天都加班的人群中,年齡越小比例越高,95後高居榜首——近三成每天在加班。